趙青
2006年初,一位德籍華人回重慶,帶回了一架鋼琴。
這是一架德國制造的立式鋼琴,19世紀80年代出產。葉浩從德籍華人手里把鋼琴收購下來。商人的直覺告訴他,這里面藏著商機。
“我本打算湊到一定數量,舉辦一場古鋼琴拍賣會?!比~浩說,“利潤肯定十分可觀?!?/p>
然而,直至現在,這場古鋼琴拍賣會仍未舉辦。因為,葉浩徹底不想辦了。
匠心
1997年末,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yè)后,葉浩回到重慶,在楊家坪西郊支路創(chuàng)辦了一家琴行。那時候,鋼琴對于他而言,不單是藝術,更是謀生的工具。
一邊教授鋼琴,一邊銷售鋼琴,“我拼命賺錢,想把父母從農村接出來,到城市享享清福?!比~浩說,“起初,沒有留心鋼琴里藏著的‘秘密。”
2006年初得到的那架德國立式鋼琴,是葉浩收購的第一架古鋼琴,也是他第一次舍不得賣掉的鋼琴?!肮配撉?,承載著鋼琴制造者、曲目創(chuàng)作者的人生?!彼f,“如果賣掉,就太可惜了?!?/p>
鋼琴制造已有300年的歷史,古鋼琴由純手工打造。
紅木、桃花心木,天然木材的選擇、晾干等步驟要花費五至六年的時間;琴鍵的雕磨、音板的調試、音箱尺寸的度量等步驟要花費兩到三年的時間。一名鋼琴制造師,一生最多能夠制造出三臺鋼琴。
“‘十年磨一劍的專注,是鋼琴藏著的秘密?!比~浩說,“這樣的專注,從制造者到彈奏者,一直延續(xù)著?!?/p>
著名鋼琴制造商戈特里安·史坦威,為克克拉·舒曼定制的鋼琴,是她一生演奏的“最佳陪伴”。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用約翰·布洛德伍得制造的鋼琴,寫出了第106號、109號奏鳴曲……每一架鋼琴,都有一顆“匠心”。
2006年,葉浩決定做“匠心”的收藏者。這一做,便是十年。
執(zhí)著
“這是艱難與快樂并存的十年?!比~浩靠著椅背,追憶說,“收藏古鋼琴,不單是花錢的事,更是用情、用心的事?!?/p>
收購德國立式鋼琴后,葉浩開始托專門的貿易公司和長居國外的朋友四處打探古鋼琴的“下落”,成了一名“琴癡”。
2008年初,葉浩的一個朋友撥通他的電話:“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夏爾·卡米爾·圣桑的‘御用鋼琴在法國巴黎,被他的后人保管著。”
夏爾·卡米爾·圣桑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動物狂歡節(jié)》《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都是他的佳作。得到消息后,葉浩立即買了一張直飛巴黎的機票。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圣桑的后人協(xié)商,收藏那架“御用”鋼琴。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剛剛說明來由,收藏之事便吃了“閉門羹”。
“我們想把它留下來,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懷念我們的先輩?!笔ド5暮笕苏f,“許多收藏的愛好者,是圖它背后的利益,不是真正地愛圣桑、愛音樂?!?/p>
葉浩不是圖利的人,但也說服不了圣桑的后人。
葉浩不愿放棄。一次拜訪不行,就拜訪兩次;兩次拜訪不成,就拜訪三次……他無數次飛往巴黎,無數次拜訪圣桑的后人。
“給它最溫暖、最安全的家。音樂沒有國界,讓更多人了解圣桑,欣賞鋼琴的美?!比~浩承諾。
2013年初,葉浩的執(zhí)著終于打動了圣桑的后人,圣桑的“御用”鋼琴從巴黎運到了重慶。
曲曲折折,甚至磕磕絆絆,不只是圣桑的“御用”鋼琴,可以說,葉浩收藏的每一架鋼琴都來之不易。
“一種愛好、一種情懷罷了,有必要投入這么多物力和精力嗎?”有人置疑。
“五年、十年……與鋼琴制造者、曲目創(chuàng)作者的專注相比,不算什么。”收藏鋼琴,葉浩樂此不疲,“許多歐美家庭沒有保護古鋼琴的意識,如果把它放到房間里,有多少人能夠知道它的故事呢?”
十年間,葉浩收藏了300多架鋼琴。
分享
收藏的300多架鋼琴,放在哪里?
放在重慶黃桷坪鋼琴博物館,這是葉浩創(chuàng)辦的博物館。
2013年初,在法國巴黎,葉浩跟圣桑后人說的那席話,不只是打感情牌的“空頭支票”。
把鋼琴的文化、鋼琴的故事分享給別人,是他收藏的“初心”。
葉浩剛開始收藏古鋼琴時,那些鋼琴被寄放在上海、廣州等地口碑不錯的琴行里,一邊看管,一邊養(yǎng)護。
后來,葉浩自己的琴行漸漸壯大成公司,他又從公司單獨辟出空間,放置這些古鋼琴。
寄放在琴行,放置于公司,有機會走進它們的,要么是葉浩的同行,要么是他的客戶,而葉浩卻想把鋼琴的文化、鋼琴的故事帶進“尋常百姓家”。
“能夠在博物館里接受熏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葉浩說,“它能夠深刻地影響一個人的氣質、一個人的視野、一個人的思想。鋼琴文化要傳播出去,需要一座博物館。”
2010年初春,葉浩帶著員工,開始籌辦鋼琴博物館。
鋼琴工藝的布展、鋼琴歷史長廊的布局、鋼琴“名片”的撰寫、音樂書架的設置、地板鋪設的創(chuàng)意……大到博物館選址,小到鋼琴的擺放位置,博物館籌建的任何環(huán)節(jié)、任何細節(jié),他都不放過,“文化傳承之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2015年初秋,在著名鋼琴家李云迪的現場獻奏之中,重慶黃桷坪鋼琴博物館正式開館。
“300多架鋼琴置于一起,是震撼,是時光的沉淀?!崩钤频险f,“即使放眼全球,它也是最棒的?!?/p>
是的,葉浩把鋼琴博物館打造成了一場“音樂文化的盛宴”。
琴件、整琴,鋼琴的故事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講座、演出,鋼琴的文化用最生動的方式展示。
博物館開館至今,已經有10萬人次走進了鋼琴的世界,高雅的鋼琴世界也有了更多尋常百姓的身影。
2017年初,早已步入不惑之年的葉浩說:“賺取金錢固然重要,但人生更應該擔起的是道義?!?/p>
收藏“匠心”,分享“故事”,是葉浩這位琴癡眼中的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