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喜
[摘要]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因此本文中我將以小學語文為例,談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氛圍 營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97
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接受各科知識教育的開端,小學各科知識學習的牢固與否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學生未來知識的學習效率和進步空間。而對于語文來說,各階段教學最為主要的目的并不單單局限于語言和文學知識的傳輸,而是以此為載體所進行的精神培育和思維建立。因此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中可別強調(diào)了學生文學思維和人文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且明確指出: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熱愛之情,以及通過語言和文學知識的學習,塑造學生健康的個性和人格,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最終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
而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身心方面發(fā)展的不成熟性,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不論在學習還是學校生活中,相對于初高中階段來說,對于教師的依賴性相對較強,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從眾心理較重。這對于教師教學開展來說有弊也有利,弊端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收到不良情緒或者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導致學習效率不高;而有利,就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帶動起其中一部分人的學習積極性,那么整個班級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趨利避害,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塑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一、做好開場白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這可以說也是一條經(jīng)過反復驗證的鐵律。尤其是對于小學教學來說,小學生由于身體和心理方面的不成熟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國更加傾向于按照本能行事,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走神、思維轉換較慢等情況的產(chǎn)生。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就要抓住學生注意力,通過氣氛營造帶動學生快速進入課堂。
首先,教師在上課一開始通過語言或者肢體動作的協(xié)助,炒熱課堂氛圍。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課間十分鐘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玩耍欲望,因此在小學課堂一開始,學生依舊活蹦亂跳,交頭接耳甚至是相互打鬧的情況率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刻板性的通過抬高聲調(diào),甚至是敲打桌子等形式引起學生注意力,強制性壓下學生的活躍情緒,反而容易引發(fā)學生思維上的反彈,進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依舊“玩心不改”,課堂聽講效率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在開場白方面要盡量通過幽默化的語言,或者夸張的肢體動作在課堂一開始吸引學身體的注意力,然后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小故事等引導學生回歸上課狀態(tài),進而一步步引導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語文這門學科的思維狀態(tài)。
其次,課堂一開始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來調(diào)整整個班級的課堂教學基調(diào)。一般來說,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都會實現(xiàn)確定一定課堂氛圍基調(diào),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由于不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在不同的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下,學習狀態(tài)很容易發(fā)生改變。例如語文課前一節(jié)是體育課的情況下,學生在班級學習一開始就很難從運動興奮地狀態(tài)中國脫離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一開始通過語言和表情將課堂氛圍中摻雜進嚴肅的成分,從而引導學生盡快平靜下來,這樣教師可以在后續(xù)知識講解過程中一步步將課堂氛圍再重新帶回活躍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課堂氛圍的張弛有度,控制課堂教學步驟的層次分明。
二、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為基礎也是僅有的兩個組成部分,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知識的傳輸實際上就是教師思維模式習慣向著學生的過度,所以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尤為重要,這也是塑造班級課堂氛圍的有力支撐。
首先,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和學生展開討論式互動。語文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在問題思考過程中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立場會得到全然不同的思維結果,這些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存在絕對的對錯,這就給了教師和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相互探討和互動的機會。當然,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明確要求新時期的課堂教學要深入貫徹“學生為主”教學理念,因此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教師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進行討論和交流,并且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這樣才能自然而然的營造出輕松、和諧、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其次,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模式息息相關。對于從語文這門科目來看,課堂教學更加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而從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來看,課堂教學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組探究式教學是一項非常符合以上兩項要求的學科。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因為缺少教師的參與,學生在知識學習心理上也就缺少了畏懼感,進而在討論過程中更加自由、主動,還能進一步營造活潑、民主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變傳統(tǒng)師生相處模式
在我看來,課堂氛圍的營造不僅僅針對于知識教學方面的努力,還可以通過教師和學生情感相處方面的塑造來進行影響。首先,教師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權威形象。在學生的認知中教師代表了一門學科的權威性存在,因此或多或少對于教師都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而我們作為教師在日常知識教學過程中要做的就是放大學生的這種知識崇拜心理,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更容易跟隨教師的指揮前進,因為欽佩教師而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其次,在課堂以外的學校相處過程中,教師要以盡量平等民主的姿態(tài)對待學生。學生在欽佩教師知識能力的同時,也會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與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因此,如果教師在日常相處過程中能夠暫時放下知識教學時威嚴的架子,則能夠進一步拉近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從而反作用于課堂教學時,學生則更愿意配合教師的課堂互動,自然而然課堂教學氛圍也就更加和諧。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教師來說,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日常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工作內(nèi)容。當然作為教師我們也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氛圍的“對癥下藥”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