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栽花效應”是心理學的術語,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對自己親手栽下的花,會更有感情,能獲得更多對這株花的認同感。栽花效應用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就是說讓對方參與到事件中來,就可以提高對方對我們的認同感。
比如,讓家長幫你一個小忙,是增進教師與家長關系的法寶。
2007年我接手一個新生班級,班里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叫好寶,比較任性;妹妹叫好貝,倒還理智。軍訓期間,好寶受不了軍訓的苦,找我請假,我不準。好寶開始哭鬧,說:“我不軍訓,我就是不軍訓?!?/p>
我耐著性子說:“人家都參加了軍訓,為什么你不參加軍訓?學校規(guī)定不參加軍訓是需要理由的?!?/p>
好寶顯示出了熊孩子的特性:“我沒有理由,就是不想參加軍訓。如果你非要我參加軍訓,我就退學……”注意,這是2007年,職校生源普遍較差,好不容易招來一個新生,一旦流失,學校會批評班主任的。所以當時學生動不動就會拿“退學”來要挾我們。
我當時急了,說:“你如果因為逃避軍訓而退學,我不攔你,你盡管走……”
誰知,我的話還沒說完,好寶就頭也不回地跑了。
我一看這樣子,氣得發(fā)抖,高聲說:“好!你走!我絕不攔你……”說完就跑到一個僻靜的地方,給門衛(wèi)打電話,通知看門的師傅無論如何不要放一個叫好寶的女孩子離開學校。她情緒那么激動,萬一出事可不得了。
接著,我馬上打電話給好寶的爺爺(好寶姐妹從小跟爺爺長大,她們的父母在外打工),簡單把事情敘述了一下,說:“學生參加軍訓,一來是學校的規(guī)定;二來可以鍛煉她們的意志,讓她們身材更加挺拔,無論如何,您勸勸她,別讓她為了逃避軍訓就退學……”好寶爺爺連聲答應,說:“老師,我知道了。她要回家,肯定先和我聯(lián)系,我會勸她留下來。她妹妹好貝比較理智,你也可以讓好貝勸勸她……”
放下給好寶爺爺的電話,我馬上跑到辦公室找同事英子老師,因為好寶姐妹是英子老師當初招過來的,我說:“你快去看看好寶,她因為不想參加軍訓,我剛才和她談崩了,她要回家,你無論如何陪陪她,留住她……”英子一聽,放下手頭的工作,騰騰騰也跑走了。
辦公室的老師都笑我:“看看我們老師唱的是什么‘雙簧啊……”
后來好寶當然沒有退學,同時參加了軍訓。好寶的爺爺直到現在,提起我還是贊不絕口。
為什么?
因為我讓家長也參與到了說服學生、引導學生的事件中來了。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栽花效應”——如果對方幫了你的忙,他就必須認為你是一個好人。否則他將陷入一個思維的混亂當中。
身邊有親人曾經陷入傳銷組織的人都知道,只要這個人沒有發(fā)展出下線,沒有交上去錢,沒有參與到傳銷中去,親人們要把他(她)救出來的可能性就很大,他(她)自己也會積極配合逃出來。但是,一旦他(她)發(fā)展出了下線,就等于是參與到了傳銷這個事件中去,就會認為傳銷是好的——這也是一種栽花效應。
所以,在遇到學生出現棘手問題后,向家長求助(不是告狀),會有不錯的效果。
比如前段時間尉氏縣有個校長在晚自習阻止一個女生在教室里吃飯,女生不聽話,還叫了家長帶人來鬧事……
我想,那個挨打的女校長,如果在發(fā)現女孩子在課堂上吃飯,批評無效后,心平氣和地給女生家長聯(lián)系:“某某媽媽,我有一件事情想請您幫忙。您孩子可能沒吃晚飯,現在在班里吃麻辣燙,我批評她了,她不服氣……您幫我勸勸她,讓她知道我沒有惡意。我只是想讓她知道,教室是學習的地方,在教室里吃飯,就和在公交車、地鐵里吃飯一樣很不合適……如果我們現在不告訴她這些,將來她還會犯這樣的錯誤的……謝謝您……”
改向家長“告狀”為向家長“求助”,我們教師表現得有理有節(jié),家長參與到教育子女的事件中來,就會產生栽花效應,進而認可教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