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玉
【摘 要】激勵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增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鼓勵教育 作用 要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10
鼓勵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幫助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發(fā)展自尊、自信的動力基礎;是讓學生積極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鼓勵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師熱愛學生,以學生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其本質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優(yōu)勢就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人生環(huán)境,消除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對立情緒,拉近師生之間在思想、情感上的距離,跨越師生之間由于年齡差異而產生的年代鴻溝。它是幫助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發(fā)展自尊、自信的動力基礎;是讓學生積極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他們有個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鼓勵的需要,他們的健康發(fā)展更離不開教師的鼓勵。
一、鼓勵式教育的三點要求
(一)鼓勵式教育首先要教學觀念上的轉變
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都遵從“師道尊嚴”,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使得學生對教師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敬畏感,而且,這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也起到了嚴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改變自己在學生中威嚴的形象,要以真誠的微笑來面對小學生,以滿腔的熱情來感染小學生,消除小學生心中對老師的畏懼。課堂上,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來打破小學生的羞澀,讓小學生自信心增強。曾經(jīng)有位詩人對鼓勵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請欣賞它的葉子;如果葉子不美,就請贊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請贊嘆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產生情感的沖動,那么你總該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謳歌?!?/p>
(二)要因人而異
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激勵性語言,也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勵性語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在使用激勵性語言之前,對每個學生的個性進行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和激烈方法,以免學生對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喪失信心,甚至產生質疑,懷疑教師的同時,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教師如何實現(xiàn)了解學生的個性與習慣呢,其實方法很多。教師可以通過測試、與學生談話、與其他教師溝通、與家長交流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其次,教師要根據(jù)平時收集的學生資料,以及自己對學生觀察做出相應的個性評價,將此信息全部歸檔總結。通過學生信息歸檔總結,可以將學生個性的優(yōu)缺點進行區(qū)分,在進行激勵性語言教學時,才能做到因人而異。
(三)要發(fā)自內心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使用激勵性語言時,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個人魅力,由內而外的,以獨特的激勵教育方式對學生使用激勵性語言。面對眾多學生,教師如何做到發(fā)自內心的激勵性語言呢?首先,教師自身需要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其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究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應對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進行進修。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不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方得體的言行舉止,也是教師獨具一格教學風格、個人魅力的重要體現(xiàn)。并且,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的經(jīng)驗演化而成。最后,教師在進行激勵性語言時,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教師不能一味追求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而使用夸大其詞的激勵性語言。例如,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應給與不同程度的激勵性語言,就算學生有微妙的小進步,教師應將其進步放大,促進學生更大的進步空間。
二、加強課堂鼓勵
課堂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課堂這個有利的環(huán)境,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fā)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鼓勵中教會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求異思維,能夠展開豐富想象,在探索中有所創(chuàng)新。
(一)以導促探,以探解疑,讓學生在鼓勵中完善自我
在教學上,以引導為主,促使學生探索,在鼓勵中自主解決問題。如教學《奇怪的大石頭》時,首先在多媒體軟件中顯示了一個大石頭,并板書課題,鼓勵學生質疑,有學生提出:“石頭有多大?”另一位學生則問:“‘石頭奇怪在哪里?”還有的問:“這么大的石頭是哪里來的?”于是,我不失時機,對他們進行表揚:“很好!同學們都能開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令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F(xiàn)在,我看誰最醒目,能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己找出相應的答案?!睂W生在受到老師表揚后,都情緒高漲,紛紛愿意自主解決問題。這樣,教師只是作了引導,學生們的腦子里就拼發(fā)出無窮無盡的點子來,從而訓練了學生求知探索、質疑問難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趣促思,以思求異,讓學生在鼓勵中升華自己
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只局限于沉悶的、死板的讀與解決課后問題中,而要在這舊框框中擺脫出來,就得在沉悶中尋找樂趣,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思考問題,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發(fā)展他們的求異思維。如在《蜜蜂》一課中,我除了讓學生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精神,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外,還在課文結束之前提出一個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加深理解: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這種無法解釋的本能到底是什么?除了法布爾這種試驗方法,你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又如《聽聽,秋的聲音》中,除了課文中聽到的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聲音呢?于是一下子功夫,什么“動物聲音”、“花兒的聲音”、“云朵的聲音”、“小草的聲音”等等。這時我肯定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因勢利導,請他們將自己的感想寫下來。故此,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他們在樂趣中思考,在鼓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創(chuàng)新,對培養(yǎng)學生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從某種角度來說,鼓勵教育是一種找感覺的教育,就是說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到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是一種心理上的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用愛去感染、去贊美、去肯定小學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被別人肯定和贊美,從而來戰(zhàn)勝自己心里的那份恐懼,獲得一種安全的感覺。鼓勵教育就是一種培養(yǎng)自信心極為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