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閣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潘岳抒情賦探析
梁雅閣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潘岳在西晉文壇既是一位代表性詩人,也是成就卓著的辭賦作家,他的賦作大致可歸納為詠物與抒情兩大類。相比較而言,潘岳賦中最具文學價值的是抒情賦。它們或是感物興懷,或是銜悲悼亡,或是在歷史的回顧吟詠之中寄托自己熱切的政治情懷,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生活遭遇,也能夠展現(xiàn)出時代的風云變幻。與此同時,濃郁深切的情感也激發(fā)了潘岳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使其抒情賦突破傳統(tǒng)賦體大篇小制的畛域,精妙之思和工巧之筆相結(jié)合,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而對后代作者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潘岳;抒情賦;情感類型;藝術(shù)成就
潘岳是西晉文壇的代表作家,除詩歌外,他在辭賦創(chuàng)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他與王粲、徐幹、左思、陸機、成公綏、郭璞、袁宏并稱為魏晉八家賦首;蕭統(tǒng)在《文選》中收錄潘岳的賦作有8篇,在數(shù)量上不僅遠勝于其他七家,而且還超過了以辭賦揚名的漢賦四大家。潘岳的賦作在所有入選的作家中數(shù)量最多,由此可見潘岳在兩漢魏晉賦壇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中指出“太沖安仁,策勛于鴻規(guī)”[1]135-136;又在《才略》篇中評價潘岳“鐘美于《西征》,賈余于哀誄”[1]700。劉勰推崇的是潘岳在《西征賦》與悲念哀悼類文章上的成就。潘岳的《西征賦》從篇幅規(guī)模上來看的確為一篇鴻規(guī)大賦,但又不同于兩漢時期京都、畋獵類的大賦,它屬于紀行類的抒情之賦,潘岳在這篇文章中寄托了自己在仕途中的憂懼之感和對政治理想的憧憬,故而也是一篇感情深厚的抒情賦作;潘岳的哀誄文章體現(xiàn)在詩文賦等文體之中,其中以賦的形式抒寫悲哀思念的《悼亡賦》《懷舊賦》《寡婦賦》三篇,都是深受后人贊許的佳篇。除此之外,潘岳感物興懷的賦作也同樣為后人所稱許,穆克宏就曾指出:“劉勰將潘岳推為‘魏晉賦首’之一, 不只是因為他有《西征賦》,同時也是因為他有《秋興》《閑居》《寡婦》等賦。這些賦以語言和暢, 辭藻華美,富于情韻的特點, 顯示了他的創(chuàng)作實績?!盵2]總體上說來,以《西征賦》《秋興賦》《閑居賦》《寡婦賦》《懷舊賦》《悼亡賦》為代表的抒情之賦真正體現(xiàn)了潘岳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色。
潘岳辭賦今存約22篇,其中能夠初步判斷為完整的有11篇:《秋興賦》《西征賦》《懷舊賦》《寡婦賦》《藉田賦》《閑居賦》《笙賦》《射雉賦》《登虎牢山賦》《螢火賦》《悼亡賦》;其余或為零落殘句,或為斷章殘篇。潘岳的賦作主要可以分為抒情和詠物兩大類,相比較之下,抒情賦的成就最為人津津樂道,尤其是《秋興賦》《閑居賦》《寡婦賦》《悼亡賦》《懷舊賦》《西征賦》真正體現(xiàn)了潘岳賦作的文學特色,也正是這一類的賦作使潘岳在人才繁盛的西晉文壇占據(jù)了一席之地。潘岳抒情賦的創(chuàng)作在繼承漢魏文學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有所新變,這種新變既與西晉復(fù)雜的社會狀況有關(guān),又與個人坎坷的身世經(jīng)歷密切聯(lián)系。
西晉在政治上結(jié)束了長期戰(zhàn)亂動蕩的局面,王朝實現(xiàn)了政權(quán)上的統(tǒng)一,大一統(tǒng)的外在環(huán)境促進了文學的進一步發(fā)展。但由于西晉王朝是在殺戮中建立政權(quán)的,因而王權(quán)的神圣性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弱化,國家內(nèi)部缺乏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共識,文人士大夫大多缺乏一種為國為民的崇高感。西晉王朝從外看是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封建王朝,而其內(nèi)部實則危機重重,八王之亂下政權(quán)反復(fù)更迭,文士慘遭殺戮,這是西晉時期文學發(fā)展所面臨的現(xiàn)實土壤?!拔淖?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1]675西晉時期,面對政治上巨大轉(zhuǎn)變,文人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在主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下,辭賦也進入了新的發(fā)展轉(zhuǎn)型期。具體看來,西晉時期辭賦的創(chuàng)作情況是大賦與小賦相映爭輝,兩漢散體大賦與建安抒情小賦在此時呈現(xiàn)出雙峰并峙的局面?!拔鲿x短暫的統(tǒng)一,確實曾給某些文人帶來幻想,他們認為漢代那種大一統(tǒng)的富強帝國又將出現(xiàn),文人們又可以獻賦求官,于是大賦的寫作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沉寂后又一度興盛起來。”[3]與此同時,從建安時期傳承下來的抒情小賦也順應(yīng)了政治危機叢生的大背景下文人多憂思的時代潮流,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之象。此外,辭賦在題材內(nèi)容上有了極大的拓展,賦作的表現(xiàn)空間更加寬廣,體物之賦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宮殿苑獵拓展到了天象自然的范圍;抒情小賦在這一時期,不僅篇幅變長,而且情感更加濃郁熱烈。從審美風格上看,西晉時期的賦作既少有西漢時期的歌功頌德、富麗堂皇之作,又少有建安時期建立功業(yè)、慷慨任氣之篇,而是多了一分文人抑郁不平、朝不慮夕的時代悲音。西晉文學之盛主要在太康時期,太康文學又以潘陸為代表。相比之下,潘岳的賦作更能體現(xiàn)此時文學發(fā)展轉(zhuǎn)變的特點,他一方面繼承了兩漢大賦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作了《西征賦》這樣的鴻篇巨制,另一方面又在小賦的藝術(shù)技巧上進行積極的探索,對后來抒情賦的詩化、精美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西晉時期,門閥士族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文士不得不依附權(quán)貴以謀求仕途的暢達。楊、賈是此時政治上先后興起的兩大外戚集團,大量的文士都依附在其門下,陸機、潘岳、劉琨、左思等文人都曾為“賈謐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在外戚、藩王爭奪政治權(quán)利的大背景下,潘岳的仕途坎坷,結(jié)局不幸。
潘岳豐姿神秀,同時又有賈誼之才,但是這些并沒有給他帶來仕途上的便利。他直到20歲,方舉秀才,辟司空太尉府,有了低微的官職。在泰始四年(潘岳22歲),晉武帝躬耕藉田,潘岳借此良機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以華美的詞藻對晉武帝躬耕的盛大場面以及西晉王朝的重本守孝極盡夸張贊美。然而,事與愿違,潘岳并未因此得以升遷,反而因才名冠世,為眾所疾,在卑微的職位上棲遲10年,不得升遷。30歲之前,潘岳所擔任的不過是司空掾、太尉掾這類卑微的官職,青春壯年在斗筲之役中消磨殆盡。32歲之時,潘岳已見白發(fā),仕途無望,又逢凄涼蕭瑟之秋,他心生江湖山藪之思,作《秋興賦》以寄托情意。然而潘岳此時雖有隱逸之心,卻并沒有真地放棄仕途的希望,他始終所信奉的人生準則是:“士之生也,非至圣無軌、微妙玄通者,則必立功立事,效當年之用?!盵4]70此后,他依然在政治這條崎嶇的小路上艱難前行,即便是擔任河陽和懷縣縣令這樣卑微的官職,也是勤勤勉勉,政績顯著。他也曾依附當時炙手可熱、權(quán)傾朝野的外戚楊駿,但當楊駿被賈氏等新興起的外戚勢力誅殺時,潘岳作為楊駿的屬官雖僥幸保存性命,但卻被免去官職。第二年(元康二年,潘岳46歲)被授予長安令的職位,潘岳舉家由京都遷往長安,此間創(chuàng)作出了堪稱潘集中“壓卷之作”的《西征賦》。元康六年,潘岳在知天命之年征補博士,但卻因母親病重,免官閑居于京都洛陽,創(chuàng)作了“高情千古”的《閑居賦》,來抒發(fā)閑居之時的情懷。
魏晉是一個極其重情的時代。動蕩不安的政治背景下人的生命多遭意外之災(zāi),外部的危機使得士人轉(zhuǎn)而更加關(guān)注內(nèi)心,故而重情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思潮,從建安一直持續(xù)到了西晉。這種重情心態(tài)也充分地反映到了文學作品中,《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大量追悼傷逝、悲痛難抑的故事,詩賦文創(chuàng)作中思念亡者的主題也不斷地涌現(xiàn),曹丕作《寡婦賦》以傷悼阮瑀;向秀作《思舊賦》以追念摯友嵇康;陸機在《嘆逝賦》中悲嘆親友凋落;張華借《永懷賦》悼念亡妻……同其他作家單篇的作品相比,潘岳這類悼念的賦作就有三篇之多。
與仕途之路的坎坷相似,潘岳的生活也是飽含苦難的。29歲時,有知遇之恩的岳丈楊肇去世。9年后,潘岳途徑其墳?zāi)?,作《懷舊賦》以敘悲痛哀念之情。30歲至交好友任子咸離世,潘岳作《寡婦賦》代寡妻寄托對亡者的思念之情。52歲之時,相濡以沫的妻子辭世,潘岳作《悼亡賦》以抒發(fā)妻亡之后的愁苦哀痛之情。潘岳的一生是哀痛的,他經(jīng)歷著親友的一次次永別,除了上述的岳丈、摯友、發(fā)妻的離世外,潘岳還遭受了喪子喪女的哀痛,這份悲痛之情則在詩和文中得以表現(xiàn)。潘岳把心中苦難化為創(chuàng)作的情思,形成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賦作。
潘岳抒情賦涉及的題材廣泛,在《文選》中被分別歸入紀行、物色、志、哀傷等類,而就其所抒發(fā)的情感內(nèi)容的不同,主要分為感物興懷、悲悼哀念和政治寄托三類。感懷抒情賦主要寄托其在宦海沉浮之中漸生的隱逸之思,是失意文人在苦難人生中的無奈選擇;悼念抒情賦在重情的時代風尚下形成,主要抒發(fā)對逝去親友的追思哀悼之情;政治抒情賦為鴻篇巨制,通過詠史寄托政治情懷,是一篇深沉厚重的佳作。
(一)感懷抒情賦
感懷抒情賦主要以《秋興賦》和《閑居賦》為代表。潘岳此類賦作中主要抒發(fā)身世凄涼之感,并寄托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寫《秋興賦》時,作者不過32歲,卻已白發(fā)分明。白發(fā)因愁而生,是愁悶的象征。潘岳內(nèi)心長久的憂愁苦悶,故而早生華發(fā)。本來感嘆光陰荏苒,垂垂老矣是文學中常見的主題。春秋代序,四時輪回,在接近一年之末的秋季,更易喚起文人悲嘆生命之感,正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也??墒窃谡攭涯曛H,卻有生命飄逝之悲嘆,不得不引人深思。曹丕30歲時寫給友人的書信中稱“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5];《嘆逝賦》中陸機不過年方四十,卻也感嘆到“余將老而為客”[6]。由于社會的動蕩不安給人心理上帶來了危機感、緊迫感,過早地感慨人生將暮成了魏晉文人共同的心聲,潘岳在32歲之時悲秋傷己也是時代風氣使然。在《秋興賦》的序言中,潘岳以簡潔的語言交代了自己仕宦之中的感受,他雖處于輝煌繁華的京都之中,與達官顯貴交游相處,而自身卻不過是卑微的屬官,雖然辛勤地勞作,卻始終不得升遷。茅屋茂林與高閣連云、農(nóng)夫田父之客與蟬冕紈綺之士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句“仆本野人”,道出了潘岳內(nèi)心的多少辛酸。感物緣情,在命途多舛的詩人這里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瑟瑟的秋風中,潘岳垂暮之年而功業(yè)無成之哀,一時充盈于心。潘岳在悲秋之后,為自己找到了棲息身心的場所,在這里既有莊周逍遙放曠的影子,又有陶淵明悠游恬淡的前音。
通過《秋興賦》可以看到潘岳為自己找到了歸于山水的出路,經(jīng)過不斷地人生思考,18年后潘岳在《閑居賦》中對隱逸生活做了具體而微的描述。在序文中,作者首先對自己止足閑居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一是由于自己“拙”的天性,不善于謀取官位;二是自身經(jīng)歷宦海沉浮,厭倦之心漸生;三是社會政治清明、俊賢在位;四是母親年邁,需要供養(yǎng);五是斗筲之役,官位低微,然而這些原因不過是他在仕途失意之時的一番牢騷之詞。在賦文之中,作者對閑居的環(huán)境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先是居處的外在環(huán)境,在此充分運用賦善于鋪陳的特點,使京都的繁華壯觀之景象躍然紙上。其次是自己閑居之園的景色:池水清澈、游魚嬉戲、荷花初綻;茂林修竹、奇珍異果、花香四溢,潘岳筆下小園的景色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清幽靜美、芬芳蔥郁的小園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閑居之時寧靜閑適的心態(tài),京都的喧嘩熱鬧仿佛被隔離塵外,只有舒心愜意的自然景致使得心曠神怡。潘岳園子里景色是如此的美好,以至“潘園”在后來成了美好家園的代稱,成了文人棲息身心的理想場所和共同的精神寄托。對閑居的內(nèi)部景色描繪之后,作者把筆觸轉(zhuǎn)向了人事活動:乘車游覽,宴飲垂釣,輕歌曼舞,歡聲笑語,作者盡享天倫之樂。親人的相親相愛,使得閑居隱逸之樂達到了頂點。在《閑居賦》中,作者八次言及自己的“拙”,且以“仰眾妙而絕思,終優(yōu)游以養(yǎng)拙”[4]72歸結(jié)全篇。此處之“拙”,并非真的是一種拙笨、愚蠢,而是一種未被巧智熏染的質(zhì)樸的本心,潘岳所謂的“養(yǎng)拙”如同陶淵明所云的“養(yǎng)真”一樣,是一種對于初心本真的回歸。然而,陶淵明是真正地厭倦官場的黑暗,歸隱田園成為千古隱逸詩人之宗,而潘岳則只是在仕途失意之時的一種田園牧歌式的幻想,他對于政治的熱情之火并沒有完全熄滅,他自幼堅守的人生價值理想也沒有改變。當新的希望來臨之時,他便收斂好昔日的幻想,以新的熱情投入到新一番的仕途之爭中去。
潘岳的內(nèi)心之中是有著歸隱思想的,他除了在《秋興賦》《閑居賦》中寄托江湖山藪之思外,還作了《許由頌》對許由的高風亮節(jié)給予贊美。然而潘岳的內(nèi)心又是矛盾的,他對政治有一份狂熱的不舍之情。生命是短暫的,他必須通過仕宦來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必須借助政治來謀取身后名。
(二)悼念抒情賦
潘岳以悼亡文學著稱,其思念哀悼親友類的作品在整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悼念亡妻的作品,更是開創(chuàng)了悼亡文學的先河。他的這類悼亡思念類的文字體現(xiàn)在各種文體中,其中用賦的形式抒發(fā)對亡者思念的有《悼亡賦》《懷舊賦》《寡婦賦》三篇,篇篇精致工巧。
《悼亡賦》主要寫其妻喪葬之時自己內(nèi)心的悲痛之情。賦作從妻子的不幸命運寫起:“遭兩門之不造,備荼毒而嘗之。嬰生艱之至極,又薄命而早終?!盵4]93妻子的一生坎坷多難,后又如同鮮花般凋落,讀之倍覺心酸。之后著重寫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伊人已逝,作者睹物思人,悲哀沉痛之情充斥在字里行間。春風拂面,暖陽初升,即使在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里,作者所有的歡樂已伴隨著妻子的離世永遠成為了過往,此后唯有思念之情始終縈繞于心。
和《悼亡賦》一樣,《懷舊賦》也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抒情小賦,此賦為潘岳途徑岳丈墳塋時所作。東武戴侯楊君,不僅是父親的至交,同時又為自己的岳丈,在親情上有割舍不斷的聯(lián)系,而且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岳丈對自己有著無限的恩情,其二子道元、公嗣又與自己交情甚密,可無奈世事艱辛、命運無常,父子皆短命凋殞。潘岳在行旅之中途徑故地,憑吊親友,悲痛郁結(jié),涕淚交加。
《寡婦賦》篇幅較長,雖為代言之體,但其情韻生動絲毫不減前二賦。此賦的抒情主人公為摯友之妻,同時又為自己的妻妹,故而作者能夠深切地體會其內(nèi)心的哀慟悲苦之情。其命運之悲慘,可使聞?wù)邆?,見者垂淚。年幼之時便孤苦伶仃,后雖有幸嫁與任子咸為妻,恪守婦德,辛勤勞作,然怎奈命運的悲劇無法改寫。其夫不幸弱冠而終,在花一般的年華里,她默默承受著這份哀慟與孤獨,唯有孤女是其孤苦生活的唯一陪伴,也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然而其悲劇的命運并沒有到此為止,從潘岳的哀文《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可知,其女后亦不幸夭折。仿佛所有的苦難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喪父、喪夫、喪女,這些如同晴天霹靂般的巨大悲痛,即使經(jīng)歷其一便使常人難以承受,而這位品貌卓異的女子卻在童年至青春最美好的歲月里一一嘗盡其中的悲酸無奈。潘岳以靈巧匠心的構(gòu)思和精妙無雙的文辭,將這悲情訴諸筆墨,形于文字,后之讀者無不悲痛難抑,不忍卒讀。在賦作中,潘岳主要圍繞喪葬之時、久喪之后以及亂辭重曰三個部分來刻畫渲染寡婦內(nèi)心之悲。作者多次使用“獨”“孤”“悲”“愁”“哀”“傷”這類飽含情感色彩的詞語,使得全賦悲苦之情充溢,一言一字寫來皆是淚?!翱趩柩室允曎?,淚橫迸而沾衣”[4]96“氣憤薄而乘胸兮,涕交橫而流枕”[4]96“哀郁結(jié)兮交集,淚橫流兮滂沱”[4]97。眼淚是內(nèi)心悲痛之情的爆發(fā),三次毫無抑制的慟哭更是將其內(nèi)心的痛苦之情推至頂點。賦作結(jié)尾之處,主人公借詠柏舟清歌向死去的丈夫傾訴心意,絕不再嫁。一位癡情、深情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切不可以腐朽愚昧的思想為借口而加以譏諷。
(三)政治抒情賦
《西征賦》堪稱潘集中的“壓卷之作”,潘岳在此賦中抒發(fā)的感情內(nèi)容豐富多樣,既有宦海沉浮的憂懼之感,又有愛子夭折的徹骨之痛,但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政治情懷的寄托。
作者由京城洛陽出發(fā),前往長安縣任職。洛陽、長安一線自古就是歷代王朝京都所在,在這里發(fā)生過無數(shù)可歌可詠的歷史故事。潘岳奔波在古今交感的行程中,褒貶史事,以史寄志。在詠史懷古中,作者對明君圣主、忠臣良將加以熱情的謳歌贊美,對昏君暴主、亂臣賊子加以無情地批判否定。潘岳在對明主良將的歌頌贊美和昏君奸臣的批判指責中,寄托了自身的政治理想。從作者對史事和人物的態(tài)度中,可以概括中潘岳理想的政治狀態(tài)。首先對于君主,應(yīng)該善于納諫、注重個人德行,要以帝位為重,要能夠居安思危、教化百姓。對于臣子,一方面,他贊美臨危受命、暢揚國威、嚴于法度、建功立業(yè)的功臣;另一方面,他對功成身退、居安思危的二疏也有肯定,對俠肝義膽的刺客荊軻、高漸離也有褒揚。賦作中對理想的君臣關(guān)系也有所提及,像光武帝信任馮異,秦穆公信任孟明那樣,君主應(yīng)充分信任臣子,勇于發(fā)現(xiàn)自身的錯誤,勇于自我反省,這樣才能成就霸業(yè)。
徐公持曾指出:“在此時期(289~303年)的陸機詩賦中,竟無一字道及時局。不但陸機,同時期的其他文士如潘岳、摯虞等也大略如此,這與建安作家形成鮮明對照?!盵7]然而,細品潘岳的詩賦,雖然也大多沉浸在文人不遇和哀悼思念的自我之情中,但是他對于混亂的時局并不是完全回避的,《西征賦》即為一例證?!段髡髻x》開篇之時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這一獨特的視角為切入點,反映出朝堂政治權(quán)利的轉(zhuǎn)移,后文對漢代外戚專權(quán)的批判也暗含著西晉政局的影子。詠史抒情多含有借古諷今的意味,《西征賦》同樣如此?!百x中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詳于大而略于細’,側(cè)重于那些關(guān)涉歷代王朝治亂興衰的內(nèi)容,態(tài)度嚴肅,愛憎分明,評騭得當,目的是要起到借古諷今的效果,提醒當代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前代敗亡的覆轍?!盵8]《西征賦》雖然是鴻篇巨制,但是它一方面以作者行途地點的轉(zhuǎn)換為經(jīng)線,以議論、抒情、寫景為緯線,另一方面以作者所在地點為中心,時間與空間相交錯,故而行文繁而不亂,是一篇獨領(lǐng)風騷的佳作。
潘岳其他的賦作中雖也有一些情感的寄托,但這類的賦作首先在篇幅的完整性上值得商榷;而且,在數(shù)量上看也只為個別現(xiàn)象,且無論是從作者的情感濃度、強度、深度,還是作品整體的藝術(shù)構(gòu)思上看,都遠不如悼亡、感懷、政治類的抒情賦精巧工致。
總體上觀照潘岳的抒情賦,他的感懷悼念之賦與政治寄托之賦,呈現(xiàn)的是兩種不同的風格類型,其既有哀吟悲歌、揮灑眼淚的小兒女情態(tài),又有慷慨激揚、指點江山的大丈夫豪氣。
潘岳的抒情賦雖然針對的對象不同,在題材內(nèi)容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藝術(shù)手法的構(gòu)思上卻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從內(nèi)在情感上看,其賦感情充沛,真摯動人,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從景與情的關(guān)系上看,潘岳能夠借助景物的渲染烘托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進而達到情貌無遺的藝術(shù)效果;從外在形式上看,其賦作辭采華美,音韻和諧,是西晉時期重文采的時代文風的代表。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融合,造就了潘岳抒情賦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一)感情充沛、真摯動人
潘岳抒情賦的魅力首先在于對個人內(nèi)心真實情感的深刻剖析。傅庚生認為:“以感人之淺深,衡量文學作品之優(yōu)劣,十九得之。”[9]情感如同文章的生命,有了真切充沛的情感,文章才能有生氣和靈韻,才能葆有永恒的藝術(shù)價值。情感之于文章,首以真為要。潘岳抒情賦的情感全部源自生活中的切身感受,是此時心聲的真實傳達。
情感的真實在潘賦中一方面是通過心理刻畫來實現(xiàn)的。其在《寡婦賦》中,對女主人公的心理進行了十分細膩逼真的描寫。妻子面對摯愛的丈夫離去,內(nèi)心悲痛萬分,感嘆自己歡樂的日子一去不返,只剩下孤獨的漫漫長夜,故而想要永遠地追隨丈夫離去,然而又想到懷抱中的幼女年紀尚小,不忍其孤苦伶仃。潘岳以細膩的筆觸將妻子此時內(nèi)心的痛苦悲傷而又無奈不舍的矛盾心情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內(nèi)心達到矛盾糾結(jié)之狀態(tài),故而茫然無措,不知出路,情感仿佛已經(jīng)達到了頂點,此時本該戛然而止或以景化情,然而潘岳卻使她在矛盾之中找到了調(diào)和點,指影心誓,形存志隕,可謂是絕妙之筆。短短的三句話,從捐生到不忍,又到兩者妥協(xié)后痛苦的選擇,女主人公內(nèi)心情感展露無遺,此雖為作者之想象,但細細品之,卻愈覺其生動傳神?!堕e居賦》中云:“稱萬壽以獻觴,咸一懼而一喜?!盵4]72為長輩獻酒祝福,既為他們的長壽而喜悅,又為他們年邁而擔憂,一喜一懼,雖為化用《論語》典故,卻極其細膩地表現(xiàn)出人物復(fù)雜的心理,必為不歷其事而不可得之體會。
情感的真實另一方面是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和個人真切的感受得以凸顯的?!兜客鲑x》中作者書寫自己在妻亡之時悲痛之情,從自身的真實感受與體會出發(fā),以寄托對亡者深情的思念?!凹嚷谋?,吾今信其緣情?!盵4]93作者的一片真情全部發(fā)自內(nèi)心,沒有半分虛假。之后“入空室兮望靈座,帷飄飄兮燈熒熒。燈熒熒兮如故,帷飄飄兮若存”[4]93-94這類生活場景的刻畫,更能彰顯作者一片真情。劉徹的《悼李夫人賦》同為悼亡題材,其賦作中更多的是對李夫人昔日美好姿態(tài)的回憶,行文中雖是作者在抒情,但是事件場景多是以“李夫人”為中心的,而潘賦始終以自己為抒情主人公,故而情感更加真實感人。與《思舊賦》相比,潘岳的《懷舊賦》在情感上同樣更勝一籌。《思舊賦》為向秀悼念摯友嵇康而作,是一篇優(yōu)秀的哀悼類賦作。向秀和嵇康為摯友,有著竹林飲酒、洛下鍛鐵等眾多美好的回憶,然而向秀在賦中對嵇康的回憶,則是從其臨刑之時傲岸俊潔的形象入手,表達懷念之情,此種悼念彰顯出來的是一種仰慕痛惜之情。而潘岳的回憶則重在昔時岳丈對自己的無限恩情,從自己生活中真實的小事出發(fā),以小見大,抒發(fā)的是一種親近的思念之情。
陳祚明評潘岳曰:“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筆,淋漓傾注,宛轉(zhuǎn)側(cè)折,旁寫曲訴,剌剌不能自休。”[10]潘岳的賦能夠以情動人還重在作者淋漓盡致的情感抒發(fā)。情感的淋漓盡致可以從情感的濃度、強度和深度三個方面分析。
作者的情之濃主要是通過反復(fù)渲染實現(xiàn)的。這一在手法在《寡婦賦》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來刻畫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悲痛,既有外在的景物烘托,還有具體的行為描寫,又有細膩的心理活動。就結(jié)構(gòu)上看,作者先從初死、葬后兩個部分來反復(fù)刻畫這份孤苦無依的悲情,但是作者仍意猶未盡,又借賦末重辭再次重復(fù)抒情,故而《寡婦賦》一篇悲情充沛,哀婉動人。《秋興賦》在借用宋玉悲秋基調(diào)的基礎(chǔ)上,又進行深秋凄涼之景的再次渲染,然后由景及人,聯(lián)系到自己早生白發(fā)的人生境遇,悲哀之情層層渲染,步步深入。
情感的強度主要是借助對比的手法以及飽含感情色彩的詞語來實現(xiàn)的。其《秋興賦》中,同為秋景,悲傷時為凄清悲涼,等到作者決定歸隱之時,便呈現(xiàn)出一片寧靜幽美的境界,兩者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進而更突出作者失意之時的愁苦郁悶,以及對閑適的隱逸生活的向往。《西征賦》中,對比的手法更為明顯,在明君圣主與昏君暴主、忠臣良將與亂臣賊子的對比中,作者對前者熱情贊美,對后者無情批判;在今與昔的對比中,作者生出昔盛今衰、滄桑變遷之感。此外,《西征賦》中“愍”“痛”“慍”“疾”“感”“嘆”這類飽含感情色彩的詞是作者對歷史人物與事件強烈的情感態(tài)度的外現(xiàn),雖然僅為一字,但是作者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已展露無遺。
潘岳賦作中的情之深主要通過時間的推移來體現(xiàn)的。日落月升,冬去春來,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它使淺的東西更淺,深的東西更深。情感同樣如此,只有經(jīng)過歲月的淘洗仍不減半分才可謂之深情。《懷舊賦》為九年之后悼念岳丈所作,即便相隔已久,但是作者回憶起昔日的深情厚誼,仍是歷歷在目。而如今人去樓空、物是人非,此時此景,作者不禁涕淚沾巾、徹夜難眠。潘岳賦中有明顯的時間意識:
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堕e居賦》[4]71
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踐冰。(《寡婦賦》)[4]96
聞冬夜之恒長,何此夕之一促。(《悼亡賦》)[4]93
于是孟秋受謝。(《西征賦》)[4]6
除了季節(jié)的交替外,日與夜的轉(zhuǎn)換在賦中也多有表現(xiàn)。在時間的推移中,作者的一片深情始終不變,故而能夠打動人心。
(二)以景寫情、情貌無遺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如若只是簡單地直剖心跡、反復(fù)訴說,亦不能撥動讀者的心弦,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shù)美感。古典文學從《詩經(jīng)》《楚辭》起,就有了以景寫情的傳統(tǒng),詩人把主觀的思緒融入進客觀的景物描寫之中,使得景物更加的鮮明生動,情感也更加深沉蘊藉,從而達到情貌無遺的藝術(shù)境界。
劉熙載《藝概》云:“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摩相蕩,而賦出焉?!盵11]潘岳的抒情賦實現(xiàn)了內(nèi)心深情與自然景物的和諧交融,可謂是物色與生意相結(jié)合的一個范例。潘岳在抒發(fā)一片真情時,往往能夠借助景物的描寫,使得情感更加的動人心魄。如其《秋興賦》中對秋景的描寫:清秋時節(jié),作者徘徊在庭院中,時間從白天到深夜,視線由近及遠,由低到高,一片凄清的秋景盡收眼底,所見不過木葉飄零,所聞不過蟲獸哀鳴。潘岳以極其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庭院秋景圖。句句寫景卻又字字關(guān)情,作者自身的孤寂、愁苦之情已完全融入到秋景之中,雖未點明作者身影,但是一位徹夜難眠、踟躕嘆息的“老者”形象依稀可見。正如王國維所論“一切景語皆情語也”[12]。潘賦中像這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尤其喜愛使用“木葉”“夕陽”“霜雪”“冷風”“深夜”這類的物象,這些飽含愁苦色彩的意象無一不在傳達著作者的內(nèi)心的情感。賦作中作者所能表現(xiàn)的自然景物是有限的,但是借此物色傳達出來的情感卻是無窮無盡的,此也是潘賦寫景抒情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
(三)華詞麗藻、情韻生動
劉勰云:“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盵1]538情文并茂一直都是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必備條件。西晉時期,文壇更是重視辭采。潘岳以華美的文辭抒寫內(nèi)心的真情,使得情韻生動、妙趣橫生,帶給讀者美的感受。
潘賦辭采華美首先在于對句的運用上,使得文章音韻和諧、整飭華麗。潘岳的辭賦雖多為騷體賦的形式,但賦中遣詞用語已具有明顯的駢偶化的傾向。西晉時期,永明聲律之說尚未形成,但潘岳作品中的對仗已經(jīng)較為工整。對于潘岳詩文之中的對句,后人也多有論及。謝榛評《永逝文》“此岳文中用韻已嚴,豈獨沈約定之也”[13]。這在潘岳的賦作中也多有體現(xiàn),尤其是如《秋興賦》中:“天晃朗以彌高,日悠陽而浸微?!聳S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盵4]84-85這樣的句子除了基本的句式、詞性相對外,還具備音律的相對,以疊韻詞“晃朗”和“朣朧”分別對雙聲詞“悠陽”和“凄清”。句式的工整,音律的諧和,使得潘賦語言流暢,氣韻生動。
各種修辭技巧的純熟使用也使得潘賦辭采華艷。其中較為突出的是疊詞的使用。疊詞,也叫做重言。此種手法在《詩經(jīng)》和《楚辭》中頻繁使用,潘岳在賦作中也充分繼承了這種修辭技巧,在賦中大量的使用疊詞?!豆褘D賦》中有如下描寫:
雪霏霏而驟落兮,風瀏瀏而夙興。溜泠泠以夜下兮,水溓溓以微凝……庶浸遠而哀降兮,情惻惻而彌甚。愿假夢以通靈兮,目炯炯而不寢。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凜凜。[4]96
霏霏、瀏瀏、泠泠、溓溓可謂極其準確形象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繪聲繪色又繪形;惻惻、炯炯形象地傳遞出人物的情態(tài),同時又結(jié)合“兮”字的使用,使得情感回環(huán)往復(fù)、綿綿不盡;漫漫、悠悠、凄凄、凜凜,作者在兩短句中使用四組疊詞,并且這些詞中情景交融,達到情貌無遺的境界。同時,這些疊詞,音調(diào)悠揚諧美,如鳴金環(huán)玉珮之音。重言之外,用典、比喻、擬人、頂針、對比這些藝術(shù)手法,潘岳都能夠信手拈來,為文章增輝增彩。馬積高認為潘賦文詞的華美主要是在“情景的鮮明生動、氣勢的疏朗變化上下功夫”[14]。情景的鮮明主要是借助文學修辭技巧來實現(xiàn)的,氣勢的疏朗變化則在于作者筆調(diào)的變化,就像《西征賦》中融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為一體。潘岳以優(yōu)美的文辭承載動人之真情,故而使得賦作之中的情感愈加纏綿悱惻、哀婉動人,讀之蕩氣回腸。
西晉文壇人才繁盛,潘岳實為其中的翹楚。他的賦作在辭賦發(fā)展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中抒情賦的成就尤為突出,整個西晉文壇,少有超越。這些優(yōu)秀的賦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文學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悼念亡者的題材,開創(chuàng)了悼亡文學的先河。時間是檢驗文學作品的一把無形尺子,那些經(jīng)過時間的數(shù)次淘洗后流傳下來的作品無疑是優(yōu)秀之作。潘岳的賦作,經(jīng)過歷史的無數(shù)次選擇,流傳到了今天,其光彩依舊鮮亮奪目,賦作在字里行間蘊含著真情,如今品讀仍為之動容。賦作華美的文辭帶給讀者的藝術(shù)美感也歷久彌新,這些也正是潘岳辭賦在今天仍深受研究者喜愛的原因。
[1]劉勰.文心雕龍注[M].范文瀾,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穆克宏.策勛于鴻規(guī) 底績于流制——劉勰論潘、陸賦[J].中國文學研究,1988,(3):38-43.
[3]曹道衡.漢魏六朝辭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1.
[4]潘岳.潘岳集校注[M].董志廣,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5]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全三國文[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66.
[6]蕭統(tǒng).文選[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27.
[7]徐公持.魏晉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260.
[8]王琳.六朝辭賦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123.
[9]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0.
[10]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M].李金松,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32.
[11]劉熙載.藝概箋注[M].王氣中,箋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0:287-288.
[12]王國維.人間詞話譯注[M].施議對,譯注.長沙:岳麓書社,2003:7.
[13]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08.
[14]馬積高.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78.
(責任編輯:劉 燕)
AnAnalysisofLyricFuofPanYue
Liang Yag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
Pan Yue was not only a representative poet,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Fu writer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His wor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chanting and lyric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most valueable in Pan Yue’s fu is lyric Fu. Some of them image thought characteristics in feeling objects, some mourn the death with Literary, others express his keen political feeling in the review of history. It not only reflects hi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but also shows the changing t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ong and deep emotion also inspires Pan Yue’s artistic creativity, the lyric Fu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big article and small business scope. Combining the subtle thought with exquisite pen, it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riters of later generatio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Pan Yue; lyric Fu; emotional type; artistic achievement
I206.2
A
1672-7991(2017)03-0044-07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3.009
2017-06-20;
2017-08-22
梁雅閣(1995-),女,河南省洛陽市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魏六朝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