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勝杰,吳 斐,劉麗珍
(湖南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控制論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應用
羅勝杰,吳 斐,劉麗珍
(湖南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自然科學領域的控制論引入語言教育領域,應用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以及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模糊性,是分級教學的前提;遵循最優(yōu)控制原則,是大學英語教學“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保證;通過控制行為,使受控者產生自適應并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是大學英語自我學習機制形成的關鍵因素.以現代網絡技術的引入,實現以教育系統與網絡系統相結合為表征的大系統控制,是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分級教學中所使用的具體指導。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控制論;最優(yōu)控制
以“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查詢,按照“外國語言文字”學科分類,共計125篇文章,時間跨度為2001年至2016年共15年。對其理論依據梳理,有如下提及:Krashen的“i+1”語言輸入假說、[1]生態(tài)學理論、[2]接受理論、[3]話語分析與元認知理論,[4]涉及語言學、生態(tài)學、美學等學科,然從自然科學角度解釋這一問題卻鮮有提及。在學科融合日益緊密的今天,諸多問題已超越自身學科解釋范疇,可以也必須融合其他學科知識方能得以更全面闡釋,跨學科研究因此成為一種趨勢,語言的跨學科研究也成為可能與必要。羅勝杰[5]從哲學、敘事學、語言經濟學與合和學角度,對仿擬作了跨學科研究,建立了語言研究的跨學科理論,并以此擬構仿擬的跨學科研究網絡框架,這為我們研究語言現象提供了一定思路。尋求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語言學外理據是跨學科研究嘗試。試從控制論角度出發(fā),探究其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應用。
控制論是“一門研究各個系統之間以及系統內部的條件和控制的一般科學,它是諸多學科相互滲透的產物”,[6]創(chuàng)始于維納(Norbert Wiener)。在經歷了經典時期、現代時期和大系統控制論時期后,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控制規(guī)律,超出學科局限性,橫跨各個學科,業(yè)已發(fā)展成為“一門帶有普遍性的橫斷科學”。[7]它讓人們根據自己的目的,改變條件,使事物的可能性空間縮小,沿著某種確定的方向發(fā)展,從而形成控制?!澳康摹焙汀靶袨椤笔强刂普摰膬蓚€基本概念,控制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即根據達成目的,實施控制行為。達成控制目的,須滿足三個條件:事物狀態(tài)發(fā)展的可能性空間、希冀事物朝可能性空間的哪個狀態(tài)演化,以及改變和創(chuàng)造條件,使事物朝目標方向轉化發(fā)展。實際運用中,控制論主要包含四個內容[8]:一是最優(yōu)控制。它要求優(yōu)化系統的總體效果,并兼顧多項專門的效益指標,實現控制的最優(yōu)化;二是自適應、自學習控制。即通過控制行為,使受控者產生自適應并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形成自學習控制;三是模糊控制。主要用于解決一些不確定系統的控制問題,通過創(chuàng)建模糊現象的數學模型,探索一套分析和處理事物的模糊方法;四是大系統控制,即系統工程中解決大系統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達到最優(yōu)控制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控制論向社會、經濟等領域滲透,形成很多分枝學科,如教育控制論、技術控制論等等,語言學領域如漢語規(guī)范問題、[9]英語教學[10,11]等也有涉及。
大學英語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控制者、學生為控制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控制手段的教學過程,為實現分級教學的全面及最優(yōu)控制,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最優(yōu)控制原則
作為控制論的核心內容,最優(yōu)控制原則強調采用動態(tài)的控制方式,通過各種數學模型,力圖有效解決大型復雜系統的設計和控制問題,以實現系統整體和過程的最優(yōu)化。最優(yōu)控制在經濟學領域稱為“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 Optimality),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tài)到另一種狀態(tài)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任何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而帕累托改進是達此目的的根本路徑與方法,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就是這一經濟學領域概念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
雖然受教育程度層次不齊,但大學生接受的卻是在目標、教材、內容、方法、進度及評價方式等問題上高度統一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這明顯有違教育平等中的“機會平等、程度平等”原則,故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該課程制定了“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以人為本教育原則,力圖實現在考慮學生個性化的前提下,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求教育公平,為達此目的而實施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應運而生?,F行操作方法是對新生進行大學英語摸底考試,結合高考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偶見A、B兩層次),實施分級教學,以求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最優(yōu)化,即最優(yōu)控制。
(二)模糊控制原則
“模糊”概念由美國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電機工程系和電子學研究實驗室的札德教授提出,[12]奠定了模糊理論基礎,之后由伍鐵平引入中國并廣為應用,后來學者對此有諸多介紹,自此,語言中的模糊現象開始受到重視,因個體差異、主體表達、接受理解、語言功能等均具模糊性,故而“模糊是語言的基本屬性之一”,[13]語言的模糊性,決定了與之相對應的語言教學中必須實施模糊控制原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明顯受制于這一原則,由如下因素決定:
1.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的模糊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英語教學性質和目標作了定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與之對應,提出了英語能力三個層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且每個層次都對應有關于英語聽、說、讀、寫、譯和推薦詞匯量的規(guī)定。“一般”、“較高”和“更高”,以及詞匯量的范圍,這些均屬于模糊概念,而正是這些模糊概念,給予了我們在實施分級教學的前提下,對大學英語教學有了充分施展和發(fā)揮的空間和余地。
2.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模糊性。以“因材施教”為根本宗旨和體現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要求我們根據不同教學對象而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這體現了方法的不確定性,即模糊性,此外,教學內容的取舍也具模糊性。中學階段,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差異,學生英語基礎不一?;A好的學生在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和進度等方面要求較高,反之,基礎差的同學此方面要求甚低。就高,差生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就低,優(yōu)生吃不飽,這就造成了學習內容上的不固定。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高低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在目前不顧學生差異而統之以大班教學(60人甚至以上)為主流的《大學英語》課堂中,這一平衡點很難找到,所以,統一教材、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法這一做法存在不確定性,即模糊性。因此,根據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便成為可能和必要。雖說分級后的學生仍有差異,導致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依然存在模糊性,然而較之于不分級而言,其差異顯然小多了,這一模糊性基本可以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教學藝術加以解決。
(三)自適應、自學習控制原則
自適應要求在環(huán)境條件尚未影響到控制對象之前,通過預測而進行控制。自學習是指學習者能按照外界條件的變化,自動調整自身的結構和行為,形成一種自我學習機制。
應用在教育領域中,自適應學習能為具備個性特征差異的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這一原則在尊重“最近發(fā)展區(qū)”規(guī)律的前提下,打破傳統不考慮英語水平而強行形成自然班級的局限,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將程度相近的學生集中在一個班學習,以極大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引導并實現學生對這一教學模式的適應,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思維和認知模式的轉變,在大數據、創(chuàng)客以及“互聯網+”教育時代實現大學英語的自主學習,構建適應學生未來個體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教育模式,打破人才培養(yǎng)的一元化格局。
為此,國防科技大學“大學英語”教學團隊設計了“三維二位一體”[14]的大學英語分級分層教學模式,可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之不足,大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大系統控制原則
大系統控制論的研究對象是各種龐大的、結構復雜的大系統自動化問題,以工程技術、社會經濟、生物生態(tài)等領域為具體內容的分析、綜合及模型化。隨著控制論向教育領域的延伸,同時也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將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領域相結合的做法,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所認同,這就是教育領域內的大系統控制原則。
現代網絡技術融入日常生活,其海量信息成為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料來源,單純依靠課堂教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利用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師生電子郵件、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借助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之余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補充,從而使得網絡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將學生分成A、B、C三級,課堂教學之余,分別實施學生完全自主學習、教師參與型自主學習和教師主導型自主學習,利于將自然班搬遷到網上,以網絡班級為單位,實施教學管理。
將網絡自主學習納入傳統教學體系,組成一個大的教學系統,這一方面是教學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另一方面是同基礎的學生組成網絡班級,以便于網絡教學和管理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之所需。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以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及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模糊性為原動力,依據學生差異,實施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差異化,借助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從而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帕累托最優(yōu)”效應。這一過程的實現,控制論提供了充分理據。值得注意的是,實際教學中,我們還要考慮學生的信息反饋,而信息反饋是控制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將學生反饋的信息再傳送回教師,促其修正教學中的控制行為,這樣循環(huán)反復,最終實現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最優(yōu)控制。
[1] 李炯英,戴秀珍. 從 i +1 理論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語言輸入[J].山東外語教學,2001(1):54-58.
[2] 趙靜宜.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5):121-122.
[3] 何 苗. 接受理論下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J].學園,2014(3):47-48.
[4] 孫 立,李宗陽.話語分析與元認知理論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構建[J].高教學刊,2016(12):56-59.
[5] 羅勝杰.基于英漢語料的仿擬跨學科研究[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9:9.
[6] 王鳳英.控制論與語言學[J].外語學刊,2007(2):116-119.
[7] 吳今培,李學偉.系統科學發(fā)展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6.
[8] 譚 璐,姜 璐.系統科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9:153-154.
[9] 史燦方.漢語規(guī)范與控制論[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1):75-77.
[10] 高明軼.控制論視角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05.
[11] 王勝利.淺談系統控制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1(1):71-73.
[12] 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34.
[13] 趙德遠.關于模糊理論及其來源的哲學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5-8.
[14] 劉 晶,燕麗勤,況守忠.大學英語分級分層教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24.
ApplicationofCyberneticstoCollegeEnglishGradedTeaching
LUO Shengjie,WU Fei,LIU Lizh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 China)
After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natural science, cybernetics is applied to college English graded teaching. The fuzziness of the goa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its teaching contents as well as methods provides a premise for graded teaching. Keep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control guarantees the fulfillment of “guidance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It is a key factor of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study mechanism to let the students controlled produce self-adaptation and make a further improvement through controlling behavior. The large system control,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with network system as the token, is the concrete guidance to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graded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graded teaching; cybernetics; optimal control
G642∶H059
A
1671-1181(2017)03-0092-03
2016-10-20
湖南省教學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網絡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語言經濟學視角”(XJK12YYB034);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跨學科理論與實踐研究”(湘教通〔2016〕400號,序號621)、“認知語言教學觀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詞匯微課應用研究”(湘教通〔2016〕400號,序號1100)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工程學院為例”(湘教通〔2016〕400號,序號622);湖南工程學院2017年研究生教改項目“以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校教字〔2017〕24號)。
羅勝杰(1969-),男,湖南湘潭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修辭語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