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玲
(韓山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蒙以養(yǎng)正”辨
孫愛玲
(韓山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通過字源探究與文本辨析揭示“蒙以養(yǎng)正”之本義?!懊梢责B(yǎng)正”即“童蒙”長養(yǎng)本有之道心,其包括存體起用兩個方面。存體之關(guān)鍵在發(fā)明純一之道心;起用的根本在踐行天地之“生”德。辨析“蒙以養(yǎng)正”本義,旨在去偽存真,很好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教育思想精華。
《周易》;“蒙卦”;“彖辭”;“蒙以養(yǎng)正”;辨析
“蒙以養(yǎng)正”出自《周易》“蒙卦”之“彖辭”[1]25。“蒙卦”卦辭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1]25其中蘊含著深邃的教育思想?!拔摇敝甘┙陶呃蠋?,“童蒙”指施教對象學生?!胺宋仪笸?,童蒙求我”,說明最佳教育方式不是老師求學生來受教,而是學生主動向老師求教。“初筮告,再三瀆”,“瀆”是輕慢、不恭的意思,即心不誠;“瀆則不告”,是說如果“童蒙”缺乏敬誠之心,則不必重復告知他了?!板柁o”對“蒙卦”闡釋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盵1]25“彖辭”以“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總結(jié)“蒙卦”,深度闡釋了它所蘊含的教育思想。
千百年來,“蒙以養(yǎng)正”成為中華傳統(tǒng)教育的圭臬。然而,人們對“蒙以養(yǎng)正”的理解始終存在一些問題,如“蒙以養(yǎng)正”所闡釋的“蒙卦”之“蒙”的含義是什么?“養(yǎng)正”究竟養(yǎng)什么?怎么養(yǎng)?對于這些問題的正確解讀,無疑是當今社會傳承“蒙以養(yǎng)正”這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前提。因此,回歸文本,辨明本義,對于發(fā)揚“蒙以養(yǎng)正”的傳統(tǒng)教育精華,自然顯得尤為重要。
一
關(guān)于“蒙”之本義,《說文解字》解釋為“蒙,王女也,從艸冡聲”[2]26;“王女”,《說文解字注》注解為“又云唐蒙、女蘿”[3]46;“女蘿”,《廣雅》訓為“兔絲也”。由這些注釋我們可以得知,“蒙”本指一種叫“兔絲”的草質(zhì)藤本植物。由這個本義引申就有了“遮蔽”、“覆蓋”、“暗昧不明”等含義,如《尚書·洪范》曰:“蒙,陰暗也”[4]191?!渡袝ひ劣枴吩啤熬哂栍诿墒俊?,孔穎達疏“蒙士”曰“蒙:謂蒙稚卑小之稱”[4]163,即“蒙士”指蒙昧淺學無知之士??追f達給《易經(jīng)》做疏時,也徑釋“蒙卦”之“蒙”曰:“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盵5]由于“易疏”的經(jīng)典地位,孔氏對“蒙卦”“蒙”的注解,便成為比較通行的看法。
然而,“蒙以養(yǎng)正”難道是以“微昧暗弱”之“蒙”來“養(yǎng)正”的嗎?我們還是回到《易經(jīng)》“蒙卦”本身來進行細致考辨。其實,在《易經(jīng)》中“蒙卦”之“蒙”并不是指“微昧暗弱”之“蒙”,而是指“童蒙”!首先,從“蒙卦”卦辭來看:“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贝颂幦恐v的是“童蒙”,而“亨”的結(jié)論顯然也是指向“童蒙”。其次,從爻象爻辭看,指稱“童蒙”的是六五爻,其爻辭結(jié)論為“吉”,而與六五爻形成對比的六四爻“困蒙”,其爻辭結(jié)論為“吝”[1]26。顯然,蒙卦卦辭“亨”、“利貞”的結(jié)論,具有“吉”的六五爻之“童蒙”方可與之相應。從“蒙卦”本身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蒙卦”之“蒙”指的是“童蒙”?!板柁o”之“蒙以養(yǎng)正”的“蒙”,自然也是“童蒙”。就是說,用來“養(yǎng)正”的主體是“童蒙”,而不是“微昧暗弱”之“蒙”本身。
明白了這個問題,再來探究“童蒙”何以能夠“亨通利貞”的問題。從卦象來看,六五爻“童蒙”以柔居陽,且處上卦之中,顯示著童蒙有純一柔中之德;而且六五爻的“童蒙”以柔居尊,既中且正,正后乃吉。故象辭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盵1]26“童蒙”之所以“吉”,是因為具有純一柔中之順德且中正謙遜。此外,“童蒙”下與九二應、上與上九比,表明“童蒙”既有良好的學習條件,更有向外求學的虛心態(tài)度?!巴伞边@種卦象顯示的情形從初生嬰兒的狀態(tài)也不難理解:嬰兒一降生便以好奇的雙眼看世界,他們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渴望了解世界的一切。
六五爻“童蒙”之吉與六四爻“困蒙”之艱吝對比,六五爻“童蒙”的價值就更加突顯。從卦象看,六四爻“困蒙”以柔居陰,內(nèi)有昏昧之象,說明處于一種困頓狀態(tài)。其上下又俱是陰爻,說明處在不良之外部學習環(huán)境中;又與兩陽爻(象征陽剛之師)無應比,表明自身也缺乏積極向?qū)W的意愿。故象辭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盵1]26“獨遠實也”,即不向?qū)W,不主動向老師求教,其結(jié)果自然是艱難鄙吝。
“童蒙”何以能純一柔中、虛心向?qū)W,最終“亨通利貞”而得吉?解答的思路還在《周易》文本中?!吨芤住酚小靶蜇詡鳌币黄?,“序卦傳”依據(jù)卦名的含義,把《周易》六十四卦看作是一個或相因、或相反的因果聯(lián)系序列而加以詮釋。在“序卦”中是這樣解釋“蒙卦”之“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1]310?!拔镏伞币徽Z,當是對“蒙卦”之“蒙”最為精準的解釋?!拔镏伞本褪巧跏?。關(guān)于人類生命初始的意義,古今中外有太多的論述。如老子用“赤子”形容生命的初始狀態(tài),他指出“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盵6]145赤子,毒蟲不刺螫他,猛獸不傷害他,鷹隼不搏擊他。他筋骨非常柔弱,而兩只小拳頭卻握得緊緊;他不懂男女之事,而生殖器卻勃然舉起。所有這些都因為他精氣充沛的緣故。他整天號哭嗓子卻不會嘶啞,因為他和氣醇厚的緣故。所以老子認為,人類的“赤子”階段最接近“道”的狀態(tài),最能夠與“道”相應和,故“含德之厚”莫過于“赤子”,希望人類“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6]73。道家老子的思想直接影響到儒家學派,孟子曾明確指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盵7]139
《周易》“序卦傳”作者正是認識到“物之稚”而近于道,故“童蒙”純一柔中、虛心向?qū)W,“養(yǎng)正”正當之時,從而提出“蒙以養(yǎng)正”的主張。所謂“童蒙之時,情竇未開,天真未散,猝然一出于正,所謂赤子之心是也。涵養(yǎng)正性,全在童蒙之時”;“圣者無所不通之謂,童蒙之時,便當以正道涵養(yǎng)其正性,是乃作圣之功”[8]75。“蒙以養(yǎng)正”思想一經(jīng)出現(xiàn),便成為中華傳統(tǒng)教育的最大共識。
二
關(guān)于“養(yǎng)正”。其中“正”字,《說文解字》注曰:“是也,從止,一以止。”[2]39“是”,《說文解字》曰:“直也,從日正。”[2]39所謂“日正”而“直”,是強調(diào)太陽在頭頂正上方。從“日正”之“是”我們不難看出“正”與中華先民觀察天象有關(guān),古人是從觀天象(仰觀俯察天地自然運行法則之“道”)而得出什么為“正”,以此來指導生活生產(chǎn)實踐活動。而“止”,《說文解字》曰“下基也”[2]38,由“下基”又產(chǎn)生出“足”的初始含義,所謂“正從一足,足者,亦止也”[2]39;“止”由“下基”還有了“停”“息”等早期含義,故而,《說文解字》釋“正”又有“守一以止也”[2]39之訓?!笆匾灰灾埂敝爸埂?,即如朱熹所言“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之謂”[9]3,“至于是而不遷”就是“守一”,而這個“一”即是“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2]7。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之本義,無論“是”還是“止”之訓釋,都與“道”緊密相聯(lián)。故而,“童蒙”“守一”、“養(yǎng)正”,其“正”本義的核心奧秘就在“道”字上,“正”即指“童蒙”純一之道心。關(guān)于“養(yǎng)”的本義,在早期的甲骨文中“養(yǎng)”字像手執(zhí)鞭杖趕羊之形,表示放養(yǎng)羊群;到篆字成為了一個形聲字(從羊從食),表示以食物飼養(yǎng)之意。故而,《說文解字》解釋“養(yǎng)”曰:“供養(yǎng)也?!盵2]107這種“供養(yǎng)”,在“童蒙”就是獲得心身成長的食糧,這種食糧應該是“祥”、“美”而“善”的(由“養(yǎng)”本義所含“羊”義可知)。說到底“養(yǎng)”就是一種養(yǎng)善功夫,這種養(yǎng)善在《大學》的表述就是“止于至善”,即止于一,止于道,在心學巨擘王陽明那里就是“致良知”。人們既要把握先天純一至善根本,又要在實踐中下為善去惡的工夫,才能去掉蒙蔽于先天良知上的昏翳,以達道境。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曰:“蒙者,知之始也。孟子曰:‘始條理者,智之事也。’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達者也?!盵10]1“養(yǎng)正”是一個從童蒙伊始要就長養(yǎng)功夫的學習過程。一個人只有從幼年開始就注重“養(yǎng)正”功夫的學習修煉,成人后才能“成章而達”,具備健全人格,通情而達理。童蒙“養(yǎng)正”,這種長養(yǎng)功夫具體來說包括存體、養(yǎng)用兩個方面。就此而言,宋明以來的諸儒大家多有論述,但歧義紛出或語焉不詳,亟需澄清與辨明。
所謂存體,就是保存、不失純一之道心,即孟子所謂“求其放心”,程頤所謂“以純一未發(fā)之蒙而養(yǎng)其正”[11]。童蒙純一之本心體現(xiàn)著純備圓融的自然天道,養(yǎng)正用的就是此純一之道心。存體,即保養(yǎng)童蒙純一之道心,在具體實踐中關(guān)鍵便是存“誠”。這種“誠”首先是誠心?!洞髮W》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9]3可見誠心(意)對正心的至關(guān)重要,而“不誠,未有能動者也?!盵7]125只有存誠,具備此誠心,才有可能完善人格。其次是誠敬。誠敬是對天地自然萬事萬物的敬畏感。“蒙卦”卦辭之“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講的就是學習中存有誠敬之心的重要性。此外,存體還包括慎獨、靜思等功夫,歷史上諸儒大家多有明晰確切的論述,茲不贅敘。
所謂養(yǎng)用,就是以童蒙純一之道心去蔽和發(fā)用。先說去蔽。童蒙之“養(yǎng)正”最要緊的功夫就是通過學習先去“蒙”。童蒙既要保養(yǎng)質(zhì)樸純一之心,還要去除無知幼稚之“蒙”。面對世俗環(huán)境之聲色貨利的各種誘惑,幼稚無知的童蒙如果不能及時養(yǎng)“正”,通過學習而知蔽去蔽,童心就會向蒙心發(fā)展,從而逐步溺于重重欲望而無力自拔。歷史上的賢哲都認識到養(yǎng)正去蔽的重要性,王夫之就指出:“《易》言,‘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養(yǎng)其圣于童蒙,則作圣之基立于此。人不幸而失教,陷于惡習,耳所聞?wù)叻侨酥?,目所見者非人之事,日漸月漬于里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于成人之后,非洗髓伐毛,必不能勝?!盵12]19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童蒙失教不學的嚴重后果。清代杰出畫家石濤也指出:“愚者與俗同識。愚不蒙則智,俗不濺則清。俗因愚受,愚因蒙昧?!盵13]61童蒙最重要的就是知蔽遠塵,而“翻然發(fā)愚蒙”,否則,蒙因俗起,心靈受世俗塵染就會變得愚頑蒙昧。
去蔽才能以純一至誠之心來彰顯道用。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道之用的體現(xiàn)常以“德”來表述。所謂“德”不是指一般的品德,而是指道體發(fā)用顯現(xiàn)的超越善惡的生機,《大學》開篇“明明德”,就是在道之用層面來談德的。所謂“明明德”,即明了彰顯“天地之大德”——“生”[1]271。一部《易經(jīng)》就是講“生生”的道理,所謂“生生之謂易”[1]248??鬃友裕骸疤旌窝栽??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4]18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大美便是“生物”,即使萬物得生。明代王陽明在其《大學問》中解釋“明明德”有曰:“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顧自小之耳,是故見孺子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是其仁之與孺子而為一體也;孺子猶同類者也,見鳥獸之哀鳴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與鳥獸為一體也;鳥獸猶有知覺者也,見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憫惜之心焉,是其仁之與草木而為一體也;草木猶有生意者也,見瓦石之毀壞而必有顧惜之心,是其仁之與瓦石而為一體也;是其一體之仁也,雖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盵15]1066在儒家圣賢這里,人本有惻隱等仁心(“明德”),其發(fā)用彰顯便是“生物”,便是人與萬物為一體(“明明德”)。所以,道之用的根本就是“生生”,使自生、使他生、使萬物生。中華民族正是在“生生”之德的熏陶養(yǎng)育下形成了重生貴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且由己推人、推物,形成“仁民愛物”、“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博愛思想。
“蒙以養(yǎng)正”,童蒙純一道心的發(fā)用功夫,其核心就在一個“明明德”。釋“蒙卦”的“象辭”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1]27,蒙童學做君子,就是要通過力行(“果行”)來“育德”,“育德”就是培育長養(yǎng)天地之“生”德:由知生而貴生重生,從而自生生他,自利利他,此乃童蒙道心發(fā)用功夫之根本所在。
三
童蒙“養(yǎng)正”的存體發(fā)用功夫,主要通過學習來完成。在學習過程中,作為主體的童蒙其學習的主動性非常關(guān)鍵?!懊韶浴必赞o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長養(yǎng)圣胎使之強大起來,沒有主體的主動性是無法完成的;此外,童蒙通過學習來“養(yǎng)正”還需要主體的自覺意識。“再三瀆,瀆則不告”,“不告”是“不告之告”,警醒其自覺自悟;更為重要的是童蒙通過學習來“養(yǎng)正”,不是空洞說教,而是理解道理基礎(chǔ)上的知行合一。只有具體踏實的身體力行,才能達到“養(yǎng)正”的目的??鬃釉唬骸拔釃L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盵14]166可見,空洞的玄思沒有用處,扎扎實實的學習(包括習練,實踐)才能正蒙獲益。
童蒙通過學習來“養(yǎng)正”有益損法。為學求知欲益與為道返本欲損,是兩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清人張爾岐曰:“為學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損。損之者,無欲不去,亦無理不忘。損之又損,以至于一無所為,而后與道合體焉。為道而至于無為,則可以物付物,泛應無方,而無不為矣?!盵16]39益法與損法在“為學者”學習不同階段發(fā)力不同,這里所講的是“成人”的學習過程,而童蒙“養(yǎng)正”的過程亦一如其理。
從童蒙開始“養(yǎng)正”,長養(yǎng)圣胎,養(yǎng)善達正以至道。在“養(yǎng)正”過程中,要合理地運用損益法,通過知行合一的實踐,最終方可成就社會需要的利己利人的君子人格,乃至成就“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1]9的圣賢人格。這也是“蒙以養(yǎng)正”教育思想的非凡價值所在。
“蒙以養(yǎng)正”教育思想孕育出了中華民族講德性重修養(yǎng)的文化個性,也使中華文明數(shù)千年不墜、歷久彌新。在復興中華文明的大潮中,“蒙以養(yǎng)正”教育思想必將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智慧之光。
[1]周振甫.周易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1.
[2](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4](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M]//(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79.
[5]周易注疏:卷二[M].(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5.
[6]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
[7](戰(zhàn)國)孟軻.孟子[M].楊伯俊,楊逢彬,注釋.長沙:岳麓書社,2000.
[8](宋)俞琰.周易集說:卷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0](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序論[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1](宋)程頤.伊川易傳: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0.
[12](清)王夫之.思問錄俟解[M].王伯祥,校點.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13](清)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1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5](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黃部兵 石恩宇
On the Original Meaning of“Meng Yi Yang Zheng”
SUN Ai-l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The article seeks to reveal the original meaning of“meng yi yang zheng”signifying that a child should foster and increase“Daoxin”.This includes two aspects:to save the innate mind and to perform her function.The former lies in a sincere heart,and the latter’s key is to practice the great virtue of the world,“l(fā)ive”.The article is to eliminate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and to bet?ter inheri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Book of Changes;“Hexagram Meng”;“the Tuan Commentary”;“meng yi yang zheng”;discrimination
B 221
A
1007-6883(2017)05-0050-05
2017-03-14
韓山師范學院教授科研啟動項目(項目編號:QD20141126)。
孫愛玲(1958-),女,內(nèi)蒙古包頭人,韓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