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敘述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左抵右擋,難以招架,便想到把矛和盾的長處合二為一,發(fā)明了坦克。故事告訴人們: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憑借這短小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得到語言的發(fā)展、精神的提升和思維方法的啟迪,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智慧和生活智慧呢?筆者覺得,可根據(jù)本文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讓詞語理解、語言內(nèi)化、情理感悟的目標在故事的運用中達成。
一、閱讀故事,促進內(nèi)容感知
“矛”和“盾”分別是進攻型和防御型武器,讓矛和盾集合進行發(fā)明,可謂獨出心裁,出人意料。為此,可借助課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內(nèi)容的感知。
1.質(zhì)疑引趣?!懊焙汀岸堋笔巧郑瘸鍪九溆袌D片的象形字“矛”和“盾”,讓學生猜猜是哪兩個字,接著說說“矛”和“盾”這兩種兵器的功用,進而讓學生理解“集合”,并引導質(zhì)疑:矛和盾一攻一守,題目卻把這兩種兵器集合在一起,你感到奇怪嗎?在學生質(zhì)疑時,教者梳理問題:為什么矛和盾要集合?是怎么集合的呢?結果怎么樣?
2.自讀感知。先是讀通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努力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進而指名朗讀,促使每個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朗讀檢查中,可抓住“左抵右擋”“招架不住”“大顯神威”等詞語,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經(jīng)驗,借助具體畫面促進對詞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接著,把握要點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質(zhì)疑中梳理的3個小問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把握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發(fā)明家和朋友比賽,難以招架,于是突發(fā)奇想,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
3.指導朗讀。讓學生自由練讀,展示語言畫面。在學生充分練讀后,教師抓住關鍵詞對重點句進行朗讀指導,感受發(fā)明家想象的奇特,再現(xiàn)其心理變化:由“如果……就……”感受發(fā)明家的喜悅,由“可是……卻”感受發(fā)明家的遺憾,由“對了……當然……”感受發(fā)明家的興奮。課文最后一句,要讀出與上文故事間的聯(lián)系,讀出真心的認同感,讀出恍然大悟的感覺。
二、講述故事,促進語言積累
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借助聲音展示形象、傳達感受,是促進語言感悟和積累的重要方法,它可避免支離破碎的分析和繁瑣復雜的講解,讓教學變得簡潔而厚重。為此,朗讀表達后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講故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師可這樣引導: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故事,它讓我們感到有趣,給我們很多啟示。如果把這個故事講給他人聽,人家也許會根據(jù)發(fā)明家的啟示,去進行自己的發(fā)明呢!因此,我們不僅要把故事讀好,還要把故事講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有趣的故事。
2.探討思路,自由練講。師生共同探討,理清思路:比賽,難以招架——思考,突發(fā)奇想(很大的鐵屋子——開洞的鐵屋子——會走的鐵屋子)——結果,大顯神威——勝者,集于一身。理清思路后,讓學生先看課文,邊讀邊講,按照課文中的句子講;再看思路,邊講邊記,可添加句子講。
3.提出要求,組織展示。學生展示前要提出要求:語言力求正確流暢,活靈活現(xiàn),再現(xiàn)場面,活現(xiàn)人物,讓故事生動、具體、形象,能把人帶到故事中去。繼而按照“同桌——四人小組——全班”的順序引導講述,盡量給每個同學展示自我的機會。
學生能講好故事后,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給身邊的兩到三個人(同學、朋友,爸爸、媽媽等)講講這個故事。
三、贈送故事,促進內(nèi)涵顯化
為引導學生具體理解故事講明的道理,且能借助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言語,可采用“送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對象,把故事送出去。
1.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對象。可這樣引導: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幫助他們成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勝者,你們覺得還可以把這個故事贈送給哪些人?你的希望是什么?(自由討論,適當點撥,拓寬思路:送給正在求知的學生,讓他們既要有刻苦的學習精神,又要有合理的學習方法;送給運動隊的隊員,讓他們努力提高自己的攻防能力,成為競賽場的勝者;送給生意人,讓他們既要誠實經(jīng)營,講求信譽,還要善于拓展市場,宣傳推廣……)
2.撰寫心語,表達情感。思路拓展后,讓學生自己找一個最合適的人選,根據(jù)他(她)的真實情況,除了把故事送(寄)給他(她),還可附上幾句心里話,講清贈送故事的原因。學生如果感到困難,可出示老師的范例(贈送對象最好是學生都熟悉的人物,從而給學生真切的感覺,給他們真正的幫助)啟發(fā)學生。如:
李吉睿同學:你好!
今天我向你推薦一個有趣的故事——《矛和盾集合》。一個發(fā)明家,跟朋友比賽中遇到了困難,就想起了辦法,最后發(fā)明了矛與盾結合為一體的坦克。故事告訴我們: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
你是五年級的跑步運動員,那次800米長跑,前面你一直領先,可是最后一圈慢了下來,最終沒有得到名次。我覺得,你有爆發(fā)力,但是耐力稍稍欠缺,今后可以在耐力上做一些努力。如果你能將自己的爆發(fā)力和別人的耐力結合在一起,就能成為800米跑中的勝者了。不信你試試看!
期待著你的成功!
你的老師:周和香
2016年10月28日
學生寫好心語后,要引導學生交流修改謄寫,讓學生把故事和自己的心里話送(寄)給對方,當然,教者也要把故事和自己的心語送給范例中確定的人。
四、編寫故事,提升閱讀效果
用小故事說大道理,是為了讓讀故事的人,能用故事來改善生活、改進工作,從故事中受益。課文閱讀后,還可讓學生在“用故事說明道理”和“用故事改變生活”中選擇一個方面,根據(jù)要求編寫故事。
1.用故事說明道理??蛇@樣引導:①生活中的很多人,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你知道這方面的故事嗎?(引導列舉,適當點撥:學習既能認真刻苦,又能講究方法;看書既注意廣博,也注意深究;上課既注意傾聽,也注意表達;工作既注意努力,也注意休息……)請寫一個故事,用“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作為結尾。
2.用故事展示創(chuàng)造??蛇@樣引導:發(fā)明家在比賽中的不利,讓他發(fā)明了坦克。你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問題,碰到不便,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像發(fā)明家那樣,試著想辦法解決,要寫下自己的辦法。當然,你可以學習課文中的發(fā)明家,用上“如果……就……”“……可是……”“……對了……”等詞語,把自己的思路寫清楚。
這樣的訓練,既是故事內(nèi)容的拓展,也是言語方式的遷移。有了這樣的過程,學生對故事蘊含的道理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本文呈現(xiàn)的言語方法也能有初步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智慧和生活智慧都能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