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解放價值論
—— 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價值”概念的分梳

2017-03-10 11:02陳曉曦
關鍵詞:本質馬克思哲學

陳曉曦

(1.復旦大學馬克主義學院,上海 200434;2.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滁州 239000)

解放價值論
—— 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價值”概念的分梳

陳曉曦1,2

(1.復旦大學馬克主義學院,上海 200434;2.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滁州 239000)

現行版“原理課”教材中多處出現價值一詞,梳理不同語境中“價值”之用法和意義,對于教學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除了在日常語言中的價值概念之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是基礎和延伸的關系,哲學價值論在解放的意義上和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論互相貫通。在分析舊制度、探索新社會的人類解放的意義上,哲學價值論、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可以獲得最高層次的統(tǒng)一,即解放價值論。

哲學價值論;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解放價值論

在現行2015年修訂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緒論”部分提及價值概念就有四次。如果說這里出現的“價值”還只是根據行文需要來采用,而沒有集中介紹、討論價值一詞的話,那么,第二章“認識的本質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第二節(jié)“真理與價值”(價值、價值評價和價值觀),以及第四章“資本主義的本質及規(guī)律”部分(價值規(guī)律、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才更加集中、更加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經濟學色彩的使用。本文將從現行教材出發(fā),從日常使用的價值概念,作為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中的價值概念,以及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概念三個層面來梳理價值一詞的含義及其用法。

一、作為日常語言中的“價值”

在日常交流會經常使用到“價值”一詞,此時我們往往把價值當作是“有用的”,或者說對于完成一項目標而言是有幫助的。日常語言中的“價值”必然是在當前的某一物(或某個行動)和所要達成的目的之間加以連接之后的領會。如果能夠完成這樣的連接,我們在這樣的延伸趨勢中預期到了此物和一活動的意義、作用,因而會給出有價值的判斷。如果我們在想象中對完成這樣的連接感受到某種阻力、甚至是不可能,以至于根本無法達成某總目的,我們會出此物或一行為沒有價值的判斷。當然,我們有時還不只是在以某物、某行動為判斷對象的意義上言說,比如,我們偶然也在對一個人整體生存嘗試做出一個評估,因而會說某某人活得有價值。所以,離開了與目的的連接,日常語言中價值一詞就會變得無法理解。不過,這個目的是很寬泛的,以至于我們把理想狀態(tài)下的目的(甚至是未曾想到一種積極結果)也看成一種作為衡量標準的目的——即使這樣的目的很難實現。比如,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活得值了”。這句話也許是表達自己活了八九十歲,和理想中的長命百歲比較接近;也許是表達自己完成了一般人難以完成的工作,出于對難能可貴的業(yè)績的贊賞和滿足感,因而感到生命的價值——即使生命并不很長久;也許表達了自己竟然出乎意料地享受到了人間公認的美好的東西,因而有一種生命豐富性提升感。

日常語言中的價值一詞的使用顯然是會未經反思的,因而在嚴格性上往往會存在前后不一貫的地方。不過我們也可以將其簡單梳理一下:有表示效用的用法,有表示符合活動目的(大眾的或個體的)的用法;也有表示欣賞審美的用法;也有表示一種意外與驚贊的用法等。大量的日常語言中對價值一詞的使用也會幫助我們思考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反過來,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概念也能幫助我們提高使用價值一詞時的語言自覺。

二、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價值”

無論是有效用、合目的、可欣賞或令人驚贊,如果撇開具體語境下的使用,經過一定程度的抽象,我們就會發(fā)現:人類總存在一定的需要,而某一個對象(或者客體)如果能夠滿足這樣的需要,那么,該對象(或者客體)就呈現出一種價值的屬性,意義的屬性。在現行的“原理課”教材中,首次集中、頻繁出現的價值一詞是在真理與價值關系的語境下呈現的。所謂真理乃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范疇,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主客觀相符合的基礎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其實現途徑是人類的能動的反映活動,而且隨著人類實踐的發(fā)展而拓展和深化。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語境下的真理和一般自然科學語境下的真理有差別??傮w來說,自然科學的真理隸屬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馬克思主義真理觀包含并超越自然科學的真理觀。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自然科學真理觀是非常典型的“符合論”,即人類的所發(fā)現(認識活動,或反映)和客觀對象的所是,相符合。所謂價值乃是揭示客觀世界滿足人類生存發(fā)展程度的關系范疇,是指具體歷史過程中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叭祟惿婧桶l(fā)展”,以及“主體需要”既有一般意義上內涵,更帶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的內涵。在最高意義上,“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是歷史發(fā)展和歷史運動規(guī)律;“主體需要”是作為主體的人類謀求解放意義上的需要。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價值評價要與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相一致、相統(tǒng)一,要以人們的真理性認識為根據,而且真理評價高于價值評價。下面我們需要作進一步探究的是,其一,馬克思主義真理觀和自然科學真理觀相一致的部分;其二是超越的部分。

生活中,茶杯里是否有水,我們可通過目測或倒空動作等簡單感性的實踐活動,就可以觀察到、檢驗到其判斷的真?zhèn)涡???茖W研究中,一個藥物對某種病菌是否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反復的試驗來求證。例如,某種新藥X被批準用于治療胃潰瘍,但最近有醫(yī)生用其治療高血壓(有人注意到用該新藥后的潰瘍病人有時在血壓讀數上顯示降低)。但問題在于該藥物治療高血壓并未實際被測試過,而且我們也不知道X是否真的對高血壓有效。雖然醫(yī)生注意到,有幾名服用者在事后出現低血壓,但我們也不知道出現低血壓是X造成,還是其他原因所致。也許當病人胃潰瘍愈合,感覺良好,從而降低了他們擔心潰瘍的焦慮,即壓力降低導致了血壓偏低;或者是,病人因為胃病而少食,體重降低引起了血壓降低;或者是,某幾個病人因為戒煙的緣故??傊瑳]有一個對照試驗,我們不知道X在治療高血壓上是否有效。那么,通過對照試驗,人類必將查明X和治療高血壓之間的因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從而獲得真理性認識。

在說明了自然科學的真理觀之后,我們必然會思考馬克思主義真理觀超越自然科學真理觀的部分,也就是說,雖然馬克思主義真理觀使用了“符合”一詞,但不同于舊唯物主義的“符合論”。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在于,馬克思主義著重是考察人類的實踐活動,考察社會物質生產及其生產方式,揭示歷史運動的必然規(guī)律與實現途徑。換言之,馬克思主義不惟關注人類活動之外的客觀對象的真理性,而且重在考察包括觀察者、行動者在內的“現實活動著的人”的實踐,而不是康德認識論意義上作為認識條件的先驗主體的人;也不是邊沁、斯密之所論意義上的“旁觀者”。對此馬克思本人有過批評:“因此,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把能動的方面發(fā)展了,但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盵1]503

就人的存在而言,海德格爾曾經努力構想了一種新的表達:親在(Dasein,也有人譯成緣在)即“在-世界-中-存在”[2];我們如果勉強地仿照這個提法,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存在認定乃是一種“在-社會活動-中-存在”。這樣的一個參照和對比,并不是為了顯示出一種學究氣,而是在于表明在馬克思主義語境下,真理性、歷史性和價值性三者之間的互為一體性。因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3]關于“現實的人”的本質馬克思的表述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501這就是說,人類本質必須被理解為“類本質”,必須被理解為“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币虼耍磺姓嬲饬x上的實踐活動就是一種類本質的獲得,個體性和類本質對立的消除,一種解放運動。

馬克思主義真理觀雖然在表述上也采用“符合論”的外觀,似乎與自然科學真理觀是相同的,但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超越的部分。之所以出現這個超越,最根本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對人給出了不同于以往哲學家的洞見;而且這個洞見,即現實活動著的人、負載歷史使命的主體、自身因意識自覺而行動的人,永遠是處在現存世界和歷史規(guī)律的緣構境域中,處在背負為自身也為人類解放的勢態(tài)中。這里的“緣構境域”概念,雖然是取自張祥龍先生,但不是在“思”的語境中使用,而是在行動、奮斗和偉大實踐中的。

現行“原理課”教科書第87頁出現了“真理評價高于價值評價”①參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 修訂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的表述,這一點看上去似乎和“真理和價值在實踐中辯證統(tǒng)一”有些抵牾。那么,這個“高于”是基于什么說的呢?教科書在第89頁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真理因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普遍性而具有根本性和優(yōu)先性,價值及其評價必須以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為前提,二者辯證統(tǒng)一于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边@里的“客觀普遍性”應當被把握為歷史運動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和人類自身解放(即類本質的獲得)是一體的。正是在這一偉大實踐過程中,價值和價值評判才能贏得終極性的理解。所以,才有客觀普遍性的根本性、優(yōu)先性和前提性地位。反過來講,用價值概念或價值哲學思維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概念或實踐本體思想是本末倒置的,質言之,價值哲學從屬于實踐哲學。

眾所周知的是真理似乎是關于“所是”的,而價值是關于“應該是”的,因而哲學史中出現過真理與價值分裂和統(tǒng)一的爭論。因此,下文我們還要進一步指出,這一點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消除的,或者說這個分裂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根本就不存在。我們知道休謨提出過他著名的“是與應當”二分的命題,后來學術界就把“事實與價值”的二分大致地等同于“是與應當”的二分,并歸于休謨。其基本含義是,他發(fā)現人們在使用“是什么”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認為證明了“應當是什么”,從“實然”自動滑向了“應然”[4]。不過,休謨提出了這個命題之后,也沒有堅持兩者截然的分離,而著重指出兩者不能自動實現直接過渡,但在情感中是可以完成有效連接的[5]。當然,正如不是每個研究者都認同休謨的情感主義道德哲學一樣,也并不是每一個研究者都認同“事實與價值”的二分可以在情感體驗上完成過渡,并都在探究新的連接路徑。但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歷史性和價值性互為一體性的視域下,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出于原理課的“原理”特征和要求,其表述方式是不同于文本細讀和闡釋的。我們知道,一般而言的“馬哲”(即尚未包含《資本論》的部分)也是一個發(fā)展過程。這包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的類本質作為人解放的本體論根據,人在歷史中異化作為人解放的必要性根據),1945年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標明了不同于以往解釋世界的改變世界之實踐路徑、方法和保證,即在實踐中解放,在解放中實踐),1945 - 1946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揭示走出以物為基礎的獨立道路),以及1948年發(fā)表的《共產黨宣言》等一系列重大而偉大的文獻。這些關于人和人類的真理及其解放根據、條件和路向的論述,雖然沒有直接用價值哲學的語言,但處處包含著鮮明的價值取向則是毋庸置疑的。

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這個提法“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F實的人的“所是”和現實的人的“應當是”并沒有任何鴻溝,因此這個“規(guī)定、使命、任務”就不是外在給予的,或者是通過情感,或者是通過內在理性反思的。人是現實的人,現實是現存世界向自由王國的運動,實踐是獲得類本質的主體的“對象性的[gegenst?ndliche]活動”。

總之,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價值”有這樣幾個特征:第一,真理和價值的統(tǒng)一,但是真理性高于價值性;第二,價值概念與人的解放、人類的解放密切聯系;第三,價值概念主體需要服從于現存世界向目的王國的邁進運動。在分析完馬克思主義哲學域中的價值概念之后,就應該轉向馬克思畢生研究的偉大成果《資本論》,探尋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概念了。

三、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

在現行教材第四章是第二次大量出現“價值”一詞的地方。我們遵循教材行文順序加以梳理。

首先,是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滿足人需要的有用性,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6]97,這一點雖然和日常語言中對價值一詞的使用很接近,但區(qū)別還是主要的。區(qū)別是,這里的價值是在政治經濟學論域中使用的;因此與此相關,它還是就商品而言的。至于非商品的存在物,如一般而言的空氣,雖然非常具備有用性,依然不成立這里所言的“使用價值”,“價值”也無從談起。而價值則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價值概念,解釋了千差萬別的商品何以能夠交換的原因:價值是社會屬性,令商品具有等質性。

其次,是價值量、價值形式與價值規(guī)律。價值概念載負著社會關系,具體的個體勞動中生成的有形商品的量的交換,本質上乃是無形的抽象社會勞動的質的交換。交換條件下的一種勞動——如打制一張桌子——就物理形態(tài)的桌子而言是具體勞動,就工匠(人類中的個體)體力和腦力消耗而言是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而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因此價值量來自于所耗費的勞動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規(guī)定大小。勞動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6]101。商品的交換必然要突破簡單或偶然的物物交換,并天然地要過渡到貨幣(也包括今天的電子商務和支付)作為媒介的高級形態(tài)。價值形式的發(fā)展和演進,克服的是實際交換的困難,不能克服的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只要在私有制前提下。這里我們隱約地感受到,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概念顯示出馬克思批評資本主義制度,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構想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核心意義和線索意義。價值規(guī)律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的商品價格法則。

交換的成功,勞動者利益的最大化,這樣的欲求促使個體勞動、具體勞動必須可以并最大化地還原成抽象勞動、社會勞動。這樣的一種沖動在本質上就是個體、特殊希求被社會、普遍所承認的沖動。勞動的二重性,是對于同一勞動的兩種視角,而不是兩種、兩次勞動。根據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梳理,我們知道每一個個體唯有在類本質中才有望真正實現自身。那么對于勞動也是如此:私人勞動只有同時也被承認是社會勞動、抽象勞動才有真實的主體意義。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尚未進入交換領域的商品,其使用價值是自動獲得的,但其價值是潛在的、待定的;同理,其具體勞動是已完成的,但其凝結的社會勞動也是潛在的、待定的。正如,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是人的本質,即類本質是個體的本質一樣,只有商品經過交換因而實現了價值和社會勞動之后,個體的具體勞動、私人勞動才獲得本質地承認。

這一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表現為改進技術的永恒競爭,甚至發(fā)展成為不正當競爭。這在馬克思之前尚未得到清晰的認識,因為生產主體都把貨幣(多少)、商品(質量高低)當成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而沒有從“物的自然屬性”透視出社會關系的屬性,因而淪為商品拜物教的囚徒。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現的勞動產品的價值關系,是同勞動產品的物理性質以及由此產生的物的關系完全無關的。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的關系的虛幻形式。因此,要找一個比喻,我們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腦的產物表現為賦有生命的、彼此發(fā)生關系并同人發(fā)生關系的獨立存在的東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產物也是這樣。我把這叫做拜物教。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拜物教性質,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盵7]

就這樣,勞動二重性成為理解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關鍵。使用價值、價值、價值量、價值形式、價值規(guī)律等一系列概念構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一個核心思想,即勞動價值論。勞動價值論,對于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而言是揚棄和發(fā)展;對于認識私有制社會的基本矛盾而言構成強有力的批判武器,成為剩余價值論的奠基思想;對于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指導意義。我們現在就轉向剩余價值論。

說明剩余價值論也就是把勞動價值論的奠基性作用闡明清楚。勞動價值論中,木匠打制一張桌子用來交換,桌子就成為商品。于是就發(fā)生了上文中所說的勞動二重性。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勞動力竟也成了商品;雖然都同叫做商品,但勞動力絕不等同于桌子意義上的商品。這個發(fā)現成為剩余價值論的核心線索。我們說桌子在被制作成之后,使用價值不言而喻地形成了,人可以使用這張桌子;但是木匠要想獲得桌子的價值,必須通過交換,讓渡掉現實的使用價值來獲取潛在的價值,目的是為了賺錢一定的利潤,本質上是私人勞動被承認為社會勞動,無論木匠是否認識到交換的本質,都不影響實現他的個體目的。但是,作為商品的勞動力在使用價值上有一個不容忽視之處:其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在“使用”過程中,這些被使用的對象(工人)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顯然,作為商品的勞動力在被使用、被消費的過程所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一定會大于勞動力本身,因此超過支付勞動力成本的增殖的價值,就叫做剩余價值。

教材還指出:一旦貨幣購買的勞動力帶來使用價值,貨幣也就變成了資本。馬克思對工資給出過深刻的透視,他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不過這個資本工資不是它表面上呈現的那種東西,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而只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隱蔽形式?!盵8]“勞動的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一字之差,馬克思準確地把握到了工資的本質,剩余價值論最終確立起來。正如學者所看到的:“我們切不可只看到社會物質的自然性,只看到物對物、物對人的關系,而看不到其深層本質——這就是它所負載的作為人與人關系、從而是人的生命意義的體現的價值?!盵9]所以,從勞動價值論看剩余價值論,我們可以說是作為物的使用價值變成了作為商品的勞動力;從剩余價值論看勞動價值,是作為商品的勞動力迭代進入了作為物的使用價值。于是,商品拜物教到這里自然就成了資本拜物教,因為看上去似乎是資本具有了價值增殖的魔力了。

四、結 語

如果暫且擱置日常語言中的價值觀念不談,我們不禁要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價值概念,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概念是否是統(tǒng)一的呢,如果是,那將是何種的統(tǒng)一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是密切聯系的。勞動價值論是在分析私有制下商品交換的本質,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基本矛盾,并提示了進展到未來新社會、新制度的契機;而剩余價值論則反映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并為進一步解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及其內在矛盾提供了線索和指引。兩者在解放(類本質的獲得)以及新制度的展望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也是統(tǒng)一的。在此基礎上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域中的價值,即價值概念與人的解放、人類的解放密切聯系,而且價值概念主體需要服從于現存世界向目的王國的邁進運動,我們會發(fā)現哲學論域和政治經濟學論域的價值概念是完全可以貫通的,而貫通的基礎是解放。正是在勞動的解放、生產力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的意義上,我們可以給出一個最高的判斷: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論是一種解放價值論。誠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使哲學的理論主題從‘世界何以可能’轉向‘人類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學的聚焦點從宇宙本體轉向人的生存本體,從解釋世界轉向改變世界。”[10]對此結論,國學研究大家孫正聿先生給出了確證,“《資本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因此,應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資本論》的‘互釋’中,既闡釋《資本論》的哲學思想,又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盵11]由此可見,這里的“互釋”概念既回答了《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究竟是“運用”還是“構建”問題,也回答了作為社會歷史運動與發(fā)展趨勢的真理價值和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價值概念的統(tǒng)一性問題。

[1] 馬克思.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M] //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海德格爾. 時間概念史導論[M]. 歐東明,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04.

[3] 馬克思.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M] //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4] 休謨. 人性論[M]. 關文運,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509.

[5] 張傳有. 休謨“是”與“應當”問題的原始含義及其現代解讀[J]. 道德與文明,2009(6):59-64。

[6] 馬克思. 資本論[M] //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馬克思. 資本論[M] //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90.

[8] 馬克思. 哥達綱領批判[M] //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1.

[9] 魯品越,王珊. 價值是負載于客體的社會關系: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精髓[J]. 湖北社會科學,2015(5):18-23.

[10] 楊耕. 重新理解哲學的顯著特點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J]. 學術研究,2015(1):1-11.

[11] 孫正聿. 《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J]. 學習與探索,2014(1):1-14.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tinguish the usage and sense of “value” in the different context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ecause the term value appears all the time in current edition textbook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Apart from the value concept in the daily langu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i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relationship of foundation and extension. However, the philosophical value theory is co-related with the value theory in political economics in the emancipation sense. While in the sense of exploration of the liberation of mankind in the new society, the philosophical value theory, labor valu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can be unified in the higher level, i. e. the emancipation value theory.

Key words: Philosophical Value theory; Labor Value Theory;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Emancipation Value Theory

(編輯:朱選華)

Emancipation Value Theory—— An Analysis on Notion of “Value” in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CHEN Xiaoxi1,2
(1. School of Marxis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433; 2. School of Marxism,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China 239000)

B018

A

1674-3555(2017)05-0031-07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5.00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2016-12-14

國家重大攻關課題(12&ZD122);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2016A0658);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szzgjh1-1-2017-21);滁州學院思政教育重點項目(2015GH42)

陳曉曦(1974- ),男,安徽六安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中西方倫理學及其應用

猜你喜歡
本質馬克思哲學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菱的哲學
回歸本質
童年的本質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