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之我見

2017-03-11 11:23李柏晨
文化學刊 2017年10期
關鍵詞:人文科學融合

李柏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3)

【責任編輯:周丹】

【文化與教育】

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之我見

李柏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3)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顯著提高,系統的知識化、技能化教育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主流,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上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現在專業(yè)教育不夠廣泛、文化陶冶程度不夠強、功利導向明顯的情況,難以適應目前社會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要求,人文教育的缺乏嚴重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校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結合情況展開具體分析,并結合社會對人才素養(yǎng)的需求提出針對性措施,旨在新形勢下全面達成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文與科學教育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人文教育;科學教育;融合;科學教育觀

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旨在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質的專業(yè)化技能人才,而傳統的人文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模式中沒有引起全面的重視,為了全面促進高等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將科學化的教育形式與人文教育形式進行融合勢在必行,也是目前社會新形勢下人才培養(yǎng)的內在要求。社會對專業(yè)化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專業(yè)知識能力強”的狹隘認知,而是在擁有綜合化素質的基礎上,能夠對某一專業(yè)技能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以及實踐能力,這也是社會文化內涵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為了全面促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創(chuàng)造適應社會新形勢的應用化人才,本文展開如下分析。

一、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提出的背景

教育是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基礎,市場的經濟改變與教育質量的變化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后需要接受崗位的檢驗,是對其教育過程的綜合性評價。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應屆大學畢業(yè)生的工作能力不強,工作潛力不足,專業(yè)技能掌握不夠全面,尤其是在敬業(yè)精神以及適應性能力方面,相比普通技能型人才沒有顯著的差距。

二、目前高校人才培養(yǎng)機制存在的缺陷

(一)高等教育的文化陶冶程度不夠

目前高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過分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基礎的人文教育,大部分大學畢業(yè)生甚至缺乏歷史、文化、政治知識的理解,導致其對于社會的認知明顯不足,并嚴重影響了整個工作知識群體的文化素養(yǎng),與此同時,學生對于社會相關事務的處理能力以及應對困難的態(tài)度也較為欠缺。

(二)專業(yè)教育涉及領域不夠寬泛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各個階段的教學模式出現了嚴重的本末倒置,應試教育情況尤為突出,中學教育的質量每況愈下,過分追求大學的入學率,導致了在高等教育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文科重視語言學科的教學,而理科學生受到的數理化的教學程度質量較高,但是人文教育跟不上理科知識的學習節(jié)奏,導致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專業(yè)知識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此外,由于教育模式的缺陷,大部分高校的專業(yè)課區(qū)分程度不高,工、理、文、農、醫(yī)、法等專業(yè)類別分類較多,但是在專業(yè)教育質量與教育模式上區(qū)分度不高,形成高校學生專業(yè)教育不夠寬泛的情況。

(三)共性制約較強

高校對于專業(yè)教育模式規(guī)劃有著較強的共性制約,高校的辦學自主性導致其教育模式過于固化,不同素質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夠明顯,對于一些通識教育的課程編排中教學質量不高,難以促進教師的教學個性化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高等教育功利導向明顯

目前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為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而服務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顯然達不到高等教育的應有標準,僅僅是考慮到了學科的固有體系,而沒有重視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成長的規(guī)劃,相關學科的開設過分趨于技能知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

三、目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存在的誤區(qū)

科學、人文教育相融合不僅僅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對社會認知方式的改變,縱觀目前世界人文教育發(fā)展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輔相成,人文教育為科學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科學教育為人文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共同支持著高校的基礎人才培養(yǎng)模式。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開展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展課堂教學,而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將人文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固化的教學模式難以支撐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全面融合,難以起到實際的教學作用。

四、如何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

(一)樹立正確的科學教育觀

大學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社會需求而服務的,但是人文教育是社會不變的需求之一,只有擁有較強文化素養(yǎng)的專業(yè)性人才,才能夠真正在工作崗位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在無形之中也提升了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高校在完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共同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想,全面促進高校學生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社會觀的形成,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保持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全面實施課程結構改革,建立人文與科學相互融合的課程編排

課程教學是學校等教育機構開展工作的基礎,也是全面促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關鍵性途徑。由于高校的課程結構具有一定的特異性,不同的專業(yè)課程編排方式也不同。高校應該結合學校內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有利于人文教育的課程結構,把傳統專業(yè)課結構中的通識教育地位進行提升,從而達到專業(yè)課程對人才培養(yǎng)的局限性選擇性削減,培養(yǎng)具有高能力的素質型人才。

(三)重視“隱性課程”,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人文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收益較少,而在校園生活過程中的“隱性課程”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趨于整體化,并且能夠對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在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中,加強藝術、文化、科技氛圍的構建,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成果,還能夠在此基礎上起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愉悅身心,全面發(fā)展個性。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校過分強調科學教育模式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意義,導致知識化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深刻,人文教育模式流于形式。高校應該全面重視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并通過實施課程結構改革、改變現有的校園文化氛圍、完善優(yōu)質的人文科學教育模式,從而達成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G640

A

1673-7725(2017)10-0135-02

2017-08-15

李柏晨(1993-),女,北京通州人,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猜你喜歡
人文科學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chuàng)新出發(fā),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人文紹興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yī)學人文”課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