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英
(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 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教育教學研究]
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的問題及心理滲透對策研究
丁安英
(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 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當前,不少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心理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鑒于此,將“滲透”與心理結合起來運用到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通過采用調研問卷及進課堂聽課等方式,實地了解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圍繞心理滲透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課程教學;高職;心理滲透
“滲透”一詞既可用于自然現(xiàn)象中,指“流體從物體的細小空隙中透過”,也可比喻一種事物或勢力逐漸地進入另一事物或勢力 (多用于抽象事物)。[1]當前,不少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心理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將“滲透”與心理結合起來運用到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中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為更好地獲取真實的第一手材料,本文主要通過調研問卷及進課堂聽課等方式,實地了解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圍繞心理滲透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290名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學院、教育學院、旅游學院等專業(yè)的在校學生開展問卷調研以及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課堂教學效果有待提升
從對學生的調研問卷分析及進課堂聽課過程中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的部分課程課堂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強、不能很好地結合心理學理論進行課堂引導、師生之間欠缺互動交流、課件制作不具有吸引力等等。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課堂整體教學效果。
(二)學生對當前所學的課程興趣并不是太濃厚
在問卷中,分別對學生“每次上課前、上課后的心理感受”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多數(shù)學生從心理上對上課前、上課后的反應都是“一般”,這反映出學生對學習態(tài)度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們認為學習重要,希望取得優(yōu)異成績,提升自己的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方面,他們對所學的課程又提不起非常濃厚的興趣。結果只能是起點很高,但效果較小。
(三)學生并沒有全身心投入課程學習中
在問卷中,通過對學生課上因不同原因離開教室的行為的看法及課下復習功課的時間的調研,可以看出有很大比例的學生認為課上只要出去有合適的理由,都是理所當然的。另外,有25%的學生在課下“不復習,做其他事情”,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出高職學生對待學習的不積極行為。
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心理滲透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組織心理化方面。課堂教學組織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對學生學習心理及動機的了解、對教師言行的關注及教學心理的培養(yǎng)等多種方式,具體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有適度競爭壓力的課堂學習氛圍
課堂學習氛圍屬于一種教學心理環(huán)境。教學心理環(huán)境是教學活動中無形的、動態(tài)的軟環(huán)境部分,它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無所不在,并從根本上制約著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與效果。[2]
通過分析學生調研問卷的第九題,可以看出,學生特別關注課堂學習氛圍,34%的學生期望 “課堂氣氛活躍,顯得有趣、輕松”。作為課堂學習氛圍這一軟環(huán)境的營造者和調控者,高職教師應創(chuàng)建一種平等、和諧、健康、愉悅、有適度競爭壓力的課堂學習氛圍,以此激發(fā)學生積極情緒體驗與積極思維體驗,同時多給學生肯定性評價,讓更多學生產(chǎn)生成功體驗。
如在商學院“大學英語”課程中,主講教師要求學生分小組完成英語習題,在一定的時間內,每個小組成員都必須參與其中,教師從各小組中隨意指定去講臺發(fā)言的同學,并且準備一本沒有標注答案的書本,讓這位臨時指定的學生現(xiàn)場說出小組共同研究出的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各小組成員都非常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也營造了格外活躍、生動的課堂學習氣氛。
(二)注重課程教學心理滲透方式的多樣化
課程教學方式因人而異,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課程教學心理滲透方式的組織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通過對20余位老師的聽課,筆者對課程教學心理滲透的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激發(fā)積極情緒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以高興、愉快的情緒進行教學,學生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情緒體驗,教學效果要高于一般情緒狀態(tài)下的教學效果;反之,教師如果以不高興、不愉快的情緒進行教學,那么學生的情緒體驗一般也是消極的,而且教學效果會低于一般情緒狀態(tài)下的教學效果。[2]在積極情緒體驗為主的課堂里,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學生能較快地掌握所學內容。
如“大學語文”課程的散文賞析課上,主講教師選取了我國當代作家李娟的三篇散文,分別是:《交流》《2009年的冬天》《食物》。這幾篇散文內容都非常感人,主講教師采用朗誦精彩片段的方式,讓學生從文字上把握散文的要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已逐漸被所講的內容所感染,他們對現(xiàn)實的正面情緒已被重新喚醒,進而對自己進行反思,產(chǎn)生了樂觀對待生活、遇到困境不退縮等積極的心理體驗。
2.運用自我效能感理論,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自我效能感理論由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這一理論認為:成功的經(jīng)驗會提高自我效能感,失敗的經(jīng)驗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會使人建立穩(wěn)定的效能感,這種自我效能感不會因為暫時的失敗而降低,而且還會泛化到類似的情境中去。[3]170在運用自我效能感理論的課堂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強烈,發(fā)言積極,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如商學院“運輸管理”課程的其中一節(jié)課,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匯報上節(jié)課教師所講的內容。整堂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每個小組的發(fā)言人依次上臺講解甩掛運輸?shù)姆绞?、甩掛的?yōu)勢、面臨的現(xiàn)狀等,有的小組還特意準備了視頻,形象直觀地講解甩掛的分類。主講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都給予充分肯定,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學習信心,增強了學習成就感。這種教學方式使課堂氣氛格外活躍。
3.采用問題解決學習方式授課,課堂教授思路條理
問題解決學習指運用所學的原理解決問題、從問題初始狀態(tài)達到目標狀態(tài)的學習。[4]474這是加涅提出的學習分類方式之一。根據(jù)這一理論,主講教師一般是在授課初期講明本節(jié)課需學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幾個問題,然后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在這一理論引導下的課堂教學,能較好地展示教師的邏輯思維能力,授課條理、清晰,對于那些反應較慢的學生而言,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如學習公共必修課“應用文寫作”課程中所涉及的“如何制訂學習計劃”教學內容時,主講教師先設定問題:“如果你要寫一份本學期的學習計劃,該怎樣設計”,啟發(fā)學生思考計劃的寫作格式。之后,教師逐一講解撰寫步驟:前言部分、主體部分、結尾部分。其中,主體部分重點講解“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誰來做、計劃完成的步驟”等要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聽講,會逐步解決課上老師所講的問題,獲得較為清晰的學習記憶。
4.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啟發(fā)學生思維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事物的感覺刺激(信息)本身并沒有意義,意義不是獨立于我們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構起來的。意義不僅決定于事物本身,也決定于我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不同的人由于已有的經(jīng)驗不同,對同一種事物會有不同的理解。[4]487在這一理論引導下的課堂教學,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這種單一式教學模式,用活動教學等教學方式,突出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
如“網(wǎng)絡營銷”課程的某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把握SNS營銷(全稱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會性網(wǎng)絡服務)的理論依據(jù)。在講述SNS營銷方式時,主講教師融入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5]以此喚起學生對網(wǎng)絡營銷對象需求的追問。在講授“強鏈接、弱鏈接”這一概念時,教師注重運用啟發(fā)方式喚起學生在交友方面的情緒記憶,例如“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個人與誰的關系更密切?”“與誰的關系較為疏遠?”這些問題有利于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印象深刻。
(三)課程教學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動機
問卷調研顯示,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動機及學習行動方面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
1.學習心理方面
調研結果顯示,學生上課時的心理狀態(tài)及上完課后的心情,回答“一般”的居多,比例分別是64%和45%。這一回答展現(xiàn)了學生對學習的期待較低,體現(xiàn)出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消極。所謂心理狀態(tài),指的是一種具有綜合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的復合體,又是具有動力特征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對學習遷移有重要影響。[3]151學生學習心理的形成與自身因素、教學效果、對未來的思考等因素有關,了解這些多方面的心理,有助于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2.學習動機方面
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大致可以分為“找工作、考試、畢業(yè)、興趣、提升個人素養(yǎng)、父母期望、挑戰(zhàn)自我”等,總體看來是積極向上的。其中,也有學生對自己學習心理與動機的表述相對來說比較具體,例如“拿到學歷、當上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等。這四點分別代表著對學業(yè)、職場、個人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展示出學生的個人理想與追求。
20世紀30年代,默里提出了 “成就需要”概念,他認為:成就需要表現(xiàn)為追求較高的目標,完成困難的任務,競爭并超過別人。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了麥克里蘭德的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期望X價值理論、韋納的成就動機歸因理論、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等。[3]160基于上述理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多重學習動機,有助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追求成功的動機,了解成功、失敗的歸因,對自己有良好的效能期待。
3.學習行動方面
這里的“學習行動”主要指學生對當天所學書本知識的花費時間。問卷調研結果表明,學生在學習行動方面的回答并不是特別樂觀,僅有35%的學生每天用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復習當天所學功課,有34%的學生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有25%的學生“不復習,做其他事情”。
對學生學習行動的調研結果與他們的學習心理基本相符,由于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度較低,因此之后的復習時間也較少。當然,這與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有一定關系,他們在入大學前就對學習產(chǎn)生了程度不一的畏難情緒。對此,不同課程的高職教師可充分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學理論,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學習預測及效能期望,讓他們盡快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逐步改善這一學習狀態(tài)。
(三)重視教師的言行及教學心理的培養(yǎng)
教學是雙方面的,教師的言行及教學心理的培養(yǎng)對學生也起著重要影響。問卷調研顯示,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他們非常關注教師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講課生動形象、形式多樣化、有激情等等。可見,教師應從自身角度入手,反思課上的言行,塑造健康的教學心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這同樣適應于高職教師。教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的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心理影響,這包括教師蘊含在專業(yè)知識之中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對公平、公正、律己等方面的認識及做法等。因此,教師授課時所流露出的觀點,應是充滿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在日常紀律養(yǎng)成方面,不能與對學生的要求相悖,如教師既然提出了學生不要遲到、上課不玩手機等要求,那么教師自身首先就要做到。
教師心理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教師的人格特質及積極情感兩個方面。
教師的人格特質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人格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蓋茲達等人在綜合多方面研究的基礎上指出,一個好教師應具有的人格品質的基本內核是“促進”。所謂“促進”,指的是一個人對別人的行為有所幫助,包括:提高別人的學習能力,增強自信心與自尊心,鞏固積極待人的態(tài)度,緩和焦慮感。[3]101教師的積極情感主要包括教師的威信、教育理念、責任感和自我教學效能感等方面的內容。[3]102
教師心理的培養(yǎng)可通過以下途徑:首先,心中裝有學生,認為學生與知識同等重要。一個只注重知識傳授而排斥學生的教師很難贏得學生的信任。其次,體現(xiàn)社會責任感。教師應具有不一般的社會責任,這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編排、教學過程的處理等方面,讓學生于無聲處受到影響。最后,保持學習的樂趣。教師自身如果對學習毫無興趣而言,那無疑成為一個講授知識的“機器”,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也就不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第4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896.
[2]崔玉環(huán).高職教學心理環(huán)境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7(18):183-184.
[3]張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王杰.心理學原理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71.
Analysison Problem sand M easuresof PsychologicalPermeation in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DING An-ying
(BusinessSchool,Q ingdao TechnicalCollege,Qingdao,Shandong 266555,China)
Nowadays,the learningmotivat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students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are unsatisfactory.Based on the situation,applying permeation and psychology to course teaching hassome practicalmeaning.Using questionnaire study and classauditing, the author comes to know the problemsin course teaching and offerscorrespondingmeasuresand suggestions revolving around psychologicalpermeation.
course teaching;highervocationalcollege;psychologicalpermeation
G712
A
1671-1084(2017)02-0048-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11
2016-09-30
2015年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立項課題(15-C-3)
丁安英,碩士,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