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軍平
(呂梁學院 汾陽師范分校,山西 汾陽 032200)
影視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載體,已經(jīng)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古老的歷史學科。新的歷史課程改革提出:“凡是對實現(xiàn)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歷史影音資料包括圖片、照片、錄音、錄像和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等。充分利用歷史影像資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歷史理解能力?!盵1]高校歷史專業(yè)學生相對中小學學生,知識理論儲備深厚、社會閱歷豐富、理解能力較強,同時沒有升學的壓力,時間上也有充分的保證,所以在高校歷史教學中運用影視資源大有空間。筆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影視資源應用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并在應用的過程中進行了反思。
高校歷史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影視資源有很多,按照拍攝手法可以將其分為歷史紀錄片,如《美麗中國》、《舌尖上的中國》、《大國崛起》、《話說運河》等;歷史專題科教節(jié)目,如《百家講壇》、《探索發(fā)現(xiàn)》、《文化中國》、《考古中國》等;歷史講座視頻,如葛劍雄《中國歷史疆域的變遷》、《中國人口的過去和未來——中國人的增增減減》,彭林《夏商周斷代工程》、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等;歷史電影,如《孔子》、《墨攻》、《特洛伊戰(zhàn)爭》、《辛德勒的名單》、《圣雄甘地》、《建國大業(yè)》等。
歷史題材電視劇則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從內(nèi)容上劃分有反映人物的如:《巴頓將軍》、《伊麗莎白》、《武則天秘史》、《漢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龍》等;反映戰(zhàn)爭的如:《血戰(zhàn)臺兒莊》、《七七事變》、《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桂河大橋》等;反映事件的如:《西安事變》、《重慶談判》等。
在眾多的影視資料中,選擇適合的內(nèi)容引入到課程中,對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和要求。除以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和事件為原型的歷史正劇外,更多的影視劇是以歷史為背景講述虛構(gòu)的故事,真實性大打折扣。即便是通常意義上認為客觀的紀錄片,在制片人搜集大量資料并且選擇如何組織和舍取這些資料的時候,已經(jīng)加入了制片人的主觀意識。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在科學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精心選擇資源,并教會學生客觀合理地分析歷史影視資源。
根據(jù)需要,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導課,講授新課重點、難點,結(jié)課時運用截取的影視資源。如在講授鴉片戰(zhàn)爭時就可以把電影《鴉片戰(zhàn)爭》中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恢弘場景截取出來做為導課的素材。講授西安事變時,可以針對如何處理被扣押的蔣介石這個難點,從電影《西安事變》中找到這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為什么中國共產(chǎn)黨當時會選擇放掉蔣介石。通過影視資源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當時國際國內(nèi)的大背景以及國內(nèi)親日、親美、中國共產(chǎn)黨三派錯綜復雜的關系,深刻理解共產(chǎn)黨當時的選擇是最明智的。這種效果遠遠比老師抽象的介紹更能讓學生加深理解。在結(jié)課時也可以用影視資源,如在學完平型關大捷后,放電影《太行山上》中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講話來結(jié)課,不僅會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隊頑強抗敵、血肉筑長城的堅強意志,而且還能使學生在這種濃重的氣氛中升華了感情,形成了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
即教師利用一定的課堂時間來播放整部電影、一個完整的專題講座或者紀錄片。如在講完《中國歷史地理》第二章第一節(jié)《歷史時期中國疆域的變遷》后,教師可以安排專門時間播放歷史地理學界泰斗、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葛劍雄教授的視頻講座《中國歷史疆域的變遷》,通過兩個小時的觀看學生了解到課本的編排是按照方位來講疆域變遷,而葛教授是從中國歷代疆域變遷的角度來闡釋的,從另外一個層面理清了思路,同時其高瞻遠矚、深入淺出的學術(shù)風格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講《中國歷史自然地理》前,給學生觀看由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魅力中國》,在觀后感中很多同學感慨萬千,不僅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更由衷地升起一種愛國主義情感,比教師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上百倍。在講授世界歷史古希臘時,由于時代的久遠和空間的距離,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教師可以適時引進電影《特洛伊》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運用影視資源教學時不能把自己定位在放映員的角色上,要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觀看影視之前向?qū)W生提出問題:影片的時代背景、主要的歷史人物和情節(jié);影片要向觀眾傳達什么樣的觀點和立場;你對影片中的歷史人物事件、立場觀點是怎樣理解的;哪個片段最值得你注意,這個片段是如何改變你對歷史人物、事件、現(xiàn)象的理解的;影片在歷史真相方面達到了什么程度,在哪些方面又偏離了歷史真相。提出問題后,學生就不會僅僅以娛樂的態(tài)度來欣賞電影,帶著主動性和目的性,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教學效率更高。在影視結(jié)束后教師也不能草草結(jié)束課堂,要帶著學生一起去分析、評價,當然這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影視資源的豐富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這對矛盾怎么去處理呢?筆者建議引進研究性學習模式。比如對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樣宏大的歷史主題,僅課堂的講授無法使學生更全面、深刻、客觀地理解它對于整個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2]??梢越M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對相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之后,讓學生分組觀看二戰(zhàn)時期的影片,諸如:《兵臨城下》、《帝國陷落》、《希特勒·惡魔的崛起》、《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等。學生通過觀看影片,一方面對戰(zhàn)爭有了更為直接的認識,另一方面思想也得到了升華。在實踐體驗階段后,教師安排學生將自己的思考、感受進行表達交流,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審美、形象思維、分析綜合、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等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當然利用第二課堂讓學生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影視劇排演也可以成為影視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古老的金字塔屹立于遙遠的埃及、偉大的秦皇漢武長眠于地下,過去性是歷史學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于遠離現(xiàn)實,它無法像化學、物理等自然學科那樣,通過試驗讓學生再一次經(jīng)歷和感知,更不用說一些錯綜復雜的制度,千頭萬緒的事件,學生只能通過前人留下的資料去想象、理解和認知歷史,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枯燥而且困難的事情。影視資源的介入改變了這一狀況,影視資料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的信息處理技術(shù)最大限度地復原歷史原貌,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臨其境”,從而增加歷史的生動性[3]。當中央電視臺現(xiàn)場直播對曹操墓的挖掘情況時,學生們就可以跟隨攝影鏡頭,穿越時空隧道,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歷史。
新的課程理念不僅著眼于歷史知識的解構(gòu),更注重對于公民基本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強調(diào)人格因素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如與傳統(tǒng)的強調(diào)階級斗爭理念不同,現(xiàn)代教學更強調(diào):“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組織學生觀看《珍珠港》、《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等影視后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法西斯的罪惡,也能體會到生命自由的可貴和人性中的光輝。
1974年美國信息產(chǎn)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提出了“信息素養(yǎng)(Information Literacy)”這個概念。它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未來社會是一個信息高速化同時魚龍混雜的時代,可以說誰能駕馭信息和利用信息誰就擁有了成功的機會。多一份信息,多一份意外的收獲。歷史教學中除了在傳統(tǒng)的信息來源圖書、雜志以外加入網(wǎng)絡、影視的資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掌握信息的通道,學會收集信息、分辨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作為一種不斷趨于大眾化的教學資源,歷史影視資源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歷史課堂上。作為一種歷史材料、教學資源,為了區(qū)別它的大眾性和娛樂性,教師應該首先對其進行甄別,弄清楚這種類型的資源是如何、何時以及為何產(chǎn)生的,分析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是否可以進入課堂[4]。諸如近年來流行的穿越劇、帝王將相劇不僅歪曲了歷史,更使學生失去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影視作為一種教育資源進入歷史教學時,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欣賞、接受,更要教會學生去思考:制作者是以弘揚歷史的真善美為己任,竭力保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去揭示歷史,還原歷史本來面貌;還是奉行“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原則,站在今天重新去給以歷史個性化的解釋;是為了宣傳某種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通過影視資源企圖改變?nèi)藗円延械臍v史認知而達到特殊的政治目的;或者只是為了追求經(jīng)濟效益和商業(yè)目的而借歷史之名來戲說歷史。通過歷史影視教學提高學生的影評鑒賞能力,深化學生對“歷史——現(xiàn)實——電影”之間關系的認識。對歷史題材的影片進行分析,如果缺乏歷史的批判精神,那么這種分析會失色不少。教學中所應用的影視資源應遵循科學性、教育性、趣味性,始終圍繞教學目標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服務。
在歷史學科中引進影視資源其優(yōu)點不言而喻,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清楚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雙主體,影視資源在教學中只是起輔助作用。切勿只為完成任務或者活躍課堂而不加甄選在課堂上播放。把大量的時間交給影視資源會給學生喧賓奪主、教師不負責任、敷衍了事的感覺,結(jié)果只能是弄巧成拙。在資源的選用加工、教學設計、引導組織方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能動性,將影視資源和傳統(tǒng)資源、現(xiàn)代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容互補。同時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原則,把學生放在根本、重要的位置,把學生看作是積極的富有思想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程度,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影視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在教學中通過討論、提問、學生評價等多種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手段,真正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正如歷史資源是豐富的,歷史教學相關的影視資源也是廣泛的。大量的影視資料為我們提供了教學資源,也為老師的甄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源,進行資料庫建設這個浩大繁雜的工程是必須的,然而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可以集整個學校或者教研組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集中進行開發(fā)??梢酝ㄟ^購買或者下載等多種方式進行收集,然后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形成專題資料庫,如可以建立“中國歷史影視資源”、“世界歷史影視資源”兩個一級文件夾,在各自文件夾下可再建立分文件夾,在“中國歷史”下面按照時間順序建立“中國古代影視資源”“中國近代影視資源”“中國現(xiàn)當代影視資源”二級文件夾,在 “中國古代影視資源”二級文件資源下再設立三級文件夾:“電影”、“電視劇”、“紀錄片”、“電視專題節(jié)目”、“講座”,當然以此類推,如果下一級文件較多的話,可以繼續(xù)分類按照歷史朝代進行歸檔。每當獲得一份新的影視資源時,可根據(jù)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歸檔。資源庫一旦建立,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教師搜索和下載的時間和精力,不僅能夠滿足教師備課、教科研活動的需求,也為學生在課外進行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所以資源庫一旦建成,就要充分發(fā)揮其共享性,滿足校園內(nèi)和校際之間的需求,使其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視資源隨著信息技術(shù)革命的浪潮走進歷史教學,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5]。雖然在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但必須承認如其他新的科學技術(shù)一樣,它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于誰去用,怎么去用,在應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影視資源因其形式的多樣化、信息的海量化,決定了在將來的教學研究中,它將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課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愛麗.歷史教學中影像作品應用再探索:從各國電影看二戰(zhàn)歷史[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12).
[3]原瑞琴.影視資料輔助歷史教學的雙刃性效果及對策[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1(2).
[4]司冬梅.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料的選擇和運用[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4).
[5]鐘啟泉,余偉民.歷史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