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葉朝良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歷史名著(文獻)教學擷萃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葉朝良
《歷史知識理論》一書中提出,“歷史研究工作的起點是歷史問題的提出”。①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耶爾恩·昌森、胡昌智編選,胡昌智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7頁,第23頁。雖然高中歷史教學并不是要使中學生成為歷史學家,但探究歷史,提出歷史問題同樣重要。如何能夠提出歷史問題呢?該書認為“歷史研究中前導的問題,出自于吾人對說知事物的融會貫通”。②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耶爾恩·昌森、胡昌智編選,胡昌智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7頁,第23頁。意思就是說,學生先要對歷史有一個總體的了解,才能有提問的可能。這一方面來源于課本的學習和教師的課堂講解;另一方面,則有賴于課堂內(nèi)外的閱讀與教學實踐,其中,對歷史名著(文獻或文獻片段)的閱讀又是關鍵的一環(huán)。以下擷取幾例,希望能夠?qū)χ袑W教師開展歷史名著(文獻)教學有所幫助。
在上《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一課時,為了追溯美國立國精神的來源,老師們經(jīng)常會引用《五月花號公約》(1620年):
為榮耀上帝、增進基督教信仰及吾王吾國之榮譽,吾等遠涉重洋,來此弗吉尼亞北部創(chuàng)建首個殖民地。為維護秩序,謀求生存,以及促進上述目標之實現(xiàn),吾等面對上帝及眾人莊嚴立約,結為民眾自治政體;據(jù)此隨時制定并頒布最適宜殖民地公益之公正平等的法律、法規(guī)、法令、憲章及權職;吾等保證遵守服從之。③錢滿素主編:《美國文明讀本:締造美利堅的40篇經(jīng)典文獻》,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8頁。
除去公約所反映的最初一批到北美的清教徒們的清教精神之外,作為經(jīng)典閱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先找出《五月花號公約》中的關鍵詞。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大多數(shù)集中在“公益(公眾利益)”“公正”“平等”等詞語上。我一般先肯定這些詞匯的重要性,再出示一段以前學過的關于《漢謨拉比法典》的材料:“發(fā)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雹苻D(zhuǎn)引自米辰峰主編《世界古代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65頁。然后問學生,《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正義”與《五月花號公約》中的“公正”“平等”一樣嗎?
學生學習過《漢謨拉比法典》,知道這部法典作為兩河流域法律的集大成,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它是人類較早期的一部法典,是一部維護奴隸制的法典,其中所講的“正義”是奴隸制社會的“正義”,與奴隸沒有關系,與《五月花號公約》所講的“公正”、“平等”肯定是不一樣的。
那如何理解這種不一樣呢?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了同樣或類似的詞語在不同時代、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的結論。
所以,教師繼續(xù)追問:這說明“正義”“公正”“平等”這些詞雖然重要,但都是相對抽象,甚至很有歧義的詞匯,那能不能再找找有時代新意的關鍵詞?
在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找到一些關鍵詞,如“民眾自治政體”(公民政體),表達了人民主權的觀念;如“立約”,表達的是社會契約理念。從這些關鍵詞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最初一批到北美的清教徒想要建立的國家,是基于近代契約理念的人民主權國家。雖然后來實踐過程中有一定偏差,但在當時歐洲乃至世界普遍處于君主專制或軍事專制的時代背景下,這一主張具有很大的歷史進步意義。而“公益(公眾利益)”“公正”“平等”這些詞沒有任何國家和時代特色,無法給我們有效的歷史信息,看不出作為美國的立國精神源頭之一的《五月花號公約》有什么超越前人的地方。
中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過程中,他們往往會有盲目崇拜的現(xiàn)象,從現(xiàn)實中的“追星”到歷史學習中盲目地尊崇某一歷史人物。這是中學生一種暫時心理現(xiàn)象,不值得大驚小怪。而且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對歷史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甚至影響了這一段歷史的發(fā)展走向,的確有其超越蕓蕓眾生之處。但是,有的學生狂熱地崇拜某些歷史人物,或者一直局限在英雄崇拜、英雄史觀中無法掙脫,這是我們中學教師需要給予教導、糾正的。
由于英雄史觀在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中如此地自然,如此地深入人心,甚至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陷入其中,給教學、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中學歷史教學要堅持唯物史觀,堅持生產(chǎn)力的進步才是人類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類文明的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理念和制度的進步。英雄人物對歷史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英雄人物無法脫離其生存的土壤,其身上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有歷史的印跡。
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一課,很多教案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去描繪華盛頓、杰弗遜在獨立戰(zhàn)爭勝利后,如何堅定地實踐民主體制,與克倫威爾等革命后的獨裁統(tǒng)治形成鮮明對比,認為他們?yōu)槊绹裰髡w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甚至隱隱認為正是他們的實踐,才使美國獨立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更加突出。我剛踏入講壇時,參考類似的教案,也是根據(jù)這樣的思路來講課的,但隨著教學思想的進步,逐漸感覺到這種教學安排對塑造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是不利的,而且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華盛頓、杰弗遜誠然接受了比較多的啟蒙思想的熏陶,也愿意為建立美國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體而努力,但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美國從殖民地時代以來的民主實踐,以及當時美國政治力量的對比等因素,使任何人在獨立后的美國,都不可能有獨裁的機會;而且歷史也告訴我們,靠歷史人物的個人自覺來維持或推進民主實踐,是對人性的考驗,而人性是不可靠的;權力的誘惑是巨大的,很難僅僅依靠個人的公民教育就能實現(xiàn)。所以,后來我就把上課的重點放在學習美國民主實踐的歷史背景、《五月花號公約》《獨立宣言》《合眾國憲法》等歷史文獻,及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上,通過這些經(jīng)典歷史文獻的學習,讓學生認同人類先進思想、制度才是最重要的歷史遺產(chǎn),從而擺脫英雄史觀。
再如,在學習《法國大革命》一課時,對拿破侖的豐功偉績進行必要的學習之后,我會引用《法國民法典》(即《拿破侖法典》)部分條文讓學生學習,同時引用拿破侖的一段話:“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zhàn)抹去了關于這一切勝利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雹俎D(zhuǎn)引自呂一民《法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41頁。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拿破侖作為一個推動歷史進步的偉大人物,他的豐功偉績有值得后人紀念的地方;但《人權宣言》、1791年憲法、《法國民法典》這些人類先進思想、法律、制度等,才是人類真正的文明成果,才是更值得我們?nèi)ダ^承和發(fā)揚的。
現(xiàn)在,歷史小說和影視劇流行,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記住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有很大幫助;但它們同樣對中學生的歷史觀念有很大的誤導。有些小說和影視劇還以類似正史的面目出現(xiàn),造成了學生思想觀念的混亂。此時,推薦正確的、權威的歷史課外閱讀書籍,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如有些書籍或說法使學生成為不折不扣的“明粉”,而且導致學生揚明抑清的情緒非常激烈,這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利于形成正確的民族觀,不利于現(xiàn)今的民族團結(關于這一點,2016年高考上海卷第37題強調(diào)中華文明是由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應該從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角度來敘述中華文明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本題提供了非常正確的歷史認識導向)。再如有學生接受雍正篡改康熙遺詔的說法,這時候我就推薦他們?nèi)タ磪顷系摹吨煸皞鳌?、閻崇年的《正說清朝十二帝》、樊樹志的《明史講稿》和《晚明大變局》等相對權威的歷史書籍,雖然歷史書籍也有可以商榷之處,但相對嚴肅的研究,相對合理的推論,能夠糾正學生很多錯誤的歷史史實和歷史觀念。再比如,有學生閱讀某書后,很自然地認為,歷次世界大戰(zhàn)是因為國際資本進行“貨幣戰(zhàn)爭”的結果,這很明顯是一個相當荒誕的結論,我就推薦他們?nèi)プx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夢游者》、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史》等(有時間也可閱讀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使其對戰(zhàn)爭和歷史人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誠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經(jīng)典著作、文獻(或著作、文獻片段)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既有學生學習時間的限制,也有教師本人知識背景的局限,但通過一定范圍、一定形式的實踐,對歷史教學水平,對師生的歷史素養(yǎng)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能夠促進中學歷史教育“尋史求真、釋史求通、鑒史厚德”等目標的實現(xiàn)。①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知真求通立德——中學歷史學科育人價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責任編輯:李月琴)
*本文為“上海市‘歷史學科教學模式轉(zhuǎn)換:以閱讀與寫作為中心的建構’研究團隊”階段性成果。
葉朝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郵編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