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秦“大縱橫家”歷史形象的形成
——以蘇秦之死為引子

2017-03-12 19:18:32劉玉斌
洛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7期
關(guān)鍵詞:蘇秦史記

劉玉斌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江蘇 鎮(zhèn)江 212446)

蘇秦“大縱橫家”歷史形象的形成
——以蘇秦之死為引子

劉玉斌

(江南土墩墓博物館, 江蘇 鎮(zhèn)江 212446)

蘇秦敝齊功成身死, 因而成為“箭垛式的人物”。 稷下諸子及齊人對其深惡痛絕, “共笑之、 諱學(xué)其術(shù)”, 而天下之策士卻以其為榜樣, 不斷地對其事跡進(jìn)行演繹、 附會。 在秦滅亡六國及其后的諸侯滅秦過程中, 蘇秦的形象被一再夸飾。 西漢初, 司馬遷在“誅暴秦”成為社會思想主流的情況下, 整齊史料, 將蘇秦塑造為合縱擯秦的英雄, 而其敝齊事業(yè)則被忽略。 關(guān)鍵詞: 蘇秦; 敝齊; 《史記》; 合縱擯秦

自司馬遷著《史記》作《蘇秦列傳》以來, 蘇秦就作為戰(zhàn)國策士的代表, 與張儀縱橫捭闔, 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20世紀(jì)40年代, 唐蘭提出蘇秦行輩晚于張儀的論點, 楊寬、 徐中舒等后予以考證。 1973年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的出土更掀起了蘇秦研究的高潮。 據(jù)帛書顛覆《史記》記述者有之, 信《史記》不信帛書者有之。 筆者試圖從《史記》中關(guān)于蘇秦之死的記載入手, 對《史記》中蘇秦形象的塑造予以辨證, 以求教于方家。

一、 史載蘇秦死之錯亂抵牾

《蘇秦列傳》曰:齊宣王卒, 湣王即位, 說湣王厚葬以明孝, 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 欲破敝齊而為燕。 燕易王卒, 燕噲立為王。 其后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 而使人刺蘇秦, 不死, 殊而走。 齊王使人求賊, 不得。 蘇秦且死, 乃謂齊王曰:“臣即死, 車裂臣以徇于市, 曰‘蘇秦為燕作亂于齊’, 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于是如其言, 而殺蘇秦者果自出, 齊王因而誅之。[1]2265-2266

《蘇秦列傳》太史公曰:蘇秦被反間以死, 天下共笑之, 諱其學(xué)術(shù)。[1]2277

《張儀列傳》載張儀說楚王曰:“凡天下而以信約縱親相堅者蘇秦, 封武安君, 相燕, 即陰與燕王謀伐破齊而分其地; 乃詳有罪出走入齊, 齊王因受而相之; 居二年而覺, 齊王大怒, 車裂蘇秦于市。”[1]2292繼而說趙王曰:“蘇秦?zé)苫笾T侯, 以是為非, 以非為是, 欲反齊國, 而自令車裂于市?!盵1]2296

以上記載蘇秦之死, 皆由于蘇秦欲為燕敝齊, 并最終死于齊。 《燕召公世家》也有相同的記載:“蘇秦與燕文公夫人私通, 懼誅, 乃說王使齊為反間, 欲以亂齊?!钡菍τ谔K秦究竟是怎樣死的, 卻有三種不同的說法:(1)《蘇秦列傳》中所載的被齊國大夫使人刺殺; (2)《蘇秦列傳》中司馬遷認(rèn)為的“被反間以死”, 考之《史記》“被”字的用法, 在此作“遭受、 蒙受”解, 亦即蘇秦遭反間而死; (3)《張儀列傳》中所載之齊王發(fā)覺了蘇秦敝齊的陰謀而將其處死。 《戰(zhàn)國縱橫家書》中明確為蘇秦事者有六章, 在燕昭王、 齊閔王時。[2]論者亦據(jù)此而證蘇秦實乃為燕昭王行反間敝齊, 齊國破之時蘇秦被以反間罪處死;[3]426亦有論者認(rèn)為蘇秦在弱齊的過程中改變了主意, 終被燕將計就計反間而死。[4]

關(guān)于蘇秦死亡的時間, 記載亦多有不同。 《燕召公世家》云:燕噲既立, 齊人殺蘇秦……及蘇秦死, 而齊宣王復(fù)用蘇代。[1]1555而上文所引《蘇秦列傳》中卻載蘇秦被齊湣王處死。

蘇秦事跡的雜亂及身份的模糊不獨在今天如此, 在司馬遷著《史記》時就已無章可循, 所以太史公有“世言蘇秦多異, 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的感慨。 可以確定, 至少在西漢初, 已經(jīng)沒有人能夠準(zhǔn)確地說出蘇秦的事跡了。 若蘇秦果真如《史記》所載, 有合縱六國擯秦之偉業(yè)的話, 至少他去世的年代是人所共知的, 不至于如此混亂模糊。 那么, 蘇秦本來的事跡究竟為何?他合縱六國擯秦的歷史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在蘇秦棄世至《蘇秦列傳》成章的200年左右的時間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二、 有關(guān)蘇秦的史實

根據(jù)《戰(zhàn)國縱橫家書》《戰(zhàn)國策》《史記》等史料, 我們可以整理出蘇秦的主要事跡:求說周顯王未果、 說秦孝公而不用、 初說趙而不用、 合縱六國、 說齊歸還所占燕之十城、 為燕敝齊。

(一)求說周顯王未果

求說周顯王未果事見于《蘇秦列傳》, 梁玉繩曰:“周室微弱, 何可為借?《趙策一》亦無秦說周事, 恐妄。”[5]1242

(二) 說秦孝公而不用

說秦孝公而不用事見于《秦策一》與《蘇秦列傳》, 二者記述大體相同而略有差異。 《秦策一》謂秦“西有巴蜀、 漢中之利, 北有胡貉、 代馬之用, 南有巫山、 黔中之限, 東有崤、 函之固?!薄短K秦列傳》則曰:“東有關(guān)河, 西有漢中, 南有巴蜀, 北有代馬。”觀二者所載, 《秦策一》所言秦之疆土比《蘇秦列傳》所言要大, 則《秦策一》晚于《史記》可知矣。 秦取巴蜀在秦惠文王九年, 取黔中則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 均與秦孝公相去甚遠(yuǎn), 故可見此事之虛。

(三) 初說趙而不用

初說趙而不用事見于《趙策一》與《蘇秦列傳》, 《趙策一》言詳細(xì)而《蘇秦列傳》言簡略。 據(jù)《趙策一》所言, 此事在趙武靈王之后, 而《蘇秦列傳》卻系于趙肅侯時, 時代相去絕遠(yuǎn); 結(jié)果亦有差異, 《趙策一》言蘇秦之后即西入秦, 而《蘇秦列傳》則言蘇秦游燕。 事件大概為時操趙國權(quán)柄者奉陽君不說蘇秦, 故不得用。 奉陽君乃趙惠文王時之李兌, 而非公子成。[6]所以此絕非趙肅侯時事, 若為史實, 當(dāng)系于趙惠文王時。

(四) 合縱六國

合縱六國事見于《齊策一》《楚策一》《趙策二》《韓策一》《燕策一》《楚世家》及《蘇秦列傳》。 然而此事在《戰(zhàn)國策》內(nèi)記載就有差異:《趙策二》言“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 而《燕策一》卻云“蘇秦將為從, 北說燕文侯”。前人亦多有疑之者。 錢穆以為:“當(dāng)是時, 東方六國固絕無六國合從擯秦之必需, 亦絕無六國合從擯秦之可能。 即據(jù)今《史記》各世家年表所記, 亦絕無六國合從擯秦之痕跡也?!盵7]271徐中舒認(rèn)為:“蘇秦如死于張儀之前, 當(dāng)時齊國正威脅著三晉、 燕、 楚的安全, 齊又為什么要為三晉、 燕、 楚合從抗秦呢!”“蘇秦之死, 據(jù)最可靠的記載, 應(yīng)在齊閔王時代。”[8]馬王堆漢墓《戰(zhàn)國縱橫家書》出土之后, 即有更多的專家以此來訂正司馬遷《蘇秦列傳》的記載, 認(rèn)為蘇秦合縱六國事絕非史實。[9]123-153無論是考之彼時列國形勢還是蘇秦之游說辭, 蘇秦合縱六國以擯秦終究是不可信的,[10]不當(dāng)為史實。

那么, 六國擯秦是否全然虛造而無一點事實可言呢?也并不是, 其“素地”乃齊閔王十四年之五國攻秦。 然而“在共同的攻秦的旗幟下, 各國都有自己的打算”[11]290, 最終以五國軍事停滯不前、 合縱崩解結(jié)束。 實際上蘇秦“發(fā)動齊趙聯(lián)合五國而合縱攻秦, 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挽救趙國, 還是為了將來實現(xiàn)燕聯(lián)合秦、 趙攻破齊國的‘大事’”[3]417。

(五)說齊歸還燕十城

說齊歸還燕十城, 見于《燕策一》《燕召公世家》《蘇秦列傳》, 列于燕易王、 齊宣王時。 徐中舒認(rèn)為此事當(dāng)為燕昭王時權(quán)之戰(zhàn)后, 將其系于齊攻楚困秦之后, 滅宋之前。[8]若果如此, 當(dāng)為蘇秦敝齊事之一環(huán)。

(六) 為燕敝齊

為燕敝齊事見于《戰(zhàn)國縱橫家書》《燕召公世家》《蘇秦列傳》《張儀列傳》。 1941年唐蘭提出蘇秦在張儀之后的論斷[9]129, 后來楊寬、 徐中舒皆有相同看法[3]165-166, 1973年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的出土證實了以上諸先生的推測。 而后信從者日多, 蘇秦敝齊之史事也逐漸明朗起來。[12]蘇秦不僅從事了敝齊之事, 而且成功了, 樂毅破齊就是最終的結(jié)果。

或有學(xué)者以出土之《戰(zhàn)國縱橫家書》為漢初文獻(xiàn), 不見得就能反映戰(zhàn)國時之情勢, 而《史記》則為司馬遷嚴(yán)謹(jǐn)編纂之系統(tǒng)史料, 奈何以后世文獻(xiàn)來反對同時代有系統(tǒng)記載之文獻(xiàn)?[13]檢諸文獻(xiàn), 蘇秦敝齊事不獨《戰(zhàn)國縱橫家書》與《史記》有載, 諸子書亦有載。 《呂氏春秋·知度篇》:“桀用羊心, 紂用惡來, 宋用唐鞅, 齊用蘇秦, 而天下知其亡”;[14]459《荀子·臣道篇》說“用態(tài)臣者亡, 態(tài)臣用則必死”, 蘇秦、 張儀之屬即為“態(tài)臣”;[15]248-249《淮南子·泛論訓(xùn)》云:“蘇秦, 匹夫徒步之人也, 靻蹻嬴蓋, 經(jīng)營萬乘之主, 服諾諸侯, 然不免于車裂之患。”《詮言》則曰“蘇秦死于口”, “蘇秦善說而亡國”;[16]959,994,1009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用間》云:“燕之興也,蘇秦在齊。”[17]27此皆《史記》成書前蘇秦事齊而齊敗弱的證據(jù), 故為燕敝齊當(dāng)為史實。

綜上所述, 筆者認(rèn)為蘇秦的事跡可確認(rèn)者唯合縱五國攻秦及為燕敝齊, 而合縱五國攻秦乃敝齊之一環(huán)。

三、 何以“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胡適提出“箭垛式的人物”這一概念, 指代那些有許多故事附加于身的人物。[18]472顧頡剛作《紂惡七十事的發(fā)生次第》將商紂王身上的種種惡事做了剖析, “東周時, 初有學(xué)者階級, 也初有議論, 他們本著‘勸懲’之心來說話, 把亡國的紂當(dāng)作箭垛, 朝著他放箭, 他的罪狀一定增加得不少”[19]61-67。 徐中舒指出:“蘇秦張儀是戰(zhàn)國時代合從連橫說的箭垛式人物, 戰(zhàn)國時代凡有關(guān)合從連橫的說詞, 往往都附會為他們的事跡而流傳下來?!盵8]如此一來, 蘇秦的事跡雜亂、 身份模糊的原因便迎刃而解。

箭垛式人物的出現(xiàn)也有它的規(guī)律。 一個人必須要足夠“出眾”, 足夠廣為人知。 說蘇秦合縱五國攻秦而名動諸侯、 成為“箭垛”比較容易理解。 因為自商鞅變法以來, 秦國不斷強(qiáng)大, 給山東列國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蘇秦能合縱五國攻秦自然成為世人關(guān)注的目標(biāo), 成為縱橫策士的“榜樣”。 那么, 敝齊能否使蘇秦受世人矚目呢?自春秋中期晉國長期主盟諸侯以來, 齊國一直未放棄對霸權(quán)的爭奪, 至春秋末期亦積極參與晉國諸卿間的斗爭, 以圖削弱晉國而復(fù)齊桓公之偉業(yè)。 所以春秋戰(zhàn)國之交, 三晉與田氏把持下的姜齊及田齊連年相攻伐。 而齊威王也成為第一個能與魏惠王爭衡的諸侯國君, 所以司馬遷曰“于是齊最強(qiáng)于天下”[1]1892, 當(dāng)不為虛語。 齊威、 宣、 湣三世稱雄, “南割楚之淮北, 西侵三晉, 欲以并周室, 為天子”[1]1900。 甚至湣王在國破流亡之時尚“不遜”“有驕色”, 可知齊王儼然以國上國、 列國之君自居了。 以如此之強(qiáng)齊, 霎時間轟然倒塌, 而向來極弱之燕卻“遂入臨淄, 盡取齊之寶藏器”[1]1900, 背后為燕敝齊之蘇秦自然能夠名動諸侯, 為縱橫策士所仰慕。

聲勢浩大的合縱五國攻秦與敝齊齊亡使蘇秦成了縱橫策士的“榜樣”, 一時競相效仿、 宣揚。 在連年攻戰(zhàn)、 策士并起、 各自言道的紛亂年代, 功成身歿的蘇秦便成了“箭垛”, 事跡被一再演繹、 附會。 筆者認(rèn)為, 造成蘇秦事跡“世言多異”、 附之者多的原因有四:

(一)天下共笑之, 諱學(xué)其術(shù)

司馬遷認(rèn)為其原因為“蘇秦被反間以死”, 張儀又“振暴其短”。 作為一個縱橫策士, 居然遭反間而死, 確實算不得光彩, 為世人所恥笑理所當(dāng)然。 可是如果細(xì)加推敲, 則知事之不盡如此。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天下共笑之”之“天下”究竟為何。

《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學(xué)游說之士, 自如鄒衍、 淳于髡、 田駢、 慎到、 環(huán)淵之徒七十六人, 皆賜列第, 為上大夫, 不治而議論。 是以齊稷下學(xué)士復(fù)盛, 且數(shù)百千人?!敝T子書有相當(dāng)一部分出于稷下學(xué)者, 正所謂: “自鄒衍與齊之稷下先生, 如淳于髡、 慎到、 環(huán)淵、 接子、 田駢、 鄒奭之徒, 各著書言治亂之事, 以干世主, 豈可勝道哉!”[1]2346稷下學(xué)者對于后世之影響, 茲舉一例明之?!稜栄拧め尩亍ぞ鸥吩唬骸皷|方之美者, 有醫(yī)無閭之珣玗琪焉, 東南之美者, 有會稽之竹箭焉。 南方之美者, 有梁山之犀象焉, 西南之美者, 有華山之金石焉。 西方之美者, 有霍山之多珠玉焉, 西北之美者, 有昆侖虛之璆琳瑯玕焉。 北方之美者, 有幽都之筋角焉, 東北之美者, 有斥山之文皮焉, 中有岱岳, 與其五谷魚鹽生焉。”[20]2615此即以齊為中心的稷下學(xué)者所為之文字。

后秦之博士亦多為“齊魯之儒生”, 秦博士淳于越、 叔孫通、 伏生皆為齊人。 至漢初高祖時, “群臣皆山東人”[1]2717, 對治世、 禮儀、 學(xué)術(shù)有重大影響的有劉敬、 叔孫通、 伏生, 繼有公孫弘、 主父偃、 東方朔等亦皆為齊人。 而其時盛行的黃老之術(shù), “值得我們注意的, 事實上是培植于齊, 發(fā)育于齊, 而昌盛于齊的”[21]。 更有論者提出黃老之學(xué)就形成于稷下諸子。[1]3118至漢武帝時, 為儒學(xué)者“言《詩》于魯則申培公, 于齊則轅固生, 于燕則韓太傅。 言《尚書》自濟(jì)南伏生。 言《禮》自魯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于齊魯自胡毋生, 于趙自董仲舒”[22]。 觀以上對戰(zhàn)國晚期以至漢初社會影響甚巨者, 若非齊人則久居齊地者, 為“稷下后學(xué)”[1]2137, 皆可視齊國為“母國”者。 蘇秦敝齊使得游學(xué)授業(yè)于稷下的諸子一夜之間生計無著, 齊人亦國破家亡, 流離失所, 齊國亦因此而元氣大傷。 他們自然不會對蘇秦懷有任何好感, 不會去宣揚他的事跡, 而只會言其惡, 所以三為祭酒、 最為老師的荀子稱其為“態(tài)臣”。 正如“管仲, 世所謂賢臣, 然孔子小之”[8], 因為齊國稱霸的第一步就是征服魯國。 以此可知“共笑之”者、 “諱學(xué)其術(shù)”者, 實乃齊地之人; “振暴其短”者, 亦為齊地之人。 而隨著齊人在漢初政治、 思想、 文化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他們的思想意識也逐漸流遍天下。

(二)戰(zhàn)國后期至秦漢之際六國抗秦形勢之影響

齊湣王國破之后, 山東可敵秦者唯趙, 而趙國亦于長平之戰(zhàn)后力不足矣。 此時的六國共同感受到了來自秦國的強(qiáng)大壓力, 于是進(jìn)入了需要合縱方能抗秦的階段。 “而齊復(fù)國以后又是為合從說者必須依靠的與國, 更須諱其反齊事實?!盵1]2649此說或有一定道理, 然觀此后之形勢, 山東六國依然不斷互相攻伐, 并非勠力同心合力抗秦。 上文言及共笑蘇秦、 諱學(xué)其術(shù)者實乃齊之人, 但是“夫言縱橫強(qiáng)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 縱橫策士以三晉為多, 他們對強(qiáng)齊與強(qiáng)秦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 并不會對齊的國破懷有憐惜之情。 策士們所熟知的是蘇秦曾合縱諸侯攻秦, 而弱燕終破強(qiáng)齊, 亦由蘇秦為之。 筆者認(rèn)為, 在戰(zhàn)爭頻仍、 謠言四起的戰(zhàn)國時代, 信息傳播中的變異、 訛誤是可以想見的。 再加之策士搖唇鼓舌, 以非為是、 以是為非, 蘇秦事跡的混亂與模糊不足為奇。

真正使蘇秦成為縱橫家的代表、 合縱六國擯秦事加身是在秦漢之際。 秦以“虎狼之國”吞滅六國, 但是統(tǒng)一的時間并沒有維持多久。 以陳勝、 吳廣起事為開端, 六國豪強(qiáng)子弟蜂擁而起, “伐無道、 誅暴秦”第一次成為山東諸侯的共同目標(biāo)。 天下形勢似乎又回到了秦統(tǒng)一前的戰(zhàn)國時代, 縱橫策士又一次應(yīng)時而起。 而此時的縱橫策士也有了著書立說的記載, 如“蒯通善為長短說, 論戰(zhàn)國之權(quán)變, 為八十一首”[23]154-156。 亦有學(xué)者推測蒯通實為《戰(zhàn)國策》的作者[1]255,此說無從考證, 但是有相當(dāng)部分的縱橫家言出于秦漢間的策士則是毫無疑問的。 蘇秦身死至秦漢之際已有數(shù)十年, 在這數(shù)十年中, 蘇秦的事跡不知道被后人增添了多少、 演繹了多少。 可以肯定的是, 蘇秦合縱諸侯抗秦的事跡已經(jīng)廣為流傳。

(三)秦始皇焚書

秦始皇“奮六世之余烈”統(tǒng)一列國后, 聽從了李斯之議“史官非秦記者燒之。 非博士官所職, 天下敢有藏《詩》《書》、 百家語者, 悉詣守、 尉雜燒之”[24]2。 列國史記、 焚書前成書的縱橫家的著作有相當(dāng)一部分就被付之一炬了, “正因為如此, 《史記》中戰(zhàn)國部分記載有不少錯亂, 特別是所記東方六國的史事, 不但很多缺略, 而且年代有很多紊亂”[25]156。 對蘇秦事跡可能有所記載的列國官史消失殆盡, 加劇了其形象的模糊化, 觀《史記》所載蘇秦之年代錯亂、 事跡混雜即可知。 不惟司馬遷理不出頭緒, 在有諸多先秦資料出土的今日, 研究戰(zhàn)國之事仍顯窘迫。

(四)漢武帝以來對縱橫之術(shù)的壓制

隨著漢初政治架構(gòu)的逐步穩(wěn)定與社會經(jīng)濟(jì)、 文化的逐步發(fā)展, 統(tǒng)治者的政策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漢武帝即位以后, 漢朝廷大一統(tǒng)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天下乂安”。 武帝“招賢良”, 然而“所舉賢良, 或治申、 商、 韓非、 蘇秦、 張儀之言, 亂國政”[25]212, 于是“卓然罷黜百家, 表彰六經(jīng)”[26]。 徐中舒對漢初縱橫之學(xué)的衰落曾做過精辟的總結(jié):(1)治世不容亂謀; (2)縱橫策士利益取向與儒家之仁義相悖; (3)秦始皇焚書在一定程度上也重創(chuàng)了縱橫之學(xué)的發(fā)展。[8]正是由于漢武帝尚儒術(shù)、 重用儒生政策的施行, 整個社會政治文化的取向也隨之改變, 縱橫策士遭到貶斥, 為世人所不齒, “諱學(xué)其術(shù)”。 以前盛之黃老無為與此時之儒生禮樂本位來看, 蘇秦以縱橫策士而落得車裂身死, 亦當(dāng)笑之。 而這正是司馬遷作《史記》時的社會氛圍, 故謂張儀、 蘇秦“真傾危之士哉!”

四、 司馬遷筆下的蘇秦

經(jīng)過齊地諸子的惡之、 笑之、 諱言, 以及之后縱橫家的造作、 宣傳, 又加之秦始皇焚書導(dǎo)致的官史學(xué)術(shù)凋零, 西漢初時蘇秦的形象已經(jīng)模糊不堪, 沒人能說得清他究竟做了多少偉大的事業(yè)。 又逢漢武帝禁縱橫之術(shù), 諸侯間叱咤風(fēng)云的縱橫策士霎時間失去了輿論的支持, 而為世人所輕。

司馬遷看出了蘇秦事跡中的諸多不可信處, 故謂“世言蘇秦多異, 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他的做法便是“列其行事, 次其時序, 毋令獨蒙惡聲焉”。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對蘇秦是同情的, 而蘇秦彼時確實是“臭名昭著”的, 他的這一篇《蘇秦列傳》或許就是為蘇秦作的“翻案文章”。

筆者認(rèn)為, 史家皆是立于后世觀前世之變, 史家之思維亦是后世之思維。 自陳勝起事以來, 經(jīng)六國余緒與諸子的宣傳, “暴秦”“虎狼之國”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彼時社會的共識便是秦為十惡不赦之國, 必誅之而后快, 以救萬民于水火。 所以, 將蘇秦塑造為合縱抗秦的英雄是時代的需要。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出土之后, 其中有蘇秦敝齊的重要記載, 唐蘭稱之為“司馬遷所沒有見過的重要史料”。 讀《蘇秦列傳》可知, 司馬遷是知蘇秦為燕敝齊的, 但是多處涉及皆未曾點明蘇秦敝齊之功成, 一則齊地學(xué)者在漢初社會制度、 思想學(xué)術(shù)的重塑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司馬遷亦為其后學(xué); 二則齊國也是“誅暴秦”的重要力量。 觀《田敬仲完世家》, 戰(zhàn)國后期齊國實際是執(zhí)行孤立自守、 不與諸侯共抗秦的政策, 故有“齊人怨王建之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 雖然說明了齊國不積極抗秦, 但若將蘇秦敝齊功成之事詳述, 以明齊之衰敗由蘇秦為之, 亦會被視作“自毀長城”、 助秦虐天下, 豈非重蘇秦之惡名乎?所以即使司馬遷看到了彼時的《戰(zhàn)國縱橫家書》, 也不會采用, 對蘇秦敝齊之事只需一筆帶過即可。

至于對蘇秦死之記載, 《蘇秦列傳》與《張儀列傳》大相徑庭, 以其為齊大夫刺死, “這樣巧妙的新解,就把蘇秦的反間罪名輕易地開脫了”[8]。 又借張儀之口以明蘇秦之惡名來源于張儀的“振暴其短”。

那么, 何以司馬遷將蘇秦塑造為“講義氣”的正面人物呢?何以揚蘇秦而貶張儀呢?覽《史記》, 蘇秦奮發(fā)自強(qiáng)、 親睦昆弟鄉(xiāng)里、 義助張儀入秦的形象躍然紙上, 而張儀卻恩將仇報、 詆毀蘇秦、 “振暴其短”。 蘇秦合縱六國以擯秦, 從事的是“正義”的事業(yè), 因應(yīng)的是戰(zhàn)國末年以來列國對虎狼之秦的敵視及“誅暴秦”社會主流意識的需要, 所以在道德上、 人品上是必須要立得穩(wěn)的。 而張儀從事的是助秦虐天下的不義之舉, 道德上是必須要矮于蘇秦的, 毀蘇秦之合縱、 “振暴其短以扶其說, 成其衡道”也因應(yīng)了秦平六國的歷史事實。 而張儀最終亦由于與秦武王不說、 群臣讒之而去秦之魏, 又重秦之“無道”。

五、 結(jié)語

蘇秦確為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縱橫家。 經(jīng)過歷代史家的精細(xì)研究, 我們已知道蘇秦真實的事跡就是為燕敝齊, 并且曾經(jīng)合縱五國攻秦。 而在樂毅破齊之時, 蘇秦被車裂于市, 實現(xiàn)了與燕昭王的約定。 蘇秦之死實由楊寬所言之“死間”, 即以性命保敝齊之功成, 而非司馬遷所言之“被反間以死”。

蘇秦死后, 由于縱橫策士的附會、 鼓吹以及戰(zhàn)國末至漢初社會形勢、 社會思潮的變化, 蘇秦的形象遂模糊不可辨認(rèn)。 司馬遷發(fā)現(xiàn)了蘇秦事跡的雜亂, 在“誅暴秦”、 抑縱橫的社會氛圍中整齊史料、 次其時序以作《蘇秦列傳》, 成蘇秦合縱六國擯秦且又仁義之形象, 而其敝齊事業(yè)則在“誅暴秦”的“社會主流思潮”中被忽略。

[1]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 1982.

[2]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戰(zhàn)國縱橫家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6.

[3] 楊寬.戰(zhàn)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4] 鄭杰文.由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說蘇秦死因[J].文學(xué)前言, 2000(1):64-75.

[5] 梁玉繩.史記志疑[M].北京:中華書局, 1981.

[6] 徐少華.奉陽君任相及相關(guān)趙史探析[J].河北學(xué)刊, 1988(4):67-72.

[7] 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M].上海:上海書店, 1992.

[8] 徐中舒.論《戰(zhàn)國策》的編寫及有關(guān)蘇秦諸問題[J].歷史研究, 1964(1):133-150.

[9] 唐蘭.司馬遷所沒有見過的珍貴史料:長沙馬王堆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M]//戰(zhàn)國縱橫家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6.

[10] 周聘.蘇秦相六國辨[J].江蘇社會科學(xué), 1996(5):102-106.

[11] 晁福林.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變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11.

[12] 楊寬.馬王堆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的史料價值[J].文物, 1975(2):26-34.

[13] 張烈.戰(zhàn)國縱橫家辨——兼與徐中舒諸先生商榷蘇秦等問題[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 1986(3):166-174.

[14] 許維遹. 呂氏春秋集釋[M].梁運華, 整理.北京:中華書局, 2009.

[15] 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 1988.

[16] 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 1998.

[17]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

[18] 胡適.《三俠五義》序[M]∥胡適文存三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19] 顧頡剛.紂惡七十事的發(fā)生次第[M]∥古史辨: 第2冊.??冢汉D铣霭嫔纾?2005.

[20] 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爾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1] 劉蔚華, 苗潤田.黃老思想源流[J].文史哲, 1986, (1):24-33.

[22] 金德建.論稷下學(xué)派與秦漢博士的關(guān)系[J].管子學(xué)刊, 1988(4):37-43.

[23] 羅根澤.戰(zhàn)國策作于蒯通考[M]∥古史辨:第4冊.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5.

[24] 楊寬.戰(zhàn)國史料編年輯證:前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25]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62.

[26] 熊憲光.論縱橫家的衰落[J].涪陵師專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1999(1):48-56.

[責(zé)任編輯 湛貴成]

A Probe into the Formation of Su Qin’s Historical Image— Opening with Su Qin’s Death

LIU Yu-bin

(JiangnanMoundTombMuseum,Zhenjiang212446,China)

Su Qin weakened Qi successfully and died for it. He became an “arrow target-style character”. The philosophers of JiXia school and peoples of Qi hated him very much, “the entire word laughed at him and to study him became a taboo”, but all of the tacticians regarded him as an example, they continued to publicize and fabricate his deeds. In the process of Qin united China and later the six countries subverted Qin Dynasty, the image of Su Qin has been repeatedly exagger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an Dynasty, when “subverting violent Qin” became the mainstream of social thought, Si Maqian arranged historical data, highlighted the deeds of struggling against Qin, but the deeds about Qi was ignored.

Su Qin; weakening Qi; shih-chi; attack Qin together

2017-03-26

劉玉斌(1987—), 男, 江蘇鎮(zhèn)江人, 碩士,館員。

K877.9

A

1009-4970(2017)07-0027-05

猜你喜歡
蘇秦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蘇秦刺股
幼兒100(2020年32期)2020-12-02 06:15:34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為什么用二百五罵人?
為什么用二百五罵人?
奧秘(2016年12期)2016-12-17 15:50:24
蘇秦“錐刺股”苦讀
玉树县| 宁津县| 武威市| 什邡市| 涡阳县| 阿勒泰市| 新邵县| 丰台区| 许昌市| 金川县| 平凉市| 丹阳市| 潮安县| 阳江市| 宁明县| 桑日县| 台东市| 文成县| 汕尾市| 枣庄市| 哈尔滨市| 海城市| 娱乐| 宝坻区| 遵化市| 华蓥市| 扶沟县| 原平市| 南川市| 安达市| 泸定县| 蛟河市| 中江县| 天气| 平和县| 华阴市| 敖汉旗| 承德县| 陈巴尔虎旗| 新宾|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