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圣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經典經濟學研究中心,遼寧大連 116025)
“中共經濟學”形成概要
——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中國經濟學的學科性總結
鐘永圣
(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經典經濟學研究中心,遼寧大連 116025)
提出在學科建設上總結中共經濟學的必要性,探討中共經濟學的理論源起和各時期實踐,指出中共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建立在三個核心理論貢獻基礎上:一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經濟訴求;二是對政府調控和市場自由的適度把握;三是活的實事求是方法論的運用。其形成具有三大來源:一是中國傳統(tǒng)經濟學;二是馬克思經濟學;三是亞當·斯密自由主義經濟學。對中共經濟學進行學科性總結,可以為世界經濟學確立中國范式、中國標準和中國理念,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建立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開辟根據地,為全球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安全成熟的經濟學指南。
中共經濟學;中國傳統(tǒng)經濟學;馬克思經濟學;自由主義經濟學;人類命運共同體;實事求是
近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推翻反動統(tǒng)治、抗擊外來侵略和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如果把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全部經濟學智慧、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實踐總結稱為“中國經濟學”,那么中國傳統(tǒng)“經典經濟學”和中國現(xiàn)代“中共經濟學”就成為兩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共經濟學”是中國共產黨在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學習、借鑒、施行以馬克思為代表的經濟學和以亞當·斯密為創(chuàng)始人的經濟學的過程中,客觀上逐漸創(chuàng)建起來的一門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經濟學”或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劃時代的理論創(chuàng)新意義。
中共十八大之后,隨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的發(fā)表,“中共經濟學”呈現(xiàn)出更加完備的理論體系和更加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經濟理念,既不同于“原本”的馬克思經濟學,也鮮明地有別于以亞當·斯密為鼻祖的現(xiàn)代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而是一門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經濟學。
以具有現(xiàn)代國際范式的學術性、學科性和學理性視角開始整理“中共經濟學”的既有研究成果,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過去的一百年間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所付出巨大犧牲、取得重大成就的一種尊重,而且可以使中國廣大人民特別是財經學子從此擺脫西方經濟學壟斷中國高等財經教育造成的思想禁錮,打開視野,提高警覺,恢復原初的思考能力,贏得平等的國際經濟學學術話語權?!爸泄步洕鷮W”的總結提出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事業(yè)。
有自己的圓融的經濟學,是一個政黨在政治上成熟的核心標志之一。無論作為執(zhí)政黨領導國家建設,還是作為參政黨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議,都必須對國家的發(fā)展和人民的長期福祉負責,如果沒有自己的成熟的經濟學理論,就不能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容易被敵對勢力蒙蔽和設計。
因此,一個政黨如果沒有自己的經濟學,就不是一個成熟的政黨;一個執(zhí)政黨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立的經濟學,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執(zhí)政黨;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大國,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立的經濟學,就不能夠做到修齊治平、長治久安。
歷史證明,一國政府或者一個執(zhí)政黨,只有經過戰(zhàn)爭與和平的雙重考驗,經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檢驗,才有可能達到足以保證國家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政治成熟度,和具備妥善處理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的政治經濟智慧。
美國的政黨,200多年來經歷過多次戰(zhàn)爭考驗,在鼓吹民主自由的社會氛圍中成長壯大,但是真正走向成熟是在經歷1929—1933年大蕭條之后。在大蕭條期間,美國時任總統(tǒng)胡佛說:“政府的唯一職能是創(chuàng)造便于私營企業(yè)有利發(fā)展的條件。”[1]在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經濟學理念的指引下,美國政府竟然就真的放棄了對經濟的調控,直至經濟崩潰、人民失業(yè)、童工遍地、一飯難求。羅斯福上臺后,不得不施行美國歷史上最嚴厲的計劃經濟管制。他說,“我們將調整我國經濟,使之盡快結束現(xiàn)有失業(yè),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業(yè)現(xiàn)象不再出現(xiàn)”[1]。對比胡佛總統(tǒng)天真的言論,和羅斯福強調政府的義務、國家采取措施掌控經濟、糾正市場失靈的發(fā)言,我們就能夠容易地得出結論:吸取了大蕭條慘痛教訓的美國政黨,才算是開始走向成熟。
“羅斯福新政”在本質上和列寧1921年在蘇聯(lián)施行的“新經濟政策”性質相同,即國家在特殊情況下高度集權,接管整個市場,經濟活動被嚴密監(jiān)控,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前后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2009年美國經濟危機期間,美國政府比較迅速地采取的“接管兩房”、“穩(wěn)定金融秩序”、“限制華爾街高管的薪酬”等管制措施,說明美國的國家管理已經銘記了80年前大蕭條的教訓,“適當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這樣奧巴馬才避免了成為“胡佛第二”的命運。
回顧20世紀的經濟史會發(fā)現(xiàn),一國發(fā)生經濟危機和市場崩潰的情況,幾乎都是按照這種市場經濟學理念指引的結果,有些則是美國助推的結果。比如80年代美國通過“廣場協(xié)議”搞休克了如日中天的日本經濟,90年代初通過五百天金融市場改革計劃肢解了蘇聯(lián)。由此可以得出的另一個更加重要、更加隱秘卻被世界長期忽略的結論是:經歷過大蕭條的美國政府,不再相信“市場會自動配置好資源”的教條,并逐漸學會利用它催生別國的經濟危機,以達到“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目的。在國際貿易和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這種理論可以輕而易舉地繳械一國政府和人民在經濟措施上的防備,誰相信它誰就成為國際資本可以肆意屠殺的羔羊。美國政府還通過各種名目的基金會,不動聲色地、有組織地在全世界鼓勵這種“經濟學研究”,并向世界各國推廣。《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清晰地暴露了美國政府在這方面的意圖。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進攻香港失敗后,大言不慚的“索羅斯之問”再一次暴露了這個隱秘的意圖:香港政府怎么可以干預市場?
美國二戰(zhàn)前曾經堅決反對英國倡導的貿易全球化,可是在二戰(zhàn)后,當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后,在掌握了大量資本和控制了世界金融秩序后,美國又開始在全世界鼓吹貿易全球化和資本自由流動。新興國家如果在自身資本、產業(yè)、制度沒有長大完善之前,就盲目信從“市場”而放棄適度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必將重蹈東南亞各國的覆轍,被所謂的“國際資本”洗劫,甚至亡黨亡國。
蘇聯(lián)共產黨在戰(zhàn)爭年代把計劃經濟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但是在和平年代的市場生機恢復時期,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成熟的經濟學理論,導致具有局部市場化特征的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不徹底。思想上的局限和經濟學理論的短板,導致戈爾巴喬夫上臺前,蘇聯(lián)經濟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而盲目相信美國學者搞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改革,徹底摧毀了蘇聯(lián)的經濟穩(wěn)定,直到1991年解體。一個強大到領導國家成為世界一極的政黨,因為沒有自己的成熟的經濟學,而導致亡黨亡國,至少三代國民積累了70年的國家財富被所謂“國際資本”洗劫一空,足以警醒后世許多年。
那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命運又是什么情況呢?中央革命根據地經濟、抗日根據地經濟、解放區(qū)經濟、新中國成立初一窮二白的中國經濟,不但支撐了不同時段戰(zhàn)爭的殘酷考驗,還頂住了國際經濟封鎖,建立了全部門類的工業(yè)體系,養(yǎng)活了6億人口,完成了兩彈一星等重大工程;改革開放以來又經歷了多次市場經濟風暴的洗禮,GDP的世界占比由原來的不到1%提高至目前的接近20%,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位。創(chuàng)造了這樣史無前例的經濟成就,如果沒有自己獨立的經濟學,怎么可能做到?2016年1月16日,張五常教授在廣州所作的題為《中國的經濟困難要怎樣處理才對?》的演講中說:“從一九七九年起我跟進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到今天沒有中斷過。有這么的一個奇怪發(fā)現(xiàn):凡是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新處理方法,皆不俗;凡是從西方抄回來的,皆災難!”[2]這句話的前一個判斷所具有的巨大“經濟學含義”被廣泛地忽視了:中國領導人在經濟決策上何以正確?指導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GDP占全球近1/5的大國進行經濟建設,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要說沒有一個成熟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作為支撐,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學科建設上有提出和整理中共經濟學的必要性,當然,它的正式名稱更可能被接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國歷史上誕生了“中華傳統(tǒng)經濟學”,以中國文化特有的圓覺方式記錄于經典之中,因中國在近代歷史中不具備國際學術話語權,導致這門學問失去了被認識和弘揚的機會。新中國近70年經濟成就的取得和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同時導致了對中華傳統(tǒng)經濟學的復興性總結和對西方經濟學的反省性認識。
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奮斗史中,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和實踐了中國傳統(tǒng)經典經濟學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和吸收了西方思想成果,既有因實踐正確而獨一無二的成功經驗,也有因理解偏差而導致的深刻教訓,這都對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09年以前的各個歷史階段,總結起來就是三個30年:第一個30年,經過1919—1949年,完成建黨、建軍和建國的經濟實踐;第二個30年,1949—1979年,學習蘇聯(lián)搞計劃經濟建設;第三個30年,1979—2009年,學習歐美搞市場經濟建設?;仡欉@90年,整體上成就巨大,某些教訓深刻,理論成果豐碩。展望未來3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30年,是在繼承傳統(tǒng)、借鑒西方的基礎上,形成貫通古今中西的中國經濟學的30年。
獲得了西方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利茨說過,“從來沒有這么大的國家,進行市場化經濟改革,所以中國必須創(chuàng)造自己的改革方式”[3]。也就是說,包括西方經濟學在內的各種現(xiàn)存的市場化理論,沒有一個可以為中國提供現(xiàn)成的、穩(wěn)妥的理論支撐,中國必須實事求是地總結自己的經驗,提出自己的理論,總結為自己的經濟學體系。
一門學科的誕生,至少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清晰的研究對象,它決定了一門學科的研究范圍,并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學科;二是成熟而規(guī)范的研究方法,它決定了一門學科的研究手段;三是明確的研究訴求,它決定了一門學科的研究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向。正是第三個條件,使中共經濟學成為一個有必要獨立總結的經濟學。
在過去的近三百年間,除了塵封于中國原創(chuàng)經典中的中國傳統(tǒng)經典經濟學之外,人類社會大體上形成了以下三種彼此區(qū)分又互相關聯(lián)的經濟學。
首先是尊奉亞當·斯密為鼻祖的市場自由主義經濟學,主要訴求是為資本所有者謀求局限條件下的最大利益,在中國改革開放前被稱為“資產階級經濟學”。這個經濟學由于忽視甚至否認市場交易背后的“階級意志”,被馬克思批評為“庸俗的經濟學”。在市場失靈的時代,這門經濟學難掩理論缺陷造成的尷尬。
其次是尊奉馬克思為創(chuàng)始人的經濟學,它有兩種事實存在:馬克思的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前者是把馬克思視為一個“平等的西方經濟學學者”而產生的西方經濟學分支,后者是把馬克思尊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政治經濟學,是為全世界無產者謀求沒有壓迫和剝削的公平權益的經濟學,是“無產階級經濟學”。在以西方為代表的發(fā)達經濟體經濟繁榮的時代,和僵化執(zhí)行計劃經濟理念而造成經濟欠發(fā)達的國家中,馬克思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飽受質疑和批評,甚至在高校課程安排上幾乎完全被擠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在西方市場失靈、發(fā)生危機的時代,馬克思的遠見卓識就又會被不同程度地重新拾起。
第三種就是最年輕的中共經濟學。追根溯源,中共經濟學在革命根據地時期開始摸索創(chuàng)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遵循“實事求是”精神,把古代經典現(xiàn)代化,把外來經典中國化,融匯成“現(xiàn)代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毛澤東思想”的誕生也意味著中共經濟學的發(fā)軔。按照毛澤東主席在1933—1935年的論述,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經濟建設,是為包括一切“愿意參加民族革命”的最廣大人民謀求整體幸福,不單單是為工農無產階級謀求利益,還為有益于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那部分民族資產階級謀利益,因而其理論是“全體人民經濟學”。
如果沒有中國的經濟學出現(xiàn),世界范圍內的人們就只能在前兩種經濟學中選擇,非此即彼。
中共經濟學的實踐起源,開始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文獻以《井岡山的斗爭》為記錄;中共經濟學的理論起源,開始于毛澤東同志20世紀30年代前后發(fā)表的經濟文獻,以1933年8月12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南部十七縣經濟建設大會上所作的報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的發(fā)表為標志,以實事求是和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闡明經濟建設不是一個單純的行為和存在,是和其他一切工作相聯(lián)系的,即使在戰(zhàn)爭年代,也不能停廢。
中共經濟學作為“人民經濟學”的發(fā)展,始于毛澤東發(fā)表《我們的經濟政策》和《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等幾篇文獻。在《我們的經濟政策》中,第一次明確闡明“只有我們戰(zhàn)勝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只有我們實行了有計劃的有組織的經濟建設工作,才能挽救全國人民出于空前的浩劫”[4]134,明確經濟的服務對象是全體人民,既包括資產所有者,也包括無產者,這是非常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的看法。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第三節(jié)“人民共和國”中,明確“人民”的概念,“除了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外,還要加上一切其他階級中愿意參加民族革命的分子”[4]156。這在理論上已經突破了“無產階級經濟學”的服務對象,把服務對象從“無產者”擴大到“有產者”,擴大到“人民”。1979年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主張改革開放,在服務對象上其實是對這一論斷的回歸:革命勝利后,人民由大部分無產者變成全體都是有產者,國家為了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鼓勵人民合法擁有資產和財產性收入。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標志著“人民經濟學”的日臻完善。這種經濟訴求,截然不同于只謀求個人私利或者企業(yè)組織利益最大化的“西方經濟學”,是中華文化意義上的經濟學本有之義。
亞當·斯密調查、研究、總結英國工業(yè)革命經濟效率提高的成果,被稱為西方經濟學的開始,彼時沒有所謂系統(tǒng)的、完整的西方經濟學,即使發(fā)展到今天,西方經濟學是否系統(tǒng)和完整,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馬克思調查、研究、總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生產和分配制度的成果,被稱為馬克思經濟學的開始,但是當時也沒有所謂系統(tǒng)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共產黨的實踐和發(fā)展,也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半世紀以前馬克思所能預見的程度。那么,一開始就以“系統(tǒng)的、完整的、成熟的、嚴密的經濟學框架和理論體系”來苛求甚至反對正在形成的中共經濟學,既不公允,也不客觀。
中共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建立在三個核心理論貢獻基礎上:一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經濟訴求;二是對政府調控和市場自由的適度把握;三是活的實事求是方法論的運用。其他一切經濟政策、經濟制度、經濟手段都由這三點派生,例如由此決定的中共經濟學學科體系可劃分為經濟戰(zhàn)略學、經濟技術學、經濟制度學和經濟形態(tài)學。
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我;經濟的首要問題,是分清利益歸屬;經濟學的首要問題是對此進行研究和解釋。由此可知,斯密經濟學的首要問題是研究資源配置,其實是為資產所有者服務;馬克思經濟學的首要問題是分清經濟主體的階級性,其實是為無產者服務;中共經濟學的首要問題實現(xiàn)了對二者的超越,研究如何才能保證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實是為全體人民服務,包括愛國的有產者和革命的無產者。
顯而易見,中共經濟學的形成具有三大來源:一是中國傳統(tǒng)經濟學;二是馬克思經濟學;三是亞當·斯密自由主義經濟學。
與西方經濟學所處的分科文化傳統(tǒng)不同,在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中,只有商朝的賢相伊尹和周代大圣周公那樣的治國理政行為才堪稱“經濟”,其中的學理才堪稱“經濟學”。在表彰諸葛武侯的功績中,“伊周經濟”的牌匾至今仍然掛在武侯祠中。也就是說,按照地道的中文原意,“經濟”是對“全天下人民幸福生活的全方位考量”,那么中國共產黨經過近一百年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6],表明中共經濟學既不是建立在階級對立基礎上的“階級經濟學”,也不是建立在資本所有者利益至上的“追求局限條件下利益最大化經濟學”,而是建立在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核心經濟理念繼承的基礎上,建立在追求全球人民的共同幸福生活理念的基礎上。并且這種經濟學已經不是那種20世紀以前的空想,而是21世紀的可操作藍圖?!叭祟惷\共同體”的提出,標志著中共經濟學已經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fā)展到新境界,可以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實現(xiàn)國家富強提供可靠的經濟學指南,為解決整個人類的經濟發(fā)展梳理出中國路徑、規(guī)劃中國方案和貢獻中國智慧。
除了在經濟訴求上展現(xiàn)出對整個人類命運的真誠而深切的關懷,中共經濟學的另一核心貢獻,在于對政府調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最佳認識。這一偉大認識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對中國傳統(tǒng)經典經濟學理念的現(xiàn)代表達,二是對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圓融把握。中國傳統(tǒng)經濟學中,政府對經濟管理的把握,是“治道之要,與民休息,貴在不擾”,其實就是“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用《管子》里的話表達,就是“善者執(zhí)利之在,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美安”。中共經濟學對市場自由和國家調控治理的適度把握,就是“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都要發(fā)揮作用,既是對中華傳統(tǒng)經濟學的現(xiàn)代傳承,也是對西方經濟學的合理借鑒。
中共經濟學的第三個核心貢獻,就是“實事求是”方法論的形成,它以毛澤東發(fā)表《實踐論》和《矛盾論》為標志。陳云同志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歷史貢獻,他提出的“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原則,永遠是經濟建設過程中應該遵循的準則;新中國成立初他在上海實施的“兩白一黑”經濟戰(zhàn),是中共經濟學實戰(zhàn)的經典范例。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實事求是精神的發(fā)揚,給出了關于中國經濟發(fā)展階段的歷史性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實際和最大國情?!皩嵤虑笫恰背鲎杂凇稘h書·河間獻王劉德傳》,因此,以“實事求是”作為指導思想,既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繼承,也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堅持。它使中共經濟學在方法論方面融匯世界兩大文明傳統(tǒng),具有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
2017年1月17日,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演講的發(fā)表,標志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全球經濟學”,即以全球性的包容性增長為經濟政策目標,不再是以不平等、不和諧的心態(tài)和制度來追求局部個體“利益最大化”,而是以創(chuàng)新、包容、綠色、開放、和諧為特征的新發(fā)展理念為追求目標,是中國古代“天下”觀的自然延伸,是中國共產黨為最廣大人民謀求利益和幸福的初心在全球的擴展,必將給人類社會的福祉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這恰恰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經濟天下”的本義,是共產主義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的升華與進步。
中共經濟學吸收并轉化了馬克思經濟學的階級分析法,借鑒和超越了亞當·斯密經濟學的供求分析法,形成了中共經濟學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的全局分析法。毛澤東主席運用它發(fā)現(xiàn)了“紅色政權存在的經濟基礎是地方的農業(yè)經濟,不是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經濟”[4]49,在經濟上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習近平主席繼承和發(fā)揚了這一傳統(tǒng),提出妥善處理“五大關系”的理論: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wěn);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這為形成系統(tǒng)的中共經濟學理論提供了方法論框架。
1.為世界經濟學確立中國范式、中國標準和中國理念
以《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一書[7]出版為標志,中共經濟學展現(xiàn)了中國理念,提供了中國方案,奉獻了中國智慧。今后中國經濟學界的一個歷史任務,就是要把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智慧的“政策語言”轉化為“經濟學語言”,開始全面確立經濟學的中國范式和中國標準。
英國工業(yè)革命以來,在世界學術舞臺上,彌漫著“西方中心論”,歷史學如此,經濟學更是如此,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以西方經濟學的范式和標準來看待一切,還不習慣、不接受“經濟學”還有來自中國的另外一種可能。這種境況若不改變,在經濟學領域談理論自信,就是一句空話。
2.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建立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開辟根據地
蘇聯(lián)亡黨亡國的教訓之一就是所謂相當一批社會精英分子失去了理論自信,尤其是經濟學自信。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大眾渴望學習經濟學,但是當前高等財經教育幾乎完全被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壟斷,在相當程度上培育出迷信西方制度、崇拜西方文化、沉醉西方消費模式的“公共知識分子”,幾乎天天在媒體、網絡、市民講座、大學講堂上向大眾灌輸西方“先進的”經濟學理念、管理學經驗,客觀上具有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滲透作用,我們不能讓哲學社會科學界持續(xù)上演“端共產黨的飯碗,砸共產黨的鍋”的鬧劇。
梳理和總結中共經濟學,相當于建立一個“中華經濟學文化根據地”,可以有效地抵御西方經濟學的文化殖民和滲透,保衛(wèi)國家思想陣地的安全。我們不但善于打破一個舊的理論體系,還善于建設一個新的理論體系。
3.為全球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安全成熟的經濟學指南
總結中外歷史來看,西方的經濟危機實質上是西方經濟學的危機。一個世紀以來,西方經濟學既不能指導西方社會擺脫經濟危機,也不能指導非西方國家成功轉型,過上穩(wěn)定、富足、幸福的日子。
中國共產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公開地既踐行過計劃經濟理念也施行過市場經濟理念的執(zhí)政黨。中共經濟學是在吸收近二百多年來世界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成熟起來的,實踐證明可以為發(fā)展中國家崛起提供指南。對中國共產黨經濟實踐和理論探索進行經濟學范式總結,是世界范圍內經濟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不如此不足以彰顯中國共產黨在執(zhí)政理念和經濟建設上的理論自信、戰(zhàn)略定力和偉大成就。
[1]歷史: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M].長沙:岳麓書社,2016:73.
[2]張五常:中國的經濟困難要怎樣處理才對?[EB/OL].(2016-04-22)[2017-07-15].m.sohu.com/a/70912545_388246/?pvid=000115_3w_a.
[3]《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二集: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EB/OL].(2017-07-19)[2017-07-22].http://news.sina.com.cn/o/2017-07-19/doc-ifyihmmm7600058.shtml.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7-07-02)[2017-07-22].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世界經濟史綱[M].胡長明,譯.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
[10]張五常.經濟解釋[M].香港:花千樹出版社,2005.
[11]張五常.中國的經濟制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2]《比較》編輯室.建立現(xiàn)實世界的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頒獎演說選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3]珀森.選擇的智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演講集(1996—2000)[M].寇宗來,王永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4]阿馬提亞·森.正義的理念[M].王磊,李航,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017-08-02
鐘永圣(1973-),男,博士
1671-7031(2017)04-0087-06
F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