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仁香
摘 要:堅持人民至上,切實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新形勢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為此,必須堅持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
關鍵詞:立場;人民;群眾路線
習近平系列講話以貼近人民的方式來表達執(zhí)政思想宣示理念,蘊含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也正因為把人民放在心上,才形成了黨心民心間強烈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在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踐中,必須堅持人民立場。
1 堅持人民立場的必要性
1.1 堅持人民立場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
1949年7月30日,美國國務卿邊安,艾奇遜給杜魯門信中說明共產黨戰(zhàn)勝國民黨的原因。指出“國民黨貌似強大的力量是虛幻的,在具有決定性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沒有一次戰(zhàn)役的失敗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彈藥,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事實就是這樣,因為共產黨心中有人民,人民才選擇共產黨,我們黨才能站在執(zhí)政的舞臺上。上個世紀80、90年代,世界上一些長期執(zhí)政的老黨、大黨紛紛失去執(zhí)政地位,有的甚至完全瓦解。盡管他們背后原因很復雜,各個政黨的情況也不盡相同,但究其根源,無一不是未能有效防范執(zhí)政風險,不能正確應對國際局勢變化和解決國內經濟社會發(fā)展問題,脫離群眾,失去民心所致。在看紀念習仲勛誕辰100年紀念紀錄片時,有個畫面印象深刻,習仲勛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門,握著江澤民的手語重心長的說了句:守住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守江山就是要守住人心,要贏得民心,就是要堅持人民至上理念。
1.2 堅持人民立場是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只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我們的事業(yè)才能夠不斷取得成功。我們的黨能從一個只有50多名成員發(fā)展到今天有著8800多萬成員的大黨,把一個積貧積弱的古老中國領導成為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執(zhí)政黨,依靠的一個信念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這是最大的群眾優(yōu)勢,也是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因此人民立場體現(xiàn)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反映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要求,是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
1.3 堅持人民立場是解決當下問題的現(xiàn)實需要
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要求黨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這些年我們黨內滋生了許多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四大危險: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其中執(zhí)政最大危險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危險。要知道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一旦這種不信任突破他能承受的底線,他就會對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產生質疑,甚至取消其賦予的權力。我們黨只有真正代表和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利益,順民意、得民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必須不折不扣的堅持人民立場,走好好群眾路線。
2 以人民為中心,走好群眾路線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2014年,習近平在出訪俄羅斯接受一家電視臺專訪時被問到執(zhí)政理念時談到:“我的執(zhí)政理念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談到改革成果時他說“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2016年底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提到“中南海要直通人民群眾”。走好群眾路線可以說是決定我們共產黨是否能長期執(zhí)政的生命線。那么,如何走好群眾路線?
2.1 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政治觀點,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和感情問題是群眾觀點的靈魂。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才能建立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這個態(tài)度就是全心全意,當年毛主席主張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時,黨內一些同志就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我們黨的理論博大精深,僅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太簡單了。毛主席聽了之后笑了笑說,如果你們覺得簡單,我就再加四個字,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必須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只有全心全意的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才能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增強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2 要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如何維護好群眾利益,六中全會給我們提供很好的答案,要當好人民公仆,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強調把實現(xiàn)群眾利益、維護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以解決群眾最現(xiàn)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和抓手,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求,切實貫徹落實群眾路線,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2.3 要不斷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
習總書記說過:“人心就是力量”,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來凝聚人心。一要運用群眾語言,拉近干群距離。貼切的語言表達方式,關鍵時刻能“四兩撥千斤”,把“官方語言”變成“群眾語言”,說群眾聽得懂的話,他們才會聽得進、看得到、信得過。二要站對位置,成為群眾心目中的“自己人”。在面對面做群眾工作時,不一定非要當面鑼對面鼓,在不違反基本原則、不混淆是非曲直的前提下,不妨先站在群眾一邊,以“自己人”的身份做群眾工作,更容易被群眾接受,也更有利于事情的圓滿解決。三要善用現(xiàn)代技術,引導教育群眾??梢赃\用互聯(lián)網、手機、微博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宣傳、發(fā)動、組織、教育和引導群眾,不斷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總之堅持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才能真正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才能贏得民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陳錫喜.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李莉.從嚴管黨治黨[M].中國言實出版社.
[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周一兵.中國方略[M].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