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2016年9月,“部編”小學語文教材開始從一年級使用。教材改變了先教拼音的傳統(tǒng)模式,從“天地人你我他”漢字學習開始。一年級要認識300個基本字。學生學齡前到底識了多少字呢?教學的起點在哪里呢?圍繞這個問題,我們展開了調查研究。
我校2016年一年級共有新生366人。在入學一周后,我們對一年級全體學生的識字情況進行了調查統(tǒng)計,主要內(nèi)容為課本識字表生字。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學生識字狀況,分析形成的原因,有效實現(xiàn)在生活中識字,改變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擴大閱讀量,解決“漢字難學,漢字難認”的困擾,探索新教材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調查依賴一年級七個班的語文教師。老師們采用逐個檢測的方式,對一年級300個會認字的認讀情況進行統(tǒng)計:
能迅速認出90%以上的有107人;
能迅速認出80%以上的有59人;
能迅速認出70%以上的有23人;
能迅速認出60%以上的有13人;
能迅速認出50%以上的有14人;
能迅速認出30%以下的有107人;
只能認出10%以下的有43人。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認為當今一年級的新生對漢字已有了相當?shù)恼J知,這說明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在發(fā)揮作用,促使兒童的漢字學習有提前的趨勢。但是從被調查的全體學生看,識字水平發(fā)展不平衡,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受調查的366名學生中,有313名已經(jīng)上過幼兒園,約占調查人數(shù)的85.5%,他們已接受了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
(2)與學齡前期的家庭教育有關。凡家長文化素質較高的家庭,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素質也較高,反之則較低。
這種兩極分化現(xiàn)象給班級授課制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面對不同水平的新生,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與識字愿望,才能讓全體學生的漢字認知水平在原基礎上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為此,我和一年級語文教師達成了如下共識:一方面教師必須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去組織教學。這樣,能很好地體現(xiàn)識字教學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符合語文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和兒童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另一方面,教師又要滿足那些識字認知水平已經(jīng)較高的學生的需求,否則在入學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這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將要重復學習他們早已學會的知識。如果處理不好這一矛盾,其一種結果就是部分學生因學習進度太快,難度太大,學不會,跟不上,造成畏難的情緒,甚至厭學或喪失學習的信心,從而形成班級上的“學困生”;另一種情況就是另外一部分學生會認為學習是比較簡單、輕松的事,從而養(yǎng)成自滿、漫不經(jīng)心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三、調查后的教學建議及對策
根據(jù)調查和分析,我們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以下對策:
1.倡導生活識字,尋求家長支持,走開放之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開學初,通過教師帶領學生觀看學校櫥窗、廊道、圖書室、班級值日表等,激勵學生在校園內(nèi)自主識字。發(fā)動家長帶孩子“逛超市”“記廣告牌”“看動畫”“當公交站牌引導員”“設計旅游景點集錦”“搞動物運動會”“開展商品包裝展覽”等方法,讓學生感受識字內(nèi)容與生活緊密相連,引領學生到生活中識字,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一個月后調查發(fā)現(xiàn),60%的學生能準確讀出40個常見詞語,40%的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視機”“站牌”“班級”“醬油”“保護”等詞語能讀出來,但是單獨分開后將“機”誤讀成“視”,把“班”誤讀成“級”,把“油”誤讀成“醬”的現(xiàn)象很嚴重。面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在教學中注重字理識字教學,力爭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對漢字的歸類、理解能力,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生的識字積極性有所提高,實現(xiàn)了家校合作。
2.利用活動提高識字興趣,激發(fā)識字愿望。延伸課堂識字途徑,增加識字容量,結合課內(nèi)外閱讀拓展識字。如開展“識字方法大比拼”專題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識字方法和識字途徑,激勵學生交流識字“秘訣”,在班上推廣經(jīng)驗。開展“識字大王”競賽活動,看誰認得多,看誰讀得準,比誰讀得快。把每天課外認識的字剪貼整理下來,建立個人“識字剪貼冊”,在班級定期展示。開展“今天我讀報活動”,激勵學生主動識字,體會識字的快樂、成功的快樂。積極調動孩子們的“眼、耳、口、手、腦”一齊“動”起來,“活”起來,以“動”激發(fā)識字興趣。利用我校每周兩節(jié)閱讀課時間,開展“師生同讀一本書”活動,每節(jié)課結束時組織同學開展“摘蘋果”“奪紅旗”“打擂臺”“開火車”“找朋友”“小老師”等兒童喜聞樂見的識字游戲和“講故事”比賽。在2016年12月份針對一年級孩子的“閱讀課”和課外閱讀喜愛程度進行調查,90%的學生喜愛閱讀課并回家熱愛閱讀,60%的學生能夠回家主動閱讀,能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將閱讀感受發(fā)在班級的“大閱讀活動”微信群里。
3.課堂教學分層設計,布置階梯性作業(yè),鼓勵識字多的學生開始進入漢字閱讀。充分利用我校“陽光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有效利用課內(nèi)外時間,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提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有效進行分層教學,使學生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教學,實行“兵教兵,兵帶兵”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你、我、他、口、耳、目”等200個左右的簡單字,合理劃分小組后,讓識字量中等的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教給不認識這些字的學生,采用小組獎勵制度,促進學生識字興趣。教師在課上對班級學生也采取分層管理、分層教學的原則,例如,張悅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識字量較大的楊家浩同學提出能夠正確認讀本課內(nèi)容后,可以自由閱讀小短文,在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時,由他來領讀,既檢查他的掌握情況又樹立他的自信,既實現(xiàn)優(yōu)等生的優(yōu)勢,又激發(fā)繼續(xù)識字的欲望。以楊家浩同學為例,一學期閱讀量達到3萬字以上,經(jīng)抽測,該同學對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生字表一、表二的800個生字能夠迅速正確讀出字音。對于識字量中等的同學主要以調動興趣為主,讓他們在課堂上做小老師引導其他同學認識,這樣學生能夠輕松地在課上掌握所有生字。識字量少的白玉同學,課上教師深入小組幫扶,課下小組互學,一學期下來白玉同學也基本完成一年級的識字任務。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有難易之分,讓孩子感受不到壓力。
4.組織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及特點,豐富識字教學形式,使識字由難變易。注重在課堂上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去組織課堂識字教學,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課堂識字效率。如:充分運用課文插圖,教師通過引導觀察畫面,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具體的語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實現(xiàn)看圖識字,增加識字的趣味性。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學生識字方法,通過利用對對子識字、形聲字識字、象形字識字、歸類識字、反義詞識字、會意字識字、韻語識字、兒歌識字、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不同的方法識字。整合拼音教學、課內(nèi)閱讀、語文園地等板塊,做到及時鞏固,重復再現(xiàn),增強學生的識字信心。合理調整教學時間,對于學生較熟悉的、生僻的課時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拓展有方。
四、取得的成果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其識字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的漢字認知水平普遍提高,識字少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老師的關注較多,展示的機會較多,進步較快。識字量大的同學在小組學習時較獨立,由于對他們的要求不斷提高,主動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學期結束,我們抽調了一年級7位語文教師推薦的識字量大的7名學生進行閱讀量調查,發(fā)現(xiàn)于秋婷、楊凱偉、楊家浩、徐竟童、林雨彤、于鎮(zhèn)萱、吳愷等7名學生的閱讀量都在3萬字以上,他們能夠語言流暢地講繪本故事。他們古詩詞積累范圍廣,數(shù)量大,在我校2016年12月12日舉辦的“中華古詩詞大會”中分別獲一、二等獎。由于積累多,他們課堂發(fā)言積極,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尤其是在看圖說話、生字組詞這些環(huán)節(jié)思維活躍,敘述清楚。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一年級識字量大的同學高達2300字,識字量小的也能達到500字左右。在看圖寫話中,學生想象豐富,懂得用詞,錯別字和注音現(xiàn)象明顯比往屆一年級減少。
實踐證明,摸清一年級入學新生識字認知實際狀況,在課堂中采取相應的對策,是促進全體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得到均衡發(fā)展的有效辦法。正應證了那句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