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ㄎ鱽喌恼饎?/h1>
2017-03-16 10:46:48姚育明
文學港 2017年2期
關鍵詞:釋迦牟尼佛陀臺階

姚育明

臨出國前,我打印了億人朝圣團的行程表,印度八大圣地之一是僧伽施(曲女城)?!吧な笔堑谝淮温犝f,曲女城卻早已知道。

那場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不單指在印度有名)無遮大法會就是在此地召開的。此法會的意思就是圣賢道俗貴賤無遮,平等行財施和法施。在這個法會上,唐玄奘受戒日王邀請,針對在南印度很權威的一小乘論師寫的《破大乘論》七百頌,宣講了《制惡見論》一六○○頌。之前小乘論師揚言要在法會上和大乘作一場辯論來定是非,當時全印度的十八個國王,三千多大小乘僧,二千多有名望的婆羅門及涂灰外道,還有一千多那爛陀寺僧人都參加了,結果一連十八天都是玄奘法師在高談闊論,沒一個人能提出異議,也沒一人能改動論中一字。玄奘法師大獲全勝,曲女城響徹為“大乘支那僧”而奏的聲樂,從此大乘佛教徒稱頌他為“大乘天”,小乘佛教徒稱頌他為“解脫天”,玄奘成了印度僧侶共同景仰的佛學大師,玄奘法師在印度的巔峰成就與曲女城一名再也不能分開。

說起來還得感謝丈夫,是他令我知道了這個佛教典故,有一度他因創(chuàng)作需要,埋頭于唐玄奘與唯識宗史料之中,我才從他的談吐中聽聞了這場無遮大法會,他也是感慨良深:這不僅要有很深的佛學造詣,也要有巨大的勇氣,很殘酷的法會原則啊,辯輸了是要砍頭的!

我是個記性差的人,又愚笨,經常記不住地名,但曲女城卻輕易記下了,因為這個地名太怪異了,難道這個城里的女子都具有駝背基因?到了印度才知道,此名緣于一個修仙老人的惡咒。那時此地的國王有一千個兒子一百個女兒,女兒都很漂亮。有一個居住在恒河邊的仙人,據(jù)說已在大樹下入定一萬年,以至于肩上長出一棵小樹而不自知,因此被人稱為大樹仙人。他出定后,看到國王的女兒們在恒河邊洗浴游玩,竟動了色心,向國王乞討一女,王女們沒人愿意嫁給這個枯槁之人,可國王害怕大樹仙人的神力,不知如何是好,小女兒還是個幼稚少女,卻富有孝心,主動要求奉獻給大樹仙人,仙人見狀嗔怒,發(fā)出惡咒,令其余九十九王女彎腰曲背一輩子嫁不出去,咒力發(fā)生作用,曲女城由此而得其名。

這大樹仙人果然有神通啊,只是可惜,如此深的入定功夫卻沒離欲,不但沒嘗到清涼的涅槃之樂,反而白白浪費了上萬年的時光。相比較,悉達多太子僅三十五年就修成了覺悟圓滿的佛陀,要論神通,這可是無與倫比的神通了。

既然這次朝圣是以釋迦牟尼佛的足跡為主要目標,曲女城自然是與佛陀有關了,唐玄奘的無遮大法會一說只是順便帶到。而在當今印度,人們已給曾經的僧伽施國土起了新的名字:桑卡西亞。

那么有音律,聽上去像歌詠一樣,比曲女城好聽多了。

待我知道這個地方有多么重要時,??ㄎ鱽喺娴某蔀榱艘皇讱g樂頌,席勒詩歌里的“燦爛光芒照大地”“善人惡人同追覓”“普世眾生共快樂”的因素這里都有,甚至超越了它的局限。因為這里是釋迦牟尼佛去忉利天為母說法后下降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從天國返回地球時,就是在這里落的腳。

這是一個令人心醉神迷的傳說:佛于七十九歲時去忉利天與母親相會,也就是說,當時已離世的摩耶夫人的身份是個天人。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說了一部非常有名的《地藏經》,當時無數(shù)世界的佛菩薩以及天龍八部都去旁聽了。就是這部經,使世人知道有這樣一位地藏王菩薩,他的來龍去脈(前世與來世)也說得非常清楚。這部經也透露了佛陀將不久于人世,他把救度眾生的任務托付給了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能力超強,是位極其慈悲又極其無畏的菩薩,在過去世就發(fā)過驚天動地的大愿“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記得我第一次讀到這部經時,深為地藏王菩薩的大愿和累世孝心震撼,而佛母已置身天宮享著天福,聽到佛說地獄慘狀時并無置身事外的冷漠,反而充滿憐憫憂愁傷心,她的慈悲之心同樣深深地打動了我。之后,就像每讀一遍《紅樓夢》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一樣,以后每讀一遍《地藏經》也是有新的收獲,為此,對佛陀的感恩也是如流水一樣源源不斷。

雖如此,我還是存在著一個疑惑,不明白佛是怎么去忉利天的?曾請教過好幾個修行人,他們都是這樣回答我的:佛是用意幻身上去的。

用通俗的說法,是神識而非肉身上了天。我很自然地相信了這個說法,意念出竅這個觀點現(xiàn)在已經不算新鮮事了,要接受很容易,但要相信整個肉身飛上去還是有點難。最近幾年,我對意幻身之說有了動搖,藏地修行成就者能肉身飛逝,印度瑜伽士能騰空而起,作為一個圓滿所有功德的佛陀,那又有什么不可能呢?來到印度后,圣地遺址更是讓我改變了看法,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門口不遠處,有座不高的山,我們的領隊張團長說,走,我們去飛機場。當時我還莫名其妙,腦子轉不過彎來,后來才知道,那里是當年佛陀為母說法升天處。其實,歷史上的祗樹給孤獨園地盤很大,此山包也在其區(qū)域之中,而不是現(xiàn)在用圍墻圈出來的一塊,正因如此,當?shù)厝巳粤晳T將這一片地段統(tǒng)稱為buddha airport,意為佛陀機場。從這個俗稱中,也可以見到佛陀升天的傳說如何在世流傳了。

按照意幻身的說法,肉身應該在這山包繼續(xù)打坐,佛下降也應該在這里重歸肉體才對,可事實是,在印度,不管大乘還是小乘,甚至是印度教徒,都一致認定釋迦牟尼佛是在曲女城下凡的。大乘和小乘雖然在教義和教法上有諸多的不同,但對于這兩處遺跡他們卻沒有分歧,而印度教將釋迦牟尼佛視為他們的一個化身,也同樣認定這里是佛的下凡處,所以他們宣稱曲女城也是他們的圣地之一。不同的教派就這樣統(tǒng)一著,靠著口傳一代一代的將這個傳說傳了下來。

所有史料都說佛在忉利天說法三個月。這是指人間的時間,至于忉利天的時間就沒法確定了。世界不同,時間流速和計時方式肯定不同,不是有天上一日人間百年一說嗎?何況在佛經里,天道也有許多種,并不是只有一層天包圍著我們。每個星系每座星球都擁有自己的時間應該是符合邏輯的。

說到這里,又牽涉到另一個內容。當時舍衛(wèi)國鄰邦國王優(yōu)填王因長久見不到佛陀,生出強烈的想念,令工匠用旃檀木雕刻佛像,但工匠沒法刻畫佛的莊嚴,優(yōu)填王只好請目犍連尊者施展神通把工匠接到忉利天,工匠是凡人,無法正視正在講經的佛陀發(fā)出的萬丈光芒,只好用鏡子反照佛陀,對著鏡子才得以畫出佛陀。佛陀在世時的第一尊佛像就是這樣造出的。最有意思的是,佛陀回到舍衛(wèi)城后,這尊佛像竟然起身出迎,佛陀還出手摩它頂,感謝它辛苦教化眾生。現(xiàn)在這尊佛像不知所蹤,有傳說它沉到海里去了。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還提到過它,“城內故宮中有大精舍,高六十余尺,有刻檀佛像,上懸石蓋,鄔陀衍那王(即優(yōu)填王)所作,靈相間起,神光時照?!钡高@尊佛像深藏龍宮,等機緣成熟,眾生得以相見。

這尊佛像故事同時去除了我心中的另一個疑惑,過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一直受學界的影響,認為佛是反對偶像崇拜禁止造像的,造像完全是后人所為。我也看到,佛教最遭人詬病的就是造像,反對者認為這是將佛神化,是典型的迷信。后來我讀《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得知地藏王菩薩過去有一世是婆羅門女,名光目,她為了救度墜入惡道的母親,變賣家產為她布施修福,經里提到,在寺院里,她看到了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她自己后來也誠敬供養(yǎng)佛像,這就說明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就有佛陀造像了。那么,作為佛陀之一的釋迦牟尼也不會有分別念吧?至少當今世界現(xiàn)存的三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就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思路:如果不是照著真人塑造的話,“等身”這個定義又是怎么確定的呢?

繼續(xù)回到佛下凡的話題上。佛說《地藏經》結束后,欲回人間,他表示這次要用走路的方式下凡,帝釋天為了表達對佛的無上敬意,施展神通,從忉利天到人間變現(xiàn)出三道合在一起的臺階,它們分別由黃金、白銀、水晶做成,佛從中間的黃金臺階下,帝釋天手撐寶蓋從左側的水晶臺階上下,大梵天則手執(zhí)白拂從右側的白銀臺階上下,天神天女則騰空拋散天花,佛落地后,天梯隨之沉沒,只留下幾級臺階。據(jù)說,佛離世后幾百年,下降處還保存著幾級三寶臺階,當年阿育王想看看臺階地基有多深,結果挖了很久也不見底,由此對佛法更有信心,并造了佛陀下凡像,左有帝釋天,右有梵天,猶如下走的姿勢。據(jù)說,法顯大師到這里時,還看到地上留有七級臺階。后來,三寶臺階全部塌陷,四周的國王不愿勝跡消失,就在舊址上造了七十多尺石階,并裝飾了許多寶石。唐玄奘來這里朝拜時還親眼看見這些模擬臺階,這在《大唐西域記》里都有明確的記載。若不是印度國內代代口傳,誰會相信這樣神奇的事情?就是佛大弟子舍利弗都這樣感慨“于我未曾見之事,又誰亦未聞之事”呢。想起自己曾經以金筆涂抹紙本上的八大佛塔,發(fā)現(xiàn)它們的基座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基座上的部分,不過,對于一個外行和檻外人來說,基座上面部分似乎大同小異,但我還是發(fā)現(xiàn)了天降塔的某個細節(jié)還是有別于另七座塔,那就是基座上有通貫塔身的階梯,現(xiàn)在想起來,這個形制很可能來自釋迦牟尼佛從忉利天返回的典故吧?

在印度,路況總是不太好,擁塞、顛簸。何況張團說桑卡西亞荒涼偏僻,是個很冷門的圣地,沒有任何公交車輛到達,吃飯和住宿都成問題,很少有人去那里朝拜,在??ㄎ鱽喗^對不會碰到第二個團。我就作好了吃苦的思想準備,結果比預想要好得多,雖然大巴行駛在極窄的路上,完全是鄉(xiāng)村小道的感覺,但路旁的大樹卻養(yǎng)人眼,所經過的小鎮(zhèn)屋檐近在咫尺,小販們一邊移動貨攤一邊向我們揮手致意,披掛著各種顏色的紗麗也像女人們的微笑,一切都帶有古氣。最沒想到的是快到??ㄎ鱽啎r路突然變寬了,又平又直,完全是一種歡迎之態(tài),是我們在印度朝圣中質量最高的一段柏油馬路。

路旁突然出現(xiàn)一群小乞丐,司機停了車,讓大家下去解手、布施。在一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乞討聲中,雙方快快樂樂地合了影,這近于一種游戲。在許多印度人已不知道釋迦牟尼是誰時,這群小乞丐一直宣說著佛號,他們深諳布施之道,知道只有佛門人才會給他們盧比和點心。他們在我們即將到達佛降凡處時出現(xiàn),似乎是以另一種方式來歡迎我們。

這段干凈寬闊而平坦的路真像一個象征,十三世紀始,佛教在印度隱沒,大道變成了小道,只有虔誠心才能使它顯現(xiàn)出來。用不著恍惚,清醒的疑問就被自答了,這段平坦大道如同獎勵,只有堅持從土路小路窄路上行進過來的人,才能看到這豁然開朗的風光。

佛陀降凡處啊,請你慢點出現(xiàn),讓我再一次品味這世界的分野,如同即將走進尼泊爾的藍毗尼,我要看清周圍的一切,路旁垂著青黃色果子的大樹,溝畔掛滿艷紅小果的灌木,暗色而透亮的樹陰,熾熱而又清涼的風,空氣中充滿了甜蜜的野香。我們這一車的人,每人有每人的過去,每人有每人的憧憬,只有這一刻,我們擁有共同的心愿,進入那個時空,看佛陀怎樣被天人和世人共同簇擁,感受那個神奇的一刻。

終于到了,在路的盡頭,是一個很普通的大圍墻,從同樣普通的門進去,看到了一棵大樹,樹身上照例纏著許多五色佛旗。樹下有一座白色塔廟,不大,涂著綠漆的鐵皮門敞開著,能看到里面供著的佛陀下凡像,他的左右邊是帝釋天和大梵天,造像簡樸生動,很耐看,因為涂滿了金粉,雖然斑駁處也露出黑色,終看不清塑像的材質。

塔廟西側的水泥平臺邊沿,靜坐著十幾個印度僧人,他們身骨硬朗,面容和藹、表情肅默,黑黝黝的像一列塑像,他們一律光頭,右肩袒露,絳紅、橙黃的袈裟在陽光下顯得醒目,充滿活力的“福田衣”啊。隊伍中只有三個人不同,一個全身素白,連頭上披著的也是一條白巾,還有一個頭纏黃帕,不知他們是什么身份?第三個則是印度男孩,身著紅條T恤,同樣端身而坐。僧人們有的持缽,有的拿著經書。他們坐在那里,很坦然,沒有任何乞討的神色。在印度,乞丐臉上都很少見到謙卑諂媚,更何況是出家僧呢。我們走過去,彎腰放下一張張盧比,彼此間很默契,此是供養(yǎng)而非布施,我從心底里敬佩他們,在這個大多數(shù)信奉印度教的國度里,他們還能堅持修習世尊的教法,多不容易啊。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開始供養(yǎng)時,另一個男孩急忙坐到隊尾,和那個擠在僧人當中的男孩一樣,讓我想起“插隊”“尾隨”的字眼,多有意思啊,竟然用這種辦法來蹭供養(yǎng)。如果跳過他們,一定會看到窘迫樣,可這是多么不快活的事啊,所以,也把他們當修行者對待吧。

在大菩提樹南側,是一座鐵柵欄圍著的阿育王石柱的柱頭部分,柱頭上原本是一頭六牙白象,可惜象鼻子和象牙都被異教徒砸掉了,但它的可愛造型還看得分明,象腳下的圓盤四周雕滿了菩提葉和花朵,以及類似七頭蛇的曲線,雕工細致優(yōu)美,若時間充足,可以細細品味。基座也較完整,有設計感,很耐看。想想這可是二千三百多年前的物品啊,它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時間的久遠,還在于它的權威性,在印度,凡是出土的阿育王石柱都是佛陀圣地確鑿無疑的證明。如心師父說,石柱原先在那座小丘下,石柱本身斷裂破損了,石柱基座還埋在地下沒挖掘出來,為保護柱頭,當?shù)卮迕駥⑺w移到了塔廟邊上。

小丘離這里并不遠,幾十米的路程,那里就是傳說中的天梯所在地。性急的團友已經走過去了,為了細看我總是落在后面,這樣,我就看到了動靜同時存在的光景,團友們吃力地往山道上爬的后背影在漸漸升高,寧靜的小丘竟然顯出了一種溫情。崖壁上的古紅磚還在,高低不平隨時要坍塌的樣子,當我步入這條傳說中的三寶臺階舊址,我的腳下就有了痛感,兩米寬不到的山道,全是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破碎紅磚,好像有誰故意設置的障礙,稱得上真正的崎嶇山道。真難相信自己正行進在被時光毀壞的三寶地基上,按照傳說,佛應該從上面往下走,而我們現(xiàn)在是往上走,但是同一段臺階沒有錯了。往上走的時候還不敢分神看兩邊的風景,眼光必須盯著腳下才不至于摔跤。

小丘不高,十幾級臺階的光景就登上了頂。山頂和臺階一樣,并不平坦,對著臺階稍左一些的是一座小白廟,比我人略高一些,要彎下腰才能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尊極小的白色佛像,光線很暗,兩只點著的小蠟燭襯得周圍更暗,佛像的面容在微弱的搖曳的燭光中也斑斑駁駁地明暗著,把手伸進去,能明顯感受到里面有股氣流在旋轉,這種情況是第二次碰到了,第一次是在內蒙一個還俗老喇嘛家里,我把手伸進小佛龕里,也是一股涼絲絲麻酥酥的風在旋轉,老人解釋說是因為每天對著它念佛的緣故。這么看來,這也是無數(shù)人站在這里念佛而起的感應吧?小廟前面是一棵叫不出名的樹,樹上系掛著許多銅質滿愿鈴,體積都比較大,最大的堪比足球。小白廟右側是一座紅色的小廟,后墻開了個很大的洞,光線敞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正中是座石頭像,因為粗糙,看不清它是坐像還是雙足斷掉的立像,造型不像佛陀下凡倒像悉達多太子出生,可張團說它是印度教的一尊神像。這是印度常見的現(xiàn)象,各種教互不干涉,塑像緊鄰也相安無事。只不過這尊神像毫無威嚴之相,看上去像個正揮右手哭泣的兒童,更搞笑的是嘴巴里被人喂了蛋黃,胸前還落了很多蛋渣。神像上半身的紅色涂料有點褪色了,地上燒盡的蠟燭底座放得雜亂,還有兩個疊在一起的盒子,不知是香煙還是撲克牌。到哪都一樣,圣地同樣有著俗地的人道習慣,一看這些擺法就能發(fā)現(xiàn)貧窮者的心跡。

但是,他們的虔誠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剛上來,后面就上來了一群印度人,他們在下面脫了鞋,裸腳上來,穿著鞋子的我們頓時顯得不恭起來。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赤腳,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對釋迦牟尼佛的恭敬,還為了那些大螞蟻——穿著鞋的腳比較麻木,容易踩到地上的生物,而山丘上的螞蟻是那么多,又那么大,我們何曾見過二三厘米長的螞蟻?!它們像動畫片中的角色,滿地爬,令我們不敢隨便舉步。真不知道這些螞蟻和釋迦牟尼佛有些什么因緣?就不怕上來朝圣的人踩死自己?可你不得不承認螞蟻也是有靈性的,它們似乎感受到這兒的恭敬氛圍,竟然不去搬動石像上的蛋渣。在兩座小廟門坎,沒有螞蟻的路徑,它們只在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腳下來去。和我們這些龐然大物比,螞蟻是多么微小啊。難怪有“眾生如蟻”的說法,在廟宇間,我們人類也很渺小啊。

這兒不像另幾處圣地,有著偉岸的古樹、大樹,這兒僅七八棵中等小樹分散在各處。眼前的樸素和簡陋反而使歷史傳說真實起來,這兒本不是森林遺跡,雖然我們看不到當年蓋在天梯遺址上的寺院,但山崖旁露出的土中磚還是能看出過去的建筑規(guī)模,在以磚為地基的山丘,當然不會有大樹生存。

山土干燥發(fā)白,典型的貧瘠現(xiàn)象,不少樹根露在地面,艱難地爬行在亂石之中,像老年人暴出的青筋,梆硬干枯沒一絲潤澤,還被人踩來踩去,看著也是可憐。站在山丘上往遠處看,四周全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除了我們這些登上山丘的人發(fā)出的輕微聲,天地間似乎沒有活物,是很清靜,卻不像玄奘法師記載的“有伽藍四所,僧徒千余人,并學小乘正量部法”的寂然梵境。

誰能想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曲女城卻繁盛富足,山青水綠花開遍野,城墻道旁飾滿珍寶,百萬人眾聚在此地迎接釋迦牟尼佛下降,那是何等壯觀的景象。佛從天上走下來太不可思議了,僅是想象一下就如天空滾動著巨響的春雷,可以震動田地里的良種萌芽,那種歡欣絕然不是人間滋味。靜寂中,我們又受到了一次無常的教育,世上哪有恒久不變的東西呢?別說人生,就是山河大地也都在不停的轉變衰敗,再堅固的東西最后也會趨于破損、毀滅,釋迦牟尼的圣地同樣不能避免,佛的“成、住、壞、空”的道理很客觀呀。終有一天,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包也會消失,那時候信佛學佛之人依何為朝拜處呢?

這正是佛在涅槃時回答弟子依何而住的關鍵了?,F(xiàn)在遺跡還模糊可辨,還方便人們有效的憶念佛陀,那么,在佛下降處讀誦《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也成了一樁自然而然的事情,它與這部經的緣分實在太深了。

大家散坐在地上讀誦。有幾只螞蟻爬上我的褲腿,抖一抖,下去了,一會又爬上來,其中一只甚至爬到了我的胳膊上,癢絲絲的,它是為了能清楚地聽到佛法而登高的吧?

太陽越升越高,山丘上撒滿了陽光,陽光越來越淡,熱度卻越來越高,我們的汗也變得洶涌,感受同樣迅猛,我們學這樣學那樣,卻沒有想到要好好地打基礎,佛陀的一切教法都是建立在孝親尊師基礎上的呀。這一刻我想起了母親,她的身體疾病,心理疾病,她的一切痛苦,我沒有完全地包容與承受,有時我還產生逃脫的念頭,要將佛法融入生活是多么難啊。

過去我認為,佛說“如母眾生”是因為母親最可親最可敬,視眾生為母親容易生出慈悲心來,可為什么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是缺乏慈悲心呢?很簡單,我們的母親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對母親的感情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母親都不能完全地接受,我們又怎會對所有的眾生生出慈悲之心呢?反過來說,只有接受了有缺陷的母親,才能理解眾生的缺陷,只有無條件的愛這缺陷的卻是養(yǎng)育我們成長的母親,我們的心才會純凈,慈悲也會自然地生起。這慈悲同樣包括對待自己,自己也是眾生,一切自卑自欺自盡的負面行為都是走向慈悲的反面。

誦經畢,小張取出從上海帶來的盤香,放到一個石盤子一樣的物件中,恭敬地點上,好聞的味道彌漫開來。如果時間可以相疊,那么這一刻我們也在迎接佛陀的隊伍中,以香氣供養(yǎng)人天導師。

突然山丘上下震動起來,我穩(wěn)住腳步,詢問身邊的隊友:山在動,你感覺到了嗎?

她茫然地看著我,仿佛沒有聽懂我說的是什么。顯然,她沒有感覺??纯茨_下那些忙忙碌碌的大螞蟻,好像它們也沒感覺。如母眾生啊,就是一只螞蟻也有著母親的特質,它們渾然不覺別的生命的感受,就如我母親也經常不知道我心中的疼痛一樣,可是,再痛也要擁抱母親,因為我們是一體的。

山丘又動了,這回是搖晃,短短的幾秒鐘。我不再詢問別人,也放松了自己,知道不必腳趾拼命抓地,因為心地動大地才動,當我虔誠地領受佛陀的教言,哪怕是片刻地放下自己,也會融入佛陀的愿海之中,時空豈是障礙,一念三千,圣地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不共的攝受力,除了感恩還有什么?

再次摸了摸腳下的土,又默默地祝愿這些螞蟻,我們短暫的相逢,今后不再有機會相見,但我記住了你們的存在,愿你們的渺小、卑微、弱勢不妨礙你們的前途,你們的前途不在眼前的覓食中,你們的前途如同我們的前途,是趨向光明的境地。

再見,??ㄎ鱽啠桓卸?,與??ㄎ鱽営嘘P的一切。

猜你喜歡
釋迦牟尼佛陀臺階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翻譯界(2020年2期)2020-12-17 06:59:26
春·遇見
醒獅國學(2018年4期)2018-08-04 08:54:20
走在除法的臺階上
釋迦牟尼葬禮再考察——兼析傳譯者及解讀者對涅槃經的重構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16
到佛陀的國度旅游
綠色中國(2016年1期)2016-06-05 09:03:00
面對辱罵
當 下
愛你(2015年8期)2015-11-15 03:31:13
臺階
小說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1
77級臺階
最美的佛陀
焦點(2014年3期)2014-03-11 23:12:54

昌图县| 双鸭山市| 蚌埠市| 马边| 通州市| 昂仁县| 安徽省| 浠水县| 长岛县| 丹巴县| 铁岭县| 聊城市| 武山县| 永川市| 阜康市| 游戏| 锡林浩特市| 永登县| 临洮县| 大关县| 南充市| 湘阴县| 连平县| 县级市| 博兴县| 乌拉特中旗| 德令哈市| 夏河县| 正阳县| 凤冈县| 宝清县| 福泉市| 德清县| 洪江市| 丁青县| 武川县| 南川市| 新津县| 全南县| 北辰区|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