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紅
摘要:針對當前《概論》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新形勢下要提高《概論》的總體教學效果,就要以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探索這門課的教學改革,努力突破傳統(tǒng)和改變僵化、單一的教學模式,樹立開拓啟迪、關注人文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的新型教學理念;通過靈活運用案例教學、討論教學、專題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智慧教室和網絡平臺資源,打造立體化教學,實現(xiàn)“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課堂教學;網絡學習;社會實踐;良性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1-0118-03
近年來,關于探索如何改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等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
一、《概論》課目前的教學狀況和主要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概論》課程的教學狀況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從“學”的角度而言,目前學生對于《概論》課的學習明顯不夠主動和積極。由于《概論》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教學內容必須緊跟時代、針對現(xiàn)實,因而對其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的要求都很高,但在我們現(xiàn)有的教學中由于存在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簡單刻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并未得到充分有效調動,導致課堂互動效果不佳,教學內容也顯得枯燥乏味,同時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著注重專業(yè)技能而輕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等現(xiàn)象,部分學生對《概論》課的重要性認識明顯不足,逃課和課堂上看手機、睡大覺、玩游戲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缺乏。
2.從“教”的角度而言,《概論》課的教學內容時效性不夠,教學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新不夠。目前我們課堂教學上所采用的《概論》課教材是很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可以在課堂上發(fā)揮其理論的指導作用。但當前處于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年輕學子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便捷和廣闊,更新速度又非常迅捷,如果我們教師不能夠及時對當今世界形勢、重大時事事件及學生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展開足夠充分闡述和釋疑,那么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會顯得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缺少說服力和吸引力,從而大大影響課堂的實際效果。
我們知道,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在現(xiàn)有的《概論》課教學上,有些老師總是照本宣科、“單邊灌輸”,有些教學方法單調乏味,有些課堂上雖然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但也僅僅是用PowerPoint代替了粉筆,其實質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再加上日常教學中社會實踐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因而,我們的教學總體上還是偏重于課堂,偏重于教師單邊講授,而相對缺少學習和實踐的雙向互動。
3.現(xiàn)有《概論》課程的考核方式不夠靈活,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目前《概論》課程在考核中主要是側重于書本上現(xiàn)有知識的考查,一般都是采用閉卷、開卷等考核方式,同時結合平時課堂上的考勤情況進行成績的綜合評定,這種考核方式比較死板,沒有將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們學習過程中的綜合素質也沒有通過考評體現(xiàn)出來??傊?,沒有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
二、《概論》課實現(xiàn)“教”與“學”良性互動的創(chuàng)新路徑
時代在變化,理論在更新,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轉變,這給我們《概論》課的教學探索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增加了新的難度,我們必須直面這些挑戰(zhàn),更新觀念,努力創(chuàng)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尋找和探索《概論》課程教學中“教”與“學”良性互動的路徑。
1.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在當前的《概論》課堂上,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向學生傳輸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更需要向學生們傳播理性思維方法和培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學會觀察,思考當今世界和當今中國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這需要從教學理念著手,努力尋求突破傳統(tǒng)和改變僵化、單一的教學模式,樹立開拓啟迪、關注人文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的新型教學理念。新型教學理念要突出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突出思想性,以“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使《概論》課成為對當代大學生成長中最有幫助、最有魅力的課程。第二,要突出人文性,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引導,傾聽并尊重學生情感,從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第三,要突出實踐性。本課程主要講授的是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思考,與社會現(xiàn)實緊密相連,因而需要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實踐中具備更加深刻的體會與認知,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第四,要突出應用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使教學立體化,讓學生們更多參與進來,鍛煉和提高他們思考、分析、探討、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2.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陡耪摗氛n程具有系統(tǒng)性和開放性、思想性和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這些特點緊密結合起來、統(tǒng)一起來,進而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參與意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所以,我們對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通過重新梳理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發(fā)揮該課程的整體效能:首先發(fā)生的轉變是書上的理論觀點由原來教師的“單向灌輸”轉變?yōu)橛蓭熒餐芯康贸?。其次,傳授知識只是我們教學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根據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充分挖掘學生自主探索的內在動力,營造如沐春風的課堂氛圍,通過民主探討和共同交流,引導學生們深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其能力能在課堂上得到切實的提高。第三發(fā)生的轉變是將教學方式由原來單一的課堂講授向立體化教學轉變。課堂講授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學方式,我們完全可以建立多形式、立體化的教學方式與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完美配合,使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更加飽滿豐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3.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在當前互聯(lián)網時代下,可以綜合利用智慧教室和網絡平臺的特點和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打造立體化教學情境和交互式教學活動。要在新教材統(tǒng)一、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統(tǒng)一的基礎上,以“教學特色”和“教學實效”為核心,努力做到理論傳授、實踐育人、體驗參與和自主學習四位一體,構筑“教”與“學”的互動式三大平臺:(1)通過理論教學平臺,同學們可以系統(tǒng)全面有重點地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十八大以來的重要觀點與論述等,增強理論教學的時代性和針對性;(2)通過實踐教學平臺,對實踐方案的精心設計,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與同學們的全程參與,讓同學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具備深刻的社會體驗,進一步增強感性認識,強化認知,提高社會責任感;(3)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教案、課件、案例、參考書目以及視頻資料,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同時可以在網絡平臺進行答疑、課堂討論以及網絡測試,切實構筑起“教”與“學”的互動性平臺。
三、新形勢下《概論》課教學改革的具體對策與措施
1.圍繞教學大綱,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首先,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師,一方面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認真學習我國社會主義各時期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奠定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要將黨的最新理論和政策及時融入日常教學,如十三五規(guī)劃、黨的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的精神,特別是習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一帶一路”戰(zhàn)略等,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精心備課,及時將有關精神有機地融合到相關教學內容中,減少教材在理論指導上的客觀滯后性,帶給學生全新的視野和先進的理論知識。其次,教學內容要保鮮,要在及時關注了解、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緊密跟蹤社會熱點,針對社會熱點問題,比如我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英國脫歐、難民問題、恐怖主義等,結合教材整合成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相關視頻等資料進行講解,設計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課后思考,這樣新鮮的資訊和具有熱度的問題探討,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xiàn)有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認知能力。第三,要將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納入教學內容中。有許多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著一定的困惑,對當今社會的一些負面現(xiàn)象如環(huán)境污染、腐敗、收入差距等問題的認識上存在誤區(qū)甚至可能產生偏激的情緒,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概論》課上通過教學內容進行耐心理性的分析與引導,幫助年輕學子們客觀冷靜地分析這些社會現(xiàn)象、根源和治理的有效措施。
2.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手段,努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需要借助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正確的思想和理念并付諸于具體的行動中。在教學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我們可以綜合運用運用校內外的各類資源,注重體現(xiàn)學生們的主體地位?,F(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可以使用智慧教室進行多媒體教學,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能夠為學生們提供比較豐富的圖片和音頻視頻資料。在江南大學目前所使用的《概論》課網絡教學平臺上,主要體現(xiàn)了教學向學生主體地位傾斜的嘗試,如采取案例教學、專題教學和情境教學等方式方法,老師們與學生進行互動,共同制定學習目標、設計方案及具體實施,引導學生們全程參與、體驗和效果評估。此外,近年來很多高校的實踐教學也搞得有聲有色,這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它能幫助學生們進一步開闊眼界,體驗現(xiàn)實生活,學會冷靜觀察問題,提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校外實踐則是通過老師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帶領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實地參觀調研,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深入考察和訪談,從中培育學生們探究問題的熱情和勇氣,進一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培育其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3.創(chuàng)新考核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陡耪摗氛n考核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yǎng)他們能力的提升。只有真正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其具備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根本目的。為此,我們需要制定科學嚴謹的考核機制,設計合理的評分比例,把理論考試之外的因素也納入考核機制,把與本課程相關的學生參與的各類校內外實踐活動,如辯論大賽、讀書活動、社會公益項目以及實踐調研活動等與理論考試有機結合綜合評估,只有這樣才可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突擊”考試的局面,將學生們的興趣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提高自身素質上來。
《概論》課考試不僅需要考查學生們對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還需要考核學生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運用能力、邏輯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因而,考核方法應該體現(xiàn)多樣性,學生們的平時表現(xiàn)也要得到應有體現(xiàn),如平時出勤、課堂發(fā)言、社會實踐考察、品德修養(yǎng)等多個方面。以目前江南大學《概論》課為例,目前本課程的考核是分兩個學期進行的,第一學期《概論》教學進度為第一章至第七章的內容,屬于考查課程,教學計劃課時32,實際講課30課時,學期的第13周至14周左右進行網絡測試,學生可在此期間自主選擇時間進行網絡測試,電腦自動生成成績,16周進行隨堂考查,考核的總評成績由以下三部分:平時成績占30%,網絡測試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第二學期《概論》教學進度為第八章至第十二章的內容,屬于考試課程,采用學期初先交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學期末全校進行統(tǒng)一閉卷考試的方式,總成績由平時成績、社會實踐與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共同組成,其在總分中的比例分別為30%、20%、50%。平時成績是在綜合考慮學生平時出勤,課上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回答問題的有效性以及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綜合得出的。這種考核方式可以使學生學習變得主動,課上認真聽講,參與校內外各類實踐活動的熱情提升,逐漸形成一種不是為考試及格而學的理念,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4.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創(chuàng)新《概論》課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從校園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個方面同時著手:校園的實踐活動可以借助校園已有資源、微信、QQ平臺等創(chuàng)新具體的形式和內容,這包括聘請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設計主題辯論賽、舉辦紀念日活動或公益項目,組織熱點焦點問題探討專題會等有意義、參與性很強各類校園活動,使同學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其中,在良好氛圍中接受正能量的教育和熏陶,養(yǎng)成積極向上、樂于創(chuàng)新的健康、陽光的精神風貌。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要繼續(xù)加強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基地,如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企民企實習基地、典型社區(qū)服務和有代表性的農村調研等,形成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同時要繼續(xù)鞏固原有的《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定期進行各類社會實踐,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解讀理論觀點、理解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深刻認識我國國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
5.創(chuàng)新教改激勵機制,促進教研水平的不斷提升。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教學始終要緊扣現(xiàn)實的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質、能力出色的學生。為此,要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建立起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強化教學研究和探討,通過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來不斷激勵教師們參與教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研究和探討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從而形成一支強大的教學研究團隊,共同促進《概論》課的教學與研究成果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齊巧霞,李伯霞.關于構建“課堂教學—經典閱讀—社會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28-30.
[2]洪濤.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題教學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90-93.
Constructing 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Achieving a Benefi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U Li-hong
(Jiangnan University,School of Marxism,Wuxi,Jiangsu 21412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tackle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of "An Introd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n Introduction under the new norm,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methods of reforming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ith innovation,seek efforts to break traditions and change the rigid and monotone teaching mode, and set up a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with emphasis on inspiration and exploration,humanistic quality and ability-building,through the flexibl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odes such as cases,discussion,themes, practice,etc.,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classrooms and MOOC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and achieve a benefi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in class teaching;online course/MOOC;social practice;beneficial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