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球化視域下中國母語認同的重塑

2017-03-20 02:41紀秀生索燕華
關鍵詞:缺失重塑中國

紀秀生+索燕華

摘要:母語作為一個民族共同體最為核心的符號標志,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文化徽章。當今,全球化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母語認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伴隨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進程,中國的母語認同出現(xiàn)了下滑態(tài)勢,這是全球化浪潮的外部沖擊與國家母語意識內部缺失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中國在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必須加快中國母語認同的重塑,樹立母語自信,提升母語意識,加強母語教育,推進母語的國際傳播,這對提升國家軟實力、凝聚民族向心力、提高漢語吸引力,進而在世界范圍內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語言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全球化;中國;母語認同;缺失;重塑

作者簡介:紀秀生,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索燕華,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傳播語言學、口語傳播(福建廈門 36102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4BJL020)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16)06-0065-09

20世紀90年代起,在世界范圍內日益形成一種以經(jīng)濟為核心包含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管理組織等多領域多層面的相互聯(lián)系與依存、相互交流與融合的態(tài)勢,這種態(tài)勢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在全球規(guī)?;A上發(fā)展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時代。全球化浪潮的到來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諸多領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其中在語言文化領域,全球化對“母語認同”(即人類對于母語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的影響亦尤為突出,它不僅形成了人類語言間多元接觸與雙向沖突共存的現(xiàn)實,同時也造成了母語認同新的困境危機,使“語言生態(tài)”進一步出現(xiàn)失衡態(tài)勢。有學者曾指出,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一種語言通常會主宰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教育領域”,“人們被迫接受主導語言,或者冒著在經(jīng)濟和政治方面被忽視的風險使用冷門語言。”《經(jīng)濟發(fā)展或致冷門語言消失》,《參考消息》,2014-09-05?!爱斠环N語言獲得較多資源和權力時,這種語言勢必削弱他種語言的功用”,“這種‘語言主義給欠發(fā)達民族和社會造成了不少災難性后果?!敝軕c生:《國外語言政策與語言規(guī)劃進程》,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第715頁。我們知道,美國作為當今的超級大國,從未放棄其英語全球推廣戰(zhàn)略。美國前商務部官員大衛(wèi)·羅斯科普曾宣稱:“如果世界趨向一種共同的語言,它應該是英語?!壁w長茂:《全盤透析中國軟實力》,《環(huán)球》2005年第19期。這充分顯現(xiàn)了美國的語言“霸權主義”思想。美國通過向全世界推廣英語獲得了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給其他國家和民族語言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母語認同意識。中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進程中,伴隨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外埠文化的涌入,母語認同問題呈現(xiàn)出下滑態(tài)勢,這是全球化浪潮的外部沖擊與國家母語意識的內部缺失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國家若要在全球化格局中保持獨立和優(yōu)勢,必須要有支撐本民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而一個國家的母語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母語認同的缺失,將意味著一個國家文化的危機。當然,理性地看,全球化對母語認同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導致了母語認同的困境進而引發(fā)認同危機,另一方面,它也為各個國家與民族提出了警示,為自身母語認同的重塑提供了思考與契機。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必須要維護自己的母語及母語文化,積極應對全球化對中國母語認同的影響,提升母語意識,強化母語認同。

一 母語自信:母語認同的精神動力

母語即“本族語”或“第一語言”,通常是指一個民族群體所共同使用的一種語言。通過母語可以將一個民族同其他民族區(qū)分開來,所以,母語成為一個民族最顯性而突出的符號印記,是一個民族共同體的象征。正如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特所論:“語言是一個民族生存所必需的‘呼吸(Odem),是它的靈魂之所在。通過一種語言,一個人類群體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個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語言中才完整地鑄刻下來 …… ”[德]威廉·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39頁。語言是一個群體或個人標明自身認同的有效工具,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締結的重要手段。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德國訪問期間會見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師生代表時指出:“人與人溝通很重要,國與國合作很必要。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語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蹦刚Z的價值,不僅是體現(xiàn)一個民族歸屬感的血緣紐帶,還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徽章,更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重要利器。

母語自信則是一個國家對本民族母語的一種堅定信念,是對母語存在價值的一種肯定和尊重,它體現(xiàn)了一種深層的民族文化心理與心態(tài)。母語自信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母語認同的精神動力。自古以來,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都會將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母語——漢語看作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美麗的語言,因為“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將我們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為不盡的紙上煙云。音分四聲,律有平仄,構成了漢語詩文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之美。千百年來,雋永有致的漢語承載著我們民族獨特的思維,我們依靠它思想,通過它記載,憑借它穿越五千年歷史文化隧道”朱競:《漢語的危機》,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第3頁。。漢語為華夏兒女的世代綿延與中華文化的經(jīng)久傳承立下了汗馬功勞,做出了偉大貢獻。

然而,伴隨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對漢語母語的不自信現(xiàn)象。認為漢語低級落后、復雜難懂、不講邏輯、不利于書寫等等,正可謂“‘百年中文,內憂外患。其外有西方語言的沖擊,現(xiàn)代漢語嚴重歐化;其內則是母語的自信心和自覺意識不斷衰微,中文成為追逐現(xiàn)代化過程中不斷遭到修葺的對象”張興成:《文化認同的美學與政治——文化帝國主義與文化民族主義關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63頁。。甚至有人喊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過激口號。進入改革開放后,在美歐主導的世界格局的影響下,國人又出現(xiàn)了一味地崇拜英語而輕視母語的現(xiàn)象。這些對漢語不自信的現(xiàn)實著實令我們的母語受到了傷害。

當今,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一些處于弱勢地位或瀕危狀態(tài)的民族語言將有被強勢語言逐漸吞噬的危險。我們對自己的母語絕對不能再采取輕視與自貶的態(tài)度,而是要努力弘揚漢語,重新拾回我們對母語的自尊與自信。

其實,我們的母語——漢語在世界語言之林中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與優(yōu)勢。漢語歷史悠久,在世界各種語言當中有著獨特的特征。漢語的語音優(yōu)美動聽,富有一種韻律美與音樂美,為此中國的詩詞歌賦堪稱世界一絕。漢語的書寫形態(tài)——漢字為一字一音的表意方塊字,從數(shù)量上來看,漢語只有幾千漢字,英語則有上百萬單詞,所以,季羨林先生稱漢語“是世界語言里最簡練的一種語種。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如果英語要60秒,漢語5秒就夠了”牛道生:《英語對中國的歷史性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64頁。。漢語語法簡單易學,英語語法復雜多變。漢字由大量如圖畫般的象形字、會意字構成,賦有豐富的直覺感悟和文化內涵,這是英語以字母為書寫形式的表音文字所無法比擬的。正如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所論:“西洋人做文章是把語言化零為整,中國人做文章幾乎可以說是化整為零?!睗h語能“隨物賦形”,重“意合”而輕“形合”,所以漢語保留了更多感性的東西,更接近人的瞬間體驗而非理性分解。王 力:《中國語法學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第290頁。瑞典語言學家高本漢對漢語的評價更是形象而中肯:“中國文字好像一個美麗可愛的貴婦、西洋文字好像一個有用而不美的賤婢?!彼€說,漢語有聲調變化,語法比較簡易,且中國人非常重視在聲音方面的錘煉,因此在漫長的歷史中,漢語被造就成一種音韻鏗鏘、和諧與美麗的語言,在這個方面它略勝西方語言一籌。張衛(wèi)中:《母語的魔障——從中西語言的差異看中西文學的差異》,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62頁。

此外,漢語書寫篇幅短,計算機輸入速度快,節(jié)省了空間與時間;而英語中的許多屈折現(xiàn)象占用了大量篇幅,造成時間、空間和物質的浪費,不利于方便快捷地傳遞信息,已經(jīng)成為阻礙現(xiàn)代英語發(fā)展的累贅。語言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瞬息萬變的產物,時代的更迭、新事物的層出不窮需要我們用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來呈現(xiàn)。索燕華:《網(wǎng)絡語境之漢語口語新銳性表達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第142—149頁。英語詞匯量的不斷增長擴充,已成為英語使用者的一種負擔,而漢語詞匯的發(fā)展繁衍多與原有詞匯密切關聯(lián),極易被人們所掌握??梢哉f,當前“漢語的國際地位與其本質是不相稱的,漢語背后擁有豐厚的文化寶藏是毋庸置疑的,而漢語本身更是相對于拼音文字之象形文字的代表性語言,若將漢語視為一個產品,其競爭力絕不會落后于其他語言”陳清文:《語言、媒介與文化認同:漢語的全球傳播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0頁。。

漢字所包含的文化底蘊是值得特殊稱道的。漢字具有“活化石”之稱。中華文明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雖歷經(jīng)周折卻從未中斷過,這與中華文化的“基因”——漢字有著密切的關系。漢字不僅是漢語的書面記錄者,而且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承載者,通過漢字可以解開許多中國文化之謎。詩人鄭敏說:“漢字每個字都像一張充滿感情向人們訴說著生活的臉?!泵绹Z言學家范尼洛薩早在1908年就撰文《漢字作為詩歌的媒體》熱情贊揚漢字超過拼音文字的優(yōu)點:漢字充滿動感,不像西方文字被語法、此類規(guī)則框死;漢字的結構保持其與生活真實間的暗喻關系;漢字排除拼音文字的枯燥的無生命的邏輯性,而是充滿感性的信息,接近生活,接近自然。鄭敏:《鄭敏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8頁。漢字的博大精深與意趣盎然滋潤著華夏兒女的性情與智慧。

漢字的影響力在古代曾波及東亞鄰國,素有“東亞的拉丁文”之稱。日本學者曾說,“所謂的東洋史,就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是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文化在東亞地區(qū)傳播的歷史。相當一段時期內,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國推崇中國的治國理念和文化,不僅積極引進律令制度等,還“拿去”漢字,由此形成了影響至今的“漢字文化圈”,這是歷史上外民族對中國語言文字認同的突出表現(xiàn)。

進人21世紀,漢語在世界許多國家亦開始快速傳播,形成了一股“漢語熱”。漢語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與世界范圍的旺盛需求無疑應該成為我們提振母語自信的動力與理由。我們相信,在未來人類交往活動中,伴隨漢語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們的母語——漢語必將進一步增強自信,并在全球視域內不斷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 母語意識:母語認同的綜合性標尺

每一個民族都對自己的母語有種特殊的摯愛之情——母語感情,這種情感經(jīng)過歲月的浸潤便會呈現(xiàn)出一種奇特的母語意識:人們都有一種強烈的用母語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欲”;都有希望子孫后代掌握與自己同樣的母語的“傳承欲”;在異國他鄉(xiāng),更是對母語有著強烈的“鄉(xiāng)音情”。紀秀生:《重拾漢語的母語自信》,《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5-18。這些可貴的母語情感是需要我們精心培育、用心傳承的。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先生當年在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時,他沒有用英語致詞,而是用了自己的母語——漢語,雖然在場的許多聽眾聽不懂他說什么,但都報以了熱烈的掌聲。我們說,這掌聲既是對李政道先生民族感情的尊重,也是對他堅守母語意識的贊許。

母語意識是人們對母語的認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心理要素的一種綜合感知。母語意識強調母語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實在性和不可或缺性,尤其關注母語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意義。母語意識推動了母語權利的覺醒,為語言平等、語言多樣性和母語保護等語言政策提供了思想基礎。為紀念孟加拉國人民為爭取使用本民族語言的權力而做出的犧牲,聯(lián)合國于1999年決定將每年2月21日定為“國際母語日”,以提高母語地位,消除母語偏見,保護母語傳承。200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在中國北京召開了“國際母語日研討會”,旨在提升世界各國的母語意識。

“一個人與一個民族的母文化積累,是一個民族不可能全盤西化的最深刻的根源,這樣,母語 —— 母文化是一個文明的最堅強最溫暖的襁褓?!卞X冠連:《語言:人類最后的家園——人類基本生存狀態(tài)的哲學與語用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210頁。“維護母語對于維護一個文明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卞X冠連:《語言:人類最后的家園——人類基本生存狀態(tài)的哲學與語用學研究》,第206頁。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的二三十年里,在全球化浪潮的外部沖擊下,西方強勢語言與文化大量涌入,英語學習熱潮在舉國上下迅速涌起。在這一整體趨勢的裹挾下,國人對自身母語漢語的重視逐漸喪失,母語意識呈現(xiàn)出迅速下滑態(tài)勢。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對英語的重視超過母語。改革開放后,我國各地從幼兒園到大學都爭相開設以英語為主的外語課程,許多人在應聘與晉級時外語成了硬件條件,外語考試變成了一道必須跨域的門檻,一些專業(yè)人才因外語不過關而被拒之門外。英語學習與考試更是成為了一個產業(yè),各種英語補習班、輔導資料遍地開花,與之相比,語文反倒成了可有可無的科目。這種對外語的過度重視,對母語的無情冷落,不僅導致了對外語的過分熱寵,而且逐漸消磨了人們的母語意識,傷害了母體文化。二是漢字書寫能力下滑。隨著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鍵盤代替了手寫,國民的漢字書寫能力持續(xù)下滑,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現(xiàn)象司空見慣。如把“備受冷落”寫成“倍受冷落”,把“鬼鬼祟祟”寫成“鬼鬼崇崇”,把“尋物啟事”寫成“尋物啟示”等。若聽任民眾的書寫水平繼續(xù)下滑就等于鏟除了漢字文化、漢字書法藝術發(fā)揚光大的肥沃土壤。三是對母語文化的忽視。近年來,《唐宋名篇朗誦音樂會》的上演與央視“百家講壇”對經(jīng)典名著的品讀均引起強烈反響,這正反映出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已存在著陌生與疏離。人們對“超女好男”的追捧遠遠超過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藝術的關注,對西方節(jié)日的熱衷遠遠超過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堅守。這些現(xiàn)象深刻地折射出母語文化作為精神文化的核心已嚴重地被國民所淡漠與輕視。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有著五千年文明而沒有中斷的國家,靠的就是語言文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傳承,如今國民對母語的冷落、對傳統(tǒng)文化的忽視、漢字書寫能力的下降,都刻不容緩地警示我們要喚醒國人沉睡的母語意識。語言學專家李宇明教授向社會呼吁:“當務之急,當務之本,是提升全社會的母語意識?!崩钣蠲鳎骸秵酒鹑鐣恼Z言意識》,《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2-02。母語意識的強弱已然是衡量一個國家母語認同程度的綜合性指針和標尺。沒有強烈的母語意識,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就不會有科學的推動本民族語言與文化發(fā)展的積極策略,更不會有承載自身紛繁多元的社會與時代風貌的語言文化景觀。為此,在全球一體化和英語的強勢沖擊下,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母語之于民族認同的重要意義,母語逐漸成為各民族間文化彰顯的重要元素。

我們認為,培育母語情感、重視母語文化,是提升母語意識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從培育母語情感方面看,當今中國應時而為,以加強母語認同為己任的母語宣傳開始興起。以“親近母語,呵護童年”為理念,以“倡導兒童閱讀,促進母語教育,營造精神家園”為宗旨的“親近母語”網(wǎng)站的建立,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提升母語意識、喚醒母語尊嚴的網(wǎng)絡平臺,成為助推母語發(fā)展的重要陣地。由鄭楠、施人誠譜曲填詞、華語女子團體S·H·E演唱的歌曲《中國話》( “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 …… 平平仄仄平平仄,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yōu)美的中國話 ……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以及由戚建波作曲、曲波作詞、解曉東演唱的《中國娃》( “最愛說的話呀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的創(chuàng)作和流行,無疑在民間引發(fā)了國人的母語自豪感。中國電視媒體熱播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百集紀錄片《中國詞兒》以及《漢字英雄》《猜謎語大賽》《中國成語大會》等節(jié)目,喚醒了當代中國人對母語的關注與認知,使人們對漢語母語重新生發(fā)出新鮮感與敬畏感。這些生動引人的母語宣傳方式,突出了母語的存在意識,彰顯了母語傳播的積極作為。

從重視母語文化角度講,當代中國因勢利導,以規(guī)范語言文字使用為出發(fā)點的規(guī)章與政策相繼出臺?!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語言文字的法律。它規(guī)定了我國語言文字的基本方針,奠定了我國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作為我國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皣艺Z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對國家的語言資源進行詳細、動態(tài)、量化地分析與管理,大力提高國家的語言能力。其他一些重視母語文化的政策也在穩(wěn)步開展,如建立城市語言文字工作機構、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加強語言文字應用科研管理、開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shù)據(jù)庫建設等等。這些規(guī)定、政策的出臺,使整個社會的語言文字系統(tǒng)建設逐漸規(guī)范與完善,同時對加深國民對母語文化的重視具有強化與推動作用。

如今,喚醒母語意識的工作剛剛拉開帷幕,但對于近二三十年來整體形成的輕視母語現(xiàn)象來說,提升母語意識依然任重而道遠。

三 母語教育:母語認同的重要基石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53年發(fā)布了一份報告,建議每個兒童都應該接受母語教育,“母語教育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業(yè):通過母語學習將兒童的個體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類的精神之源”徐冬梅:《徐冬梅談兒童閱讀與母語教育》,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年,第2頁。,“掌握母語的過程,就是思想構模的過程。”母語教育作為一種民族語文教育和民族素質教育,它不僅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母語態(tài)度、母語素養(yǎng)和母語能力至關重要,而且它更是一個民族文化認同與傳承的基礎與途徑,尤其是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弱勢文化易被強勢文化所蠶食的背景下。文化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若不保留自己的文化,勢必很快失去其民族同一性”,而“一個民族若感覺不到自己需要保存其母語和方言,大概也不懂得如何保存其文化,因為只有借助這些語言才能實施文化教育”《第歐根尼》中文精選版編輯文員會:《文化認同性的變形》,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187頁。。特級語文教師于漪也說:“母語教育各國都重視。母語是民族文化之根,重不重視、學不學得好是一個文化認同的問題,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個學科、一門課程問題”,“一個文明的、有素養(yǎng)的民族對自己的語言文字是視若珍寶的?!庇阡簦骸墩Z文的尊嚴》,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3頁。因此,加強母語教育,永遠是各國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全民母語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的根本出路,也是構建母語認同的重要基石。

近年來,我國對教育部出臺的高考改革方案中關于逐漸降低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的討論異常熱烈。之所以母語教育問題受到如此關注,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現(xiàn)今的母語教育不滿意或者說有期望。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的母語教育飽受詬?。耗刚Z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如地位邊緣化、資源投入不足、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果不佳等;大眾語文基礎普遍薄弱;人們的口語、書面語表達能力明顯不足;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全民英語熱”擠占了我們母語學習的時間和心力等;不少大學還將畢業(yè)資格與英語四六級考試掛鉤,而工作后的評職稱,“硬指標”也是英語而不是語文?!按髮W語文目前在高?;咎幱诓皇軐W生歡迎、不受老師待見的尷尬境地,近年來已經(jīng)被不少學校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了?!崩畹蛮i:《大學語文重在提高專業(yè)語言能力》,《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10-25。這些都會不同程度上滋生了“母語自卑癥”。母語教育的“工具性”及“功利主義”,又弱化甚至偏廢了母語的真正價值和作用,重知識、重考試而輕視語言實踐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明顯地導致了國人漢語言文字水平和母語素養(yǎng)的下降。

當今,母語教育受到輕視與削弱的不公正現(xiàn)象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加強母語教育的呼聲亦愈來愈被人們所關注與接受。在2005年上?!笆啦闭Z言環(huán)境建設國際論壇上,李宇明教授就指出:“從理論上講,語言是一律平等的,但現(xiàn)實中語言是有強弱之分的,而語言的強弱又與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實力的強弱呈正相關”,“母語教育的現(xiàn)狀、國人的語言心理和一些涉及語言的政策與我國所處的地位不相稱,與國家的和平崛起戰(zhàn)略不適應”,并認為漢語要走強,就必須“科學處理外語與母語的關系,國家開放急需加強外語教育,但也決不允許外語吞噬母語”。羅陽佳:《語言強國的教育使命》,《上海教育》2005年第19期。前任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意味深長地說:“學好母語對于每個國民來說都是第一要務。我們不是常常講愛國嗎,講愛國首要的、最根本的是熱愛并且保護好我們的語言文字。道理十分簡單,我們既生活在物質世界里,同時也生活在語言文字世界里。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字,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賴以發(fā)展、賴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不二根基?!绷螅骸洞蠹叶紤斪x點詩詞》,《中國教育報》,2010-11-28。曾任復旦大學校長的數(shù)學家蘇步青也曾提出:如果允許復旦單獨招生,第一堂課要先考語文,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用考了,語文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則認為,人的“一輩子的道路取決于語文”,“今天談教育,最響亮的口號,一是國際化,二是專業(yè)化。這兩大潮流都有很大的合理性,但若以犧牲‘母語教育或‘中國文辭為代價,則又實在有點可惜?!标惼皆骸兑惠呑拥牡缆啡Q于語文》,《教育家》2016年第19期。

加強母語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我們下大力氣調整、改革與創(chuàng)新,摸索出一條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富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新的教育體系與模式??梢哉f,這些工作的扎實開展,就是對我們母語的最好支持與捍衛(wèi)。北京大學著名語言學家陸劍明教授認為,我國母語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語文教育一直沒有定好位 ,這致使語文教材的編寫者、語文課的老師對語文教育的目的、任務都比較迷茫?!薄罢Z文教育的定位就應該定在‘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綜合的語文能力上,這也是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标憙€明:《語文教學定位應定在哪里?》,《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3期。因此,我們認為,母語教育應是提高全民母語基礎和母語綜合能力的根本保障。從事基礎母語教育的語文教師,更要懂得激活學生民族文化情感的要義,切實推進母語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提升母語能力的有效途徑,尋覓提高母語教學質量的良策,加強漢字書寫文化、經(jīng)典詩文誦讀建設,高度重視學生口語、書面語表達能力以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應進一步營造重視母語文基礎和素養(yǎng)的氛圍,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大學語文是高等學校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第一課,是在高等教育層面進行母語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是對中小學母語教育的提升與深化。蘇步青等一批教育前輩設立大學語文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學生的漢語水平和運用能力;傳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用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世界。余蘭蘭:《母語教育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中國教育報》,2011-10-18。大學語文是一項以語言文字、文學文本為載體的母語教育事業(yè),我們要把它放在時代高度上不斷去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與教育模式,著力打造好這一加強我國母語教育的重要平臺,使它更好地肩負起歷史責任和崇高使命。

我們相信,當全社會均以母語素養(yǎng)和母語能力的提高為必需之時,我國以漢語為標志的母語教育,必將開啟一個嶄新的教育歷史時期,即以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為引領來培養(yǎng)全民的“綜合的母語能力”,最終打造成具有空前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強勢母語,這應是全球化視域下母語認同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目標。

四 母語國際傳播:母語認同的戰(zhàn)略方向

母語國際傳播是指一種語言從母語國向其他非母語國傳播、在非母語國被學習和使用的現(xiàn)象。隨著國際化視野的拓展以及全球化意識的發(fā)展,母語國際傳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它在加強國際交流、提升國家的域外國際形象、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獲得更多的人力資源和話語權,以及提高本國語言的吸引力、傳播力和競爭力等方面,越來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是一國文化進入他國的通行證,是文化交流的核心所在,更是理解和認同的力量所在,因為語言伸展到哪里,它所負載的文化價值觀就流動到哪里。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語言作為文化載體的作用日益凸顯,本國語言的國際化既是國家之間軟實力競爭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一個國家軟實力水平的重要象征,很多國家都以政府支持的非贏利組織為中堅,來進行民族語言的世界推廣,努力擴大民族語言的國際影響,希望民族語言能夠成為全球語言?!鄙驂押#骸盾浳幕ふ鎸嵙Α獮槭裁匆岣邍椅幕泴嵙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頁。“學會一種語言正如打開一扇文化的窗,越多人學習的語言,其文化將被越多人了解,理解才有機會產生認同,而認同又是軟實力提升的關鍵。”陳清文:《語言、媒介與文化認同:漢語的全球傳播研究》,第10頁。正因如此,西方許多大國無不積極推廣自己的語言,將語言國際傳播納入國家文化戰(zhàn)略與外交戰(zhàn)略的框架內,極力為本國語言在世界語言多樣性與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謀求更多的發(fā)展空間。母語國際傳播在世界上被視為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戰(zhàn)略性舉措,語言市場的擴大代表的不僅是一個產業(yè)的擴大,同時還是該語言所代表的民族及其文化形象、國家認同力和影響力的提升。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如果一個國家不強大,就沒有辦法輸出自己的語言,所以說沒有強大的國家,就沒有強大的語言。能夠輸出自己的民族語言,也就證明這個國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崩钣⒆耍骸睹绹Z言政策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18頁。因此,“每一個清醒的政府,都應該拿出切實的對策,擴大自己的語言在世界信息傳遞中的份額。這不僅僅是反對語言霸權的問題,還是抵抗被淘汰、被邊緣化的命運的問題”,錢冠連:《語言:人類最后的家園——人類基本生存狀態(tài)的哲學與語用學研究》,第188頁。也更是關乎國際社會的母語認同問題。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快速提升,我們的母語——漢語正成為世界語言市場的“搶手貨”,處于最好的國際傳播戰(zhàn)略期。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們有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漢語國際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經(jīng)濟全球化為漢語國際傳播帶來了巨大的驅動力、世界對語言文化生態(tài)多樣化的重視為漢語國際傳播提供了契機);二是我們有旺盛的世界需求(世界希望了解中國激發(fā)了漢語學習需求、中國巨大的市場機遇刺激了漢語學習需求、一些國家的戰(zhàn)略意圖擴大了漢語學習需求、“世界公民”意識的強化增添了漢語學習需求);三是我們有應盡的國際義務(傳播漢語促進世界了解中國、傳播漢語為有關國家的經(jīng)濟活動服務、傳播漢語為維護世界語言與文化生態(tài)的多樣性做貢獻、傳播漢語滿足海外華僑、華人的母語學習需求)。趙世舉:《語言與國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3頁。在這種形勢下,積極開展?jié)h語國際傳播,讓漢語在未來世界新的“語言秩序”中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影響,這也是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貢獻。

目前,我們的母語國際傳播主要依托國家漢辦的孔子學院和國僑辦領導下的海外華文教育兩個重要傳播平臺,開展和落實漢語“走出去”戰(zhàn)略??鬃訉W院是在借鑒國外有關機構傳播本民族語言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海外設立的以講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為宗旨的非贏利性公益機構。它秉承孔子“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理念,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宗旨。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成立以來,全球現(xiàn)已有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課堂,遍布134個國家和地區(qū),歐盟及其他60余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已達1億人。華文教育是面向這一龐大群體,特別是廣大華裔青少年開展的中華民族語言學習和文化傳承的工作。目前全球有6000多萬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華人華僑是我們華夏民族血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語國際傳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如二戰(zhàn)后初期東南亞華人發(fā)展民族語言文化教育的熱情高漲,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復興華校,使東南亞的華文教育迎來了新的生機。沈玲,姚文放:《同根共榮:東南亞華文教育與華文文學的歷史回顧》,《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第104—112頁。所以說“漢語在海外的發(fā)展歷程是一部華僑華人捍衛(wèi)母語教育的歷史”,“海外華人華僑深耕多年的華文學校,為漢語在國際上的傳播打造了第一個寶貴的全球網(wǎng)絡”陳清文:《語言、媒介與文化認同:漢語的全球傳播研究》,第43頁。。如今,從漢辦孔子學院的設立、“漢語橋”工程的推進、“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在海外的推出、“世界漢語大會”的召開,到國僑辦的“中華文化大樂園”“海外華裔青少年中華文化大賽”“世界華人學生作文比賽”的重要品牌、“華文教育示范學校”的評選、“世界華文教育大會”的召開以及“海外惠橋工程”的實施等,都有力推動了漢語的國際傳播,為我國進一步加強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提供了行動基礎和現(xiàn)實保障。但是,從總體上說,我國母語國際傳播“離世界的實際需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傳播面、深入度、認同感也很有限。因此,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漢語傳播模式,加快發(fā)展步伐,提高傳播水平,增強傳播效果、更好地滿足世界需求,仍是我國面臨的艱巨任務和光榮使命。”趙世舉:《語言與國家》,第33頁。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傳播的過程就是影響的過程。當一國國民被他國文化,尤其是語言文化所吸引時,就會對這個國家及其民眾產生親切感。為了更為有效地推進漢語言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為了在激烈的國際語言競爭中贏得話語權,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頂層設計,要有一個制高點。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統(tǒng)籌、落實“走出去”規(guī)劃,合理安排教育資源,協(xié)調各部門多領域的溝通與合作,依托信息化,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 漢語國際傳播”的平臺,讓母語國際傳播有一個可依托的“制高點”。二是樹立“營銷理念”,要有一個切入口。從品牌意識、性價比、傳播渠道、促銷方式、供應多樣化、政策慣性以及公共關系等方面,用市場的觀念來打造一個母語國際傳播的“切入口”。三是建立“反饋機制”,要有一個“烽火臺”。通過量化的科學方法對母語“走出去”戰(zhàn)略進行評估,構建預警反饋渠道,為母語國際傳播的修正和完善搭建一個“烽火臺”。

我們期望,隨著中國在世界各領域的吸引力與影響力的不斷攀升,隨著世界各國的發(fā)展需要中國這個強大的合作伙伴時,中國將不再需要“走出去”推廣漢語,而是世界各國會積極地向漢語“走來”! 這也應該是我們當下大力推行漢語國際傳播的終極目標。

五 余 論

在全球化背景下強化當代中國母語認同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處理好母語與外語的關系?!澳刚Z是本,外語是用,兩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母語要重于外語,千萬不能讓外語凌駕于母語之上。輕視母語重外語顯然是本末倒置崇洋媚外的行為,為保護母語而拒絕外語則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薄拔覀円宄刚Z和外語兩者的互補關系。我們不能把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對立起來,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處理得好可以相得益彰,充分發(fā)揮兩種語言的‘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影響?!睆堉螄骸吨忻勒Z言教育政策比較研究 —— 以全球化時代為背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02頁。因此,我們應遵循的基本語言態(tài)度應該是“母語第一,外語第二”,重視母語并非就是否定外語,更不是簡單地排斥外語,拒絕外語,搞語言封閉主義,而是強調在母語優(yōu)先前提下學習外語。此外,母語認同建構還不能游離于國家文化建設與發(fā)展,只有充分融合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之中才能對認同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具備鞏固和提升母語認同的文化建構能力,我們才能在世界范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語言崛起”,并最終在全球化浪潮中贏得主動。

Abstract:Native language, as the core sign and symbol of a national community, is a nations blood and culture badge. Today, globalization has presented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native language recognition in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developing ones.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30 years, China has witnessed the downward of native language recognition,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external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l deletion of native recogni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face of Chinas grow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speed up the remodeling of Chinese native language recognition, set up native language self-confidence, promote native language awareness, enhance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ush forward native languag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cohering national centripetal force and improving the appeal of Chinese language, so as to realize “l(fā)anguage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world.

Key words:Globalization;China;national language recognition

【責任編輯 陳 雷】

猜你喜歡
缺失重塑中國
“雙減”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輯:我們的“重塑”
重塑未來
撞色拼接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jiān)督為例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东方市| 临邑县| 溆浦县| 沂水县| 娄烦县| 长寿区| 南昌市| 德阳市| 连南| 林甸县| 中西区| 建始县| 道真| 大洼县| 郴州市| 汕尾市| 搜索| 宜君县| 大姚县| 韶关市| 得荣县| 威宁| 炉霍县| 工布江达县| 崇明县| 沙田区| 古蔺县| 康平县| 清涧县| 桑植县| 五常市| 广汉市| 安远县| 神木县| 五原县| 古丈县| 双柏县| 黎城县| 饶阳县| 措勤县|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