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妍
摘 要:本文以明治時期兩位代表作家幸田露伴及夏目漱石為例,兼談其他的明治作家,對他們身上和作品中所具備的老莊思想和老莊之風進行闡述,同時對這時期所體現(xiàn)的老莊之風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進行分析,來印證老莊思想不僅對日本古代文學有深刻影響,對近代之后特別是明治時期的文學亦有著較大的影響力。
關鍵詞:日本文學 明治 老莊 影響
一、概述
明治維新拉開了日本的現(xiàn)代化大幕,日本從此走向了近代化社會。明治文學在傳承古代思想文化的同時,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極具時代特色。明治文學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發(fā)生了流派的急劇更迭,走過了西方文學幾百年才走過的道路,各種流派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在轟轟烈烈的近代道路上爭奪文壇的統(tǒng)治權。與此同時,日本舊有的文學思想和文化因子也并沒有完全退場,與新興文學思想互相博弈,使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積極地思考人生、命運、社會的傾向。之所以會呈現(xiàn)出這種文學發(fā)展的大好態(tài)勢,無疑跟新舊文化思想沖突所造成的文化多元化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這些夾擊在近現(xiàn)代文學思潮的舊有思想文化當中,必須特別指出的就是沉淀在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哲學文化思想。老莊思想與西方新思想結合,對明治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二、老莊思想與日本文學的淵源
說起老莊思想的源頭,不得不提到中國的道家思想。魯迅先生評價道家思想:“中國的根柢全在道家”。作為產(chǎn)生于中國的本土哲學思想,道家思想源流產(chǎn)生于老子,發(fā)展于莊子,在它前行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曾產(chǎn)生過諸多流派,但不論是哪一個流派,其各自思想特色和理論重心都是以老莊思想為正宗,從中汲取思想的養(yǎng)分,演繹出各流派的獨特之處。
日本文化在近代以前長期處于漢文化的強大影響力下。從公元4世紀左右,日本就開始通過種種渠道,輸入和吸收中國思想文化,而在吸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納入到自己的思想文化當中。而文學作品作為天然的思想文化載體,將這種思想的吸收和繼承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日本最早的文學作品《古事記》于公元 712 年成形,它是日本最早的史書。開篇即: “夫混元既凝,氣象未效; 無名,無為,誰知其無形? 然乾坤初分,叁神作造化之首,陰陽斯開,二靈為群品之祖?!倍独献印芬苍陂_篇就講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倍独献印?5 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薄独献印?2 章曰: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睆囊陨蟽啥挝淖值膶Ρ瓤梢钥闯?,都包含有“混沌”、“無形”、“陰陽”意義的詞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響。
在日本文學之后的發(fā)展歷程中,老莊思想成為貴族的精神食糧,成為貴族們在功名之外的一種追求。各個時代的日本文人墨客在吸收老莊思想的典籍的基礎上,用作品和自己的行為對老莊思想做出了不同的回應,老莊思想對日本的文學作品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
三、明治文學家與老莊思想
鑒于老莊思想與日本古代文學的深刻淵源,有關于老莊思想對日本文學的影響,迄今為止的評論多半停留在老莊思想對古代日本文學的影響上,如武漢大學張谷的博士論文《道家思想對日本近世文化的影響》、暨南大學丁國旗的博士論文《中國隱逸文學之日本接受研究》等,都集中在老莊思想與日本古代思想文化及文學的關系上。但是對于日本明治之后近現(xiàn)代文學當中的老莊思想?yún)s很少有人提及。事實上,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下依然給予明治時代的文學以深邃的影響,并在獨特的時代背景下催生了獨特的文學作品。老莊之風也成為這個時代文學的一股獨特的風潮。它體現(xiàn)在明治時代的諸多文學家身上,尤以幸田露伴和夏目漱石兩位大家為甚。
(一)幸田露伴與老莊思想
幸田露伴是明治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因其對道教、道家的先驅性研究,他的作品自始至終都滲透出道教及道家思想的強烈影響。[1]從其作品當中,我們可以品味出露伴超越苦難、憂患,達到自由快樂境界的老莊情懷。
露伴散文中有這樣的表述,“小人常為依之小欲所驅,大人時有斷其本之大欲也。依之欲為偷心之盜賊,本之欲乃賣恩之惡魔”,表現(xiàn)出作者本人對于世間本欲的擯棄,而追求大道的本心。這與莊子《逍遙游第一》中寫道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無牽無掛的心境如出一轍。
不止露伴的散文有逍遙自在的老莊思想,他后期的長篇小說《命運》亦如此?!睹\》的素材,出自《明史》、《明史記事本末》,取材自明成祖與建文帝的故事。本被看好成為皇上的燕王未能當上皇上,本懦弱的建文帝卻因為偶然當上了皇上。結果燕王終咽不下這口氣,趕走了建文帝,隨后繼位,成為成祖。而本欲自殺的建文帝最終出家。于是,兩個人的命運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永樂帝“居萬乘之尊,無一身之安”,最終死于非命;而應文和尚在外時過著“或草庵,或茅店,閑坐漫游”的生活,后終于迎入宮中,以老佛相稱,壽終正寢。作者慨然而嘆:“建文草庵之夢,永樂金殿之夢,其孰安,其孰不安?”《命運》表現(xiàn)的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消極人生觀。不同于引導人積極入世、建功立業(yè)的儒家思想,小說強調(diào)的是悠然自得終得人生平靜的老莊思想。
不僅幸田露伴的作品中體現(xiàn)著強烈的老莊味道,他本人的處世之道也頗有老莊之風。露伴對權威一向持懷疑態(tài)度,這與老莊思想的嘲周孔、譏儒墨、蔑視三代精神相通。在1937年,當露伴獲得日本政府頒發(fā)的第一屆文化勛章的時候,他并沒有感恩戴德地去受獎,而是說:“我認為作家與其受政府優(yōu)待毋寧是受虐待,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庇纱丝梢娐栋椴辉敢馐苤朴谡膽B(tài)度。
(二)夏目漱石與老莊思想
另外一位明治大家夏目漱石對老莊思想也有較為深入的研究。1892 年,當時年僅25 歲的夏目漱石,寫出了論文《老子哲學》。夏目漱石在論文中闡述了老子的修身思想,認為老子廢學問,廢行為,廢多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知足、“柔而不爭,卑而不亢”的境界。在治國方面,夏目漱石也同樣闡述了老子的觀點,即“得天下的途徑是不為天下先以及守道,而得了天下之后應該政治清明,其中心就是——無為”[2]。
不過彼時的夏目漱石還并未能參透老子思想的深刻含義,他把老子的思想與孔孟思想相比較,并表明了并不太提倡老莊思想的觀點。大概是因為夏目漱石在當時正處于年輕氣盛,希望有大的抱負的時期,因此不爭不搶的老子風格并不是他需要的,與講求出世的老子風相比,他更加傾向于追求入世的孔孟思想。
而到了后期,夏目漱石提出的“則天去私”的觀點,已經(jīng)完全糅合了老莊的思想,表明了老莊思想已經(jīng)慢慢滲透在夏目漱石的思想當中?!皠t”是依據(jù)、效法的意思?!对娊?jīng)·小雅·鹿鳴》中有“君子是則是效”,《論語·泰伯》有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等內(nèi)容。天,即莊子等道家學者所說的人的本性、天然之物等。去,是摒去的意思。私,指自己的私心。“則天去私”最初是夏目漱石為春潮社發(fā)行的《大正六年文章日記》寫于扉頁上的題詞。何少賢根據(jù)夏目漱石的談話,認為“‘則天去私是指人們克服本能的一種徹悟,是一種超越世俗煩惱的人生觀”[3]。
(三)其他明治作家與老莊思想
與夏目漱石同時代的的另一明治文學巨匠森鷗外雖然在國外留學,將浪漫主義的風潮帶給了日本文壇,而到了創(chuàng)作后期,則埋身于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而這里面也有來自《莊子》的思想影響。據(jù)說森鷗外對《莊子》情有獨鐘,常常把《莊子因》和《莊子神解》帶在身上,在德國留學期間也對《莊子》愛不釋手。他的詩作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莊子·逍遙游》之北溟之魚、鯤鵬,《莊子·應帝王》之委蛇等意象。
與他同一時期的明治起名作家坪內(nèi)逍遙也神往莊子,甚至將逍遙作為自己的筆名。他所提出的文學的“沒理想論”雖引發(fā)了與森鷗外的文壇大戰(zhàn),卻表達了他自己的一種想法,那就是文學不應該以任何功利目的提倡人們?nèi)胧?、改變世界,而只是順其自然,順道而為,一切皆隨個人心智與事實原委即好。
象征主義詩人蒲原有明也神往老莊,先是引用了莊子的“抱甕”之典,又曾以《莊子·天地》中的“獨弦哀歌以賣名聲天下”中的“獨弦哀歌”來命名自己的詩集。
四、明治文學所體現(xiàn)的老莊思想特征
從上述作家的作品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作家作品中的共性,他們的作品和思想當中集中體現(xiàn)了老莊的以下思想。
(一)無名、無為思想
無名無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在道家經(jīng)典《老子》中先后共有十章中提到“無為”,四章中提到“無名”“無為”,這并不是說不創(chuàng)建,無所作為,而是不恣意行事,不亂為,不妄為,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順任自然態(tài)勢不干預,遵循自然法理不違背,以達到合于“道”的境界。無為無名是道家、特別是老莊對宇宙自然的運行與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本認識,以及人與人處事的基本態(tài)度。夏目漱石所說的“則天”、幸田露伴《命運》所體現(xiàn)出來的天道思想,正是對無名無為、遵從天道思想的認同和闡釋。
(二)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
在老莊思想影響之下,明治文學家們并不僅僅是使用老莊典籍中的關鍵詞,同時老莊哲學中所倡導的縱情山水,隱逸遁世,風流倜儻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志趣也融入到他們的處事風格與作品風貌當中。明治文學家大多蔑視名利,拋棄榮華,充滿了老莊式的對道德禮法的反抗,以及藐視名利富貴的傲世精神。幸田露伴對人生隨性的感悟,夏目漱石的余裕論以及對禪意的體悟等都體現(xiàn)了他們雖生于世間卻又超越于世間的思想。
(三)藐視身外之物
在老莊思想中,那種以身殉物,為追求這些身外目標而不惜犧牲個體生命的人生價值取向是極不可取的,因為這些做法都是以物易性,使人失去了最重要的本性。莊子對人身外之物向來藐視,幸田露伴不愿受獎,也是因為他對于身外之物的藐視。
五、明治文學中存在老莊之風的原因解析
明治時代的日本文學當中充分體現(xiàn)了老莊之風,作家們吸收老莊思想,實踐老莊理想,并不是偶然的,這與歷史、時代、個人均有著割不斷的聯(lián)系。
(一)江戶時代的老莊遺風
明治時代前的最后一個封建時代是擁有著絢爛的元祿文化的江戶時代。江戶文化是日本從古代向近代過渡的時期,因此有著古代文化的充分積淀,同時又是日本近代化的淵源所在。這一時期的日本文化在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面已經(jīng)較為成熟,特別是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到家思想對日本的影響達到了較為深入的程度。
歷史在走向明治時代之后,不可能立刻完全遺棄江戶時代的老莊之風。文化發(fā)展的慣性使得明治在一段時間內(nèi)繼續(xù)著前一時代的思想和文化。而且明治初期的明治政府在維新后的很長時間都采取了較為強硬的文化壓制政策,壓制新的文學和文化形式產(chǎn)生,因此明治維新之后的很長時間,在文學領域都沒有任何新的文學形式產(chǎn)生。在這種情況下,舊有的思想文化和價值理想依然在社會中有著主導權,已經(jīng)有了較好群眾基礎的老莊思想繼續(xù)深刻地影響著明治初成長起來的一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治初期處于文學形式過渡時期的作家們依然保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士的風采。
(二)明治時代的獨特社會背景
明治這個大的社會背景是文人們親近老莊思想的一個巨大原因。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老莊所產(chǎn)生的時代。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政權旁落大夫家臣,社會急劇變化,各種政治集團進行重新組合,世間大亂?;谶@樣的經(jīng)濟政治背景,在文化思想上,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這其中就有老莊的學說。由此可見,老莊思想產(chǎn)生的政治背景就是社會的大動亂時期,特別是經(jīng)濟和政治上的變化,導致了人們思想的混亂。
雖然從后世來看,明治維新是較為成功的維新運動,引導日本成功走向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從當時來說卻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匯,新舊文化斗爭的大變革時期。而此時因為多元的價值觀引入,使得人們產(chǎn)生了思想上的恐慌和無所依傍的恐懼感,希望尋找思想上的精神家園。同時,這個時期也是資本主義開始大力發(fā)展的時期,盲目崇外以及過度被強調(diào)的物質(zhì)文明造成了人們思想深處的空虛,真正有素養(yǎng)的知識分子開始向往著從精神上擺脫現(xiàn)實社會,不被過度的西化和物質(zhì)社會所異化,超脫于世間萬物,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背景,才使得知識分子愿意親近強調(diào)超然、無為、從天道的老莊思想。
(三)最后一代漢學文人
明治時期是日本文人最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代,也是最后的中國古典素讀時代。在近現(xiàn)代以前,知識分子和貴族一向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做是必須科目,接受中國古典文學熏陶就成為這些知識分子的必備階段。這一方面使他們具備了扎實的文學功底,同時受到了中國古典文學里所蘊含的深層的思想文化的熏陶,把中國古時文人的氣質(zhì)和風格帶入到了自己的生活當中去。
比如幸田露伴,從青年時代起,就接觸到中國文籍,多受這方面的影響。據(jù)青少年時代的同學遲塚氏回憶在菊池塾學習情況時說:在當時的露伴氏,為了滿足旺盛的求知欲,不管是經(jīng)史,還是諸子的書,都濫讀、多讀、精讀,可以說他自己就是在中國古典文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夏目漱石曾在教授漢學的學舍學習漢學。他在《文學論》序中這樣寫道:“我從小時候就喜愛讀漢籍,雖然學習時間不是很長,但我對文學定義的認識都是從閱讀《左國史漢》等漢籍時掌握的?!笨梢姖h文學對夏目漱石的影響之深。
其他明治作家也同樣都是在少年時期受到一定的漢文學的教養(yǎng)之后后期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因此他們既有來自于漢文學的素養(yǎng),又有對西方文學的近距離觀察,才會在沖突與矛盾之間產(chǎn)生了自己的思考與選擇。
綜上,明治時代作為日本近現(xiàn)代的開端,站在歷史的端口,既有著來自古代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也引入了大量現(xiàn)代社會的思潮。既是古代思想文化的傳承者,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兼具了傳統(tǒng)性和時代性。歷史并沒有在此斷裂,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鋪就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這個時代的文學具有著與以后的文學所不同的獨特氣質(zhì)。而老莊思想作為這一獨特氣質(zhì)的重要形成原因,成為諸多作家的一致選擇。這是文化傳統(tǒng)、時代背景、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明治這一特殊的時期,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注釋
① Diana Donath.幸田露伴作品中的哲學思想[J].實踐國文學,2012.
② 孫放遠.魯迅與夏目漱石[D].吉利大學博士論文,2012.
③ 何少賢.夏目漱石[M].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
[1] 孫放遠.魯迅與夏目漱石[D].吉利大學博士論文,2012.
[2] 文潔若.幸田露伴——一個有節(jié)氣的日本文人[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5.
[3] 孟慶樞.森鷗外與中國文學[J].日本學刊,1995.
[4] 鄒潔.則天去私與老莊思想[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
[5] 張愛民.莊子在日本的傳播[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5.
[6] 韋力新,彭英.日本文化與道家文化淵源略考[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3.
[7] 李光貞.夏目漱石與漢文學[J].聊城師范大學學報,2015.
[8] 張谷.論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的傳播和影響[J].廣西社會科學,2011.
[9] 王曉平,著.梅紅櫻粉——日本作家與中國文化[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
[10] 山田利明.露伴と道教 (特集 幸田露伴と漢學)[J].季刊日本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