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麗萍
摘要:農村初中生物學實驗教學由于受教育理念、實驗條件、師資等因素限制,一直不能正常開展。但農村中學具有接近自然,生物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農村生物學教師應因地制宜,大力開發(fā)校本實驗教學資源,開辟第二課堂,改善實驗策略。而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高效性一直是廣大農村初中生物教師不斷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物;高效課堂;實驗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89-02
高效課堂的改革在給農村初中生物學科教學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農村學校的生物教學,特別是生物實驗教學帶來了諸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為此,農村中學生物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更要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如何搞好農村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并要取得一定成效呢?經過十多年在農村初中任教,我認為上好農村初中生物實驗課應從老師、學生、課堂等這幾方面做起。
1.教師方面,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我們的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深入人心,我們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仭然不是高效的教學。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是傳統(tǒng)"滿堂灌,我說你聽,我叫你做"的教學模式,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各方面的有效提高。加之生物實驗課的準備工作量大,課時不足,一些生物教師在惰性和慣性的驅使下,抱著 "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觀點來完成實驗教學。教師不要怕麻煩,應給學生做榜樣,多動手,多動腦,將課本實驗進行改進,替代。譬如米湯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漿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葉脈標本》中需要的漂白劑;野油菜花或紅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實驗中難以找到的桃花;這樣可以降低實驗成本,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而且還感興趣。
生物實驗教學不是生物課程的附屬內容,而是一門與其理論知識相輔相成的課程。對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所處的時期剛好是認識世界的時期,此時,他們的好奇心比較大,動手操作的欲望也較強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作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和教師都應該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尤其是教師,應該認識到實驗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積極的學習新課程指導的教學思想,如實的做好課程改革,發(fā)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2.學生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我所在的學校沒有專職的實驗員,從實驗的準備到整個實驗結束,都是由代課教師一人完成的。因此,學生分組實驗,必須從第一節(jié)實驗課開始嚴格實驗紀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做到"靜、輕、嚴、原、定"。
"靜",即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大聲喧嘩,不在室內隨意走動,以免影響他人。"輕",即實驗儀器輕拿輕放,以減少實驗過程中儀器的損毀,甚至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嚴",即嚴格實驗操作程序。實驗前學生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和討論,每個學生必須清楚本實驗的內容、目的、操作步驟、實驗過程、注意事項和該實驗要解決的問題。"原",即實驗完畢,要清點儀器,保持實驗臺上物歸原位,如有儀器損毀要及時上報,以便及時補充,確保以后的實驗正常進行。 "定",即實驗室學生的座次固定。這樣,有利于實驗中相互協(xié)作,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同時也便于及時查處儀器的損毀和丟失,促進學生自覺遵守實驗操作規(guī)程,愛護實驗用品。
嚴格實驗紀律,既有利于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又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有組織、有紀律、愛護公物的良好實驗習慣。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認識到實驗的目的不只是完成作業(yè),而更是為了進行科學探索。
3.實驗教學方面,立足本地農村生物資源開辟第二課堂
農村中學開展生物學教學活動有其天然的優(yōu)勢,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優(yōu)勢,挖潛、開發(fā)課程資源,發(fā)動學生,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條件,完全可以揚長補弱,保障生物學實驗順利開展。
3.1 利用當地資源,加強農村特色校本實驗課程的開發(fā)。生物教學可以在學校的周邊,與一些農戶或種植、養(yǎng)殖基地建立校外課程合作關系。帶領學生去農莊或基地進行實地教學。這樣更直觀的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2 充分利用學生資源,開展實驗活動。農村學生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大都參與了農事活動,養(yǎng)過雞,鴨,豬,幫助種植過水稻,煙草,蔬菜等農作物,有的甚至很在行。菜農的孩子知道怎樣整地,怎樣播種,怎樣松土,怎樣防治病蟲害;一位飼養(yǎng)過牛的孩子親眼目睹了小牛犢的誕生。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特別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經驗的學生,把農村孩子的這些寶貴的經驗運用到學習上來。應優(yōu)先發(fā)展這部分學生成為興趣小組成員,最終成為老師的助手。在實驗中,由小助手擔任各組的組長,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
3.3 采集制作標本,發(fā)展學生技能。親近周圍自然環(huán)境,增進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獲取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學會在活動中自我管理并提高自己的生物學素養(yǎng),這是生物學校外活動要達到的目標之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周圍的田野或山上,采集動,植物標本。教師可在現場對所采集的植物整體標本進行分類,讓學生回憶舊知,重新認識和區(qū)別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加深理解和鞏固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然后帶回標本指導學生通過整形,壓平,干燥,裝貼等步驟進行處理,制作成臘葉標本,供課堂教學觀摩之用。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季節(jié),指導學生捕捉供蟈蟈,菜粉蝶,蟑螂,螻蛄等昆蟲,經過針插,展翅,干燥,保存等過程制成標本,充實課堂教具。通過這些生物學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技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生物實驗素養(yǎng)和實驗能力的提高,貫穿于生物實驗教學的全過程,也貫穿于學生終身學習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教師應該努力學習,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實踐和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生物實驗教學的需求,不斷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生物實驗技能,為培育適應現代社會"知識和能力"并舉的新型人才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