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知假買假行為法律規(guī)制問題的思考

2017-03-22 12:06郝志斌高穎
關鍵詞:牟利制假售假

郝志斌,高穎

關于知假買假行為法律規(guī)制問題的思考

郝志斌,高穎

知假買假行為是以謀取加倍賠償為目的的不正當市場參與行為,知假買假者只追求自己牟利而不關心其他消費的合法權益,是一種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探討了對知假買假行為進行法律規(guī)制的必要性,認為知假買假者濫用消費者權利,浪費公共資源,擾亂市場秩序,某些行為已經涉嫌刑事犯罪。分析了規(guī)制知假買假行為的法理依據,并提出了相應的法律規(guī)制對策。

市場經濟;知假買假行為;法律規(guī)制;對策措施

目前,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有關法律法規(guī)還不夠完善,市場經濟秩序也比較混亂,尤其是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橫行,一些知假買假者以打假之名牟取私利,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因此,探討對知假買假行為進行法律規(guī)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對知假買假行為的概念界定

知假買假行為是指以謀取加倍賠償為目的的不正當市場參與行為。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越來越大,懲罰性賠償的賠率也越來越高,逐漸催生了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行為,這種行為近來出現了組織化和專業(yè)化的特點。支持此類行為索賠的觀點主要有:第一,謀取加倍賠償的知假買假行為在客觀上是對行政機關執(zhí)法力量不足的有益補充,有助于增強經營者依法經營的意識,應允許以索賠為業(yè)的知假買假行為人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行使索賠權,進而達到有效遏止制假售假的不誠信行為。第二,此類行為主體往往以消費者的身份購買涉嫌違法的商品,而工商管理部門和經營者對其舉證困難,即難以證明其是以謀取加倍賠償為目的,故實務中大多支持此類行為主體。

我們認為,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規(guī)定的消費者概念,謀取加倍賠償的知假買假行為人不具有消費者的適格要件,其不是為了生活消費而去購買涉嫌違法的商品,而是為了牟取非法利益,將獲得高倍賠償作為知假買假行為的目的。因此,知假買假行為人不應享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的索賠權。此外,謀取加倍賠償的知假買假行為人以消費者身份行使懲罰性賠償請求權,有違市場誠實信用原則,有關機關不能因舉證難而放縱此類行為的發(fā)展。

二、對知假買假行為進行法律規(guī)制的必要性探討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都傾向于支持打假行為,打假并沒有錯,其目的是打擊不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然而,知假買假行為人則是以打假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因此必須進行法律規(guī)制。

(一)涉嫌刑事犯罪

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行為在實踐中合法與否,經濟法學界和實務界尚無定論。由于欠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指導和參照,欠缺健全有效的市場監(jiān)督機制,因此知假買假行為人為了進行非法牟利,經常實施篡改商品生產日期、掉包過期商品等行為,以此進行敲詐勒索,情節(jié)嚴重的已經涉嫌犯罪。例如,2011年12月1日,成都職業(yè)打假人劉某(真名黃某)涉嫌敲詐勒索一案在重慶市萬州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劉某被控以舉報電視臺播發(fā)虛假廣告為由,敲詐勒索全國300余家電視臺,金額共計242萬元。法院審理認為,劉某等人借打假之名,利用電視臺對被相關部門處罰之恐懼,以舉報為名進行要挾,牟取私利,符合敲詐勒索罪的犯罪構成要件,且符合數額巨大標準,構成敲詐勒索罪[1]。

(二)濫用消費者權利

消費者與知假買假行為人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前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消費,而后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牟利。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近年來接受了大批職業(yè)打假案件,大部分案件只涉及商品標簽等無關消費者身心健康的問題,而對真正屬于質量問題進行的打假卻占比很低。數據顯示,某地區(qū)自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共有17家超市和1家餐飲公司被打假索賠6 022次,損失金額高達2 610萬元。其中,商品包裝、標簽等問題占55.78%;食品過期問題占19.51%;發(fā)現異物占比12.92%;產品質量問題占11.79%。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陳學江表示,無論是商品標簽問題還是商品質量問題都具有無可非議的價值和意義,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關系國計民生和消費者身心健康的問題,而不是為了牟取私利擾亂市場秩序,甚至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知假買假者濫用消費者權利,實際干的是違法行為。

(三)浪費公共資源

漢斯·皮特斯在《公共任務與國家任務》一書中指出,國家任務包括公共任務、國家任務與行政任務。其中,公共任務泛指所有為實現社會公共利益進行的活動,既可由私人自行完成,亦可由國家機關與私人參與完成。國家任務是指由國家賦予行政機關進行的活動。行政任務是指由憲法或法律授權行政機關進行的活動,特指國家任務。我們認為,打假任務應當屬于國家任務或行政任務,即只能由相關權力機關進行,社會公眾并無執(zhí)法權,只可行使建議權或監(jiān)督權。

知假買假行為人有濫用行政資源的嫌疑,他們的惡意索賠被拒絕后,于是向監(jiān)管部門投訴,或要求政府部門參與維權,或要求行政復議,甚至提起訴訟,以增加監(jiān)管機構和相關企業(yè)的壓力。現階段的打假表現出了組織化、專業(yè)化的特點,形成了包括法律界人士和專業(yè)人士組成的打假團隊。打假濫訴造成了嚴重的司法資源和行政資源浪費。例如,上海工商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3年間,職業(yè)打假人共投訴14375件,年增長率達到364%,為處理這些投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四)擾亂市場秩序

由于打假成本低,證據易收集,知假買假行為人越來越活躍,他們關注的主要是生產日期、產品說明書等,而對消費者健康危害最大的產品質量則并不關心。消費者、經營者是平等的市場主體,不能單獨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而無理加重生產者或經營者的責任,只有具備合法依據,才能加重他們的責任。市場上也存在知假買假行為人與制假賣假行為人相互勾結的情況,制假賣假行為人向知假買假行為人支付“封口費”,以求得制假售假活動順利進行。目前,我國消費者和企業(yè)對一些知假買假行為人的惡意打假行為深惡痛絕,消費者正常的打假行為對于打擊制假售假、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等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知假買假行為人以打假為名進行牟利,完全不屬于消費者的理性消費行為,而是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不法行為。

三、對知假買假行為進行法律規(guī)制的思考

如上所述,大量事實表明知假買假行為已經涉嫌犯罪,必須進行法律規(guī)制,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一)規(guī)制知假買假行為的法理依據

我們認為,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行為浪費行政、司法資源,使消費者的正當維權被動化,扭曲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目的?!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guī)定,除食品、藥品以外的其他類產品,要以被欺詐為索賠的前提條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68條指出,欺詐是經營者實施了有意虛假行為,如故意發(fā)布不實信息或故意隱匿真實信息,使消費者陷入錯誤認識,做出有違內心真實的意思表示。而對于知假買假行為人而言,顯然不能構成被欺詐。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行為要以生活需要為目的,言外之意排除了以牟利為目的。知假買假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以牟利為目的。職業(yè)打假人大多是知假買假行為人,他們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但不采取正常的做法,向有關機關投訴和舉報,而是采用敲詐勒索的方式,一旦勒索成功就保持沉默,根本不關心其他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梢?,知假買假行為是濫用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應該進行法律規(guī)制。

(二)規(guī)制知假買假行為的對策措施

1.完善有關法律法規(guī),做到有法可依

對知假買假行為人身份的認定是當前爭議的焦點和難點?!断M者權益保護法》對此進行了回避,未作出具體規(guī)定?!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3條采用的概念是購買者而非消費者。知假買假行為在實踐中是典型的牟利行為,知假買假行為人獲得預期利益之后就選擇沉默,對于其他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漠不關心。此外,打假屬于行政執(zhí)法機關的職責,消費者只能在自身權益范圍內尋求救濟。我們認為應修改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guī),首先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賠償。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執(zhí)行。由于該條文沒有對消費者相關行為的構成要件作出具體規(guī)定,其保護范圍過于寬泛,被一些人鉆了空子,滋生了一批以知假買假進行牟利的職業(yè)打假人,因此,應當對該條文進行修改,明確界定“知假買假行為”概念及其構成要件。其次,對于司法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應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進行釋疑解惑;對于爭議較大的問題,可以制定指導性文件進行規(guī)制,待成熟后再上升為法律。通過修改和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做到對知假買假行為的規(guī)制有法可依。

2.依法進行規(guī)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首先,發(fā)揮政府依法進行規(guī)制的作用。2016年11月16日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條例》)第2條規(guī)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其權益受本《條例》保護。但是,金融消費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不適用本《條例》。該《條例》明確排除了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行為,此條款在實務中引發(fā)了較大爭議:一方面知假買假行為人認為此條款是專門針對其制定的,是對其合法權益的侵害,其知假買假行為雖然具有牟利目的,但也起到了凈化市場,遏止制假售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他消費者認為知假買假行為人的行為并非出于保護消費者利益,而是為自己牟利,故不能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我們認為,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行為人并不是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他們具有組織化、專業(yè)化的特點,政府在完善和正式發(fā)布該《條例》時,應當明確將知假買假行為人排除在外,并依法對其行為進行規(guī)制。其次,發(fā)揮私人規(guī)制的作用。所謂私人規(guī)制,就是私人主體(包括企業(yè)、個人或其他組織)依據合同、法律或政府機構授權、委托以及自身使命獲得相應的“權力”,從而獨立參與經濟、社會的規(guī)制活動[2]。私人規(guī)制和政府規(guī)制的措施一樣,也包括“立法”、監(jiān)督、處罰等。在消費者利益保護方面,消費者協(xié)會應當起到私人規(guī)制主體的重要作用:一是根據法律和政府相關文件,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對知假買假行為進行規(guī)制,防止其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情況發(fā)生;二是根據有關授權對消費市場進行廣泛監(jiān)督,對一般的知假買假行為人進行教育或處罰。通過依法規(guī)制知假買假行為,從而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3.加強法律法規(guī)教育,增強守法意識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求市場參與主體和廣大消費者都要學法、知法和守法,自覺依法辦事。加強法律法規(guī)教育,增強廣大公民的守法意識,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關鍵。產生知假買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知假買假行為人不學法、不知法和不守法,因此加強對他們進行法律法規(guī)教育,增強他們的法紀觀念和守法意識,是規(guī)制知假買假行為的重要措施。為此,一是政府要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按照法制中國的要求,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尤其要加大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公民的法紀觀念。二是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要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重點加強對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公民的守法意識。三是司法機關和工商管理部門要結合知假買假案例,開展專門的打擊知假買假不法行為的宣傳教育,警示其他消費者,預防類似的違法亂紀行為發(fā)生。

4.嚴打制假售假行為,消除滋生土壤

制假售假是知假買假的前提條件,沒有制假售假就沒有知假買假,因此,嚴打制假售假行為,是規(guī)制知假買假行為的重要前提。當前,要通過嚴打制假售假行為,消除知假買假行為的滋生土壤。第一,創(chuàng)造誠實信用的市場交易環(huán)境。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黃金原則,其對經濟法中的市場交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由于對制假售假行為存在取證難等問題,很難對其進行有效規(guī)制,因此,通過市場主體的自我道德約束,并輔之以有關部門的信息評價,對于規(guī)制制假售假行為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發(fā)揮消費者的監(jiān)督作用。消費者雖不能在事前對制假售假行為進行監(jiān)督,但是,可以在事后以舉報等方式進行監(jiān)督,營造全民打假的良好氛圍。第三,加強信息交流,采取上下互動的規(guī)制方式。打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級主管機構、消費者協(xié)會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壁壘,形成上下聯(lián)通的信息網絡,充分發(fā)揮大數據的優(yōu)勢[3],構建全國統(tǒng)一的審查信息處理機制和黑名單制度,督促負有監(jiān)管職責的機構積極履職,有效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徹底消除知假買假行為的滋生土壤。

[1]何夢如.職業(yè)打假中正當維權與敲詐勒索的界限:以黃某敲詐勒索案為例[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4.

[2]胡斌.私人規(guī)制的行政法治邏輯:理念與路徑[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7(1).

[3]李俊峰.公平競爭自我審查的困局及其破解[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7(1).

D920.4

A

1673-1999(2017)12-0026-03

郝志斌(1994—),男,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經濟法;高穎(1994—),女,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法。

2017-09-18

(編輯:文汝)

猜你喜歡
牟利制假售假
假抽獎 真陷阱——謹防快遞包裹成為二維碼廣告牟利工具
拼多多危機的背后:電商平臺售假現象的法律分析
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有必要嗎?
堵住制假售假的灰色空間
牟利性打假行為規(guī)制的法律經濟分析
論我國關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綜述
論我國關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綜述
代購毒品適用法律之困惑
通過居間介紹的方式賺取毒品的行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