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擁軍
紅瑤服飾:傳承著溫情的“史書”
游擁軍
農(nóng)歷七月十四,是居住在龍勝各族自治縣的瑤族分支“紅瑤”同胞們的節(jié)日——“紅衣節(jié)”。
在這一天,紅瑤同胞相約一起唱瑤歌、選寨花、紅瑤刺繡、打旗公等,并通過祭祖祈福、瑤族大歌、手工紡繡,向中外游客展示日常生活勞作的場景和紅瑤原生態(tài)文化。在這些活動中,紅瑤同胞精美艷麗的服飾讓人們贊不絕口。而這些瑤族服飾的背后,有著眾多“隱秘”的技能和溫情的故事。
2016年7月下旬的一天,陽光尚未露臉,龍勝泗水鄉(xiāng)的白面紅瑤寨晨霧彌漫。40多歲的瑤嫂龍回娟早早起床,她今天約了寨子里的另外兩位瑤嫂,準備到5公里以外的大唐灣采摘藍靛,這是制作瑤族服飾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留給這位瑤嫂的時間不多了。女兒此前已有了一套紅瑤服飾,她得在女兒出嫁前,給女兒再準備兩套紅瑤服飾。這是瑤族同胞的傳統(tǒng),母親必須給出嫁的女兒縫制兩三套新衣做嫁妝。
龍回娟的女兒白永慧剛和未婚夫訂婚,雙方家長一致決定2017年國慶節(jié)擺酒成親。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龍回娟得從頭到腳全方位地給女兒縫制新衣。而采集藍靛,是制作這個民族服飾最開始的步驟。
在古代,瑤族先民用手搓揉藍靛的鮮葉時發(fā)覺手上有青綠色,用水沖洗后逐漸變成了耐久不褪的深藍色。生活在大山里的瑤族同胞日常穿的染色土布衣裙全部都要用藍靛來染色。
“寨子里所有人做衣服的步驟都是跟著媽媽學習的,我也是。”說起瑤族服飾的制作,龍回娟這樣說。因為瑤族先民沒有文字,關(guān)于服飾的所有秘密都由家里的長輩口口相傳,親手相授。龍回娟對所有的秘密都了如指掌,因為在她還只有10歲的時候,就開始跟隨奶奶和媽媽學習制作瑤族服飾。
把藍靛采回家后,龍回娟打來泉水將其浸泡3天,等水的顏色變成深藍近墨,就可以用來染色了。當然,此前還得先把地里的棉花紡成線、織成布。經(jīng)過三曬三染,布匹的顏色變成特有的深藍色,就成了瑤族服飾的基礎(chǔ)。青衣(素衣)、錦衣(飾衫)、花衣、花裙、青裙(素裙)、頭巾、包肚、圍裙、裙擺、腳綁帶等,都需要用到這些布匹。
這些染成深藍色的布匹和沒有染色的白色布匹,將會在龍回娟的針法、繡法、圖樣穿插組合等技藝下被加上各種精美的花色。
接下來的8月,龍回娟很忙碌。包頭布、包肚、腰帶、圍裙、圍裙帶、裙擺、腳綁、腳綁帶、花鞋甚至身上穿戴的銀飾等,所有物件的置辦,都要自己起頭或者聯(lián)系。
母親為女兒穿戴好紅瑤服飾 游擁軍攝
而此后一年多,龍回娟每天花費在服飾上面的時間,將不低于6個小時。就算是這樣,龍回娟還是覺得時間緊張。“因為女兒訂婚比較突然,原來制作服飾的時間被打亂。但是為了給女兒一個完美的婚禮,我還是決定再做兩套衣服給她?!饼埢鼐陮ε畠旱奶蹛劭梢娨话?。通常,這樣的衣服一年半才能做成一套,有些人甚至需要花費三年的時間。
紅瑤是瑤族一個較小的支系,大多居住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zhèn)及泗水鄉(xiāng)一帶的山區(qū)里,以頗具特色的服飾而著稱。
古書《嶺外代答》曾經(jīng)這樣記載龍勝瑤族:“婦人椎髻,上衫下裙,斑斕勃窣,為其上衣斑紋極細,俗所尚也?!笨梢姮幾宸椢宀拾邤?、鮮艷精美的特點古已有之。
因為紅瑤沒有自己的文字,服飾圖案某種程度上就起著文字的作用,紅瑤人可從服飾文化這部“史書”中找回屬于本族群的特殊記憶,它同時也是紅瑤顯著的族群與文化標識。紅瑤服飾的花紋圖形多為幾種線條構(gòu)成的三角形、方形、菱形、齒形。紅瑤婦女手藝精巧,還以各色線條組成動植物形象?;y圖案雖多,但布局十分協(xié)調(diào),顏色搭配得當,色彩鮮艷,形象生動。
紅瑤服飾的制作技藝十分復雜,這一過程融合了織花、挑花、蠟染等工藝。整衣以大紅為主調(diào),玫紅、綠、紫、黃、藍各色相間搭配,組成很多個四方形的大花,花內(nèi)有龍鳳、勾頭鳥、八角花、桐油花等各種小幾何圖案,使得整件衣服十分鮮艷奪目。
紅瑤服飾里,男人喜著青衣青褲,婦女喜好五色。婦女上衫下裙,衣服花紋多,上衣有飾衫(亦稱錦衣)、花衣、便衣(亦稱扣衣)和雙衣(夾層衣)四種。其中的花衣更是精華所在,以青粗布為底,用紅、綠、黃、白、紫等色絲線在前胸和后背挑繡出繁多而別致的花紋圖案。僅僅一件花衣,就有30多種圖案。
如此精美的紅瑤服飾,卻曾幾經(jīng)危機。在新中國成立前,當?shù)卣啻蚊髁罴t瑤婦女易俗改裝,但都未成功,紅瑤服飾得以延續(xù)下來。
后來,雖然部分中老年人仍穿民族服裝,但入學讀書的青少年和參加工作的婦女改了裝,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受打工潮的影響,外出務工的農(nóng)村青年婦女基本上都已經(jīng)改裝。因此,能夠熟練掌握紅瑤服飾制作全套工藝的人,在龍勝一度只剩不足20人。20世紀90年代末,受龍勝旅游開發(fā)的影響,外來游客對瑤族服飾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大家才又重新重視起身上的服飾來。
為保留紅瑤服飾的特點,龍勝每年舉辦“紅衣節(jié)”“曬衣節(jié)”等活動,充分展示瑤族服飾的精美和亮麗。2007年起,縣里開始收集整理紅瑤服飾的制作過程,建立資料數(shù)據(jù)庫,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和保護工作,并舉辦紅瑤服飾培訓班,還籌建紅瑤民族博物館。
現(xiàn)在的瑤族村寨,不僅中老年婦女堅持穿戴瑤族服飾,很多青年和少女也都穿上了這些精美的服飾。大家已經(jīng)深刻認識到,瑤族服飾的保護傳承,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摘自2016年8月24日《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