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
喚醒教師主動成長的天性
孫雙金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種樹人隔三岔五地來給苗木澆水。有時多,有時少,有時澆得勤快,有時澆得疏懶。“我”很不解:為什么不按規(guī)律澆水?為什么不澆得勤快一點?種樹人告訴“我”:種樹是百年的基業(yè),所以樹木要學會自己在土里找水源。老天下雨是沒有規(guī)律的,他澆水模仿老天下雨,不讓樹苗養(yǎng)成依賴的心。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這是多么好的種樹經(jīng)驗,又是多么好的育人哲理呀!作為校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自然想到了教師培養(yǎng)的話題。
當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教師培養(yǎng)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做了大量投入,國培、省培、市培、區(qū)培、校培工程如雨后春筍,教師參加各種名目的培訓忙得不亦樂乎。說實話,從面上來說,面廣量大的培訓,對教師的整體素質的提升確有幫助。青年教師眼界開闊了,知識面更廣了,教育理論素養(yǎng)豐富了。但是,我發(fā)現(xiàn)很多一線教師特別是城市教師,好像對各級教師培訓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排斥心理。一交流,原來教師嫌各級培訓太頻繁,且有的培訓質量并不高。教師參加培訓僅僅是為了蓋上培訓章,獲得培訓學時。這樣的培訓有多大的意義呢?
各級的培訓,就像給苗木澆水。我們是怎么澆水的呢?我們澆得勤快,澆得頻繁,澆得很有規(guī)律。這樣帶來的結果是教師養(yǎng)成了依賴心,失去了自己主動生長的能力。這樣的教師如何能長成“百年的樹”呢?
教師成長最重要的不是外在培訓內容的多寡,不是有沒有師傅的引領,而是教師本人有沒有內在的追求,有沒有遠大的志向,能不能“自己主動在土里尋找水源,拼命扎根”??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正因為孔子從小立志,志在求學,志在“學而不厭”,所以他才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成為萬世師表、萬代宗師??磥?,內在的志向、抱負、追求才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和靈魂。
教師培訓的首要任務是什么呢?是播種,是給每個人內心播下追求卓越、成為最好的自己的種子。如果內心有了這顆種子,他就會主動追求,主動尋找“水源”,主動“扎根”,主動尋求陽光雨露,讓自己長成參天大樹。這樣的種子到哪里尋找?到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等名師的成長經(jīng)歷中去尋找,到他們的精神情懷中去尋找,到他們的課例論著中去尋找。精神只有靠精神去召喚,情懷只有靠情懷去鼓舞,志向只有靠志向去激蕩!
行文至此,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又躍上我的心頭。郭橐駝種的樹為什么長得好?“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我們的教師培訓不也應該順應人向上的天性,喚醒人內在的力量,讓他們自由成長、主動發(fā)展嗎?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