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潛移默化地營造一種德育滲透環(huán)境,以知識為載體,既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也讓學生知識“如何做人”.
關鍵詞:德育滲透;像;平面鏡;實驗;合作
作者簡介:曲波(1973-),男,大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如何通過實驗教學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教學活動絕不僅是冰冷的知識傳遞,只有知識沒有情感交流的課堂是枯燥乏味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課堂上教師潛移默化地營造一種德育滲透環(huán)境,以知識為載體,既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也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筆者在《平面鏡成像》一節(jié)教學中,做了嘗試如下:
1導入:
準備足夠多的、大小合適的平面鏡,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引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失時機地問:平面鏡中的像有什么特點呢?比如:(1)像在什么地方?(2)像的大小跟自己一樣大嗎?(3)改變你與平面鏡的距離,你在鏡中像的大小改變嗎?怎樣改變?激發(fā)出學生強烈地探究欲望,自然進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2設計實驗:
學生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器材(平面鏡、透明的薄平板玻璃各一塊,完全相同的蠟燭模型兩只,大白紙一張,刻度尺、鉛筆等),獨立設計實驗,【可適當參閱課本(人教版)p77實驗內(nèi)容部分】制定出實驗步驟.然后在小組內(nèi)提出來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取優(yōu)去劣,最后制定出一個全體小組成員認可的,共同的實驗方案.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教學,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學習中要懂得向他人借鑒,尋求幫助.集體的力量無比巨大,要善于借助團隊集體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就連今后學生的人生道路成長,也是如此.
3進行實驗:
31通過學生的實驗操作及操作活動中老師的及時提醒、指導,力爭讓學生做到:
(1)學會合作,學會分工.整個實驗活動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實驗過程中各成員間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團結(jié)協(xié)作.一起擺放儀器,有找像的,有測量像與物體到平面鏡距離的,有記錄數(shù)據(jù)的......
(2)形成嚴謹認真的實驗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
32學生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實驗中,“平面鏡”若與桌面不垂直,或雖與桌面垂直,但在實驗過程中又無意移動了“平面鏡”位置,都不容易準確找到像的位置 .
2.心態(tài)急躁.尋找像的位置時,并沒有做到“像的替代物”與眼睛看到的像“完全重合”就急急忙忙認為此處就是要尋找的像的位置.
3.及時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實驗圖熱鬧,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光看、光說、光做,卻不記錄.
4.按制定好的計劃嚴格實施.實驗中,有的小組只做了一次實驗(找了一次像,做了一次測量),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匯報實驗結(jié)果.殊不知,一個實驗結(jié)論的得出,是多次實驗的結(jié)果(至少三次).
針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在巡視中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給予指導糾正.
33實驗中的難點處理:
(1)實驗器材的選取
實驗中有的小組選取平面鏡找像,也有的小組選取透明的薄平板玻璃找像.由于平面鏡背面涂有一層不透光材料,學生無法看到平面鏡后面的情況,也就無法尋找并確定像的位置,導致實驗無法進行.對此,學生做實驗時教師可先不予置評,當學生看到了鏡中的像,但卻無法確定像的位置,急的抓耳撓腮,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問題時,教師再指出問題所在,和本小組同學共同探討,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換用透明的薄平板玻璃.
本環(huán)節(jié)這樣處理,意在讓學生學會選擇恰當?shù)钠鞑膩硗瓿蓪嶒?,選擇對了,可使后面的實驗順利進行,也較容易得出實驗結(jié)論.選擇不對,努力白費.由此引申出,無論是學生今后的升學就業(yè),還是婚姻家庭的建立,選擇至關重要.要讓學生學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恰當正確的選擇.(2) 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雖然實驗中找像時學生做到了“像的替代物”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是等大的.但學生潛意識里還是不接受,總是認為物體離平面鏡遠了,像就變小了;物體離平面鏡近了,像就變大了.
對此,教師告訴學生,上述現(xiàn)象是人眼的一種錯覺,舉例來說,中午的太陽看起來只有盤子那么大,但太陽真的和盤子一樣大嗎?(學生啞然失笑,似乎有點明白了).接著,讓學生自學閱讀課本p104頁“人眼的視角”部分(看插圖),至此,學生恍然大悟,就徹底明白了.
(3)平面鏡成的像到底是實像還是虛像?
《光的直線傳播》一節(jié),學生在學小孔成像時,對實像、虛像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認知.小孔成的像是光線射過小孔會聚形成的,是實像.是可用透明塑料膜(光屏)接受的.平面鏡成像時,光透不過去,雖然眼睛在平面鏡中看到了像,但卻無法用光屏接受,說明這個像不是由物體發(fā)出的光透過平面鏡會聚形成的,不是實像,而是光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形成的,因而是虛像.
借助老師的啟發(fā),引導學生由既定的實驗現(xiàn)象或事實進行推理、分析,最終得出科學結(jié)論.
4評估、匯報交流與分析論證
實驗中測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是否相等時,測量結(jié)果可能不那么精確,稍有偏差,教師對此不必過分苛刻,只要學生尊重事實,在匯報交流時能找出原因(是讀數(shù)粗心、還是測量不認真造成)即可.
實驗結(jié)束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師適時引申:人生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對待他人,你將獲得一個光明的未來.
5平面鏡的應用
利用網(wǎng)絡查詢:(1)平面鏡在中國古代產(chǎn)生、發(fā)展的歷程.增強學生對祖國古代科技的自豪感.
(2)潛望鏡的構(gòu)造、潛望原理(光路圖).
6課下鞏固:
(1)課余嘗試制作一個簡單的潛望鏡,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訓練.
(2)調(diào)查自己生活的小區(qū)(村莊),屋頂有沒有安裝光伏電站發(fā)電的,如果有,向主人詢問光伏電站中是不是用到了平面鏡,它們是怎樣把太陽光反射匯聚到一起的.
完成上述兩個課外作業(yè),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和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學物理是有用的.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讓學生從小就有一種關心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情懷.·物理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