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明 鐘 瀾
(韶關市畜牧研究所,廣東韶關 512026)
新丹系種豬在粵北山區(qū)對環(huán)境適應性調查研究
謝光明 鐘 瀾
(韶關市畜牧研究所,廣東韶關 512026)
1.1 試驗動物
新丹系種豬,來自于新建種豬場,一區(qū)可飼養(yǎng)300頭母豬,于2011年10月投產,二區(qū)可飼養(yǎng)500頭母豬,于2014年9月投產。豬場欄舍按現代化、標準化欄舍設計,配套建有1500m3沼氣工程,排污方式為豬-沼-果和牧(樹木和牧草)。
1.2 試驗地點
韶關市畜牧研究所杉木灣種豬場。
1.3 飼養(yǎng)管理
按現代種豬場管理模式進行:種豬采用限位架和產床飼養(yǎng),欄舍內設有水簾降溫、負壓式抽風機,豬只日常管理為自由采食與限食相結合、自由飲水,配種方式為人工授精,按常規(guī)免疫程序接種免疫。同樣的技術人員和飼養(yǎng)人員。
1.4 數據記錄
2014年1月生產線承租給韶關佳和農業(yè)生態(tài)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本文統(tǒng)計2012~2015年疾病發(fā)生率等健康程度方面數據,記錄豬只健康程度:腹瀉率、呼吸道病發(fā)生率、肢蹄病發(fā)生率、母豬淘汰率。用Excel進行描述性分析。
從表1可知,豬場2012、2013、2014、2015年:腹瀉率分別為8.12%、8.5%、7.68%、9.56%;呼吸道疾病發(fā)生率分別為12.64%、13.91%、6.38%、7.65%;肢蹄病發(fā)生率分別為15.32%、14.17%、13.65%、13.14%;母豬淘汰率分別為5.84%、20.21%、22.22%、11.27%;母豬因肢蹄病淘汰占總淘汰母豬的比例分別為66.67%、32.05%、41.45%、36.84%。結果顯示:新丹系種豬在腹瀉率方面保持在一個相當穩(wěn)定、持續(xù)的水平;呼吸道疾病2014、2015年比2012、2013低,可能原因是2012、2013年豬場欄舍不夠,混合飼養(yǎng)了地方豬種(梅花豬),地方豬種與優(yōu)良種豬混養(yǎng),在空氣、疾病傳播方面會存在隱患,導致新丹系種豬呼吸道發(fā)生率偏高,從2014年1月開始新丹系與地方豬種分兩個區(qū)域飼養(yǎng),新丹系種豬呼吸道疾病發(fā)生率下降到合理水平;肢蹄病發(fā)生率較高,超過13%,主要原因應該是新丹系種豬本身四肢較細,母豬產仔數多,前期儲備能量不夠,在懷孕期肢蹄負荷重,容易受傷;集約化豬場種母豬正常淘汰率一般是25%,本場母豬淘汰率2012-2015年母豬淘汰率低于25%,主要原因是本種豬場是新建種豬場,2012、2015年屬于引種培育階段,淘汰母豬較少;母豬因肢蹄病淘汰占總母豬淘汰的比例超過32%,說明肢蹄病嚴重影響了新丹系種豬的種用價值。
表1 豬場豬只健康狀況分析表
(1)本研究結果表明,豬場2012年以來母豬腹瀉率8.5%以下,新丹系豬與地方豬種分開飼養(yǎng)后,呼吸道疾病發(fā)生率在8%以下,比較穩(wěn)定,這與新丹系種豬適應粵北山區(qū)飼養(yǎng)幾年后,已適應氣候特點,在腹瀉、呼吸道疾病方面已有一定的抵抗力有關。
(2)陳鐵橋等[1]報道湖南省18個中小型豬場2083頭母豬中母豬肢蹄病發(fā)病率36%,張昊等[2]報道永州某豬場627頭母豬中母豬肢蹄病發(fā)病率27%、因患肢蹄病淘汰的母豬占淘汰總母豬數的51%,謝水華[3]報道華南地區(qū)新丹系種豬母豬肢蹄病發(fā)生率達到9.7%、因患肢蹄病淘汰的母豬占淘汰總母豬數的60.97%。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粵北山區(qū),母豬肢蹄病發(fā)生率達到13.14%~15.32%,因患肢蹄病淘汰的母豬占淘汰總母豬數的32.05%~66.67%,與陳鐵橋等和張昊等的報道相比,發(fā)生率偏低,說明本豬場在欄舍設計、設備等方面已優(yōu)于2005年前陳鐵橋等和張昊等報道的豬場;本研究結果表明,母豬肢蹄病發(fā)生率高于謝水華等的研究結果,可能與粵北山區(qū)的氣候特點有關,粵北山區(qū)對整個華南地區(qū)來說,受南嶺山脈的影響最大,夏天濕熱,冬天特別寒冷且持續(xù)時間長,空氣中濕度大會影響種豬的肢蹄健康度。
(3)羅才慶等[4]報道正常商品豬場母豬淘汰率為20%~30%,本研究結果表明豬場2012、2015年母豬淘汰率小于20%,這與豬場是新建豬場,生產線擴建引種有關。
(1)隨著“壹號土豬”在市場上的被認可,很多豬場都計劃養(yǎng)殖部分“土豬”,根據本研究結果,良種豬與地方豬混養(yǎng),呼吸道疾病發(fā)生率較高,建議豬場做好欄舍規(guī)劃和布局,優(yōu)良種豬生產線與地方豬生產線分兩地飼養(yǎng)。
(2)新丹系種豬四肢較細,母豬產仔量多,新陳代謝大,懷孕期間后肢承重力強,因此容易以生肢蹄病。根據日常管理經驗,為提高新丹系種豬四肢健康度,減少母豬因肢蹄病而淘汰的發(fā)生率,要從幾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懷孕母豬的營養(yǎng)管理;二是加強日常管理,主要是要加強欄舍濕度管理,保持欄舍干燥。
[1] 陳鐵橋,戚咸理.母豬肢蹄病的調查研究[J].湖南畜牧獸醫(yī),2000,(4):29-30.
[2] 張昊,于桂陽,陳鐵橋.母豬肢蹄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5,41(7):58-59.
[3] 謝水華,陳文芳,陳瑤生,等.引進丹麥種豬生產必能與適應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13,49(12):57-61.
[4] 羅才慶,吳南洋.福建某公司母豬淘汰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yī),2013,(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