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楓
【學科教學】
場景學習:讓學生走向詩詞深處
楊秋楓
當下,小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上存在缺乏興趣、畏難等種種問題。而采用“場景學習”,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景物走向情感,從語言走向靈魂,從現(xiàn)在走向彼時,可以讓其真正讀懂、深刻理解詩詞之美。
場景學習;詩詞教學;語文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不少孩子三四歲時,就會吟誦駱賓王的《詠鵝》。從幼兒園到小學,學生一直在學習詩詞,孩子們離詩詞看似很近。
可是,提起詩詞,不少學生卻興趣索然,詩詞在他們眼中,似乎就是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代名詞。這時,孩子們離詩詞又那么遠。
詩詞,以詩“言志”,托詞“抒情”,用凝練的語言、縝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集中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可以說,詩詞是中國最精致的文學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古今漢語表達方式的不同,古今價值觀的變化,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文化的沖擊,加上背誦、默寫、解釋等硬性學習任務(wù),孩子們與詩詞似乎漸行漸遠……
身為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讓學生在喧囂的社會中與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一次次美麗的“邂逅”呢?一次在“百度地圖”中的“場景”體驗讓筆者產(chǎn)生靈感:在相應(yīng)的地點,相機360度拍攝一組或多組照片,然后拼接成一個全景圖像,讓原先只有線條和文字的生硬圖示瞬間變得生動形象,觸手可及。試想,如果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們帶領(lǐng)學生在文字符號中感知鮮活的形象,與作者進行溝通、交流,那么,他們便能感悟到詩詞之美。于是,筆者努力在課堂上營造場景學習的氛圍,帶領(lǐng)學生走向文本的深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以蘇教版六下詩詞《漁歌子》為例,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感悟詩人的情感。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稘O歌子》這首詞就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請你閉上雙眼,在老師的朗讀聲中想象畫面。(教師配樂朗誦)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西塞山、白鷺、桃花、小河、鱖魚,還有個漁翁。
師:你是遠望,誰能把鏡頭拉近些,讓我們看得更真切呢?
生1:我看見紅艷艷的桃花開了,開得那么旺盛,引來了不少蜜蜂。
生2:我看見山前有一行白鷺飛過,扇動著白色的翅膀,姿態(tài)很優(yōu)雅。
…………
教師引導學生細致描繪詞中景物后,請學生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完整地敘述這一春天的美景,并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理解詞人的情感。
師:當張志和身處這樣的畫面中,他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他會說,大自然真美,我都陶醉了。
師:美景醉人。好,你就是詞人,陶醉地讀吧。(生讀)
生:他可能會說,這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簡直是世外桃源啊!
師:好一個“世外桃源”。好,請你嘗試讀出這種感受吧!
師:除了“賞心悅目”,還可以用什么詞語形容詞人此時的心情?
生:心曠神怡,自由自在,悠閑自在,悠然自得。
師:請你們悠然自得地讀一讀。
師:想象著你就是詞人,面對青翠的西塞山,看白鷺展翅,賞桃花爛漫,聽流水潺潺,感斜風細雨,一起入情入境地吟誦吧?。ㄉw吟誦)
在以上教學中,學生想象并描繪畫面,再現(xiàn)了詞中的春景,體會到了美好的意境。這個“全景再現(xiàn)”的過程,讓學生加深了對詞的理解,更打通了學生和詩人的感情通道。最后,通過入情入境的深情朗讀把美好的畫面、動人的詩詞深深印在心中,也為學生進一步理解“不須歸”做好了鋪墊。
教學蘇教版四下《江雪》時,學生很難理解詩中清高、孤傲的漁翁形象,那么我們該如何引領(lǐng)學生通過這短短的20個字,走向詩人的靈魂深處呢?
筆者先通過抓關(guān)鍵字、讓學生看圖、音樂渲染、感情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雪天漁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接著進一步通過場景學習,引領(lǐng)學生走向詩人的靈魂深處。
師: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漫天的飛雪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漁翁眉須皆白,但他還是不肯離去。此時此刻,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問這位漁翁嗎?
生1:漁翁啊,這么大的雪,你不冷嗎?
生2:天寒地凍,魚也不容易釣,你為什么還不回家呢?
師:是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讓我們走近那場大雪中的柳宗元。
(出示柳宗元的資料,生讀,并初步理解)
師(激情引讀,深化學生認識):改革失敗,被貶永州,名為司馬,實則是被監(jiān)視的“罪犯”。雖然滿懷失意和落寞,但他仍堅強地活著,依然在孤舟上——獨釣寒江雪(生讀)。到永州上任后,他無處可住,只好寄身寺廟,但他堅強地活著,依然在孤舟上——獨釣寒江雪(生讀)。雖然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興國之志,雖然好友、父親、母親、妻子個個先他而逝,但他仍堅強地活著,依然在孤舟上——獨釣寒江雪(生讀)。無論命運多么不公,無論內(nèi)心多么孤獨,他還是堅強地活著,依然在孤舟上——獨釣寒江雪(生讀)。國憂、家禍、困苦集于一身,這寒的不僅僅是永州的山、水,寒的更是詩人憤世嫉俗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獨、高傲的一顆心呀!
(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本詩的教學,難的不是讓學生理解漁翁的孤獨寂寞,而是領(lǐng)悟詩人借山水景物的描寫,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這種獨屬于詩人靈魂深處的情境,學生不容易體會。教學時,筆者通過場景學習,讓學生透過文字營造的氛圍,通過漁翁的鮮活形象,思考詩歌表達的深刻含義,再適時補充、引讀,層層遞進,帶領(lǐng)學生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
古人與今人所處時代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詩歌的學習中,學生不理解作者的想法、做法十分正常。鑒于此,我們可以利用場景學習,讓學生走進詩詞描繪的風景中,走進詩人當時的情感中,讓學生走進那個時代、那段歷史,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
教蘇教版六上《示兒》,應(yīng)放在金國南侵、北宋亡國的動蕩場景中,學生和陸游一起呼吸著時代的氣息,呼喊著北伐抗金的口號,理解一位愛國老人臨終前發(fā)出的無奈與期盼——“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教蘇教版四上《元日》,應(yīng)放在北宋王安石變法革新的場景中,正如春節(jié)來臨時,眼前的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對人民生活改善欣慰喜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樣的場景學習,讓學生真正觸及詩詞的根本,真正身處于詩詞之中,感受此時、此景,明了此人、此情。
我們應(yīng)智慧地把握詩詞課堂,讓學生在現(xiàn)代社會中與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一次次美麗的邂逅,讓學生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靈。
G623.2
A
1005-6009(2017)49-0010-02
楊秋楓,南京市三牌樓小學(南京,210003)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