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一琴
整本書閱讀:從單一走向多元
奚一琴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在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遵循“從一篇到一本、從一本到一類、從一類到多元”的原則,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整本書;路徑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墒聦嵣?,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很難專心地讀完一整本書。對此,我校立足學生閱讀現(xiàn)狀,遵循“從一篇到一本、從一本到一類、從一類到多元”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擴大學生的閱讀半徑,培養(yǎng)其愛閱讀的習慣。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由名著節(jié)選或改編的課文,如果我們能借助這一篇篇的“例子”,激發(fā)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將會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比照閱讀中實現(xiàn)從一篇到一本。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一文是《西游記》中的經典片段,在收錄進課本時,編者進行了一定的刪改。有教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引導學生閱讀原著中的《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這一回目,然后比照閱讀,發(fā)現(xiàn)異同。學生在比照閱讀后達成共識:原著內容比課文更為詳盡精彩,語言文白夾雜比課文更有韻味……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讀整本《西游記》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深入思考中實現(xiàn)從一篇到一本。一個好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停地與文本進行交流,且讀者的思考程度決定著交流的深淺程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與整本書進行深層次的交流。蘇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讀完課文,很多學生對蕭紅的園子充滿了向往之情,認為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自由的、幸福的。對此,筆者找來了蕭紅的童年資料,告訴學生:蕭紅的童年在中國東北的一個叫作呼蘭的小城里度過,那里閉塞落后,父親討厭她,繼母視她為眼中釘,祖母不喜歡她,只有祖父疼愛她。她的童年真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快樂自由嗎?看完《呼蘭河傳》,我們再來討論。帶著這樣的疑問,學生閱讀《呼蘭河傳》的積極性特別高,也獲得了不一樣的感受。
在主題閱讀中實現(xiàn)從一篇到一本。如學習故事《草船借箭》后,如果單純地讓一個學生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那是需要相當?shù)囊懔湍土Φ?,即便讀完,也是囫圇吞棗,草草了事。為此我們想到了以點帶面,分主題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師圍繞“諸葛亮神機妙算”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尋找《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計的篇章并讀一讀,學生很快就會找到“孔明用智激周瑜”“諸葛亮智算華容”“孔明三氣周公瑾”“孔明定計捉張任”“孔明巧布八陣圖”等精彩章節(jié)。在此基礎上,再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話題去分主題閱讀整本書,通過交流、分享,學生便會慢慢地讀懂、讀透整本書。
從一篇到一本,當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和能力后,我們還需要趁熱打鐵,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yǎng)其閱讀思維,引導其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本與本的關聯(lián)。讀完《昆蟲記》,教師以“走進動物世界”為主題,向學生推薦《小獅子愛爾莎》《狼犬羅依》《夏洛的網》以及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進行多角度閱讀,互相輝映,讓學生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深刻地感受生命的內涵和意義。
人與人的關聯(lián)。這主要是指閱讀某位作家的系列作品,如指導學生閱讀曹文軒的 《草房子》后,再向他們推薦《青銅葵花》《紅瓦》《根鳥》等作品,學生系統(tǒng)閱讀后,就能對曹文軒的“純美小說系列”有較全面的了解。
點與點的關聯(lián)。古今中外堪稱經典的著作浩如煙海,一些作品偏深偏難,不要說學生,就是成人,理解起來都相當困難。如果一開始就給學生推薦這類作品,學生很可能會產生畏難心理,拒絕讀書,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搭建一個臺階。比如:為了讓學生閱讀《萬物簡史》,先讓學生讀《游戲中的科學》;為了讓學生閱讀《莊子》,先讓他們讀“莊子白話寓言故事”;為了讓學生閱讀《文化苦旅》,可以先把《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推薦給他們……
整本書的閱讀中,我們從引導學生讀整本書、同一類書,最終走向多元閱讀。這里所說的多元,不僅指篇目的多元,還指時間、形式及評價的多元。
確定多元閱讀書目。我校的閱讀書目分為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兩部分。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讀必讀書目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因此,我們還推薦了選讀書目供學生閱讀。這些書目有的借鑒了全國名師的推薦,有的是本校教師的推薦,還有的來自學生、家長的推薦,最終經過學生網絡投票,我們選出了符合各個年齡段特點的、學生喜歡的書目。
保證多元閱讀時間。課內閱讀:每個星期安排兩節(jié)閱讀課,用來進行閱讀書目推薦、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收獲交流,確保學生保質保量地閱讀必讀書目。課間閱讀:營造閱讀氛圍,每個班級都有圖書角、學校也開設了4個書吧,便于學生課余抽空挑選書籍進行閱讀。課后閱讀:每天的家庭作業(yè),教師都會布置閱讀作業(yè),跟家長相配合,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閱讀會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推進多元閱讀交流。讀寫結合:這是讓學生融入文本、融入角色的好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化身為作者,寫寫故事會如何發(fā)展,或改編故事的結局;也可以化身為書中人物,表達內心獨白;還可以寫寫閱讀時的心理感受,評評書中人物,或與書中人物進行對話等等,沉浸其中,學生覺得自己就是書的主人。師生共讀:師生共讀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互動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就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話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共同元素,精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吸引力的“閱讀場”,并善于尋找對話支點,引導學生在碰撞中悅納,在分享中提升,讓共讀成為一個豐富有趣的心路歷程。交流展示:我們組織每月一次的班級讀書會,滲透方法,碰撞思維,促進讀寫遷移;此外,我們還創(chuàng)辦了學生自己的作文報《蘆風柳韻》,每個學期組織一次關于“整本書閱讀”的作文征文活動,將優(yōu)秀的文章刊登在作文報上。
形成多元閱讀機制。我們制訂了詳細的閱讀定級方案,讓學生的閱讀走向更深處:(1)能讀完一整本書,并填寫好相應的“閱讀足跡”,此為閱讀一級水平。(2)每個學生每學期須讀完4本必讀書目,獲得閱讀四級水平方可過關。(3)各班圍繞必讀書目中的一本精讀書開展特色讀書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樂于分享獨特感受、個性表達或研究”三個層次為學生定閱讀五級、六級、七級水平。(4)定到五級水平者將獲得參加揚中市等級考試資格。(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鼓勵他們進行自主閱讀,在選讀書目中,每讀完兩本上升一級水平,十級封頂。(6)每學期,達閱讀七級水平的學生可參與班級“閱讀明星”評選;九級水平以上的學生優(yōu)先參與學期末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
“我是一條魚,一條游泳的魚。原本在一個很小的池塘里,好多年之后,慢慢成為小池塘里的大魚。于是,我又來到一個大大的池塘里,去做一條小小的魚?!蔽覀兊恼緯喿x正是那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池塘,引領學生從單一走向多元,走向更廣闊的未知世界!
G623.23
A
1005-6009(2017)73-0032-02
奚一琴,江蘇省揚中市實驗小學(江蘇揚中,212200)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