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加旗
靜靜開放的藍莓花
——芬蘭教育考察報告
丁加旗
芬蘭教育安靜、平和、適度、自在。課程具有選擇性、應用性的特點;教師培訓依賴于教師教育學院,在職教師平時的研修主要靠同伴學習的方式進行,這些教育舉措具有深遠的意義。考察與思考芬蘭教育,為中國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積極的參考。
芬蘭教育;問題;感想;建議
藍莓花,多為白色,還帶有淡淡的綠色調。給人純潔而又安然之感,象征體貼寬厚的性格。芬蘭教育也像他們國度春天里盛開的藍莓花一樣,安靜、平和、適度、自在。
2017年4月24日至28日,南京市玄武區(qū)教育局組織6位特級教師組成考察團隊,赴芬蘭進行為期五天(含來回行程)學習交流。我們考察了赫爾辛基魯?shù)罓柗颉に固┘{中學 (小學和初中)、圖爾庫圖倫·格拉西利內高中、圖爾庫市教育局國際合作辦公室等單位,在與當?shù)亟逃识虝簩W習交流中收獲頗豐。由于考察時間較短,我們出發(fā)前就擬定了一些問題,現(xiàn)場交流時進行提問。
問題1:芬蘭教育的課程究竟有什么特點?
芬蘭的基礎教育之前分為兒童早期教育計劃(0~6 歲)和學前教育課程(6 歲),學前教育這一年屬于義務教育,有的學前班就和小學在一起。而基礎教育(1~9年級)和高中教育的各學段的安排上與我國差別不大,但在內容和操作層面有如下特點:
一是選擇性。芬蘭的基礎教育階段 (1~9年級)基本還是班級編制上課,其實這個階段選擇性并不大。高中階段就沒有我們意義上的班級了,幾乎一人一個課表。
二是應用性。他們重視課程與現(xiàn)代社會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與應用。比如,1~3年級就開設環(huán)境學課程,1~5年級每周2節(jié)手工課,5~6年級就開設物理與化學、生物與地理課程,還有社會學、家政課、健康教育課程都是列入基礎教育課程表。這些課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樹立環(huán)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健康心理和動手能力,也為學生日后選擇感興趣學科奠定了基礎。
問題2:芬蘭教師是如何選拔和培訓的?
芬蘭的教師是由教師教育學院培訓的。本科生一般是在大學學習結束后申請教師教育學院,一般是10∶1的申報成功率。其中,申請學前專業(yè)的學生,須在大學本科的第四年,到教師教育學院學習一年和到幼兒園實習;申請小學專業(yè)的學生,須就讀本科四年后申請碩士研究生。期間,至少到教師教育學院所屬實踐學校實習4次,拜師求藝;申請中學教師的學生,須在大學學習四年相關學科的專業(yè)知識之后,到教師教育學院學習一年,完成碩士學業(yè),才能成為正式的中學老師。芬蘭教師沒有資格證書。教師的待遇與醫(yī)生差不多,只是社會中等水平,但教師社會地位很高。
在職教師平時的研修主要靠同伴學習,沒有集體備課制度。同一年級教師可以自己選不同教材,有自己的基于課程標準的不同的課程內容設計,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很強的課程領導能力。芬蘭的校長不要為學生成績擔心,但要為學生流失擔憂。因為政府給學校的經(jīng)費是按學生數(shù)下?lián)艿?。我們考察了一?00名左右學生的學校(1~9年級),共有 60個教師,教育局給這所學校每年600萬歐元的撥款,校方支付一切費用。
問題3:芬蘭教育真的那么“妖魔”嗎?
談起芬蘭教育,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多次在PISA測試中表現(xiàn)非凡:芬蘭青少年連續(xù)兩屆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中稱霸,解決問題和數(shù)學能力則位居第二。于是,芬蘭教育有了世界第一的名號。但芬蘭教育真的那么“妖魔”嗎?
芬蘭教師很平實。芬蘭的教師素養(yǎng)很高,但從接觸到的校長和看到的教師,不像曾經(jīng)是這個社會中的精英人才。校長介紹時沒有高談闊論,大多談的是做法,沒有引用一句教育家名言。
芬蘭家長會選擇學校。一是選擇公辦學?;蛎褶k學校 (自愿繳費),二是由于移民和難民影響,有的學校學生群體以外來人口居多,有的家長也會在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選擇學區(qū)以外的學校就讀。
芬蘭小學實行彈性離校。芬蘭學校下午放學早,政府會提供服務,學校也會安排學生活動。另外,學校有社工團隊接待指導有問題的學生。
芬蘭教育很平均。芬蘭教育者認為,原來的芬蘭教育過度強調均衡,教師傳統(tǒng)授課較多,全體學生受到最基本的關注,弱勢學生還會受到更多的關注,特殊教師會為困難學生提供額外教育,所以芬蘭整體的PISA測試成績也很好。
中國教育與芬蘭教育進行比較,種種現(xiàn)象給我們帶來以下思考:
1.教師隊伍建設更多關注“良師”的培育。
這里的“良師”是指“道德品行善良、專業(yè)水平佳良、教學效果優(yōu)良”的老師?!懊麕煛笔紫葢恰傲紟煛保傲紟煛辈灰欢ㄒ卸嗌佟邦^銜”,不一定要有多少論文發(fā)表。他(她)們心平氣和、不追求功利,一心教書,為學生著想,是家長、學生、同行公認的“好老師”。我們應更多地關注“良師”的生存狀態(tài),培植“良師”生長的土壤。
2.學校課程建設更多關注教師“課程意識”的喚醒。
教師的“課程意識”是指教師對所教學科課程的全面認識,對課程標準的深刻理解,教師能夠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情制訂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實施方案,同時自主開發(fā)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的校本課程。教師站在課程的立場關注教學的價值問題,關注人本身,關注教學究竟是為了什么等問題。未來的課程,需要積極探索學科融合、技術融合和跨年度整合等。
3.課堂教學改革更多關注學生“自主意識”的激發(fā)。
未來社會需要更多的具備自主創(chuàng)新與學習新知識能力的人才。而自主學習能力無論是應付當下學業(yè)水平考查或者適應未來社會都是有益的。課堂教學改革應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下功夫,應該多關注如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學生評估過程更多關注“人本思想”的貫徹。
身心健康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上進心的。我們倡導“愛的教育”就是對“人本思想”最好的回應。教育的本質就是讓社會中的每個人生活得比原來更好。如我們可以不把排名告訴學生,或者及時關注心靈受到傷害的特殊學生等。
芬蘭考察歸來,我嘗試概括了芬蘭教育的一系列邏輯關系:學生發(fā)展靠優(yōu)質教育來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靠優(yōu)秀教師來實現(xiàn);優(yōu)秀教師靠高考競爭來實現(xiàn);高考競爭靠正常秩序來實現(xiàn);正常秩序靠社會責任來實現(xiàn);社會責任靠誠實守信來實現(xiàn)。
中國基礎教育優(yōu)良生態(tài)的構建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員、社會大眾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放在第一位,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擔當放在第一位。做到這一點,建立整個社會誠信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中華民族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立德樹人的良好風尚必將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我們充滿信心!
G51
A
1005-6009(2017)50-0073-02
丁加旗,南京市玄武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南京,210000)主任,高級教師,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