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的基本內涵與選題緣起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系列研究之五1

2017-03-25 04:16:21鄒其昌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
創(chuàng)意與設計 2017年3期
關鍵詞:工匠中華建構

文/ 鄒其昌(同濟大學 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的基本內涵與選題緣起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系列研究之五1

文/ 鄒其昌(同濟大學 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

一、 本課題“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的基本界定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是中華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中國實現(xiàn)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核心部分之一。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與歷史價值和當代實踐意義。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研究,旨在從文化理論的視角也就是從工匠活動的主體方面(人的方面)對20世紀20年代以前的中華工匠進行系統(tǒng)研究(特別是1949年之后,就應屬于“非遺”領域,本課題雖有涉獵或延伸,但“非遺”在此不是討論的中心或主題),深入系統(tǒng)挖掘中華工匠的文化史意義和當代價值。本課題以“工匠”為主題,以“工匠文化”為中心,以“工匠精神”為信仰或核心價值追求,系統(tǒng)整理、探索與顯現(xiàn)中華“工匠文化”的生活世界,以期構建具有“中華特性”的中華工匠文化體系。

在整個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建構中,“工匠”是其核心概念或主題,并且“工匠”既是一個職業(yè)共同體,也是一種生存方式,還是一種精神慰藉。工匠文化是中心,即是指從文化的視角考察工匠或工匠的文化方式,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工匠文化”具有獨特存在價值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作為一種信仰、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生活態(tài)度,已經超越“工匠”和“工匠文化”,成為了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巨大精神驅動力,為人類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發(fā)生著歷史性的偉大作用。(關于“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工匠文化體系”等概念的基本含義,可參見“首席專家情況”-《論中華工匠文化體系》一文簡介)。在此僅將“工匠”問題,做些重復。

關于“工匠”,文章從語義學、社會學、社會結構體系等方面界定了“工匠”的基本含義問題,認為“工匠”是一個語意豐富的概念,古代與“百工”、“匠”、“工”、“工官”、“國工”、“匠人”等同義?!肮そ场钡幕緝群恰扒伞保夹g原則或設計原則)和“飾”(藝術原則或審美原則)的統(tǒng)一體;是古代社會結構“四民”——“士農工商”之“工”,指與“士”、“農”、“商”相對待的主要從事器物發(fā)明、設計、創(chuàng)造、制造、勞動、傳播、銷售等領域的行業(yè)共同體。(當然,目前諸多學者將“工匠”一般意義稱之為“手工藝人”“手工業(yè)者”或現(xiàn)代意義的“工人”,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從社會層級結構來看,“工匠”大致可以分為管理型的“工匠”(大匠、百工)、智慧型的“工匠”(哲匠、意匠)、技術高超型的“工匠”(巧匠、藝匠)、一般性的“工匠”(匠人,以及各工種的從業(yè)人員如木匠、銀匠、石匠、花匠、畫匠等)等四類。這四類并無實質性差別(都屬于“匠”的范疇,只是“匠”性的高下程度的差異),仍然只是一種理論或具體社會行為組織的要求或體現(xiàn)。從整個造物活動過程而言,“工匠”是一種具有復雜性的結構體,具有“造物主”的性質,承載著造物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創(chuàng)造并建構了一個不同于第一自然的“第二自然”的人造(人工)世界(人工界,man-built world,實際上應該是著名設計理論家Victor Margolin 所說的the Designed World)?!肮そ场奔纫皠?chuàng)物”(包括發(fā)明、創(chuàng)造、設計等)以彌補自然的缺失,還要“制器”(制造、生產)以滿足人類日常生活及其相關需求,更要“飾物”以滿足人類日益豐富精神需求或提升社會生活品質等等,是三位一體。由此而言,依據現(xiàn)代社會分工,“工匠”既是哲學家、科學發(fā)明家,也是工程師和技術創(chuàng)新專家,還是藝術家和美化師等,是多重身分或職能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工匠”實際上更符合于當今的“設計師”稱謂。設計師既包括廣義的設計師,也包括工程技術設計師、科學理論設計師、人文設計師等各種專項設計師。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既是一個邏輯范疇,即科學理論研究的對象或結果;也是一個歷史范疇,即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產物,依據人類(工匠)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的建構也呈現(xiàn)出歷史性的時代性的獨特風貌。

作為邏輯范疇,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應該具有獨特的學理性價值,包括精神境界追求、理論體系建構、核心范疇系統(tǒng)乃至內部各個子系統(tǒng)的構成等等核心結構。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有三大核心要素:技術體系、工匠精神、工匠(百工)制度,另有兩個層面:生命傳承(教育)和生命意蘊(民俗)。其中,“工匠精神”是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要素,“技術系統(tǒng)(體系)”是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存在的本體要素,而“制度體系”則是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生存發(fā)展的保障要素。而這三者的統(tǒng)一(三位一體)既支撐起了工匠文化體系大廈或環(huán)境,同時工匠文化體系所營造的氛圍又有力地促進了三者的健康發(fā)展。也就是說,中華工匠文化體系與“工匠精神”、“技術體系”、“百工制度”三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而互動生成的關系。

作為歷史范疇,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建構是一個發(fā)展的歷程。歷史上主要有三種典型的歷史建構范式,我們稱之為《考工記》范式、《營造法式》范式和《天工開物》范式。這三種范式各具特色,具有一定歷史性或代表性?!犊脊び洝贩妒剑饕侵竾夜芾碚邔用鎻恼w社會結構組織來規(guī)范或建構工匠文化體系,突出了工匠文化的社會職能、行業(yè)結構、考核制度、評價體系等核心要素系統(tǒng)。為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創(chuàng)構期的重要范本,也是后世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建構的關鍵性文本或理論模式?!稜I造法式》范式,主要是指國家管理層面從具體工匠系統(tǒng)即“營造工匠”系統(tǒng)組織結構來規(guī)范或建構工匠文化體系,強調了工匠文化的行業(yè)職能、制度體系、經濟體系、管理體系、評價體系、審美體系以及營造設計理論體系等核心價值系統(tǒng)。為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成熟期的重要范本,也為后世進一步完善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建構提供重要理論文本。《天工開物》范式,是一個純學者從學術體系建構方面探討和研究工匠文化體系建構問題的,突出強調了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典型生活圖景——男耕女織生活世界展開工匠文化體系的建構,以“貴五谷而賤金玉”為指導思想對工匠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倫理文化、技術文化,評價體系等展開系統(tǒng)思考與提升,為中華工匠文化體系轉型期的重要范本,也是傳統(tǒng)工匠文化體系走向總結的重要方向或指向。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的知識譜系定位大致如下: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屬于中華工匠體系(文化、心理生理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工匠體系屬于中華設計造物體系(人的因素部分,此外還有“物”、“器”、“事”等重要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設計造物體系屬于中華文化體系(造物、精神、治理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體系又是整個中華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研究應該屬于一個基礎性的理論建設工程。同時,因其屬于歷史研究,所以與“非遺”問題有本質性差別,本研究雖有涉獵或延伸至“非遺”問題,可能也會有專題討論,但不是本研究的主題或中心。

當然,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建構研究是一項十分艱巨而意義重大的、跨學科融合的龐大系統(tǒng)工程。時代呼喚工匠精神,當代學者理應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不負眾望,努力做好做強中國的事!

二、“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的緣起

關于本選題緣起,至少有四個方面:第一,受到李約瑟研究 的啟示;第二,學術研究現(xiàn)狀的促使;第三,當下“非遺”問題的反思;第四,學者的特殊使命。

第一,受到李約瑟研究1關于李約瑟與齊爾塞爾論題問題,另文撰寫。的啟示:李約瑟是中國科技史的研究大家,雖然其研究有其自身的內在邏輯,沒有專門考察“中華工匠文化”問題,但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卓越歷史成就對我們系統(tǒng)考察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具有極大的啟發(fā)作用。比如,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2李約瑟 撰《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第二分冊《機械工程》,科學出版社1999中文版,以下引文皆出自該書,只隨文注明頁碼。中設專節(jié)(引論部分)討論了“工程師”(匠)問題。包括“工程師的名稱和概念”、“封建官僚社會的工匠與工程師”、“工匠界的傳說”以及“工具與材料”等。在這些問題討論中,李約瑟有很多對“工匠文化”的思考。(1)關于中華“工匠”的時代背景,李約瑟采用了芒福德的技術史分類,即新技術——電、原子能、合金和塑料;舊時代——煤、鐵為特征;古技術——木、竹和水為特征(以中國為代表)。認為中華工匠文化屬于“古技術”時代。(2)關于“工匠”文化史編寫的意義,李約瑟認為:“編寫一本詳盡的專題論文,從頭到尾地敘述中國的工場、皇家工場和官方工場的歷史,是最迫切的漢學任務之一?!保≒14)還特別指出了當代歷史研究只重物而忽略人的弊端。他說:“唐代歷史只敘述產品,而不敘述所用的技術?!保≒18)技術,實際上依據人而存在的,尤其是古技術時代。(3)關于“工匠”身份問題,李約瑟考察了大量中國古文獻,指出:“到目前為止,本書所談的技術工作者都是‘自由’平民。一個輪匠或漆匠是一個‘家庭清白的’‘庶人’或‘自由民’;或是一個‘良人’,字義上是‘好人’。他屬于平民(小民)階層,對于古代的哲學家來說,這些人必定是‘小人’〈卑賤的人〉,以與‘君子’(高尚的半貴族的博學公取人員)區(qū)別開來。既然他有姓,他便是‘百姓’(‘古老的百家’)之一,并屬于‘編民’(登記過的人民)。”(P19)這里,李約瑟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中華傳統(tǒng)“工匠”身份問題,并作了簡要闡述,認為“工匠”不能簡單歸于“奴隸”的范疇,而應該屬于“自由民”“良人”范疇?!肮そ场睂儆凇懊瘛钡姆懂?,自然就與“君子”形成對照,被傳統(tǒng)哲學家們劃定為“賤民”“小人”之列。即使如此,工匠也不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群。作為工匠共同體也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身份或姓,是“百姓”之一,并且編入戶籍——匠籍,有了自己的行業(yè)結構系統(tǒng)。(4)關于“工匠”的社會作用,李約瑟突破一般歷史學家的觀念,發(fā)掘出了“工匠”所具有的社會歷史作用(不只是用自身的技術造物),他說:“關于工匠在政治史上所起的作用,幾乎全部還需要有人去寫出來?!保≒20)并用王小波和李順領導的993-995年間的四川起義作為例證加以簡要說明。當然,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未真正開始,因此他呼吁,“闡明發(fā)明家、工程師和有科學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在他們那個時代的社會中的地位,這本身就是一種專門的研究,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系統(tǒng)地進行,部分地因為它在某種意義上是次要的,首要任務是證明他們的身份和他們實際上做了什么?!保≒25)而這應該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示。(5)關于“工匠”的分類研究問題,李約瑟作了較為系統(tǒng)研究并得出了較為合理的結論。他說:“我們把發(fā)明家和工程師的生活歷史分為五類:a.高級官員,即有著成功的和豐富成果的經歷的學者;b.平民;c.半奴隸集團的成員;d.被奴役的人;e.相當重要的小官吏,就是在官僚隊伍里未能爬上去的學者?!保≒25)他認為,第一類,高級官員,主要有張衡、郭守敬等;第二類,平民,如畢昇;第三類半奴隸集團的成員,如信都芳等;第四類,被奴役的人,如耿詢等。第五類,相當重要的小官吏,就是在官僚隊伍里未能爬上去的學者,數量最多的一類,李誡等。

如上所示,就足以讓我們做出很多關于中華工匠文化問題的系統(tǒng)深入研究成果,啟示重大。

第二、當代學術研究現(xiàn)狀的促使:如上李約瑟所示,中華工匠理應成為中華文化研究的主體部分或重要部分,然而一直以來,中國學術史,包括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美學史、藝術史等,工匠共同體,只是背景、配角,沒有走向歷史前臺,即使是技術史、工程史、工藝美術史等也只是大量篇幅呈現(xiàn)“器物”,考察“器物”方面的問題(當然,器物是人造的,也可以借此考察造物者——工匠,但這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人的問題基本缺席。即使談“人”的因素,也更多只是從接受者(消費者、欣賞者)的角度去討論其審美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等,往往忽略器物創(chuàng)造者自身的歷史文化價值。誠如“首席專家情況”中所言,“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不僅具有設計學價值,而且具有更大的文化史價值和世界觀價值。就文化史價值而言,“工匠”作為“造物主”特性的人類生活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理應具有極其崇高的歷史地位(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然而,直到現(xiàn)在,我們的文化史(包括藝術史、科技史等等)并未使“工匠”獲得其本該具有的真正價值。(李約瑟在討論中華工匠問題時,曾說:“唐代歷史只敘述產品,而不敘述所用的技術?!保ā吨袊茖W技術史?機械工程卷》第18頁,科學出版社2004)也就是只見物,不見人)比如藝術史,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史應該是“藝術”產生之后的事,也就是“純藝術”之后,才有的事。而此前的“藝術史”,應該是“工匠史”或“設計史”。盡管“工匠”“設計”本身也都有某些“藝術”的成分,但絕不等同于藝術。造成這一窘境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世界觀問題。所謂世界觀問題,就是人們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工匠”問題(工匠應該是指那些憑借自身特殊技能改造世界和創(chuàng)造人類新世界的人群或共同體,特別是大量普普通通的“物作”者(“物作”,日本常用于指稱“制造業(yè)”“做東西”),是他們默默無聞地為我們生活世界實實在在增色添彩)。從“雅俗”觀念而言,“工匠”屬于“俗”的性質,而我們長期以來,或幾千年以來,都是在追求“雅”(雖然偶爾也會關注“俗”,一般都是“雅”的需要而為)、追求“高大上”、追求奢華、追求名牌等等,而不知道真正制造和創(chuàng)造“高大上”“名牌”的人,更不知道真正要尊重這些“工匠”。我們當今為了發(fā)展經濟提升產品質量等,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有一定的合理性,是時代的呼喚,但還應該進一步深入探討“工匠精神”背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工匠文化(工匠文化體系)問題。當然,這樣一來,這個話題可能更沉重了,而且極具現(xiàn)實性了(在此,不展開討論)。實際上,如果工匠文化氛圍的缺失或缺少,那么工匠精神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普及和深入人心的。也就是說工匠文化是工匠精神確立的基礎和生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理論層面加強工匠文化的研究,為中國當代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已顯得十分重要。

第三、當前“非遺”問題的反思: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工業(yè)化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類已進入“地球村”的“互聯(lián)網”數字化全球化時代,傳統(tǒng)民族文化如何有效保護與發(fā)展,成為了當今世界文化發(fā)展的一大世界性主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發(fā)布了《保護非物質遺產公約》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大力推動了世界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包括“非遺”)保護、傳承與發(fā)展。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首組建了世界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保護組織。為了適應世界潮流,有效保護中華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文化,中國政府采取了相關措施大力推進這一事業(yè)發(fā)展,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

關于“非遺”的含義,主要有兩種解釋:(1)根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huán)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chuàng)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fā)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guī)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及與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a.傳統(tǒng)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b.傳統(tǒng)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c.傳統(tǒng)技藝、醫(yī)藥和歷法;d.傳統(tǒng)禮儀、節(jié)慶等民俗;e.傳統(tǒng)體育和游藝;f.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由此可見,“非遺”保護的核心應該是對“工匠”的保護。

為了促進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guī)范化,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并制定“國家 + 省 +市 + 縣”共4級保護體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關部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先后展開了世界非遺保護名錄和國家各級非遺保護名錄的申報工作與保護傳承措施。例如近期由文化部、教育部等機構牽頭組織和部署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在全國蓬勃展開,風生水起。并將這一計劃納入常規(guī)化發(fā)展行列。

然而,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傳承人的確定問題,雖然有很多限定或規(guī)范性條文,但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一些偏差(當然這是難免的)。而且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如何實質性落實與展開,這些都是有待研討的。更重要的是,“非遺”是一項十分龐大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目前對“非遺”問題的探討,大多還停留于基本概念和簡單的操作層面(包括手工藝人口述史、工藝美術大師全集等等成果),還沒有出現(xiàn)深入系統(tǒng)探討的學術成果。

這些問題展開的前提,就應該加大對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的深入系統(tǒng)研究。

第四:當代中國學者的歷史使命思考:自魯班以來,中國素有工匠大國之稱,面對高科技發(fā)展、生存方式的變遷,中國傳統(tǒng)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工匠精神,以及中國工匠文化如何保存、如何發(fā)展、如何更有效地提升人類生存品質,促進人類的更健康、更生態(tài)、更文明、更和諧的發(fā)展與進步,等等,都有待于我們深入系統(tǒng)展開研究。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宗旨所在。

我始終認為,任何時代的大學者都必然要思考人類、民族、文化及其未來發(fā)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朱熹、王陽明等,西方柏拉圖、耶穌、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杜威等皆是如此。是他們,為人類的發(fā)展、人類的文明做出了歷史貢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作為學者,應該有所擔當,為人類、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依據個人的學術體會,我始終關注中華當代體系(我對“中國夢”的一種用語)建構問題。結合本專業(yè)教學和研究,大力倡導和系統(tǒng)深入探索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建構問題。依據目前的考察,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建構基本路徑有三個:中華傳統(tǒng)設計理論體系(考工學體系)、國外設計優(yōu)秀理論資源和當代設計實踐基礎上生成的理論系統(tǒng)等。對于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中華傳統(tǒng)設計理論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親切。為此,這些年來一直圍繞中華傳統(tǒng)設計理論體系經典論著的研讀與創(chuàng)新建構,獲得了一批成果,受到學界關注。并對中華設計理論體系的內部結構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其中,從“考工學”(很寬泛的大概念)逐漸聚焦到“造物美學”(但還是很寬泛)再到“工匠文化體系”(更明確,也更具中華意蘊、中華民族精神),顯示出了對中華傳統(tǒng)設計理論體系——考工學體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明晰化。應該說這是我研究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的基本路徑。沒有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的建構研究,就不可能有對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的系統(tǒng)思考與研究,應該是互動生成的關系而密不可分的。

上述四點,堅定了我提出本選題,并加以深入系統(tǒng)研究的決心和信念。

(責任編輯 顧平)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Origin of Selecting of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al System and I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Study”--The Fifth Part of a Serial Study of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al System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研究,旨在從文化理論的視角也就是從工匠活動的主體方面(人的方面)對20世紀20年代以前的中華工匠進行系統(tǒng)研究,深入挖掘中華工匠的文化史意義和當代價值。以“工匠”為主題,以“工匠文化”為中心,以“工匠精神”為信仰,系統(tǒng)整理、構建和探索“工匠文化”世界,構建中華工匠文化體系。中華工匠文化體系既是一個邏輯范疇,也是一個歷史范疇。本文旨在通過考察和研究中華工匠考核文化體系來深入系統(tǒng)研究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問題,以期對當代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有所啟示。文章在考察工匠、百工制度體系的基礎上,系統(tǒng)探討了中華工匠考核文化體系的基本結構及其歷史價值。

The study of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al System aims at carrying out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hinese craftsman before the 192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eory which regards craftsman’s activities as subjective aspec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al system takes the“craftsman” as the subject, the“craftsman culture” as the kernel and the “craftsmanship” as the belief,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and exploring the world of “craftsman culture”. The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al system not only belongs to logical category but historical category.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carrying out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e system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Chinese craftsman evaluation culture system, drawing inspiration for contemporar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e article also systematically probe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Chinese craftsman evaluation culture system based on investigating the system of craftsman and all sorts of workmen.

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工匠;百工制度體系;工匠考核文化體系;當代價值

Chinese Craftsman Cultural System; the system of craftsman and all sorts of workmen; Chinese craftsman evaluation culture system; contemporary value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3.002

鄒其昌,同濟大學設計創(chuàng)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設計學基礎理論、美學、經典詮釋學、設計產業(yè)理論。

1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工匠文化體系及其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批準號16ZDA105)和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資助項目“工匠精神與造物文化研究”(項目批準號DA17005)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工匠中華建構
90后大工匠
國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風采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工匠神形
當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東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建構游戲玩不夠
腾冲县| 荔浦县| 万山特区| 芒康县| 布尔津县| 余庆县| 龙胜| 衡山县| 卢湾区| 泽库县| 湘潭县| 隆林| 温州市| 巴林左旗| 双桥区| 东港市| 龙山县| 吕梁市| 临清市| 黄石市| 蕲春县| 浮梁县| 邓州市| 潜山县| 东丰县| 抚远县| 兴和县| 陇西县| 乃东县| 雷山县| 登封市| 高雄市| 宝丰县| 曲水县| 宁国市| 墨玉县| 铜鼓县| 涟源市| 重庆市| 尖扎县|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