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強
(山東省平原縣農林局,山東平原 253100)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豬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是平原縣麥田主要闊葉雜草,三種雜草占闊葉雜草總量85%以上。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苯磺隆為代表的磺酰脲類除草劑廣泛用于麥田雜草防除,并以其見效快、殺草徹底而獲得極高的市場認知度,獨領風騷十余年。但由于長期以來連年單一使用該除草劑及農民用藥意識的功利性,造成播娘蒿[1]、薺菜[2]、豬殃殃[3]等麥田主要雜草已對該除草劑產生較高抗性。近年國內農藥廠家生產的,用于麥田闊葉雜草防除的除草劑,多為苯磺隆、二甲四氯、唑草酮等成分的復配制劑。常規(guī)藥量下除草效果并不盡理想,加大藥量又易誘發(fā)產生藥害,這也是平原縣近幾年來小麥上除草劑藥害時有發(fā)生的原因之一。
20%“銳超麥”是陶氏益農公司新近開發(fā)的小麥田闊葉除草劑。為探討該制劑除草效果及對小麥的安全性,于2016年開展田間藥效試驗。
供試藥劑:目的藥劑,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陶氏益農公司);對照藥劑36唑草·苯磺隆水分散粒劑(麥得旺,山東濱農科技有限公司)、70.5%二甲·唑草酮可濕性粉劑(大惠農,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55%苯·唑·2甲鈉可濕性粉劑(闊極,蘇州富美實植物保護劑有限公司)。
供試作物:小麥。
試驗設7個處理,小區(qū)面積60m2,隨機區(qū)組排列,4次重復。藥液用水量按30kg/畝。靶標草相:播娘蒿、薺菜、豬殃殃。各處理藥劑及用量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劑量
試驗地位于平原縣王鳳樓鎮(zhèn)潘莊村農業(yè)科技試驗示范基地。輕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02%,小麥、玉米輪作。小麥品種濟麥22,2015年10月16日播種,基本苗19.7萬。
于2016年4月2日小麥返青后進行全田噴霧處理,兌水量30kg/畝,施藥1次。
2.3.1 防效調查 分別于藥后14d,調查株防效;于藥后28d,調查株防效及鮮重防效。調查方法每處理4點取樣,每點0.25 m2(0.5m×0.5m),計算1m2內殘留靶標雜草株數及鮮重,分別計算株防效及鮮重防效。計算公式為:
防效=[對照區(qū)雜草株數(鮮質量)-處理區(qū)雜草株數(鮮質量)]/對照區(qū)雜草株數(鮮質量)×100%
2.3.2 安全性調查 于藥后3、7、14d目測各處理對小麥有無造成枯斑、畸形、黃化等藥害癥狀。
3.1.1 對播娘蒿防效 藥后14d,20%雙氟·氟氯酯5g/畝防效與70.5%二甲·唑草酮45g/畝、55%苯·唑·二甲鈉50g/畝無明顯差異,但與36唑草·苯磺隆15g/畝差異極顯著。當處理劑量提高到6.5g/畝、7.5g/畝時,防效與3種對照藥劑差異均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表2);藥后28d,20%雙氟·氟氯酯各處理劑量防效較14d均有增加,與3種對照藥劑差異均極顯著水平(表3)。
3.1.2 對薺菜防效 藥后14d、28d,20%雙氟·氟氯酯各處理劑量的防效均達到90%以上,優(yōu)于3種對照藥劑,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3.1.3 對豬殃殃防效 藥后14d,20%雙氟·氟氯酯各處理劑量的防效接近或超過90%;藥后28d,防效均超過95%。與3種對照藥劑差異極顯著。
由表2、表3可見,20%雙氟·氟氯酯各處理劑量藥后28d對靶標雜草的防效均較藥后14d有所提高;而3種對照藥劑藥后28d的防效均較藥后14d降低。說明與對照藥劑相比,20%雙氟·氟氯酯對播娘蒿、薺菜、豬殃殃的防效更高、持效期更長。3種對照藥劑藥中,對靶標雜草的防效以70.5%二甲·唑草酮最高。
表2 各處理藥后14d株防效
表3 各處理藥后28d防效
藥后3、7、14d田間目測,各處理小麥均無枯斑、畸形、黃化等藥害癥狀,說明各藥劑在試驗劑量內對小麥安全。
20%雙氟·氟氯酯對播娘蒿、薺菜、豬殃殃的防效更高、持效期更長,使用劑量以5~7.5g/畝為宜。對照藥劑中以70.5%二甲·唑草酮防效最高。20%雙氟·氟氯酯與70.5%二甲·唑草酮屬不同作用機理的除草成分的復配制劑,在生產上應注意交替使用,改變功利性用藥意識,以期延緩雜草抗性的產生。
[1]高興祥,李美,高宗軍,等.山東省小麥田播娘蒿對苯磺隆的抗性測定[J].植物保護學報,2014,41(3):373-378.
[2]劉君良,王金信,劉偉堂,等.中國北方部分地區(qū)麥田薺菜對苯磺隆的抗性水平[J].農藥學學報,2011,13(4):347-353.
[3]彭學崗,王金信,段敏,等.中國北方部分冬麥區(qū)豬殃殃對苯磺隆的抗性水平[J].植物保護學報,2008(5):45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