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濤
(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從《說文·玉部》淺析玉的文化底蘊
宋 濤
(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文字學(xué)專著,保存了先秦兩漢的訓(xùn)詁成果,對當(dāng)今文化學(xué)、歷史學(xué)、文獻學(xué)等有著巨大的參考價值。而《說文·玉部》漢字作為玉文化的載體,忠實記錄了玉在實用與審美中潛藏的文化底蘊。
玉 ;玉部文字 ;玉文化
玉稀少,所以名貴。溫潤柔澤、晶瑩剔透,人們以擁有玉為榮。在傳統(tǒng)社會中,玉不但是一種珍貴的美石,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為一種文化想象,即中國傳統(tǒng)的玉文化。漢字承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在《說文·玉部》漢字符號系統(tǒng)中,眾多與玉相關(guān)聯(lián)的漢字包藏著玉文化的底蘊,為我們探索傳統(tǒng)玉文化提供了重要途徑。
在《說文·玉部》中共收錄漢字 126 個,新附字14個,共計一百四十字。除了琥、瓏、瑁、珥、琀為形聲兼會意字外,其余的皆為形聲字[1]。如此眾多的玉部漢字,對于玉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如:玉的分類、音色、光澤、別名等。其中還有“珉、璁、璨、璃等一部分“石之似玉者”。在這里,以玉的社會功能,將玉部漢字歸為實用性和審美性兩類,以此來解讀玉的文化底蘊。
國人使用玉器的傳統(tǒng)可追溯至原始時期。其愛玉、崇玉的習(xí)俗至今延續(xù),素有“東方玉石明瑋”的贊譽。中國古代的玉器,種類豐富,每種玉器有著自己獨特的象征意義與使用功能,文章將從“玉”部漢字探析制作玉的文化、在生活中使用玉所形成的文化以及玉初步具有的象征意義。
(一)從“玉”部漢字看制作玉的文化
玉石采掘后,便要進行制作加工。古人最初加工玉石往往較為粗糙,起初是仿造石器的鉆孔法,后來技藝逐漸成熟,開始采用磨制方法。在《說文·玉部》漢字中“琢”、“理”、“琱”、“璪”“瑑”等字,便是加工磨制玉器的一整套方法。換用今天的程序來看,便是畫樣、鋸料、做坯、磨光等若干工序。
選料,是指巧妙地利用玉石的天然色彩與分層進行取色與配置。而玉最初是包含在粗糙的石頭之中,古人稱原始的玉料為“璞”,璞本義為沒有從礦石中剖離出的玉,含有純樸,未加工的意思。然后是將玉剖離出來,進行畫樣、鋸料做壞,根據(jù)自己的藝術(shù)構(gòu)思在選準的玉料上畫線, 然后根據(jù)所畫之線,將玉料切成所需要的塊狀或片狀,做成半成品。例《說文解字》中“理”的本義為順著玉的紋理剖玉。而“琱”是指雕刻、刻鏤玉?!白痢敝傅氖谴蚰ビ袷蛊涑尚巍?/p>
玉石初加工完畢后,將進行玉石的精加工,即雕琢出精美的線條花紋或圖案?!墩f文·玉部》中的“瑑” 字, 就是指在圭、壁等玉器上雕琢出隆起的凸形花紋?!碍b”字則表示玉飾物上像小藻一樣的花紋。
(二)從“玉”部漢字看用玉形成的文化
在上古時期,玉因其有著柔和的色澤、溫潤的品質(zhì),被譽為“國之重器”。凡在國家重要場合,如:祭祀、朝聘等隨處可見玉之身影。玉在傳統(tǒng)社會,幾乎滲透于社會的各個方面。
1.佩玉鏘鏘—作為裝飾品的佩玉、飾玉
美石為玉,玉特殊的自然屬性決定了它必然受到人們的追捧與珍視,它柔和的光澤與溫潤的觸感常被古人用來作為裝飾品。古人著衣佩玉,戴冠飾玉,車駕吊玉,甚至在刀劍上也要銜掛一塊玉來彰顯氣節(jié)。《說文解字》“玉”字部就記載了“珥、璋、璜、玨、琮、琪、珰”等十多種玉飾。古時婦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華貴的地位,多數(shù)遍帶珠玉。在曹植《洛神賦》中曾這樣描述洛神:“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2]。從賦中的“珥”“瑤”“琚”等玉飾品,不難想象當(dāng)年洛神的風(fēng)華絕代。
2.以玉禮天—作為禮器的瑞玉、禮玉
古人賦予玉以祥瑞之意。玉作為瑞信之物用于朝聘,五等爵侯分執(zhí)五種不同的圭璧,這便是瑞玉。另一方面,在古代,玉器還被認為具有溝通人與鬼神的功能。“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天地與保疆?dāng)U土是國家最重要的大事。玉因為質(zhì)地溫良,被認為是溝通神靈的重要媒介,是至堅、至寶、通靈之物,因此,在古代,禮器大多以玉為原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墩f文·玉部》中,從“璧”字到“?!弊止灿?5個字,其意義都是瑞玉、禮玉。例如:琬—《說文解字》闡述為:“圭有琬者,從玉宛聲”[1]11?!扮笔翘熳优汕彩钩妓鶊?zhí),上端為圓形,圭身染色。而使臣持此信節(jié)執(zhí)行任務(wù),則被稱為“護送琬圭”。
玠—《說文》:“大圭也。從玉介聲”[1]12。是圭的種,作為記事錄的功能常常被天子放在衣帶中。?!墩f文》:“諸侯執(zhí)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黎冠。從玉冒,冒亦聲”[3]。周禮曰:“天子執(zhí)瑁四寸?!碧熳铀鶊?zhí)之瑁覆蓋諸侯所執(zhí)之圭。
3.執(zhí)玉護身—作為人的護身符和信器
古人認為玉“得天地之精”,所以人從出生后,無不與玉緊密相連。古人常說“弄璋之喜”,“弄璋”便是生下男孩后將玉器“璋”給孩子,璋是上好的玉器,《說文》曰:“剡上為圭,半圭為璋”[1]10?!拌啊北闶呛⒆拥淖o身符。
另一方面,玉是作為信器,象征著持有者的身份,如玉璽與玉琥。玉璽是皇帝的玉印,是天子身份、權(quán)威的代表。同時,玉亦可作為調(diào)兵遣將的憑證?!墩f文解字》中:“琥,發(fā)兵瑞玉也”[3]24。其言說的便是“玉琥”這種調(diào)兵的信器。這種信器,大都由一整塊玉剖成兩半,其上雕飾虎形或鐫刻文字。君王和將領(lǐng)各執(zhí)一半,合符則可調(diào)兵。雖然金屬制作的虎符也可調(diào)兵,但“玉琥”畢竟是常見的虎符之一。信陵君“竊符救趙”中所竊之物便是玉琥”。
4.以玉表意—代替言語具有象征意義
先秦時代,玉的使用已經(jīng)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對當(dāng)時的語言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人們賦予了某些玉器特殊的含義和意象,從而在某些時候,代替言語。例《說文·玉部》中“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1]11。所表達的意思是,“瑗”有“援引”之意,當(dāng)君主上臺階時,若需要文武百官跟著自己,便會用“瑗”來召引百官。有時,玉也可充當(dāng)示意之物,起到暗示的作用。例在《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中,范增三次向項羽舉玉玦,示意項羽下定決(玦)心除掉劉邦,但項羽礙于情面未動手。后來劉邦逃脫后,委托張良送玉斗一雙給范增,暗含范增度(斗)量大一些。極具諷刺效果。這一系列不宜明說的言語,通過玉玦和玉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便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用玉器的諧音來表達不宜明說的語言。
玉文化豐富多彩的內(nèi)涵與其表現(xiàn)出的韻律、色彩、造型等多樣化的形式美,充分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真、善、美三者的相互統(tǒng)一。
(一)金聲玉振—玉的形式美
玉文化的形式美主要是從玉石本身的自然屬性來探析,包括玉聲、玉色以及玉器的紋理形狀三個方面,可以概括為韻律美、色彩美、造型美。如《說文》中從“瑾”到“瑕”等13字表示玉色玉澤,其中“瑩”為玉色;“瑳”表玉色鮮白?!碍i”從玉,瑟聲。形容玉鮮艷光潔。如:“玉英華相帶如瑟弦”[1]12。璱,玉上的花紋相互縈繞連結(jié),像琴瑟上的弦。同時,還有“玲”“瑲”“玎”“琤”“瑣”“瑝”6字,表示玉音清脆、音色悅耳。例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瑣謂玉之小聲也?,墸衤曇?。從玉,皇聲。乎光切。玉相撞擊聲”[4]。
(二)以玉比德—玉的內(nèi)涵美
《說文·玉部》曾記載:“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擇,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1]9。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玉有五種美德:溫和的氣質(zhì)潤澤草木,是仁厚的品行;從外表的紋路可以透射內(nèi)在的氣質(zhì),是仁義的品質(zhì);聲音清幽舒暢,因?qū)R欢写┩噶Γ@是智慧的品質(zhì);不屈不撓,寧折不彎,這是勇武的品行;精明廉潔,是高潔的品行??梢钥闯?,在許慎《說文解字》里,玉已經(jīng)被人格化了。把人的審美價值觀念與玉的本質(zhì)屬性相互融合了。
在《《孔子家語·問玉第三十六》中曾記載了一段子貢與孔子的對話。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何也?為玉之寡而珉之多歟?”孔子曰:“非為玉之寡,故貴之;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悅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5]??鬃颖磉_的中心意思便是:君子應(yīng)該擁有像玉那樣高潔的品質(zhì),具備“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品德。不難窺探,玉被后人賦予了太多高潔的品質(zhì)與美德。所以人格化后的玉常常象征著美好的人事物。玉幾乎成了一切“美”之事物的代名詞。在社會文化發(fā)展中,玉備受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青睞和認可,儼然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公認的約束君子言行、維護道德倫理的規(guī)范準則,玉文化也逐漸成了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綜上所述,本文以《說文·玉部》漢字為文獻依據(jù),通過對玉部漢字的分析,探討了玉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以及玉文化發(fā)展演變??梢钥闯觯谥袊膫鹘y(tǒng)文化中,玉文化占據(jù)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從古至今,影響著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玉文化的演繹中,既有從實用角度出發(fā)以玉作為祭祀的禮器、華美的飾物等。更上升到精神層面,給予玉美德色彩,使玉成為有德君子的象征,形成了綿延千年的玉德文化。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直至今日,玉文化仍具有深厚底蘊,并不斷注入著新鮮血液。玉在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仍然充滿了蓬勃生命力,是美好、吉慶的象征,滲透著獨特的審美意蘊,傳承不息。
[1](漢)許慎 撰,(宋)徐鉉 校定,王宏源 新勘 .說文解字 (現(xiàn)代版)[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 ,2005: 9,10,11,12,20.
[2]姚雅寧 .漢語“玉”的多角度研究 [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6.
[3]湯可敬 .說文解字今釋 [M].長沙:岳麓書社,1997:23-24.
[4]段 玉 裁 .說 文 解 字 注 [M].杭 州: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2002:16.
[5]王國軒,王秀梅 譯 .孔子家語 [M].北京:中 華書局2009:231.
[編校:楊英偉]
Analysis of Jade Culture based on Yubu in Shuo Wen Jie Zi
SONG T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Shuo Wen Jie Zi is China's fi rst philology monograph, which saves the exeg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pre-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having a great reference value on culture, history and philology.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Yubu in Shuo Wen Jie Zi, this article analyzes jade culture from the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perspective.
jade; the characters of Yubu; jade culture
H161
A
1671-9654(2017)02-0122-03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2.030
2017-02-08
宋濤(1993- ),男,四川眉山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代漢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