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芳
摘要:古人講求德才兼?zhèn)?。論時代怎樣更迭,有關德育的話題討論永遠都不會過時。德育來源于生活,教育工作者在進行相關德育教學活動時,應將其生活化,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應該配合教師將“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理念”落實,共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本文將圍繞這一主題,從教師、家長、小學生三者的角度出發(fā),展開研究討論。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40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發(fā)展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小學這一重要階段滲透德育生活化教學理念,則成為現(xiàn)在乃至未來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共同需要面對和深刻探討的課題。德育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之首,然而,當前學校德育教學的實效性現(xiàn)狀并不樂觀。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嚴重脫節(jié)。
一、問題的提出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就教育的本質來說,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向人的生活世界回歸是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貼近生活則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2009年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應充分發(fā)揮學校的德育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影響。堅持“德育為首”的教學方針,必然在探索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規(guī)律的進程中敢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及時總結。
2. 課題研究的意義
德育教育是響應“素質教育”改革浪潮的重要體現(xiàn),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是新時代評價綜合性人才的重要標準,而德育教育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全面均衡發(fā)展的根本保證。人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集體生活的過程中,人的道德品質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將德育教育與生活完美結合則是實踐這一教學理念的根本途徑。小學生是對周身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的群體,因此,探討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體現(xiàn)。
3. 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本次課題研究旨在探索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以處于成長初期,易于引導走向正確的德育發(fā)展方向的小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以新課標對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的要求為核心目標,緊密貼合中共中央對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指導方針,從各種層面來探討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這一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以及落實到實踐的具體途徑。
二、實踐的途徑
德育教育既然是與生活分不開,那么落實這一教學理念的根本途徑就是實踐。無論是教師身體力行地講授或者是學生親身體會后所得的感悟,都有利于德育教育教學完美地融合到生活中。
1. 將德育教育延伸到社會生活
時代在進步,教育不應滯后于時代發(fā)展,應該緊貼社會生活來適應日新月異的變化需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多給學生講解社會上發(fā)生的最新最熱的時事新聞,并且倡導學生在業(yè)余生活中主動關注社會新聞。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樹泥石流,這些實事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學校在號召學生捐款的同時,應由德育教師向小學學生講解災難發(fā)生時的感人事跡以及社會各界伸出的援手,讓幼小的孩子明白,捐款并不只是因為學校倡導,而是因為自己作為災區(qū)人民的同胞,應該秉承中華民族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美德而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這種貼近社會生活的德育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讓學生學會善良、懂得感恩,會對其日后的成長道路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2. 將日常生活引進到德育課堂
德育教育根植于生活,也來源于生活。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活動時,應該適當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情感生活,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教師所要傳達的思想。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定內容的情境導入。例如,可以詢問學生平時在家里和媽媽是怎樣相處的,與媽媽分開的時間里是否會想念媽媽,借此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是講解小蝌蚪和媽媽之間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后,教師可適當向學生提問,例如,小蝌蚪在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體會到成長過程中的獨立意義以及孩子與媽媽之間的愛,無形之中讓學生了解了愛和獨立成長的意義,促成其品德的初步養(yǎng)成。
3. 將德育教學活動貫穿到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出真知”,理論知識的講解最終要付諸實踐活動才能真正起到成效。小學的課程安排相對來說較為寬松,學業(yè)上的壓力也不算太大。學??梢岳弥苣┗蛘邔W生自由活動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觀革命歷史博物館,宣講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以及與敵人斗智斗勇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懂得感恩,學習先輩們堅強、勇敢、樸實的美好品質。安排學生參觀敬老院,和那里的爺爺奶奶做游戲、講故事、幫爺爺奶奶洗腳,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尊敬老人、愛護老人、時時刻刻保持善良的品性。活動結束后,可以組織學生寫觀后感,講述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所見所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德育實踐教學活動的感悟。
三、結束語
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學是現(xiàn)時代需要深刻研討的話題,也會成為其未來發(fā)展中所需要面對的難題,社會各界對德育教育的密切關注無疑會成為促進德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教書育人是其核心工作,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成長則是他們需要努力去做的;對于家長來說,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尤為重要,父母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有用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對于孩子尤其是小學生來說,從小養(yǎng)成的品質對日后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德育生活化教學需要社會各界持續(xù)和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