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要】詩歌是語言文字高度凝練的成果,它以優(yōu)美的語言,深沉的情感,豐富的意蘊,富有韻律的節(jié)奏貫穿著語文的教學過程。初中時期正是抽象思維高度發(fā)展的階段,因此加強學生閱讀詩歌,感悟詩歌的能力,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詩歌地位,教學現(xiàn)狀以及教學方法著手分析提高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教學現(xiàn)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詩歌教學的地位及教學現(xiàn)狀
詩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者,自《詩經》以來就記錄著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故事。詩歌教學貫穿著語文教學的始終,在整個文學發(fā)展歷程中具有強大的向心力。然而正是由于詩歌的歷史性,也使得初中階段的學生很難全面的理解詩歌的豐富意蘊。如何教好詩歌,如何使學生愛上詩歌是當今語文詩歌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我看來,一堂成功的詩歌教學課,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交流互動。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情感共鳴點,帶領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詩歌境界。作為學生,要從主觀上培養(yǎng)正確的態(tài)度,提高對詩歌的重視程度,多閱讀詩歌,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如何提高初中詩歌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誦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誦讀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tài)過程。有效的誦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探索文本的深層含義,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痹姼杞虒W不同于其他體裁,它富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抑揚頓挫,具有音樂美,因而在詩歌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誦讀,使靜止的詩歌靈動而活潑,眼前呈現(xiàn)豐富的詩歌畫面,提高審美感受。
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誦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誦讀激情呢?在初讀詩歌時,可以以誦讀音樂為背景,在音樂的感染下激發(fā)學生的誦讀欲望?;蛘咚阉鲀?yōu)質的誦讀模本,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詩歌的誦讀技巧,誦讀重點,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誦讀的過程就是學生和詩歌的心靈感應,有聲對話,從誦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音樂美,形成特定的情感氛圍,為后續(xù)的詩歌學習奠定好的
基礎。
(二)知人論世,奠定良好的文言功底
中國文化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其間不乏優(yōu)秀的詩歌創(chuàng)作,尤其是唐宋時期,更是達到了古詩的巔峰期。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審美習慣的不同,都決定這作品的風格和創(chuàng)作主旨。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正確的領會詩歌的內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廣泛閱讀,知人論世。例如:南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她開一派婉約詞風,然而她并不是所有詩歌都是哀轉纏綿的。只有充分的結合她所處的時代背景,結合她的人生境遇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深層內涵。李清照的詞作風格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她待字閨中之時,其詩歌輕松明快,富有趣味;第二階段是她與趙明誠結婚期間,詩歌也多明麗輕快;她的創(chuàng)作巔峰期在后期南宋茍且偷安,偏居一隅,趙明誠客死他鄉(xiāng)之后,她的詩歌里所表達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才是最動人心魄的一卷。明了詞人的人生際遇,自然就能準確地把握詩作的風格,明確大致的思想感情。
在詩歌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聯(lián)系詩人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生遭際,從而準確地掌握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審美傾向。如何讓學生由所教詩篇引發(fā)到對其他詩篇的探索,才是詩歌教學的最高境界,更是提高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關鍵。
(三)分析意境,呈現(xiàn)豐富的詩歌畫面
詩歌雖然篇幅短小,然而卻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短短的幾十字就蘊含著豐富的畫面和深刻的思想感情,這就需要詩歌語言的高度凝練。針對這個特點,我們在講解過程中就要注重“品詞鑿句”。優(yōu)秀的詩文都很注重煉字煉句,正如大詩人賈島曾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好的詩句往往因一字而盡傳精神。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整體掌握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對詩歌中精彩的詞句要適當點撥,引發(fā)思考,精細講解。運用對比教學法,體會該字詞的獨特之處,可否用別的字詞代替,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的精煉,懂得字詞的妙用。
不僅要對詩歌中的精煉字詞進行賞析,更要充分了解詩歌中的意象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詩歌中有很多特定的意象,它們在特定的情境下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例如“月亮”古往今來都被認為是思想的象征,“落日”也被認為是遲暮之年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中,這些意象被賦予的含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掌握好這些特定意象的文化內涵,有助于學生深入的理解作品,更好的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指導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在頭腦中形成豐富的詩歌畫面,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觀感受,豐富精神體驗。
三、結語
往今來,詩歌都被認為是時代最美的標記,是別在文學長河里一顆善良的徽章,它見證著時代的滄桑變幻,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詩歌是變幻無窮,美妙絕倫的體裁。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獨特的音韻美、形式美和結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是新課標的改革要求,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奮斗目標。講好一篇詩歌也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只有充分結合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詩歌常識,明確詩人的思想感情,才能使詩歌教學走上科學化、藝術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蔡少軍初中語文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屠瓊鐵.潤物有聲,初中語文[J].湖北大學校報,2006(1).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