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銀
摘 要:歷史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中學歷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研究好案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輔助功能,對提高案例教學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會提高中學歷史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案例;歷史;教學;輔助;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20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把案例作為教學的基礎,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承擔著教學案例的設計者和激勵者的作用,在教學中通過對案例的應用,鼓勵學生融入到歷史教學情境中,積極開展思考和討論,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授模式。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存在枯燥、積極性不高的缺點,所以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中學歷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的積極作用。因此,研究好案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輔助功能,對提高案例教學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會提高中學歷史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立足教學目標,設定合理案例
中學歷史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需要以歷史教材內既有教學內容作為案例選定依據(jù),而且還要立足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針對性地選擇以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的歷史案例。中學歷史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利用工作和課余時間進行廣泛閱讀和搜集資料,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面。歷史教師可以選擇案例的資料來源十分豐富,包括國內外專著、歷史文獻、影視資料以及互聯(lián)網等。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的這些質量進行編纂,在課堂上把搜集的這些資料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針對歷史案例進行探討和研究。一個優(yōu)秀的歷史教學案例不僅與教學內容和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而且還需要具備較大的吸引力,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通過導讀建立一定的問題情境,根據(jù)矛盾沖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和探索。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導讀的時間,通常控制在四分鐘內。
例如,中學歷史教師在教授《辛亥革命》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可以先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與矛盾,然后再通過導讀引導學生了解這段歷史發(fā)生的背景和環(huán)境。在教學時,教師需要了解到《辛亥革命》這一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可以根據(jù)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歷史背景、起因、主要人物、結果以及客觀分析幾個方面進行教授。進行開始教學時,教師可先簡單對這段時間發(fā)生的背景進行介紹,通過時間軸的方式引入到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時代。隨后,教師可以引出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當然,學生對于空洞的歷史事件,會感覺到枯燥無味。這時,教師可以引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與事件對學生進行介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求知興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了解辛亥革命的始末后,對辛亥革命的意義進行評價與思考。
二、立足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案例
中學教師進行歷史教學時,選取的教學案例,還需要立足生活實際,不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學校所在的地方,會具有自身特點的鄉(xiāng)土歷史資源。這些資源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文字、影視、歷史遺跡等,學生可以進行觀看與親身感受的,而且這些鄉(xiāng)土資源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進行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方的鄉(xiāng)土文化資源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與自身之間的密切性,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記憶,實現(xiàn)中學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
例如,中學歷史教師在介紹抗日戰(zhàn)爭這一歷史事件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學校所在地的情況和歷史特點,選取當?shù)乜谷諔?zhàn)爭的英雄故事作為教學案例。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科書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拓展性的教學與延伸。例如,在學習解放戰(zhàn)爭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飛奪瀘定橋作為教學的案例,使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音頻資料和歷史遺跡照片等,讓學生體會到當時革命戰(zhàn)爭的慘烈。通過這種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的案例,可以提高學生與中學歷史學習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建立現(xiàn)實案例,激發(fā)學生思考
中學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和事件的學習與了解,逐漸培養(yǎng)成科學思考事情的能力和正確的人生觀念等。所以,教師在進行中學歷史教學時,需要以這一教學目的為教學方向,不僅需要教授好學習內容,還需要立足現(xiàn)實生活,通過創(chuàng)建現(xiàn)實性的教學案例,以達到啟發(fā)學生的目的。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的熱情,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
例如,在學習中學歷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對資本主義危機發(fā)生的經過、原因、教訓等進行介紹,隨后引出2008年發(fā)生的國際金融危機案例,因為這是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經濟危機。在案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次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導致股價下跌、工程停業(yè)、人們失業(yè)等負面影響。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解與認知。學生經過當代國際金融危機與歷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兩次危機出現(xiàn)的共同特點和原因,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我國避免經濟危機的思考,以達到歷史教學的目的。
總之,案例教學需要在不斷探索與研究中前進與完善。中學歷史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近些年來,歷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案例教學作為中學歷史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為立足點,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恰當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這樣可使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刻地了解與認知,有利于豐富中學歷史教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而且,案例教學作為中學歷史教學的輔助手段,不僅可以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進步,更加有利于學生正確思維方式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董文清.淺談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反思[J].文理導航(上),2010(3):80.
[2] 常建雄.淺談新課程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與特點[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9(11):47-48.
[3] 朱慶強,劉月英.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運用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9(20):42-43.
[4] 江越盛.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和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 2015(99):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