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花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留守兒童由于隔代撫養(yǎng),導致在物質(zhì)、精神以及教育等層面都與現(xiàn)代社會有一定的差距,這就造成很多兒童產(chǎn)生了心理問題。結合教學實踐,總結農(nóng)村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并提出幾點輔導修正策略。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輔導修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1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18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和發(fā)展,作為中小學家長的大量農(nóng)村中年勞力到城鎮(zhèn)務工,由此形成了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很多留守兒童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如不及時加以引導和修正,他們就有可能成為問題少年。當前留守兒童的比例居高不下,已經(jīng)引起各部門的重視。怎樣以契合實際的方式對留守兒童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輔導是當前農(nóng)村一線教師的重要使命之一。鑒于此,本文結合多年的一線實踐經(jīng)驗,總結了留守兒童常見的幾個心理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輔導修正策略。
一、農(nóng)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
(一)任性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而爺爺奶奶隔代親,舍不得嚴肅管教,這就容易養(yǎng)成任性的性格。再加上現(xiàn)在多是獨生子女,他們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習慣對人頤指氣使,不喜歡分享。他們到了學校從心理上往往抗拒和其他同學合作與分享,受不了紀律的約束,自覺性相對比較差。比如,上課做小動作,給其他同學做惡作劇,老師說的時候還犟嘴。這些行為如不及時引導會造成更深的心理問題成為問題少年。
(二)孤僻
孤僻是農(nóng)村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這類孩子性情孤獨,不喜歡和其他同學一塊玩。平時看著很安靜,其實心里想法比較多,一旦遇到突然的刺激會有很強的過敏反應。例如,其他人無心地說了一句不是針對他的話,他可能聽者有意,就覺得是在變相批評自己;或者有人不小心沖撞了他,他也會有強烈反擊,甚至開始動手。
(三)厭學
由于隔代撫養(yǎng),爺爺奶奶不能及時引導留守兒童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這就造成很多孩子興趣不在學習上,不能塌下心來,在課堂上走思,做小動作,久而久之就產(chǎn)生厭學情緒。
(四)敏感自卑
自卑心理在農(nóng)村留守兒童群體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面對班里其他父母在身邊的同學時,由于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都有對比性差距,這就造成他們產(chǎn)生自卑和敏感心理。例如,有的留守兒童在爺爺接送上學時不讓到學校門口;其他同學討論父母有關的話題時,他們往往默默地走開……對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導,就會導致留守兒童形成抑郁、悲觀等消極的處世態(tài)度,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五)缺乏交際
留守兒童多是獨生子女,從小也沒有玩伴,在家里被爺爺奶奶嬌慣成了小太子、小公主。所以他們往往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缺乏和其他伙伴交朋友和溝通的意識。他們到學校后,突然有很多同學,會有一定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也不知道怎樣和其他伙伴交朋友。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輔導修正策略
(一)建立檔案,為輔導提供依據(jù)
要治病就得先診斷,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我們也要有詳細的“診斷”。因為每個班級有幾十位同學,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家訪,再進行分析和跟進,給學生建立檔案。檔案要詳細,這樣才能全面分析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根源。通常檔案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信息: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監(jiān)護人、父母電話、平時優(yōu)差表現(xiàn)等多個方面;(2)學習信息:不同時期的學習成績記錄、參與課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等狀況、作業(yè)完成情況、擅長及缺點等問題。(3)生活信息:學生的交際狀況、日常積極性記錄、心理輔導后的問卷評分等。只有建立健全學生檔案,才能細化教育輔導工作。我們需要根據(jù)基礎信息適時進行家訪或者和家長進行電話溝通,這樣便于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將消極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中;學習信息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這需要各科教師給出評價,這樣才能全面、綜合地評價每位同學,才能針對性地給出學習心理輔導策略;生活信息也很重要,孩子們課外生活的時間比較長,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性格等都是我們輔導和教育的重要參考。
(二)科學輔導,契合學生實際情況
常言道:對癥下藥。說的就是解決問題要找到病因之所在。一個班級可能有十幾個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兒童,但是他們的實際家庭狀況、個性素養(yǎng)等又不盡相同,針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進行心理輔導的時候也不能一刀切。學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辦公室,聘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當然,農(nóng)村學校師資有限的情況下也可以請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來進行輔導。
1.尊重、平等。要想讓學生虛心接受輔導,我們就不能只是宣講理論說教,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用合適的方法,讓學生感到平等和尊重。具體操作中,教師要能放下姿態(tài),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和交流,這樣過一段時間學生就能敞開心扉,這樣輔導工作才能進行下去。
比如,我班小強同學特別任性,在班里我行我素,紀律性差,以前用訓斥和說教的方式都是屢教不改。后來我改變策略,經(jīng)常找他閑聊,讓他感到我不是老師而是他的朋友,最終他也訴說了他心中的郁結,我也順理成章地找到了幫他改變自己的方法,并和他一起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體驗、感悟。兒童處于身心發(fā)育初期,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是表象的、感性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多是嚴厲的訓斥和令人厭煩的耳提面命的說教,這其實根本說不到孩子們的心里去,甚至還有可能引起逆反心理。鑒于此,我們結合兒童以形象認知為主的特點,可以設置一些游戲活動,讓孩子們通過活動來體驗生活,體味情感。
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調(diào)查當?shù)卦诙宋?、清明、中秋等?jié)日的風俗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情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等農(nóng)事活動,讓學生懂得勞動的艱辛,學會感恩。集體活動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最好成為骨干力量,獲得教師的稱贊之后自然會獲得大家的認可,讓留守兒童形成交際自信心。
三、結語
留守兒童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留守兒童接觸最多的除了監(jiān)護人就是在校教師,所以一線教師在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問題上責任重大。我們只有給學生建立檔案,及時跟蹤,用合適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科學的輔導,才能保障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黃宇波.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基于湖南省新邵縣A中學的實證調(diào)查[D].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2] 李泉,王素芹,房師軍.淺談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5):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