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晉唐時期,吐魯番糧食作物以谷、麥為主。麥類以大麥、青麥、小麥為主,谷類以粟、 [廣][禾]為主。谷麥種植實行常田輪作和部田單種相結(jié)合的耕作制度。谷麥除供人食用外,也用于牲畜飼料,并經(jīng)常充當(dāng)貨幣使用。晉唐吐魯番糧食作物的生產(chǎn)和消費,受氣候、土壤等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也受民族、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因素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晉唐,吐魯番綠洲,糧食作物,演變
[中圖分類號]K23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0457-6241(2016)24-0026-05
關(guān)于古代吐魯番綠洲的糧食作物,傳統(tǒng)史書有“谷麥”“九谷”“麥禾”等記載,①吐魯番文書中有“五谷”“五麥”等稱法。②從考古發(fā)掘?qū)嵨锖屯卖敺臅鴣砜?,吐魯番綠洲的九谷、五谷并不完全等同于史書中通常所指的概念性解釋,而是具有其地域性和時代性特征的。③
關(guān)于古代吐魯番糧食作物的研究,諸多學(xué)者從土地制度、經(jīng)濟地理、社會文化、寺院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角度都有所涉及,而關(guān)于糧食作物的專門性研究比較少。④本文在前賢研究基礎(chǔ)上,從生產(chǎn)和消費兩個角度,探討高昌至西州吐魯番糧食作物結(jié)構(gòu)及其變化特點。
《魏書》載,高昌“氣候溫暖,闕土良沃,谷麥一歲再熟”。吐魯番借貸、租佃及糧食賬歷等文書中,谷類主要為[廣][禾]、粟;麥類主要為大、小麥、青稞(青麥)等。谷麥之外,雜以豆類等。
(一)高昌時期糧食作物種植
[廣][禾]和粟是高昌主要的谷類作物,也稱為秋糧。[廣][禾],本字為“ [黍]”,是黍之不粘者,今稱為黃米。本字書寫復(fù)雜,所以一般都以穈或糜、麋等代替。⑤晉唐時期西北地區(qū)多俗寫為[廣][禾],樓蘭出土簡牘,吐魯番、敦煌出土文書中都寫作[廣][禾]。粟,俗稱谷子,脫了殼叫小米,植株稱為禾。粟營養(yǎng)價值高,《說文》曰:“粟,嘉谷實也?!雹偻卖敺N植粟的歷史從漢代開始,漢代以前吐魯番谷子以黍類為主,②高昌時期粟逐漸成為與黍類并重的谷類作物。[廣][禾]、粟一般五月末或六月初種植?!短朴阑杖辏?52年)士貞辯》載永徽三年五月末,士貞等四人同在一處種粟。③《高昌乙酉、丙午歲某寺條列月用糧食帳歷》,六月一日至月竟條,“麥粟□□□□□□,用雇六人種秋并食糧”。④吐魯番租佃文書中大都寫有“十月內(nèi)上秋(或[廣][禾]、粟)使畢”的約定,可知 [廣][禾]、粟乃是秋十月收獲。
大麥和小麥?zhǔn)侵饕柠滎愖魑铮篼満托←溤诮栀J、租佃文書中頻繁出現(xiàn)。大、小麥借貸、還貸,起租、付租的時間大致反映了其耕作制度。高昌時期大麥和小麥借貸時間多在二月,還貸時間大麥五月內(nèi)、小麥七月內(nèi)償。⑤推知,二月是麥類播種季節(jié),五月、七月是大、小麥的收獲季節(jié)?!陡卟矣稀⒈鐨q某寺條列月用斛斗帳歷》中丙戌歲“起二月一日至月竟”條載,“粟肆斛貳兜(斗),供雇外[作人]人,用種麥”;“起五月一日至月竟”條,“□□[伍斛],[廣][禾]壹斛貳兜(斗),[用]雇外作人拾人,用刈麥并食糧”?!短朴来驹辏?82年)西州高昌縣下太平鄉(xiāng)符為百姓按戶等貯糧事》載,永淳元年五月十九日,高昌縣令各鄉(xiāng):“準(zhǔn)家口多少各貯一年糧,仍限至六月十五日已來了。其大麥今既正是收時,即宜貯納訖速?!雹蘅芍?,大麥二月種植,五月收獲。
由于大麥的收割時間與秋糧種植時間恰好銜接,“谷麥一歲再熟”,一般都是大麥和[廣][禾]、粟連作,連作的土地“闕土良沃”,稱為“常田”。高昌時期的租田契約,反映了谷麥輪作的耕作特點。常田租價分別為大麥、粟[廣][禾]各七斛五斗、六斛五斗、六斛、五斛不等,平均租價為大麥、粟([廣][禾])各六斛二斗五升。付租時間一般五月內(nèi)上麥,十月內(nèi)上秋。⑦
谷麥除連種外,還進行單種。單種田土質(zhì)較常田差些。據(jù)《高昌時期計田承役文書》,高昌時期耕地根據(jù)肥瘠有“常田”“厚田”“薄田”之分,不同土質(zhì)的耕地收入有差別,承擔(dān)的賦稅不同。薄田二畝承厚田一畝役。常田三畝半,合厚田七畝半役。⑧常田收獲是厚田的兩倍多,薄田的三倍多。部田也是土質(zhì)較差的土地,一般只能單種。有一易、二易、三易休耕等級差別。部田單種大、小麥稱為部麥田,單種[廣][禾]粟,稱為部[廣][禾]田、粟田。單種部田大麥每畝租價約三斛左右,⑨部田小麥租價約每畝二斛五斗左右,⑩[廣][禾]田每畝租價大約三斛。11常田租價大約是部田租價的兩倍,租價的差異源于常田和部田畝產(chǎn)量的差異。據(jù)吳震先生研究,高昌常田畝產(chǎn)大約為大麥每畝十斛左右、[廣][禾]粟九斛左右。12常田產(chǎn)量是厚田兩倍、薄田三倍。部田若屬厚田,畝產(chǎn)量約為五斛左右;若屬薄田,畝產(chǎn)量約為三斛三斗左右。這些斛斗以高昌量斗稱量,高昌量斗比唐量小三倍左右。13部田還種豆類,但并不普遍。14
從高昌時期借貸和租佃契約來看,麥類作物中大麥種植較小麥普遍。吐魯番夏季炎熱,干熱風(fēng)多,不利于小麥穩(wěn)長和灌漿。大麥生育期短、成熟早,適宜生長。谷類作物中[廣][禾]種植似較粟更為普遍。
(二)西州時期糧食作物種植
唐代,高昌稱為西州。這一時期的糧食作物結(jié)構(gòu)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麥類作物的品種增加了青稞。
唐代前期,大、小麥?zhǔn)俏髦葜饕柠滎愖魑??!短曝懹^年間某人夏田契》中有“種大與大,種小與小”之語。①大、小當(dāng)指大麥、小麥?!短曝懹^年間侯菜園子等戶佃田簿》中農(nóng)戶領(lǐng)得的田地常田面積都多于倍田,租價以大、小麥支付。②
青稞,屬大麥類,天生皮肉相離,又稱裸大麥。收獲早,產(chǎn)量高?!扒囡湲€用子八升,與大麥同時熟。好收,畝得三四石,每石得面八九斗,堪作餅餌。”③高昌時稀見青稞的記載。唐代前期,青稞與大麥交互種植,青稞作為地子交納官倉。④開元以后,青稞稱為青麥,逐漸取代大麥,成為與小麥并重的糧食?!短崎_元二十一年(733年)西州蒲昌縣定戶等殘卷》所載人戶家內(nèi)糧食主要是青小麥和[廣][禾]、粟兩類。戶韓君行有糧食“青、小麥八碩,[廣][禾]、粟四十碩”,宋克儁有“青小麥五碩,[廣][禾]、粟十碩”。⑤Дx.1328《建中三年(782年)三月二十七日授部田春苗歷》中部田春苗田畝旁注青、小,如“張奉朔二畝青,令狐奉瓊四畝小”。大谷文書八○七八《西州洿林界播種田簿》載:“天可敦下洿林界園子曹庭望青麥三畝、緤四畝、小麥五畝?!雹蘅芍?,青、小麥乃是指青麥和小麥。
谷麥之外,還有豆類,為黑豆。不如谷類普遍。⑦
糧食作物的種植方式,常田仍以谷麥輪作為主。開元以前,以大麥和粟[廣][禾]組合為主。每畝租價為大麥、粟[廣][禾]各七斛、五斛、三斛五斗、二斛五斗不等,⑧平均每畝約大麥、粟[廣][禾]各四斛,比高昌常田租價低。開元以后,變?yōu)榍帑?粟 [廣][禾] 組合?!短拼髿v六年(771年)某寺田地出租及租糧破用帳》載該寺出租十八畝六十步常田。麥粟連種七畝半八十步,畝別麥粟六斗,得租青麥五碩九斗、粟五碩九斗?!短期w拂昏租田契》載趙拂昏租馬寺常田二畝,每畝租價青麥八斗、粟九斗。⑨馬寺常田青麥、粟的租價較低,與土地肥沃程度有關(guān)?!短拼髿v三年(768年)僧法英佃菜園契》中法英佃種馬寺菜園三年,“每年租價準(zhǔn)麥壹畝二碩五斗,粟三碩”。⑩菜園地和普通常田的租價差距四五倍之多。
谷麥除常田輪作外,部田也單種。部田種麥,小麥居多。ДΧ.1328《唐建中三年(782年)授百姓部田春苗歷》殘存建中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授百姓部田中,青麥?zhǔn)瀹€,小麥三十四畝。11從租佃契約來看,部田小麥租價每畝一二斗至二斛五斗不等,12平均九斗三升,低于高昌小麥平均租價。部田種秋,粟居多。秋田租價每畝三斛三斗至五斛不等,13平均租價四斛一斗五升左右,略高于高昌粟田平均租價。官田的租價一般低于民田?!段渲芸碧镫骸份d麴大志佃種絕戶地肆畝,種秋粟,納地子兩碩,每畝五斗?!稐罹碍v牒為父赤亭鎮(zhèn)將楊嘉麟職田出租請給公驗事》載紫亭鎮(zhèn)將楊嘉麟職田七十六畝出租種粟,租價每畝別粟六斗,計四十五石六斗,草十二圍。14絕戶地和職田均屬于官田,租價一般稱為地子,低于民田租價。
從西州借貸、租佃等文書來看,麥類作物青麥的種植比例較高,常田、部田均普遍耕種。谷類糧食中粟的種植比例相當(dāng)高。
晉唐時期糧食作物消費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作食物;另外一種是作為貨幣使用。用作食物主要用于人口糧食,其次用作動物飼料。
(一)高昌時期的糧食消費
高昌時期社會階層不同,麥類和谷類消費的比例不同。
官府月糧以麥支出,不同的身份,標(biāo)準(zhǔn)不同?!陡卟硬辏?80年)計月付麥帳》支付對象主要有陰女郎、羅羅、馬女郎、春得、參軍崇慶、羊皮女、會子等人,除參軍崇慶外,其他人名字多次出現(xiàn),按月領(lǐng)取糧食。半月領(lǐng)取麥一斛五斗,每人每日的定量為十升。①《北涼祠吏翟某為祠支麥?zhǔn)聴l呈》載超度一人從田地來,客居祠八日,日食麥八升。②奴婢身份低下,月糧標(biāo)準(zhǔn)也低?!杜驹聫[麥帳條呈》載奴文德、婢芳容二人,人日廩麥五升。奴子虎生一人,日給廩麥二升。③奴婢月糧以麥為主,可見麥類在當(dāng)?shù)厥秤玫钠毡樾?。此處麥可能為大麥?/p>
官衙內(nèi)身份越高,麥類食用的比例越高,食物的品質(zhì)也越好。《高昌重光三年(622年)虎牙范某傳供糧食條呈》載十月內(nèi)宅襄邑夫人、世子夫人、張夫人等人食用細面約九斛六斗半,白羅面約三斗,合計面支出約十斛;穈米約一斛五斗,粟米約四斗七升半,合計谷米約二斛。④細面、尤其白羅面都是精細的面粉。《高昌延壽年間官衙傳供食帳》中招待的部落使者人數(shù)眾多、居住時間長,糧食支出數(shù)量較大。如烏羅渾使人五十一人約十五日,合用面六十一斛二斗。某部落使者十四人十四日,食用面二十二斛。粟米、[廣][禾]米的支出大約三四斛左右。⑤此類麥以小麥為主。大、小麥也可作干糧,稱為麥少,一般作遠行路糧?!陡卟齻鞴┘Z食帳》載官衙供食以面、粟米、麥少為主,其中面、粟米的單筆支出多者幾斛,麥少的支出單筆可達二十多斛。⑥
寺院等民間社會麥類和谷類食用的比例差距相對較小。寺院內(nèi)身份不同,食物種類和品質(zhì)也不同。身份較低的人口,谷類食用比例遠遠高于麥類?!陡卟矣稀⒈鐨q某寺條列月用斛斗帳歷》中,僧眾食用:麥約八十三斛五升、粟[廣][禾]九十四斛七斗七升,谷麥比例相差較小。作人食用:麥?zhǔn)艴?,[廣][禾]粟六十七斛六斗四升,谷麥比例懸殊;雇外做人并食用:麥?zhǔn)孽硕罚琜廣][禾]粟十七斛四斗四升,比例相差不大;使人食用:粟二十九斛五斗。⑦作人、使人都是依附于寺院的勞動者,作人擁有一定私產(chǎn),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外作人指寺院雇傭的社會上的作人。使人從事家內(nèi)勞動,身份更近似于“家內(nèi)奴隸”。
谷麥還用作動物飼料。《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月用斛斗帳歷》中每月支用麥二斛或一斛五斗作牛飼料,粟三斗或二斗九升供狗食?!陡卟乘聴l列糧食帳》中支麥作馬料。⑧官府用谷麥作驛馬飼料,《高昌丙申歲(635~638年)入驛馬粟及諸色錢麥條記》載高昌丙申歲十二月康保謙向官府入驛馬粟六斗。⑨
谷麥作為貨幣使用。《高昌乙酉、丙戌歲某寺條列月用斛斗帳歷》中頻繁支用粟麥買東西。買食品:“麥三斗,買麻子”,“麥六斗,買麻子”,“麥五斗,買油用”;買用品:“粟五斗,買瓶”,“麥□斗,買落[羅]”,“麥五斗,買驢調(diào)索兩具”,“□□□□用買橋切木兩根”,“粟四斛五斗,用買馱被氈一領(lǐng)”,“麥五斗,買膠”。作雇價:“粟八斛四斗,雇外作人二十人,用西澗重桃中掘溝種□□□”,“粟四斛二斗,供雇外作人□□□人用種麥”,“麥四斛,用雇人政車并食用”。買肥料、燃料:《高昌延壽元年張寺主賃羊尿糞刺薪券》,用粟七斛□斗與某二人邊麥羊尿糞一車、刺薪五車。⑩
(二)西州時期的糧食消費
唐代,官府糧食粟類數(shù)量遠遠超過麥類?!短粕颀堅辏?06年)七月西州史某牒為長安三年(703年)七月至十二月軍糧破除》中長安四年正月一日應(yīng)在糧食四千五百卅二石五斗六升□合四勺一撮。其中有:三千三百八十一石八斗一升八合八勺粟,六百九十七石六斗六升四合七勺米,此處米指粟米。五十五石二斗[廣][禾],一百九十三石七斗八升八合麥少,七十石九斗二升一合九勺青稞,五石二斗九升小麥面,一百一十五石三斗三升三合小麥。11粟的數(shù)量非常巨大,小麥、青稞以及[廣][禾]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軍兵的口糧以粟米為主,一日的標(biāo)準(zhǔn)為米一升八。粟和米的折算標(biāo)準(zhǔn)大概是60%,米一升八合約合粟三升。①發(fā)放糧食對象有西州患兵、伊州鎮(zhèn)兵,發(fā)放十日或十五日口糧。檢校長行使主發(fā)給一月糧食,稱為大糧。
官府營田戶的口糧也以粟支付?!短铺K海愿等家口給糧三月帳》載蘇海愿等人戶領(lǐng)取三個月口糧。戶中男女按丁、中、小三等定量。丁男之妻稱為丁妻,丁男之妾,稱為丁妾,口糧與丁妻相同。丁男定量最高,一日粟三升三合三勺;丁妻妾和中小相同,一日粟一升五合;丁小男一日粟一升。②這些人戶家口按丁、中、小等標(biāo)準(zhǔn)從官府領(lǐng)取月糧,應(yīng)該是隸屬于官府耕種田地的農(nóng)戶。官府招待客人,糧食優(yōu)于士兵及營田戶。中館待客支出“一石五斗米”,“七斗一升四合小麥”。高昌縣供客支出“二升米、三升面,一升八合酒”。③
民間普通百姓家里谷類糧食比例普遍高于麥類?!短崎_元二十一年(733年)西州蒲昌縣定戶等案卷》殘存下上戶四戶,戶等內(nèi)各戶家庭財產(chǎn)差異較大。戶韓某年齡七十二歲,家里有成年部曲一人,宅一區(qū),菜園塢舍一所,車牛兩乘,青、小麥八碩,[廣][禾]、粟四十碩。宋某有成年婢女一人,宅一區(qū),菜園一畝,車牛一乘,牸牛大小二頭,青、小麥五碩,[廣][禾]、粟十碩。范某有年屆七十老年婢女一人,宅一區(qū),[廣][禾]、粟十碩。張某有兒子一人,賃房住,[廣][禾]、粟五碩。④從文書可見,家境越好,擁有麥類糧食比例越高,糧食數(shù)量越多;家境越差,谷類糧食越多,糧食數(shù)量也越少。[廣][禾]、粟在民間社會十分普遍,有些農(nóng)戶用以孩子命名。《唐代戶口殘籍》某戶有男粟粟年六歲,男[廣][禾][廣][禾] 年三歲。⑤
唐代,西州官牧馬、牛、驢等消費大量谷麥。唐天寶年間,西州改稱交河郡,郡長行坊和各縣館驛日常貼食飼料數(shù)量巨大。僅以天寶十三載長行坊支出為例。《天寶十三載(754年)交河郡長行坊具一至九月豆昔料破用帳》載,合當(dāng)坊從正月一日已后至九月卅日以前都支豆昔料總二千七百八十五碩四斗八升?!短铺鞂毷d(754年)交河郡長行坊申勘十至閏十一月支牛驢馬料帳歷》載,合當(dāng)坊從今載十月一日已后至其載閏十一月廿九日以前,據(jù)案支牛驢馬料總一千四百五十六碩七斗七升,并青麥。⑥飼料支出中青麥的支出比例最高,其次為粟、[廣][禾]?!短铺鞂毷妮d(754~755年)交河郡長行坊支貯馬料文卷》載,天寶十三載正月一日已后至十二月卅日以前,郡坊貼馬侵食豆昔料麥粟總二百一十二碩七斗二升:一百五十碩七斗九升青麥,六十碩[廣][禾]、粟。⑦
西州時期,谷麥也作為貨幣使用。《時價牒》用小麥衡量糧食價格,“□□□□準(zhǔn)時價一斗,直小麥□□□□”。“麻子五碩價小麥□□碩。”⑧《唐令狐婆元等買柴供冰井抄》載令狐婆元等十一家共納青稞三升三合,用買柴一車,供冰井上。⑨
從高昌及西州時期吐魯番綠洲糧食作物生產(chǎn)以及消費來看,晉唐時期吐魯番糧食作物生產(chǎn)以谷、麥為主,豆類很少,不種植稻類。麥類以大麥、青麥、小麥為主,谷類以粟、[廣][禾]為主。谷麥實行常田輪作和部田單種相結(jié)合的耕作制度,常田一年谷麥兩熟,部田一年一熟。谷麥除供人食用外,也用于牲畜飼料,官牧飼料消費量很大。谷麥還充當(dāng)貨幣使用。吐魯番谷麥沒有用于造酒的記錄,因當(dāng)?shù)厥a(chǎn)葡萄酒。晉唐吐魯番糧食作物的生產(chǎn)和消費,既受氣候、土壤等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也受民族、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因素的影響。
【作者簡介】蘇金花,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經(jīng)濟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農(nóng)業(yè)史、敦煌和吐魯番文書研究。
【責(zé)任編輯:楊蓮霞】
歷史教學(xué)·高校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