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加美
課標強調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與文本、作者乃至編者進行多元對話。在一節(jié)充滿詩意的語文課堂中,其對話必然有著濃濃的語文味道,遺憾的是當前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缺乏語文特有的魅力。在教學中,教師如能恰當地進行課堂評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尤其是重難點的突破,使整個課堂流淌著語文味。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點就教師課堂評價主要策略進行淺析,以供參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一言一行能夠對他們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課堂上。對此教師要有清醒的認識,要重視自己在課堂上的評價,盡可能融入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評價中的真誠與期待,從而獲得情感上的滿足,有效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為生成課堂精彩奠定基礎。這便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做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敢于肯定,及時評價。以《學會合作》一課教學片段為例:
出示:“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p>
(生朗讀,師緊扣關鍵詞“合作”與“競爭”板書。)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當今社會競爭與合作相互矛盾嗎?
(生小組討論)
生:我看是相互矛盾的,從詞性上看,“合作”與“競爭”互為反義詞。從意義上來看,既然充滿了競爭,又談何合作?
師:你很厲害,還學會了分層概述。不錯,你的發(fā)言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生:我反對。我認為合作與競爭在當今社會里是不矛盾的。比如班級中,所有同學都在競爭,但是這并不妨礙同桌間、小組內的合作探究呀!
師:不錯,你通過舉例來說明合作與競爭的關系,這個例子非常貼切實際,很有說服力。
生:我認為合作與競爭是否矛盾,要分角度看,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
師:你這話很有哲學味道。其實課文中已經給出了范圍,即當今社會里,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競爭與合作是不矛盾的。最典型的是我們班級也屬于一個小社會,里面雖有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
……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就是一種導向,評價中隱含的情感更能有意無意地對學生形成暗示。對于案例中幾次學生的回答,教師都給予肯定,積極評價,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既而推促課堂精彩生成。這里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課堂評價隱藏著巨大的教育能量,尤其是當眾表揚與鼓勵,不僅可以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還能有效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
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大多教師在課堂上語言不夠精練,甚至還帶有口頭禪,比如“對不對”“是不是”等。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還算可以,但就中高年級學生而言,有點缺乏吸引力,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乃至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對話中的評價語言,講究多樣性和豐富性,以便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使整個多元對話充滿一種語文詩意。比如《槐鄉(xiāng)五月》這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出示各種槐花圖片,生驚嘆不已。)
師:(突然)你們說說槐花像什么?
生:老師,我看一朵朵花骨朵,就像我們過年時吃的水餃。
(一生在下面嘀咕:你想到的就是吃。)
師:(微笑著)你觀察得很仔細,從外形上看,的確有點像水餃。
生:老師,那些串在一起的,我看像珍珠項鏈,白白的很有光澤。
師:是的。聽到你的話,我心中有一個想法,就是把它摘下來掛在脖子上,肯定非常漂亮。
生:老師,我不說花骨朵,也不說一串一串,而是說那些已經開了的花,湊在一起,就像蝴蝶一樣,集中在一起開會。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不僅說出了槐花的形狀,色彩,還展現了槐花的生命。
……
案例中教師的評語非常豐富,能夠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評價不僅能夠主動接受,而且還能引發(fā)新一輪的想象,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為推促課堂精彩生成、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感情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當然,對于評價內容來說,除語言上的評價外,還應追求形式多樣,比如教師的神態(tài)、動作,乃至相應的物質獎勵,等等。這種評價幽默風趣,還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對話洋溢出一種語文的味道,從而有效消除學生心中的緊張與隔閡,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不同教師對同一節(jié)課在環(huán)節(jié)設計、內容結構上都不盡相同,畢竟語文課堂不是教參的簡單復制,而是有著教師獨特的思考。在教學中,課堂評價起著引導作用,面對學生思維可能出現的偏差時,教師需要及時評價給予糾正,以便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對此,馬卡·連柯就曾經說過:“要盡情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边@就需要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明確課堂評價的目標,以便真正發(fā)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重拾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一節(jié)作前指導課:
生:看他那蘋果一樣的臉蛋上,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笑起來瞇成了一道線,一張嘴像機關炮一樣,一天到晚叨叨叨地說個不停。
師:你們猜猜,他說的是誰?生:(異口同聲)××。
生:我認為他描述得有點差錯,xx的臉不是蘋果形狀的,應該像足球。
生:不對,我看他的臉有點像柿子。
(生竊竊私語,暗暗發(fā)笑,而xx臉漲得通紅,坐在一旁不出聲。)
師:(微笑著)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想象很豐富,說明經過了一定的思考。但是,把臉與足球、蘋果、柿子聯系在一起,有點不太合適,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哪些陽光一點的詞語來形容。
生:他那胖乎乎的圓臉上,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
相對而言,小學生思維略有局限,回答問題也不夠全面。對此教師在評價中應該先肯定他們的想法,接著婉轉地對其內容加以引導,這樣有利于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因此在評價中,教師要強化導向性、目的性,盡可能在鼓勵中進行引導,以便在輕松的氛圍中引發(fā)思維碰撞,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睂Υ耍處熢趯υ捴袘摻o予學生更多一點陽光,盡可能讓笑容常留學生臉上,讓對話充滿語文的味道,讓語文課堂洋溢著詩意。教師的課堂評價盡可能多點激勵性,采用導向性的語言,以便讓課堂充滿活力,洋溢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