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明
【摘 要】課堂有效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命線,是學校與教師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進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教師教學績效考核的重要標準之一。本文針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展開分析,并提出對策,希望對改進該學科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性;對策
課堂有效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命線,新課程改革實施幾年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觀和顯著提高,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高中政治學科自身的特殊性,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實現有效教學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阻礙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學觀念的束縛
長期以來,因為受傳統教育思想和高考制度改革的影響,政治這門學科在高中學科設置中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在很多學校、很多教師乃至很多學生心目中,政治只是一門副科,無需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只用讀、背就能完成,久而久之,政治教師就沒有了教學熱情和動力,政治課堂也變成了低效乃至無效課堂。
教師是課堂主體的教學觀念。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依然有很多教師都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單純的參與者和被動的接受者,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培養(yǎng)的活動,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的越多,學生學到的也就越多,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從備課開始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一堂課的設計,很少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教學,完全把政治課堂當成了自己一個人的舞臺,久而久之政治課堂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同時,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依然有不少老師把自己的教學只是單純的當做完成任務,存在著唯分數論、唯考試論的教學思想,卻忽略了政治教學的根本任務和真正涵義。
2.教學資源因素影響課堂效率
教學資源利用單一。一部分教師往往把教科書和教師用書作為僅有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閑置。很多學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學設備等都幾乎成為了擺設,或是應付上級檢查的“裝備”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并沒有用于教學,實現教學資源該有的價值。教學資源開發(fā)力度不夠。教學中常常注重理論教學,較少聯系實際;材料的使用奉行“拿來主義”,很少實地考察,聯系實際,認真篩選加工。難以形成有說服力的教學資源。這些問題長期存在,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的教學信服力,當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
樹立科學的教師觀,即要轉變教師為課堂中心的教學觀念,由傳統觀念中的主體向主導者轉變?!皫熣?,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應再是課堂的主體和中心,也不應是唯一的權威,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另外,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即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既是舊知的獲取者,也將是新知的探索者和開拓者。學生是教育的根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yǎng)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笔切抡n程的核心理念。其著眼點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這就要求大大提高學生的“地位”,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有效利用和開發(fā)教學資源
首先教師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應注意自身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要把學習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一個主動學習不斷學習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貼近學生和課堂,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才能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而這些都是對學生和課堂有直接影響的因素,對師生關系和課堂效率都有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經歷來影響學生和課堂。教師是教材內容的傳授者,如果能將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經歷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那么教學的效果往往會更好。
其次是課堂資源。主要是多媒體資源,主要包括網絡資源和影視資源。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就在于它具有超強的交互性、高信息含量性等,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豐富全面的學習資料,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增加自己的知識含量,獲取與政治課堂相關的最新信息并把這些信息通過教學體現在自己的課堂上,既做到了與時代結合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除網絡資源之外,影視資源也是重要的一種多媒體資源,它具有直觀、形象、娛樂性和可讀性的優(yōu)勢,一直以來都是政治課堂的重要資源,它使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部分地成為現實。
3.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出錯,尊重學生的觀點,增強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焦慮的心理,從而使學生能夠發(fā)揮出更大的潛能。其次,有效激發(fā)并適當控制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將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整到最佳水平,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習的初期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熱情高,要適當控制其動機強度,讓學生體驗適度的挫敗感。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難度的加大,學生的動機水平會減弱,在訓練題的設置上要趨于簡單,盡量增強其學習動機。組織習題的難度則要適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學有所得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
[2]陳曉斌.新視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學的思考[J].課改論壇新課程,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