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東,門 紅
(貴州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錢學森對科學哲學的創(chuàng)新思想
——基于客觀世界層次思想的視角
宋振東,門 紅
(貴州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客觀世界層次思想是錢學森在科學哲學領域最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思想之一。錢學森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指導思想并運用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方法,提出客觀世界由渺觀、微觀、宏觀、宇觀和脹觀五個層次組成??陀^世界層次思想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指明了基礎科學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提供了解決決定性和非決定性困惑的途徑,擺正了系統(tǒng)論與全息論的位置。
錢學森;科學哲學;客觀世界層次;渺觀;脹觀
錢學森立足于基礎科學的堅實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將科學和哲學真正地統(tǒng)一起來,站在科學哲學的視角上提出了渺、微、宏、宇、脹“五觀”世界的創(chuàng)新思想。錢學森運用系統(tǒng)論方法,將整個客觀世界看作是一個超級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客觀世界具有可以逐步認識的層次。各個層次之間既有從上到下的還原釋放性,又有從下到上的整體涌現(xiàn)性,人類正處在居于中間位置的宏觀層次之中。
(一)“渺觀”“脹觀”概念和“客觀世界五個層次”思想的提出
錢學森1984年11月8日致信譚暑生,客觀世界五個層次思想以及“渺觀”(ultra—microcosmic)“脹觀”(swelling—cosmic)兩個科學概念首次見諸文字。錢學森很贊成譚暑生“要深入到量子力學微觀層次以下的‘超微觀’去解決量子力學的矛盾”,他以商量的口吻指出:“所謂‘超微觀’(可否稱為‘渺觀’?)是指(hG/C3)1/2≈10-34厘米的尺度”。這是其首次明確提出“渺觀”的科學概念,來指代微觀層次之下的“超微觀”層次的世界。銀河系是宇觀尺度,即105光年≈1021米。錢學森指出,在宇觀之上,1040米還得有一種新的物理,這種新物理叫“脹觀”物理。在“脹觀”層次,廣義相對論也不適用。[1]75-77錢學森在傳統(tǒng)的微觀、宏觀、宇觀三種宇宙觀之外,微觀層次之下增加了一個“渺觀”,在宇觀之上增加了一個“脹觀”。1984年11月21日,錢學森致信方???,再一次提出渺觀、脹觀的概念以及客觀世界五個層次思想。[2]87-88
1985年1月22日,錢學森談到人天觀時,首先解釋了脹、宇、宏、微、渺五觀,并由此推論到人天觀也有五個層次。[3]1985年1月28日,錢學森在中國經濟學團體聯(lián)合會舉辦的“新技術革命與系統(tǒng)工程講習班”上作了《新技術革命與系統(tǒng)工程——從系統(tǒng)科學看我國今后60年的社會革命》的報告。在這次報告中,他首次公開提出“渺觀”“脹觀”概念和“客觀世界五個層次”思想。錢學森將微觀層次之下的10-34厘米尺度的希格斯場命名為“渺觀”;將由“膨脹理論”引起的多個宇宙同時存在的宇觀之上的更大尺度稱作“脹觀”。到目前為止,客觀世界可以劃分為脹、宇、宏、微、渺五個層次。“五觀世界”理論討論的正是本體論討論的客觀世界的本質、本源問題。當然,對客觀世界層次的認識還會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而繼續(xù)得到拓展。[4]1985年6月5日,錢學森致信洪定國,明確地畫出了客觀世界五個層次的圖表(見表1),他說,這是“大綜合,是‘揚棄’,是華生!是更高的物理!”[5]319
表1 客觀世界五個層次
(二)客觀世界層次理論漸趨成熟
1985年,錢學森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特點和體系結構》一文中從科學技術的深度提到客觀世界五個層次理論,并強調客觀世界層次理論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學問”。錢學森認為,渺、微、宏、宇、脹五個層次,相鄰兩個層次之間相差一千億億倍,即1019倍。“這種科學探索已經深入到世界的本源問題,以前非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提出的本體論也就從古老的哲學分化出來,進入自然科學了。所以,現(xiàn)在科學技術的深度也是驚人的?!盵6]同年,他在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編輯部同志的談話中,討論了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再次闡述了客觀世界五個層次思想。[7]187-188
1989年,錢學森在《基礎科學研究應該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以下簡稱《指導》)一文中,對“五觀世界”思想進行了更為深入、詳細的論述,其中包括客觀世界的五個層次、典型尺度、過度尺度、典型事例及指導理論,其理論構架已初步形成和漸趨成熟。他還多次與相關學者通信討論,先后提出“微觀現(xiàn)象是決定性的渺觀超弦的混沌”[8]、對“五觀世界”應“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用復雜巨系統(tǒng)的概念加以研究”[9]85等科學論斷。在“五觀世界”理論中,渺觀世界、微觀世界、宏觀世界、宇觀世界、脹觀世界,分別有認識世界結構層次的物理尺度,有各自適應的客觀世界范圍以及相應指導理論。
關于客觀世界層次問題,錢學森把“從渺觀到微觀差19個數(shù)量級”作為基本的邏輯推理依據(jù)和立論根據(jù)。萬有引力常數(shù)G、光速c和普朗克常數(shù)h三個常量可以結合成普朗克長度,即(hG/2πC3)1/2,這個長度大約是10-34厘米。為了把4種作用力納入“大統(tǒng)一理論GUT”,科學家提出“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而“超弦”尺度正好是大約10-34厘米。超弦比“基本粒子”(10-15厘米)小19個數(shù)量級!基本粒子屬于微觀,超弦應該成為微觀之下的渺觀。[10]67-75相鄰的兩個層次之間差19個數(shù)量級是錢學森構筑客觀世界層次的基石和規(guī)律性認識。為什么是19個數(shù)量級?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19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shù)字,圍棋棋盤是19×19=361,卻是“千古無同局”。
(一)渺觀(ultra—microcosmic)
渺觀是微觀下面的一個層次,它建立在對微觀世界中各物體之間作用力的認識基礎之上??茖W家想建立一個把物體間4種作用力統(tǒng)一起來的完整理論,即“大統(tǒng)一場”,也叫“希格斯場”。理論物理學家為了把這四種作用力納入大統(tǒng)一場理論,提出了“超弦理論”。“超弦”尺度恰好是10-34厘米,它遠遠要比微觀所適應的對象范圍——基本粒子的長度要小得多。錢學森將微觀下面的這一個層次,叫做“渺觀”。渺觀典型尺度即“超弦”尺度(10-34厘米),其適應范圍是“希格斯場”,其應用理論是“超弦理論”。渺觀、微觀過度尺度約為3×10-25厘米;從渺觀到下面一個層次(倏觀)的過渡尺度大約是3×10-44厘米。渺觀研究范圍從3×10-25—3×10-44厘米。
(二)微觀(microcosmic)
微觀相對于宏觀而言。量子力學使得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深入到比分子更小的尺度。在分子尺度(10-5厘米)以下,牛頓力學無能為力,量子力學可以進行合理解釋,其出現(xiàn)可謂恰逢其時。微觀世界典型尺度是10-15厘米。微觀、渺觀過度尺度是3×10-24厘米;微觀、宏觀過度尺度是3×10-5厘米。微觀研究范圍就是從3×10-24—3×10-5厘米。微觀指導理論是量子力學,其所適用的客觀世界范圍是基本粒子。渺觀典型尺度(10-34厘米)與微觀典型尺度(10-15厘米)相差19個數(shù)量級。微觀、渺觀過度尺度(3×10-24厘米)與微觀、宏觀過渡尺度(3×10-5厘米)亦相差19個數(shù)量級。
(三)宏觀(macrocosmic)
從牛頓力學開始,宏觀是人類最早系統(tǒng)探索的客觀世界,宏觀包括大到太陽系,如行星衛(wèi)星;小到地球上的物體,如山河湖泊等。按客觀世界相鄰層次之間差19個數(shù)量級之規(guī)則,微觀典型長度是10-15厘米,宏觀典型長度就是10-15厘米×1019=102米,恰好是一個籃球場的大小。宏觀、微觀過渡尺度是3×10-5厘米,即分子尺度;宏觀、宇觀過渡尺度是3億公里,即太陽系尺度。宏觀研究范圍為從分子尺度(3×10-5厘米)到太陽系尺度(3億公里),宏觀研究對象是行星衛(wèi)星、山川物體,宏觀指導理論是牛頓力學。微觀典型尺度(10-15厘米)與宏觀典型尺度(102米)之間差19個數(shù)量級。微觀、宏觀過渡尺度,即分子尺度(3×10-5厘米)與宏觀、宇觀過渡尺度,即太陽系尺度(3億公里)之間亦差19個數(shù)量級。
(四)宇觀(cosmo-cosmic)
宇觀相對于宏觀而言,從宏觀往上是宇觀。宇觀研究范圍擴大到太陽系之外,是研究銀河星系以及河外星系的,這是天文學的世界。按照宇觀、宏觀相差19個數(shù)量級的規(guī)則,宇觀典型尺度是102米×1019=1021米≈105光年,105光年正好是銀河星系尺度,這正是天文學的世界!宇觀、宏觀過度尺度是3億公里,即太陽系尺度;宇觀、脹觀過度尺度是3×106億光年。宇觀研究范圍從3億公里到3×106億光年。銀河星系直徑為10萬光年,研究宇觀(銀河星系)牛頓力學就不適用了,必須用廣義相對論作為理論指導。宏觀典型尺度(102米)與宇觀典型尺度(105光年)之間相差19個數(shù)量級。宏觀、宇觀過渡尺度,即太陽系尺度(3億公里)與宇觀、脹觀過渡尺度(3×106億光年)之間亦相差19個數(shù)量級。
(五)脹觀(swelling—cosmic)
脹觀是宇觀之上一個層次。1980年代,科學家提出“膨脹宇宙論”(inflationary universe theory)來代替“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膨脹宇宙論”由“膨脹理論”引發(fā)而來。膨脹理論是用來研究宇宙起源和大宇宙等有關宇宙問題的。天文物理學家認為,100多億年前,我們所在的宇宙開始由希格斯場中的一個微點逐步膨脹和“爆炸”。錢學森將宇觀之上層次稱為“脹觀”。脹觀典型尺度是1016億光年,指導理論尚處于研究階段。脹觀、宇觀過渡尺度是3×106億光年;從脹觀到上面一個層次(可稱之為“妙觀”)的過渡尺度是3×1025億光年。脹觀研究范圍就是從3×106—3×1025億光年。宇觀典型尺度(105光年)與脹觀典型尺度(1016億光年)之間相差19個數(shù)量級。脹觀、宇觀過渡尺度(3×106億光年)與脹觀、妙觀過渡尺度(3×1025億光年)之間亦相差19個數(shù)量級。
(六)對客觀世界層次“九重天”的展望
1964年,毛澤東說,世界是無限的。世界在時間上、在空間上都是無窮無盡的。宇宙無論從大的方面看,還是從小的方面看,都是無限的。原子、原子核、電子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無窮無盡的。[11]錢學森的客觀世界層次理論貫徹與深化了毛澤東的“世界無限”思想,將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宏觀、微觀和宇觀“三重天”拓展為渺觀、微觀、宏觀、宇觀、脹觀“五重天”,這就從根本上終結了宇宙本體論“哲學思辨”而代之科學研究。隨著科技繼續(xù)推進,人類認識繼續(xù)深化,世界層次繼續(xù)增加,五個層次必將拓展。錢學森說:“事物還會發(fā)展,將來會有宇觀以上的世界,也會有渺觀以下的世界?!盵12]382世界層次還會繼續(xù)增加,5個層次將會拓展為7個、甚至9個層次,達到“九重天”的境界(見表2)。于是我們根據(jù)相鄰客觀世界層次相差19個數(shù)量級的規(guī)則,由已知推測未知,這極大地拓寬了人類的胸襟與視野,也驗證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巨大力量和無限生機。
表2 客觀世界層次“九重天”尺度、實例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
錢學森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知識的最高的最正確的概括”[13],位居人類知識體系(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最高層次,應該用來指導基礎科學研究。科學技術經過400年發(fā)展,已形成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最高概括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即人類知識體系),基礎科學研究必然要求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10]68錢學森深入現(xiàn)代科學技術最前沿,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闡述了“渺、微、宏、宇、脹”五觀世界層次理論以及“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的辯證關系等重要思想。錢學森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智慧的源泉”,基礎科學“是有方向的,不是不可知的”[10]75?!懊臁⑽?、宏、宇、脹”五觀世界層次理論屬于基礎科學研究范疇,理應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規(guī)律七大范疇具有普適性?!按笥钪鎸W”屬于基礎科學研究范疇,必然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錢學森明確指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有辯證唯物主義引路,‘大宇宙學’的概念就源于此。”[14]錢學森明確表示,對于大宇宙學問題,“天文學家也應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而且還強調“要用復雜巨系統(tǒng)的概念加以研究”[9]85。
(二)運用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與研究方法
1.用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研究客觀世界。客觀世界是一個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必然要用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研究客觀世界。錢學森指出:“巨系統(tǒng)的結構是自組織的”,“自組織是系統(tǒng)學的核心”[2]86-87,上一個層次是下一個層次的自組織。對于渺、微、宏、宇、脹而言,脹觀是宇觀的自組織,宇觀是宏觀的自組織,宏觀是微觀的自組織,微觀是渺觀的自組織?!拔⒂^的粒子是渺觀場的自組織,就如宏觀的物體是微觀原子、分子的自組織。”[1]76“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是由于更基層的漲落,正如布朗運動是由于在顯微鏡下看不見的分子運動一樣……一切粒子(基本粒子)都是渺觀中非永久性結構,就如人、生物是宏觀世界中非永久性結構一樣……粒子就是渺觀場的自組織……建立渺觀物理,比量子力學還深的物理,要靠系統(tǒng)學。”“在漲觀場中,我們的宇宙……也是個自組織,也當然非永久性的。漲觀物理學也離不開系統(tǒng)學?!盵2]87-88
2. “每從下一個層次上升到上一個層次都是系統(tǒng)學”。在已知的客觀世界中,渺、微、宏、宇、脹各自獨立構成一個子系統(tǒng)。細言之,渺觀是關于“希格斯場”的子系統(tǒng),微觀是關于基本粒子的子系統(tǒng),宏觀是關于山川物體的子系統(tǒng),宇觀是關于銀河星系的子系統(tǒng),脹觀是關于宇宙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客觀世界五個層次通過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構成一個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每從下一個層次上升到上一個層次都是系統(tǒng)學?!盵5]320錢學森認為“一旦結合系統(tǒng)學,渺觀物理是可以建立的,量子力學也就能‘解釋’清楚了”[1]76。他還明確提出不能混淆層次:“有人在把量子力學推廣到渺觀……是錯誤的,不會有結果。兩個不同的層次怎么能相混?”[1]77渺觀中的希格斯場可以解釋宇宙的形成?!芭蛎浻钪嬲摗闭J為,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大宇宙中眾多宇宙中的一個,這樣就把渺觀和脹觀聯(lián)系起立了。對于這種聯(lián)系,只有用復雜巨系統(tǒng)的概念加以研究才能夠得到科學的解決。
(一)指明了基礎科學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1.關于研究方向。錢學森在大家公認的微、宏、宇“三重天”的客觀世界之外加上了渺觀和脹觀,形成了渺、微、宏、宇、脹“五重天”的客觀世界格局。近期,基礎科學研究的新領域可以聚焦于兩個方向:一是在量子力學指導下,對微觀下半部(10-15厘米以下)直到與微觀、渺觀交界處(約3×10-25厘米)進行深入研究;二是在廣義相對論指導下,對宇觀上半部,直到與宇觀、脹觀交界處(3×106億光年)進行深入研究。[10]72中期,微觀、宏觀、宇觀分別有了相應的指導理論;渺觀和脹觀尚沒有嚴格的指導理論。為渺觀和脹觀創(chuàng)造新的科學理論,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方向之一。遠期,隨著科技的推進、認識的深入,對渺觀之下新層次(如倏觀、忽觀等)和脹觀之上新層次(妙觀、玄觀等)的研究,將是未來基礎科學的研究方向。
2.關于研究方法。對于近期兩個方向的基礎科學研究新領域,錢學森強調了兩點:一是轉變研究思路,二是革新研究方法。在微觀世界的下半部和宇觀世界的上半部直接做實驗或直接觀察都很困難。在“微觀下半部”,物理實驗所需能量遠遠超過了當前高能加速器(大于幾十個TeV),不能直接做實驗。在“宇觀上半部”,天文觀測所需儀器大大超過當前天文觀測設備,不能直接觀察。既不能觀察,也不能做實驗,理論如何核實?運用計算能力日益強大的電子計算機系統(tǒng)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和途徑。在基礎科學研究中,應用電子計算機是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10]72-73
(二)提供了解決決定性和非決定性問題困惑的途徑
客觀世界究竟是決定性還是非決定性的?這困擾著科學家和哲學家?guī)装倌曛谩@绽埂安恍枰系邸?,堅信牛頓力學的決定性,堅信由數(shù)學理論、數(shù)學方程式可以推出世界上的一切;波爾茲曼終究解決不了決定性的熱力學(牛頓力學)引出非決定性的分子運動論(統(tǒng)計力學)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問題,思想的混亂竟然導致了他的自殺。愛因斯坦堅決“不相信上帝是擲骰子的!”堅信決定論否認非決定論。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表示非常之不滿,竟然把決定性的牛頓力學和相對論力學轉化為非決定性。愛因斯坦和玻爾世紀之爭的核心、關鍵點就在于決定性與非決定性之爭!
1.低一層次的混沌產生高一層次的有序。錢學森對決定性和非決定性關系,獨辟蹊徑、高屋建瓴,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芒。基于客觀世界的層次性理論,他辯證地指出,決定性與非決定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混沌與有序也是辯證統(tǒng)一的,低一層次的混沌產生高一層次的有序。錢學森認為,之所以產生非決定性,是因為實際產生作用的某些因素、因果聯(lián)系不在人類的控制之內。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世紀之爭,量子力學非決定論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深入到微觀之下的渺觀層次。深入到渺觀就是決定論,向渺觀挖掘,就是解決的途徑?!皼Q定與非決定是辯證的統(tǒng)一”[7]187-188??陀^世界規(guī)律是決定性的,人認識客觀世界具有局限性,引入非決定性有必要[10]69。1992年7月6日,錢學森說:“我們通過牛頓力學——統(tǒng)計力學——混沌理論悟到人認識客觀世界是一個決定性與非決定性辯證發(fā)展的過程。一些西方哲學家是愚昧的,不懂科學技術,也不懂辯證唯物主義?!盵15]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解決了幾百年來科學界決定性與非決定性問題的思維混亂。渺觀的決定性運動,在微觀看來是非決定性的。由于人認識客觀世界的“無知”,造成決定性的客觀世界變成了認識上的非決定性。所謂“隱秩序”,即隱藏在渺觀的秩序。[10]70-71
2.決定性與非決定性既對立又統(tǒng)一,混沌與有序既對立又統(tǒng)一。低層次的決定性在高層次看起來是非決定性的;低層次的混沌在高層次是有秩序的。1987年2月24日,錢學森致信盧侃說:“我們在北京的系統(tǒng)學討論班對混沌及有序的辯證關系有些認識,這是Prigogine及H. Haken都未說清楚的:在一個層次的混沌是緊接著上一個層次有序的基礎……生與死的界限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盵16]“從決定性理論中會出現(xiàn)看似非決定性混沌這一事實出發(fā)……量子力學的非決定性可能來自更下一個層次——渺觀——的決定性混沌?!盵12]382在微觀世界表現(xiàn)為決定性的分子運動論,在宏觀世界則表現(xiàn)為非決定性的統(tǒng)計力學。世界本身是不“擲骰子”的,作為理解客觀世界的人有時不得不“擲骰子”。愛因斯坦沒有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參透“擲骰子”和“不擲骰子”之間的辯證關系,以至于晚年陷入誤區(qū)而很難有大的突破和飛躍。錢學森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在晚年反而激發(fā)出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達到學術新高峰。錢學森成功地解釋了“決定性和非決定性”“混沌和有序”的思想混亂,說明錢學森客觀世界層次理論是有生命力的,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既是本體論,又是認識論;體現(xiàn)了客觀世界層次性、系統(tǒng)性,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tǒng)一,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三)科學地解釋了系統(tǒng)論與全息論的辯證關系
1.準確地批判宇宙全息統(tǒng)一論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學性。宇宙全息統(tǒng)一論企圖從低層次得到高層次之全貌,提出“部分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部分即整體,整體即部分,二者絕對統(tǒng)一”等觀點。既違反客觀規(guī)律,也違反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形而上學的。人對子系統(tǒng)也不能完全認識,子系統(tǒng)內部還有孫系統(tǒng),子子孫孫,無窮盡也。[17]窺一斑只能猜全豹,而不可能知全豹;每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光輝,但是不能反映整個太陽;從人的一個細胞不可能知道人的全身情況,更不可能推知所有人的情況。系統(tǒng)論是從整體來看部分。整體包含著部分的全部信息,部分只能包含整體的部分信息。窺全豹知一斑,方知一斑之具象;只有研究整個太陽,才能明白太陽的每一絲光線;知道人的全身情況,才能全方位地理解這個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從高一個層次來研究低一個層次是高屋建瓴,是大局觀、整體性、總體性、戰(zhàn)略性。
2.正確地理解并應用全息論和系統(tǒng)論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全息現(xiàn)象確實存在,也需要研究。醫(yī)生化驗一滴血用作判斷和推測病情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局部(部分)只能包含著整體的部分信息,不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推測和判斷并不代表全知,必須懂得了整體才能真正理解全部,決不能用小尺度看世界,而必須用大尺度看世界。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除了要從小尺度、超小尺度去研究,還需要從大尺度、超大尺度去研究。各種尺度的研究相互銜接起來,才能得到對事物全方位的認識,這是一個必須從哲學上講清楚的問題。講清楚這個問題,也很有現(xiàn)實意義。廠長當上市長后,習慣于把城市當做擴大的工廠進行管理,結果事與愿違。各種全球性不協(xié)調問題,證明人類普遍決策方式的錯誤,人類習慣于用小尺度的知識決策大尺度的問題。時代的發(fā)展迫切地要求擔任決策、管理、領導等工作的人們,努力學習以補充或建立適應宏觀決策的知識結構,增長運用大協(xié)調統(tǒng)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由“三觀世界”到“五觀世界”,將來再到“九觀世界”。錢學森根據(jù)科學發(fā)展的實際,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看法由微觀、宏觀、宇觀拓展到渺、微、宏、宇、脹“五重天”境界,并通過對各層次尺度、過渡尺度、適應范圍的詳細論述,構建了一幅科學的圖景。 “五觀世界”理論具有堅實的科學性,為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理論和實踐指南?!拔逯靥臁钡默F(xiàn)實性也就內在地包含了“九重天”的可能性,這就從根本上終結了宇宙本體論的“哲學思辨”而代之科學的研究。
2.“至大無外,至小無內”;“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人類從宏觀世界開始探索,向更小的尺度探索到微觀乃至渺觀;向大的尺度探索到宇觀乃至脹觀。我們的探索沒有盡頭,向更小的尺度,渺觀之下更小的層次可以稱之為“倏觀”“忽觀”……也會有毛澤東提出的“毛粒子”問題,“至小無內”。向大的尺度,脹觀之上也還會有更大的研究層次,可以稱之為“妙觀”“玄觀”……這樣從小到大的層次依次是:忽觀、倏觀、渺觀、微觀、宏觀、宇觀、脹觀、妙觀、玄觀九個層次,這才是真正的大天套小天的“九重天”層次。即使我們的認識真的到了“九重天”,我們的認識也沒有到頭,“至大無外”,“天外有天”。“須彌藏芥子”可以理解為較高層次包含較低層次;“芥子納須彌”可以理解為“芥子”雖小,卻包含著更低層次的“小芥子”,“芥子”對于“小芥子”而言,就如同“須彌”對于“芥子”。古人所說的“九重天”,其實是比喻天的層次之多??茖W研究永無止境,“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的辯證統(tǒng)一”。
3.科學革命此起彼伏,認識世界永無止境。中國神話有“九重天”,但丁《神曲》有“九曲天”,毛澤東說“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這都是藝術的想象。在馬克思時代以前只有所謂的“宏觀”世界,牛頓力學的成功應用在“宏觀”世界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危機”讓沉浸在物理學大廈已經接近建成的尾聲的物理學家們“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物理學的“兩朵烏云”讓當時的物理學界感覺到“山窮水盡疑無路”,而19世紀末的三大發(fā)現(xiàn)讓物理學界“柳暗花明又一村”,新一輪的物理學革命風起云涌。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把人類帶向了宇觀世界,普朗克、玻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等人創(chuàng)立了量子力學把人類帶向了微觀世界。而在微觀之下和宇觀之上,錢學森提出的“渺觀”和“脹觀”,雖然目前還沒有合適的理論做出解釋,這正是需要基礎科學研究作出解答的,也是科學哲學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疤岢鰡栴}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多層次性是開放復雜巨系統(tǒng)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運用層次之間質的差別,錢學森很好地解釋了決定論和非決定論之間的辯證關系。復雜性研究業(yè)已形成歐洲學派、美國學派和中國學派三足鼎立之勢。進一步深入探討宇宙的奧秘,必然要與復雜性研究結合起來。
[1]錢學森.致譚暑生(1984年11月8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二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2]錢學森.致方褔康(1984年11月21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二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3]錢學森.在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第14屆學術年會上的講話(1985年1月22日)[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第四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32-33.
[4]錢學森.新技術革命與系統(tǒng)工程——從系統(tǒng)科學看我國今后60年的社會革命(1985年1月28日)[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錢學森文集:第四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49-51.
[5]錢學森.致洪定國(1985年6月5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二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6]錢學森.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特點和體系結構(1985年)[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第五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342-343.
[7]錢學森.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文藝學美學方法論的幾個問題(1985年)[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第四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
[8]錢學森.致李新洲(1992年10月3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六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475.
[9]錢學森.致王綬琯(1994年2月27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八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10]錢學森:基礎科學研究應該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1989年10月28日)[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第六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
[11]毛澤東.關于人的認識問題(1964年8月24日)[M]//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9.
[12]錢學森.致黃順基(1995年11月13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九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
[13]錢學森.發(fā)展地理科學的建議(1986年11月11日—16日)[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第五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5.
[14]錢學森.致王綬琯(1993年1月26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七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95.
[15]錢學森.致龐正元(1992年7月6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六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330-331.
[16]錢學森.致盧侃(1987年2月24日)[M]//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第三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415.
[17]錢學森,于景元,戴汝為.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及其方法論(1990年)[M]//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第六卷.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104-105.
(責任編輯:黃仕軍)
Qian Xuesen′s Innovative Thought on Philosophy of Science——Based on the View of Objective World Level
SONG Zhendong,MEN Hong
(CollegeofMarxism,Gui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Guiyang550025,China)
The objective world level thought is on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ideas of Qian Xue-sen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Guided by the Marxist philosophy, Qian Xue-sen proposed that the objective world consists of five levels,that is ultra-microcosmic,microcosmic,macrocosmic,cosmoscopic and swelling-cosmic,using open and complex giant systems approach.The thinking of the objective world level has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it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provides a way to solute the decisive and non-decisive puzzles, and straightens the location of the system theory and the holographic theory.
Qian Xuesen;Philosophy of Science;Objective world level;ultra-microcosmic-;swelling-cosmic
2016-11-16
貴州財經大學引進人才科研項目“綜合集成研討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201401020)
宋振東(1975—),男,山東費縣人,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N02;B029
A
1008-7699(2017)02-00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