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萬
(重慶市萬州區(qū)徐昌萬中醫(yī)門診部,重慶 404000)
小柴胡湯臨床應用體會
徐昌萬
(重慶市萬州區(qū)徐昌萬中醫(yī)門診部,重慶 404000)
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由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組成。柴胡質輕味薄、清熱解表,疏解少陽之郁滯;黃芩苦寒味重入里,清胸腹蘊熱除煩滿;柴芩合用,能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人參、甘草、大棗益氣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溫并用,辛開苦降,升降協(xié)調,調達上下,宣通內外,疏利三焦,和暢氣機[1]。用于外邪入浸少陽、膽火上炎、樞機不運、經氣不利,表現(xiàn)為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薄白,脈弦細等[1]。只要少陽樞機不利,郁結三焦及膽經之病邪,皆可用其加減,見一癥便是,不必悉俱[1]。筆者用小柴胡治療疑難雜證,隨癥加減,效果較好,舉例如下。
李某,女,33歲,2013年8月15日初診。2008年婚后3個月有孕,后因外出鍛煉不慎而至流產,至今一直未孕。在重慶某婦產醫(yī)院檢查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繼發(fā)性不孕”。服藥半年余效果不佳。面色萎黃,心煩易怒,噯氣頻作,脅肋脹滿,納少眠差,喜嘆息,口苦少飲,月經后延,經行腹痛,色質暗淡,大便秘結,小便黃,舌苔薄白,脈弦細略數。診斷為“不孕”。證屬肝郁脾虛,氣機郁滯。治宜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調經益腎[2]。方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味。藥用柴胡10g,黃芩10g,人參15g,半夏10g,甘草6g,當歸15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菟絲子30g,制香附10g,丹皮10g,生地15g,生姜10g,大棗15g。水煎服,1日1劑,7劑。并用藥渣煎水泡腳,每晚睡前1次,每次泡20min。二診,面色轉佳,精神尚可,脅肋脹滿減輕,噯氣少發(fā),睡眠改善,飲食復常,二便調,舌苔薄白,脈弦細。效不更方,原方加阿膠10g,10劑,水煎服。三診,月經已行3天,經色鮮紅、經質正常,腹痛消失,余癥大減,因外出熬藥不便,要求服藥丸。二診方去生地,加鹿角膠、益母草,作丸藥服2個月。并囑心情舒暢,勿食生冷、辛辣之物,勿感冒,用藥期間少房事。半年后告之藥丸服完后3周受孕,現(xiàn)已懷孕3個月,后隨訪足月產一男嬰,母子健康。
按:患者因妊娠不慎流產,心情抑郁,久至肝郁不疏、氣血不暢、瘀血阻滯,故而出現(xiàn)經行腹痛、色澤暗淡、經期后延、胸肋脹滿、噯氣、心煩易怒、食少納呆、喜嘆息。肝郁樞機不利,膽火上炎,出現(xiàn)口苦、便結、舌苔黃。肝失條達,血行不暢,影響沖任功能,故5年未孕。病機關鍵在于肝失疏泄條達,故治以疏肝解郁調經之法。小柴胡湯加味方中小柴胡湯疏肝解郁,暢達氣機;四物湯加阿膠、益母草補血養(yǎng)血調經,以榮沖任;菟絲子、鹿角膠滋補肝腎,益精種子。諸藥合用,可使氣機條達,疏泄功能恢復,沖任得養(yǎng),故而再孕。
李某,女,45歲,2014年3月16日初診。半年前出現(xiàn)雙下肢陣發(fā)性水腫,按之凹陷、沒指,小便較少,腰脊酸痛,心煩,失眠易怒,口干口苦,脅肋脹痛。在縣醫(yī)院診斷為“特發(fā)性水腫”、“更年期綜合征”。治療兩周癥狀改善不明顯,時輕時重。診見面色淡黃,眼臉浮腫,雙下肢水腫,按之凹陷,脅肋脹滿,心煩失眠,咽干口苦,腰脊酸痛,小便量少,舌苔薄白,脈弦細略沉。診斷為水腫。證屬肝氣不疏,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氣化不行。治以和解少陽,疏達三焦。方用小柴胡湯加味。藥用柴胡15g,黃芩10g,人參15g,半夏10g,甘草6g,生姜10g、大棗15g,豬苓10g,澤瀉15g、白術15g,桂枝10g,益母草30g,鹿含草30g,薏苡仁30g,漢防己10g,川續(xù)斷20g。水煎服,1日1劑,7劑。囑心情愉悅,勿食生冷,少鹽,勿感冒。2014年3月28日二診,面色轉佳,眼瞼不浮,下肢腫脹減輕、按之凹陷不明,胸脅脹滿已除,睡眠改善,小便較前量多,舌苔薄白,脈弦而略滑。上方再服10劑鞏固,并將藥渣加白蘿卜1000g煎水泡腳20min,每日1次。2014年4月8日三診,全身水腫已除,腰痛及脅肋脹痛消失,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脈象平滑。守方加減,作丸繼服2個月,隨訪1年未發(fā)。
按:患者年近圍絕經期,出現(xiàn)水腫,伴心煩易怒、胸脅脹滿、口苦咽干等癥,是因肝氣郁滯,少陽樞機不利,三焦通達功能失調,氣化不行,飲停而為水腫。小柴胡湯加味疏肝達郁、調暢氣機、疏利三焦、使其升降協(xié)調、內外宣通、上下調達、氣郁和暢、少陽樞機之功和解、三焦氣化功能正常,故水腫應藥而愈。
張某,男,36歲,2015年12月11日初診。3年前因工作不順,出現(xiàn)心煩易怒,脅肋脹滿,胃脘痛,噯氣,返酸,納呆、口苦,便結尿黃。胃鏡示慢性膽汁返流性胃炎,彩超示膽囊壁欠光滑。用中、西藥治療1個月余效果不顯,時常復發(fā)。胃脘疼痛,脅肋脹滿,噯氣,返酸燒心,食后胃脹加重,口苦,大便結,小便黃,舌苔薄膩微黃,舌邊齒痕,脈弦滑,診斷為胃脘痛。證屬脾虛肝郁,橫逆犯胃。治以健脾疏肝,解郁和胃。方用小柴胡湯加味。藥用柴胡15g,黃芩10g,半夏10g,人參1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棗15g,陳皮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煅瓦楞子30g,吳茱萸1g,黃連6g,蒲公英30g。水煎服,1日1劑,7劑。囑忌食辛辣、煙、酒、酸、甜、生冷之物,心情舒暢,勿感冒、少房事。2015年12月21日二診,胃痛減輕,脹滿緩解,噯氣返酸等癥明顯改善,小便正常,舌苔薄白,舌邊有齒痕,脈弦略滑。上方隨癥加減10劑,水煎服。服藥后諸癥大減,舌苔薄白,舌邊齒痕隱現(xiàn),脈象平和,原方加制猬皮10g,九香蟲10g,甘松10g,白芍15g。10劑,為末作丸,服用2個月。后隨訪1年未復發(fā)。
按:患者由于工作不順,情志不遂,氣機郁滯,樞機不利,橫逆犯胃,膽府郁熱。小柴胡湯加味轉利樞機、疏肝解郁、清利膽腑郁熱,吳茱萸、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陳皮健脾運濕,延胡索、川楝子理氣止痛,甘松、制猬皮、九香蟲理氣活血、化瘀止痛。諸藥合用,使氣機條暢、樞機通利、脾運復常,故諸癥消失。
小柴胡湯既可和解少陽、通暢三焦,又具疏肝解郁、調和肝脾、理血散結、清肝和胃、清肝止痛、和解清熱之功效。仲景在方中列舉了7個或然癥,此乃舉列而言,示人以法,皆說明小柴胡湯可隨癥加減。《傷寒論》中以小柴胡湯加減變化的柴胡加龍骨牡礪湯,柴胡桂枝干姜湯等5個方,均為仲景對小柴胡湯的靈活應用。所以,小柴胡湯隨癥變化,可上可下,可內可外,可氣可血,可臟可腑,證治甚廣。
[1] 李培生,劉渡舟.傷寒論講議[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36-139.
[2] 聶惠民.名醫(yī)經方驗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55-157.
R249.7
B
1004-2814(2017)08-0989-02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