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存,吳恒軍,孔民
梁濟運河景觀建設防洪影響分析及防治對策
崔家存1,吳恒軍2,孔民1
(1.濟寧市梁濟運河工程養(yǎng)護服務中心,山東濟寧272100;2.濟寧市梁濟運河管理處,山東濟寧272100)
結合大運河西岸的景觀建設項目防洪評價,簡要分析景觀建設對梁濟運河的河道泄洪安全、河勢、現有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與設施、防汛搶險、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等方面的影響,并根據河道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涉河建設項目的防洪安全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梁濟運河;防洪影響;防治措施
梁濟運河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是一條具有防洪除澇、引水灌溉、航運等綜合功能的大型河道,同時,梁濟運河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工程南四湖至東平湖的重要的輸水干線,梁濟運河輸水線路長58.525 km。為彰顯濟寧城區(qū)“運河之都,水城風貌”的城市特色定位,濟寧市委市政府對應濟寧城市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的落位,以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先導,全面實施運河綜合開發(fā),在“大美梁濟、榮歸自然”的構架上,加快推進大運河西岸啟動段的景觀建設。按照整體規(guī)劃對梁濟運河5+800~10+270段右岸200 m的景觀帶、橋梁和道路進行景觀建設。
大運河西岸景觀建設項目包含濱河景觀帶和右岸堤頂路建設兩部分。濱河景觀帶:梁濟運河右岸,北起太白路,南至車站西路,長3.5 km;總規(guī)劃面積約100.4 hm2。西岸堤頂路:梁濟運河右岸,北起G105國道北側80.0 m,南至車站西路,長4.3 km。景觀用地范圍包含二灘及堤頂路西側200 m寬綠地。
建設項目梁濟運河5+800~10+270段,該段河道現狀:河底高程為28.7 m,5+800~10+700段底寬為150.0 m;10+700~11+000段為漸變段,底寬150.0 m漸變至南水北調設計底寬66.0 m,設計河道邊坡左岸1∶3,右岸1∶3,河道邊坡采用C25模袋混凝土護坡。
該段堤防現狀:堤頂高程在39.53~42.50 m,堤頂寬6.0~26.0 m之間,絕大多數路段高于50年一遇防洪標準堤頂高程。
2.1 對河道泄洪的影響
建設項目在河道灘地上增設了游覽步道,種植景觀植株,增大了灘地糙率,對洪水下泄將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2.2 對河勢穩(wěn)定的影響
建設項目道路與車站西路(5+800)交叉處,路線沿迎水坡穿過灘地,當遭遇洪水時易改變水流形態(tài),造成挑流,改變了主水流的方向,局部形成紊流,對堤防造成沖刷。河道建設項目實施后,在堤防迎水坡采取了植物措施防護,河道行洪時,減小了洪水流速。加之建設項目位于南四湖的回水區(qū),行洪時,受湖水位頂托影響,洪水下泄慢,流速不大。因此,項目建設對梁濟運河整體河勢穩(wěn)定影響甚微。
2.3 對堤防的滲流穩(wěn)定的影響
梁濟運河現狀堤防斷面已滿足防洪規(guī)劃要求,但部分堤段不滿足建設項目道路規(guī)劃(路面寬14.0 m)的要求,需對堤身進行加寬。因此,建設項目實施后,提高了堤體的密實度,延長了洪水滲徑,對堤防的滲流穩(wěn)定沒有不利影響。
2.4 對沿岸水利工程的影響
建設項目范圍內沿岸有大橋排灌站(5+ 920),西五里營南提水站(7+640),西五里營北排灌站(7+920)和老運河擋洪閘(7+660)。3座排灌站均為穿堤建筑物,穿堤涵洞處堤頂寬度在6.0 m左右,且泵房緊鄰堤防背水側布置,不能滿足建設項目道路規(guī)劃的要求。老運河擋洪閘交通橋按6.0 m凈寬設計,也不能滿足建設項目道路規(guī)劃(路面寬14.0 m)的要求。因此,在項目建設中,道路路基處理、堤坡景觀改造將對建筑物結構安全和運行帶來不利影響。
2.5 對防汛搶險的影響
項目建設期19個月,需跨汛期施工,項目建設期內將對汛期的防汛搶險產生不利影響。建設項目堤頂道路與105國道大橋(10+170)、太白西路大橋(9+200)和車站西路大橋(5+800)交叉,規(guī)劃部門擬在105國道、車站西路大橋(5+800)堤防背水側設輔道連接,保證堤頂路暢通;太白西路梁濟運河大橋處,采用堤頂下挖2.0 m,在滿足防洪要求的基礎上,保證公共通行。項目建成后,對汛期的防汛搶險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2.6 對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的影響
建設項目位于梁濟運河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調水主干線,對水質要求較高。項目建設期主要是駁岸、灘地、步道及景觀植物施工引起局部水環(huán)境懸浮物含量升高,機械施工、維修時產生的含油廢水對河段水質產生短暫的影響;運行期主要為植物施肥,噴灑農藥后,經雨水沖淋排放到河里污染水體。如不采取措施,將對河內水質產生不利影響。
3.1 對防洪和管理要求影響的防治措施
項目在河道內建設,應根據項目的建設內容,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94)的要求,合理確定建設項目的防洪標準。規(guī)劃單位應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設計規(guī)范》第7.1.6條款“堤身和戧臺基線范圍內,不宜種植樹木,對已種植樹木的堤防工程,應進行必要的安全論證,確定是否保留”的要求。建議優(yōu)化堤防迎水面植物配置,避免對堤防的安全運行帶來不利影響。
3.2 對河道泄洪影響的防治措施
建設項目在河道灘地上增設了游步道,種植景觀植物。建議合理配置植物種類,盡量減少景觀設施對河道泄洪的影響。禁止在灘地內修建房屋、假山等阻水嚴重的構筑物或景觀設施,植株選用草皮或灌木,不選用喬木。
3.3 對沿岸水利工程影響的補救措施
建議對排灌站穿堤涵洞和老運河擋洪閘進行安全復核,根據安全復核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堤防背水側200.0 m寬濱河景觀帶建設,應充分考慮影響范圍內農田灌溉排澇渠系的恢復。
3.4 對防汛搶險影響的防治措施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土建工程施工工期為12個月,項目建設跨汛期施工,為確保河道汛期安全行洪,應嚴禁建筑料物及建筑垃圾置于河道內,要避免施工機械、施工料物占用上堤路口和大堤,保證防汛路口的暢通。并應做好防汛預案,以滿足防汛搶險的要求。
3.5 洪水對建設項目影響的防治措施
道路與車站西路大橋(5+800)交叉處采用灘地下穿的方式,路面高程36.0 m~40.4 m,當發(fā)生較大洪水時路面將會淹沒。建議管理部門應及時設置路障,禁止該段道路通行。
3.6 對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影響的防治措施
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及項目運行后產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應嚴格按照《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7/ 599-2006)及濟寧市政府要求,通過建立完善的污水處理及生活垃圾處理等環(huán)保污染防護措施體系,保證河道水質安全,避免項目建設對南水北調輸水水質的不利影響。
通過對梁濟運河現有洪標準和有關技術、管理要求的適應性、河道泄洪安全、河勢、現有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與設施、防汛搶險、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的影響分析,提出該項目的實施對河道防洪影響防治與補救措施,以確保工程安全運行與堤防完整。
(責任編輯 遲明春)
TV87
B
1009-6159(2017)-09-0048-02
2017-05-08
崔家存(1976—),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