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霓
【關鍵詞】 兒童注意力;教學方法;內容;時間;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42—01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提高兒童課堂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兒童良好品質的重要保障。培養(yǎng)和調整兒童的注意力,家長和教師要掌握靈活的方法,并根據(jù)兒童不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本文結合實踐談談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課堂注意力。
一、切實改進教學方法
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教師應根據(jù)兒童注意力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兒童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在教學中,整個教育活動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自然,使兒童自始至終情緒愉悅。教師要靈活運用談話、講故事、游戲、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兒童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大膽表述,使他們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像中小學那樣全都是規(guī)定好的,而是要依據(jù)兒童的特點進行選擇,并合理安排。筆者認為,教師要以兒童的生活為源泉。就好比陳鶴琴先生說的“生活即學習,生活即課程”。兒童周圍的生活都可以是兒童學習的內容,教學內容最重要的是適宜,要適合我們所面對的孩子,要適合我們的教育目標。
三、把握課堂最佳時間
研究表明:兩歲兒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為7分鐘,四歲兒童為12分鐘,5歲兒童為14分鐘。因此,在教學中應緊扣兒童連續(xù)注意的最佳時間,把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放在前十分鐘。當兒童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時,教師可以通過變換聲調、榜樣示范和游戲獎勵等辦法,讓兒童重新關注課堂內容。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1. 尊重兒童的學習特點。兒童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的直接驅動。要使兒童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那就必須尊重兒童的興趣和需求。教師要善于將兒童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兒童的學習活動。盡可能把期望兒童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兒童感興趣的東西,由此引起兒童的有意注意。兒童對世界的認識是感性、具體、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動作來幫助思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他們必須通過人與物的相互作用,真正內化所學知識,形成兒童期所獨有的知識經驗。兒童在認識事物、獲取經驗的過程中具有整體性,所以要將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滲透于兒童的一日生活之中。
2. 培養(yǎng)兒童對學習的興趣。一是化平淡為神奇。適當給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兒童一起看書時采用一些啟發(fā)性的語句,像“這是怎么回事呀?”“讓我們來猜猜看”,來引發(fā)兒童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二是對淺顯的現(xiàn)象給予深度的揭示。兒童對常見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興趣,但若把這些事物背后的奧秘告訴他們,就會重新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任何事物都有無窮的奧秘,教師要善于把握兒童的心理,引導兒童保持認識事物的興趣。三是鼓勵兒童動手操作。實踐是兒童認識事物的最佳途徑,而兒童又大都喜歡動手操作,盡管嘗試可能會失敗,但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則會長盛不衰,對所學知識也會掌握得更加牢固。動手操作能使兒童的認識由表面趨向實質,從而激發(fā)更濃厚的求知興趣,促使兒童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為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兒童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厚,越容易形成穩(wěn)定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師要鼓勵兒童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fā)掘和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并借此使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3. 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兒童的意志力不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故而,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并不斷糾正兒童不良的行為。比如,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兒童起來小便,腳步聲很重。此時,教師可以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輕一些;當兒童小心走路的時候,教師就微笑著點頭表示他做得對。
4. 加強兒童實踐訓練。行為習慣的形成來自于反復實踐,為此,必須加強對兒童行為的訓練,給兒童提供反復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交往、娛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復強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yǎng)成一種自然的習慣。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