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呈
這個春天,真想念那些禾雀花。
那一年的四月,報紙上說禾雀花盛開,于是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天鹿湖郊野公園看。在那之前我沒聽過禾雀花這個名字,后來知道,這是一種完全不像花的花——花瓣很厚,肉質(zhì)沉重,看起來更像一種果類;密集的樣子,有一個詞與它天然搭配:碩果累累。
天鹿湖郊野公園是一座山,繞到某個低坳的蔭處,便是稱得上“滿山遍野”的禾雀花的藤蔓,那情形可謂壯觀。因為是春天,腳下泥土沉濕,顯然有雨的痕跡,碩大的禾雀花落下來時,撲撲有聲,落花和泥土混積在一起,發(fā)出接近腐爛的香味,有酒意。
那個時候我?guī)讱q呢?二十四,或是二十五。有一次在電腦里,看到當(dāng)時的照片,黝黑又結(jié)實(shí)的蘋果肌,仰頭看著枝頭的禾雀花,傻傻地笑著。那個春天是多么美好,青春的軀體也是那么美好,可是,當(dāng)時的我在想些什么呢?卻一點(diǎn)也記不得了。我常常想象以前的自己有些什么值得稱羨的,但除了青春,仿佛很少。那么多的空閑,那么多的健康,那么多的精力,就那樣日日隨意揮灑,仿佛連“虛度”都談不上,連戀愛都沒有好好地談上一場。我的青春,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不知道什么滋味,就吃完了。
那時候我閑到什么程度呢?閑到晚上經(jīng)常一個人拿著一本畫冊,一翻就能翻一整個晚上。聽歌,一聽就是一整個晚上。搭隨便一輛出城的公共汽車,到市里的隨便某個地方去,一逛就是一個晚上。——不,我并不懷念那樣的悠閑,一個在空茫茫中不知所措的人有什么好羨慕的。
但又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突然變成每天都陷入時間焦慮的人。那時候,孩子已經(jīng)半大不小,我的蘋果肌,變成了他臉上的兩個肉葫蘆。我的精力像手中流沙。我經(jīng)歷了對生離死別的恐懼。對時光的焦慮升騰起來,也許對時間的焦慮就是對死亡的焦慮。
那時候我換了工作。似乎是2013年,我們部門有個讀書會的活動,某個晚上,讀書會討論一本小說《繁花》。這本小說寫得很好,但是節(jié)奏很慢,我讀到第19頁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沒有時間讀下去了。
我把它放在一邊,打開電腦和讀書會的同學(xué)們寫心得:一本很好的書,但完全無法提速的書,那些絮絮叨叨的、漫無邊際的對話,好像建構(gòu)了一個深井,我沒有時間走進(jìn)去。這是一本為心情沉靜或者時間很多的人準(zhǔn)備的書。還沒寫完,自己突然困惑地停下來。我怎么就沒時間了呢?
人到中年!我突然想到這幾個字,一個到中年的人忙于應(yīng)付撲面而來的生活。緩慢地沉入一個世界,靜態(tài)地東看西看的那種閱讀,我沒時間。
那天晚上的讀書會我一無所獲,因為沒有預(yù)先讀書所以無法參加討論。過后的懊悔也是雙重的,一重是讀不下書的懊悔,一重是因此一晚上毫無獲益的懊悔。
焦慮感一直伴隨著我,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它已經(jīng)成為我身上的一部分,而我,也憑著這種相似的氣息,認(rèn)得出另外的一些中年人,它像我們身上共同的印記,它使我們成為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是什么樣的呢?這個群體,是一些不太成功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消耗自己的精力,傾注自己的責(zé)任感,一群笨拙的人,他們,注定沒有一個性價比很高的人生。
但是這個春天,真想念那些禾雀花。這個春天,我一個人出門旅游了很多趟。雖然去的地方并不遠(yuǎn),多數(shù)是我的老家,我把這稱為“緩慢的歸鄉(xiāng)”。對于像我這樣一個中年人來說,我最適合的,可能是一個人旅行。它不是呼朋喚友式的,我不想再適應(yīng)任何人的作息。也不是拖家?guī)Э诘?,我需要從我的日常里產(chǎn)生出一點(diǎn)疏離感。
當(dāng)我像一個武功高強(qiáng)又苦大仇深的人一樣,沉默地從鄉(xiāng)間走過,臉上帶著“不知今晚會在哪里睡覺”的茫然;當(dāng)我看到,村民們向我投來了困惑又同情的眼光;當(dāng)我這樣隨隨便便地安排著我已到中年仍然簡單的生活,不需要與任何人商量和交代——這樣的時候,我只能說,這是我在一個屬于中年人的春天里,所尋到的最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