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懋功屯志略》成書時間及纂修人①再探

2017-04-12 15:13:33王文遠
上海地方志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小金縣周氏重修

王文遠

《懋功屯志略》成書時間及纂修人①再探

王文遠

《懋功屯志略》是小金縣成書較早的一部方志,前人研究多認為該志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懋功廳同知興元所修。筆者將其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懋功廳鄉(xiāng)土志》的內(nèi)容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前人這一研究存在問題。又通過對同治《重修成都縣志》與《懋功屯志略》中關(guān)于周氏家族內(nèi)容的比對,并實地考察,借用同治《重修成都縣志》的材料論證該書的成書時間應在同治元年(1862年),作者應是此時署理懋功屯務的主官。

小金縣;《懋功屯志略》;周氏家族;成書時間

懋功屯隸屬懋功廳,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第二次平定小金川后,始改土歸屯,置官管轄,今屬小金縣。該地改屯近100年后始修志書,目前已知懋功屯志共3種,分別為《懋功屯鄉(xiāng)土志》《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和《懋功屯志略》,均為抄本。其中《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和《懋功屯鄉(xiāng)土志》都有明確指示時代特征的內(nèi)容,基本可以知道成書的大致時間,只有《懋功屯志略》因未署纂修者姓名,又無序、跋,故纂修人及成書時間均存疑問。

筆者所見《懋功屯志略》有2個版本②實際應不止2個版本,除清末抄本、1950年傳抄本、1960年傳抄本外,各圖書館也藏有復制本。。一為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復印抄本。頁中有西南民族學院圖書館藏書章數(shù)枚③應為西南民族學院收入。,現(xiàn)藏于該大學圖書館。林名均先生于1951年編著的《華西大學圖書館四川方志目錄》記載該書版本之一原藏于四川國學院,后藏于四川大學圖書館,“每頁有‘懋功屯務關(guān)防’漢滿合文長方形朱印”④林名均:《華西大學圖書館四川方志目錄》,華西大學圖書館1951年,第37頁。,應為原抄底本。筆者所見川大膠卷本,為毛筆小楷書寫,每頁均有“懋功屯務關(guān)防”滿漢合文長方形印鑒,印文較為模糊,并且頁中另有“四川國學院圖書之印”一枚,應即林先生所錄版本之膠卷本。

一、目前學界對《懋功屯志略》纂修人及成書時間的研究

對于該書纂修者和成書時間,主要有以下三種看法。一種認為《懋功屯志略》纂修人無考,成書時間應在咸豐末年。持此種看法的何金文先生以“書中記事最晚至清咸豐十年(1860年)”,認為《懋功屯志略》應成書于咸豐末年①何金文:《四川方志考》,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圖書館學會1985年,第130頁。。另一種認為《懋功屯志略》為興元所修,時間應在光緒三十二年其在懋功廳同知任上之時。最早提出這一看法的應為《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在其1978年初稿中已有“興元修”之說,已得到較多專家學者的認可。四川大學圖書館攝制該志膠卷本時即用此說,認為該志修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吨袊胤街究偰刻嵋发诮鸲鬏x、胡述兆:《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第21—141頁。《四川歷代舊志提要》③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歷代舊志提要》,四川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2年,第469—470頁?!端拇ㄊ〉胤街韭?lián)合目錄》④四川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四川省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四川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1982年,第70頁。《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地方志目錄》⑤倪晶瑩:《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地方志目錄》,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44頁?!栋沃葜尽发薨尾刈迩甲遄灾沃莸胤街揪幾胛瘑T會:《阿壩州志》,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2817頁。均持此議。還有一種認為《懋功屯志略》纂修人無考,而成書時間在清末,如《中國地方志綜錄》⑦朱士嘉:《中國地方志綜錄》,商務印書館1958年,第285頁?!度A西大學圖書館四川方志目錄》《小金縣志》⑧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小金縣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年,第637頁。。

二、對“興元修”之說的商榷

目前學界多贊成“興元修”之說。但筆者將《懋功屯志略》與興元之《懋功廳鄉(xiāng)土志》及李增秾《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的內(nèi)容進行對比梳理,認為《懋功屯志略》應非興元所修,其成書時代也應早于光緒末年。

1.《懋功廳鄉(xiāng)土志》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均修于光緒末年

《懋功廳鄉(xiāng)土志》為懋功廳同知興元所修,在志尾有“光緒三十二年□月□日同知興元”字樣,可確定纂修時間和纂修人。而《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在目錄前署有“隴右華如氏李增秾編修”,內(nèi)容中又記載有“初級小蒙學堂”。清廷于1902年頒布“上諭”令各省開辦大、中、小及蒙學堂,可見該志成書時間不早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從篇目設(shè)置看,有可能纂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鄉(xiāng)土志例目》頒布之后。因此,基本可以確定《懋功廳鄉(xiāng)土志》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幾乎為同時代所修,均成書于光緒末年。

2.《懋功屯志略》應早于《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

《懋功屯志略》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內(nèi)容上既有相同之處,亦有明顯的時代區(qū)別。

首先,《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與《懋功屯志略》內(nèi)容有完全相同之處。如兩志“天時”“橋梁”“衙署關(guān)隘”等目內(nèi)容文字完全一致,而《懋功屯志略》中的“山川”“泉水”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中“山”“川”“泉水”的內(nèi)容除個別字句不同外,也基本一致⑨如“泉水”一目中,《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記載在石門關(guān)在屯署東三里許,《懋功屯志略》中則為“屯署五里許地名石門卡關(guān)”?!叭蹦恐衅溆鄡?nèi)容均完全一致。?!缎滦揄ν袜l(xiāng)土志略》中“地理道路類”有關(guān)“四至”的內(nèi)容也與《懋功屯志略》中“疆域”基本相同。

其次,《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內(nèi)容比《懋功屯志略》更豐富和詳細?!俄ν椭韭浴吩凇皩W校人材”中僅錄有平定兩金川將帥名錄和周天培、周天受、周天孚等五兄弟及其父周文喜之事跡,而《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的“耆舊錄”除上述內(nèi)容外,還有陳天柱、江長貴、江思山、馬旭林、賈逢源、戴仲芳、張云鶴等咸豐以后的人物事跡,在“政績錄”中又有同治以來部分官員為官的政績。該志對于同光年間事物的收錄遠多于《懋功屯志略》。二志均有“碑亭祠宇”一目⑩,《懋功屯志略》中載有“御制紀功碑一道”“碑亭一座”“文昌閣”“關(guān)帝廟”“龍神廟”“阿文成公祠”“昭慰忠祠”“舊有喇嘛

⑩《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作“碑亭祠廟”。寺一院”“賜名勝音寺”“墨爾多山”共10處古跡;《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除以上古跡外,還有“城隍廟一所”“火神廟一所”“藥王廟一所”“禹王宮一所”“萬壽宮一所”“陜西館一所”“貴州館一所”“懋功廳設(shè)立初級小蒙學堂一所”“懋功屯設(shè)立初級小蒙學堂所”,此外,在“禹王宮”和“陜西館”中又有“民立小蒙學堂”各一所,在“火神廟”中有“民立女學堂”一所?!缎滦揄ν袜l(xiāng)土志略》比《懋功屯志略》多出的這些內(nèi)容,正好符合懋功屯與內(nèi)地聯(lián)系加強以及近代以來中國整體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趨勢。從人物、廟宇、學校增加的記錄來看,《懋功屯志略》有早于《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的特點。

再次,從細節(jié)上看《懋功屯志略》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的關(guān)系?!俄ν椭韭浴放c《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對于周氏五兄弟的記載,內(nèi)容基本相同,但時代差別明顯。

《懋功屯志略》載:“近有周氏昆季繼其后,一名天受,由懋功行營行伍洊擢湖南提督,幫辦江南欽差事務,總統(tǒng)浙江諸軍,嗣因督辦寧國軍務,糧援兩絕,于咸豐十年八月十二日城陷殉難。……四弟天柱(桂)由懋功營行伍升補川北鎮(zhèn)標中營把總,五品藍翎,現(xiàn)署懋功營領(lǐng)哨千總。五弟天祿承襲共三兄騎都尉世職,隨軍效力于山東直隸,肅清案內(nèi),保奏侭先都司,發(fā)川補用。弟兄五人一時迭興,兵民榮之。其父文喜現(xiàn)年八十有四,尚能登山履險,行步如飛。富貴壽考,萃于一門,一時稱極盛焉?!?/p>

而《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載:“周天受,字無考,由懋功行營行伍洊擢湖南提督,幫辦江南欽差事務,總統(tǒng)浙江諸軍,嗣因督辦寧國軍務,糧援兩絕,于咸豐十年八月十二日城陷殉難?!牡芴旃鹩身I行伍升補川北鎮(zhèn)標中營把總,五品藍翎,前署懋功營領(lǐng)哨千總。五弟天祿承襲共三兄騎都尉世職,隨軍效力于山東直隸,肅清案內(nèi),保奏侭先都司,發(fā)川補用。弟兄五人一時迭興,兵民榮之。其父文喜年八十有四尚能登山履險,行步如飛。富貴壽考,萃于一門,一時稱極盛焉?!?/p>

此例中兩志內(nèi)容近乎相同,但《懋功屯志略》以“近有”說明該志纂寫時周氏兄弟事跡發(fā)生不遠,且其后“四弟天柱”“其父文喜”又有“現(xiàn)署”“現(xiàn)年”,更證實修志與其人其事幾乎同時發(fā)生。而《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不僅刪去了“近有”“現(xiàn)年”等詞,“四弟天柱”的“懋功營領(lǐng)哨千總”也以“前署”指代。從咸豐十年(1860年)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間隔40余年,若《懋功屯志略》修于光緒末年,又豈會用“近有”“現(xiàn)”等詞指代咸豐末年之事物?可見,《懋功屯志略》應明顯早于《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

綜上所述,《懋功屯志略》應該早于《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后者按照鄉(xiāng)土志的要求,以詳今略古的原則加上了同治至光緒年間的內(nèi)容,對《懋功屯志略》的某些內(nèi)容作了進一步補充和考證,同時也抄錄了《懋功屯志略》的部分內(nèi)容。

二、《懋功屯志略》與《懋功廳鄉(xiāng)土志》的矛盾之處

若此二志均為興元一人所修,在內(nèi)容上應不存在矛盾或差漏之處。但二志內(nèi)容上有兩處明顯的不同之處,筆者現(xiàn)加以比對解釋,從中可看出二志之間的關(guān)系。

《懋功屯志略》對周氏五兄弟及其父親的事跡記載頗為詳細(前文已錄)。與《懋功廳鄉(xiāng)土志》同時代的《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中亦基本因襲了《懋功屯志略》對周氏五兄弟的記載?!俄ν椭韭浴酚涊d周氏三兄弟陣亡后,清廷曾在寧國府及其原籍設(shè)專祠祭祀,此事于曾國藩奏報清廷的奏折中亦能查證①曾國藩于咸豐十年九月十六上《周天受殉節(jié)請恤及陳奏徽寧在事人員折》中奏請咸豐帝對“周天受應請開復原官,照提督例從優(yōu)賜恤。并請于寧國府建立專祠,仍于四川省城及本縣建立周天受、周天培、周天孚三人祠宇,以褒忠義,而昭激勸”。上諭批復:“著于四川省城及本縣,建立周天受、周天培、周天孚三人祠宇,以褒忠義而昭激勸”。。周氏三兄弟的事跡在《清史稿》②趙爾巽:《清史稿(第三十九冊)》,中華書局1977年,第11857—11859頁。中也確有記載。如此國史都有記載的人物,興元在《懋功屯志略》中既有此記載,何以在《懋功廳鄉(xiāng)土志》中不僅一字未提,還在“學問”門中言“讀書人少,鮮有著述,亦無名宦、鄉(xiāng)賢、忠義、節(jié)烈等祠”呢?這著實令人費解。

《懋功屯志略》“學校人材”目中記載“道光十八年間,前任懋功廳強望泰、曾燦奎勸諭陜民賈逢源捐銀一千二百五十兩,詳明各□立案,將銀分發(fā)五屯,發(fā)商生息,各設(shè)義學一處,延師訓課,民夷貧寒子弟咸就學焉?!薄缎滦揄ν袜l(xiāng)土志略》又在“耆舊錄”中記載了賈逢源事跡。義學設(shè)置時間均載為道光十八年(1838年)?!俄d鄉(xiāng)土志》對此事亦有所載,但時間上有些許誤差。其“政績錄”中道“道光十一年強丞望泰由陜西進士出身捐廉創(chuàng)建綠竹書院;創(chuàng)設(shè)水塘;創(chuàng)設(shè)養(yǎng)濟院;創(chuàng)建龍王廟、火神廟,祈禱晴雨輒應?!薄瓣扰f錄”中又言“任卹類僅有道光十九年陜西客民賈逢源捐銀一千二百五十兩,分交五屯,發(fā)商生息,各設(shè)義學,讀書子弟,至今賴之。”該志中所載創(chuàng)建綠竹書院的時間一為“道光十一年”,一為“道光十九年”,與《懋功屯志略》的“道光十八年”都有出入。民國《懋功縣志》大部分內(nèi)容雖照錄于《懋功廳鄉(xiāng)土志》,但還是將強望泰創(chuàng)建綠竹書院的時間改定為“道光十八年”①民國《懋功縣志》記載“道光十一年強丞望泰由陜西進士出身捐廉創(chuàng)建綠竹書院、創(chuàng)設(shè)水塘、創(chuàng)設(shè)養(yǎng)濟院、創(chuàng)建龍王廟、火神廟,祈禱晴雨輒應?!眱H在時間上作了調(diào)整,可見其編修時還是經(jīng)過了斟酌的。,并未因襲《懋功廳鄉(xiāng)土志》的記載。1989年楊詩福在校注《懋功廳鄉(xiāng)土志》②阿壩州方志地名辦公室編?。骸兜胤绞分疚募?989年,第273—299頁。時,也將“道光十一年”改為“十八年”,可以說“道光十八年”應是比較準確的。若二志為一人所修,又豈會出現(xiàn)如此誤差?

綜上所述,既然《懋功廳鄉(xiāng)土志》與《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均為光緒末年所修?!俄ν椭韭浴吩跁r間上明顯早于《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則也應早于《懋功廳鄉(xiāng)土志》,而內(nèi)容上與《懋功廳鄉(xiāng)土志》又存在矛盾之處。時間、內(nèi)容二志均有出入,可見應非光緒末年懋功廳同知興元所修。此外,筆者認為,興元在纂修《懋功廳鄉(xiāng)土志》時,可能沒有參考《懋功屯志略》的內(nèi)容③但應該參考了他志,其“地理”目中有“原志謂”,有可能前已有志書,亦可能僅為該志初稿之一種,筆者未作考訂。。

三、《懋功屯志略》與《重修成都縣志》中對周氏一門的記載

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對前載之周氏一門記載最為詳盡?!俄ν椭韭浴芬嘤兴d。二者對周文喜年齡均有明確記載,而這一線索是了解《懋功屯志略》成書年份的重要參考依據(jù)。但由于目前各地方志和史傳對于周氏三兄弟籍貫記載不一,造成一定混亂。因此,需要對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和《懋功屯志略》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梳理比對,來考察二志對周氏一門記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尤其考察二志記載的獨立性。

1.有關(guān)周氏一門的文獻記載

周天培、周天孚、周天受三兄弟曾在剿殺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立有戰(zhàn)功,周天受官至湖南提督,周天培官至湖北提督,周天孚亦官至參將,為湘軍中的領(lǐng)導人物,死后均有謚號。各種史料對于周氏三兄弟籍貫記載,如下:

“巴縣說”:《清史稿》④趙爾巽:《清史稿(第三十九冊)》,中華書局1977年,第11857—11859頁。言三兄弟為四川巴縣人。但筆者尚不知其“巴縣人”之說的史料來源。

“新都、成都說”:《清史列傳》記載周天培和周天受的事跡,說二人為四川新都人。⑤王鐘翰點校:《清史列傳·第十三冊·第五十卷》,中華書局1987年,第3985—3990頁。國史館《<清史稿>校注》“周天受”條注中言“清史館周天受傳稿作‘新都’,清國史館周天受傳、《續(xù)碑傳集》卷六十六同”⑥國史館校注:《清史稿校注(第十二冊)》,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第10028頁。。光緒《安徽通志》引《史館鈔傳》,言“周天受,字百祿,四川新都人”。⑦何治基:《安徽通志》卷一百四十·職官志·名宦附傳,京華書局1967年,第1581頁。同治《重修成都縣志》為目前筆者所見有確切成書時間的最早記載周氏家族的文獻資料,也最為詳盡?!爸伊x”下除記載周氏三兄弟外,另載其弟侄三人①其弟侄三人分別為周天順、周天元、周榮陞。剿殺太平軍時陣亡之事;“選舉志·封贈”下錄其父周文喜、其祖父周義德、其曾祖周世華爵位;“耆壽”中列周文喜事跡;“蔭襲”下錄入周天祿、周天桂、周國鈞承襲爵位之事。其中還錄有周文喜八十歲壽辰所受之賞賜及咸豐賜諭周氏三兄弟祭文。這些都是其他方志及史傳中未曾記載的。該志在“周天培”目下記載:“成都人,字涵齋,原籍新都”。這也是目前筆者所見周氏“新都、成都說”最早的文獻記載。民國《重修四川通志稿》所引周氏三兄弟材料均來自光緒《安徽通志》《續(xù)碑傳集》和同治《重修成都縣志》②宋育仁編:《重修四川通志稿 外一種》第三十三冊第265—267頁,第四十冊第22—24頁。。

“懋功說”:《懋功屯志略》“學校人才”目中有周氏三兄弟及其父周文喜、其弟周天祿、周天桂事跡。《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除大部分抄錄《懋功屯志略》外,在“氏族”目下對周氏家族源流作了考證:“本境周氏為大姓,即周天受、周天孚一門,原籍本省本省潼川府鹽亭縣人,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始遷居本境,至今流傳四代?!背f志外,第一輪《小金縣志》③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小金縣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年,第582—584頁。和第一輪《阿壩州志》④1992年出版的《阿壩史志》第17、18期《回族史料專輯》中亦有輯錄,該期刊屬阿壩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辦出版,故內(nèi)容多參考《阿壩州志》。中亦有周天培、周天孚、周天受三兄弟傳略?!缎〗鹞氖焚Y料》第二輯載有曹世鏞寫作的《周文喜一門四將軍》⑤政協(xié)小金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編輯部編:《小金文史資料》第二輯,1989年,第177—178頁。,在其他輯《小金文史資料》中也或多或少提及周氏三兄弟的事跡⑥分別為《小金文史資料》第一輯《小金縣歷史概況》《小金文史資料》第三輯《懋功回、漢關(guān)系史上的不幸事件》《小金文史資料》第四輯《小金回族與清真寺的歷史和概況》。。

總之,三種說法由于僅見文獻記載,沒有實物、檔案等第一手資料來源,都似有不足。但“巴縣說”和“新都、成都說”由于有國史記載,顯得更為可靠。尤其是同治《重修成都縣志》據(jù)周氏三兄弟時間最近,記載極為詳盡,使得“新都、成都說”更顯權(quán)威。“巴縣說”和“新都、成都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世的史書。而“懋功說”,除小金縣、阿壩州當?shù)氐闹緯?、《小金文史資料》等文獻外,尚無其他地方的外部文獻可以佐證,更無國史記載,基本屬于孤證。

2.兩志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細節(jié)上的差異

兩志相關(guān)內(nèi)容上的差異可以證明《懋功屯志略》未曾抄襲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如下:

(1)同治《重修成都縣志》載錄有周氏三兄弟字號,如周天受字百祿,周天孚號信之,周天培字涵齋。而《懋功屯志略》未錄其字號,就連光緒末年所修《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也未參考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其字均著“無考”。若是內(nèi)容上參考了《重修成都縣志》,為何獨獨不錄字號?

(2)《懋功屯志略》部分內(nèi)容詳于同治《重修成都縣志》。

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僅錄周天祿、周天桂、周國鈞姓名及承襲爵位情況。如:周天祿,成都人,以兄天培任湖北提督征發(fā)逆陣亡,天培以把總蔭騎都尉兼云騎尉。

周天桂,成都人,以兄天受提督湖南剿賊殉難,襲騎都尉兼云騎尉。

周國鈞,成都人,以父天孚從征發(fā)逆,在安徽陣亡,蔭騎都尉。

而《懋功屯志略》雖未載周國鈞其人,但志中對周天祿、周天桂二人的記載要詳于同治《重修成都縣志》:

四弟天(柱)桂由懋功營行伍升補川北鎮(zhèn)標中營把總,五品藍翎,前署懋功營領(lǐng)哨千總。五弟天祿承襲共三兄騎都尉世職,隨軍效力于山東直隸,肅清案內(nèi),保奏侭先都司,發(fā)川補用。

(3)周文喜的年齡在兩志中均有記載,《懋功屯志略》載其“年八十有四尚能登山履險,行步如飛”,同治《重修成都縣志》載其“現(xiàn)年九十四歲”。以小金縣清真寺所藏石碑的內(nèi)容看,周氏與懋功確有關(guān)系(后將詳述),不存在“借才外地”的做法,《懋功屯志略》摘錄同治《重修成都縣志》的內(nèi)容時,為何要將周文喜年齡改小呢?《懋功屯志略》言周文喜尚能登山履險,而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則無此記載,從八十四歲到九十四歲,這也符合老人身體條件逐漸衰退的生理情況。

據(jù)同治《重修成都縣志》中“周天培原籍新都”的說法及《懋功屯志略》的流播程度,可推斷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在編纂時也可能沒有見過《懋功屯志略》的內(nèi)容。

3.小金縣清真寺所藏石碑對周氏一門的記載

小金縣清真寺建于乾隆年間,后幾易其地,又幾經(jīng)改建。寺中大殿門廊兩側(cè)有石碑2塊,均嵌入墻體之中。一為光緒三年(1877年)重修清真寺所立“永垂萬古”碑,其中載有各捐款人姓名,“詔授建威將軍期愿周文喜”列在第一位。另一為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修清真寺所立之“敬信同誠”碑,周天祿、周天桂、周國鈞姓名均在其中,分別為“督中世襲騎都尉盡先前游府周天桂”“建昌中營副府兼世襲騎都尉周天祿”“署理匝(漳)臘營守府世襲騎都尉周國鈞”。“周國鈞”其人并未見于《懋功屯志略》,而在同治《重修成都縣志》中載有其名,現(xiàn)又于小金縣石碑中與其叔伯同列,應當是與懋功有一定關(guān)系的。而父親于光緒三年(1877年)捐款在前,兒孫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捐款在后,即使周家不是本籍人,也應當和本地有很大聯(lián)系。不僅如此,筆者在小金縣營盤街搜集到的諸多口碑資料和有關(guān)周氏一門的傳說,也可看出周家與懋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懋功回、漢關(guān)系史上的不幸事件》中言及周氏兄弟“都在外地當官,時間也不長。后來在外地購置產(chǎn)業(yè),遷家屬于外地居住。跟桑梓藏、漢、回同胞極少往來”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小金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部編:《小金文史資料》第三輯,1992年,第16頁。。以筆者目前考察情況來看,周氏一族有可能就是此種情況。這樣來說,作為懋功屯名人載入《懋功屯志略》也應是合情合理的,《懋功屯志略》也應該不存在從同治《重修成都縣志》中“借才入志”的做法。

綜上所述,《懋功屯志略》與同治《重修成都縣志》中有關(guān)周氏兄弟的內(nèi)容應該都是獨立編纂的,不存在參考,更不存在抄襲的可能性。因此,二志對周文喜年齡的記載,可以作為考察《懋功屯志略》成書時間比較合理的參考依據(jù)。

四、《懋功屯志略》成書時間及纂修人略考

1.《懋功屯志略》中記載的時間下限

《懋功屯志略》記事最晚時間為咸豐十年(1860年)。主要有周天孚殉難時間咸豐十年七月十六日和周天受殉難時間咸豐十年八月十二日。何金文《四川方志考》據(jù)“書中記事最晚至清咸豐十年(1860年)”②何金文:《四川方志考》,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吉林省圖書館學會1985年,第130頁。,推斷此書成書于咸豐末年。曾國藩奏折中所載周天孚、周天受二人殉難時間與《懋功屯志略》所載相同③李瀚章編撰、李鴻章??保骸对鴩ぷ喔澹ǘ?,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第500—501頁。,因此,以這一時間作為考察《懋功屯志略》成書時間的標準之一應是比較可靠的。

2.從周文喜年齡推測《懋功屯志略》成書時間

前已述二志均載有周文喜的年齡。《懋功屯志略》言其現(xiàn)年八十四歲,同治《重修成都縣志》載其現(xiàn)年九十四歲,又言咸豐九年正當八十壽辰。若同治《重修成都縣志》的記載屬實,即可推斷出《懋功屯志略》的成書時間。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刊印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周文喜此時正當94歲。因此,《懋功屯志略》應成書于同治元年(1862年)。

3.《懋功屯志略》纂修者猜想

現(xiàn)已知《懋功屯志略》成書于同治元年(1862年),那么著者亦應不是懋功廳同知興元。筆者所見川西9種屯志中,除《懋功屯鄉(xiāng)土志》和《懋功屯志略》不知著者外,其余7種均為署理屯務的最高官員獨撰或與當?shù)赜枌Ш献擘倥c訓導合纂者僅《撫邊屯鄉(xiāng)土志》。。清代地方志多以當?shù)亻L官主修,一般不會越級書寫方志或由上級書寫下級方志。以署理懋功屯務的身份編纂懋功屯志,應當比較符合清代地方志編修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另外,四川大學圖書館所藏版本每頁均印有“懋功屯務關(guān)防”滿漢合文長方形印鑒,盡管有可能為后來的屯務主官(如李增秾等)加蓋,但亦可證實《懋功屯志略》在清代應主要在屯一級建置的官員中流傳,若為廳一級官員編纂,或許所蓋之印就不會是“懋功屯務關(guān)防”了。

綜上所述,《懋功屯志略》的作者應當是同治元年(1862年)署理懋功屯務的主官,而并非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懋功廳同知興元。由于現(xiàn)存文獻缺失,尚無法得知同治元年署理懋功屯務的主官為何人,這一任務也只能留待今后完成了。

六、總 結(jié)

《懋功屯志略》的部分史料對于后人研究清代小金縣的社會風貌確有幫助。因此,弄清成書時間是極為必要的。通過以上文獻資料的比對和筆者實地考察結(jié)果,可以證明《懋功屯志略》應當成書于同治元年(1862年),著者仍不詳,但應為該年署理懋功屯務的主官。

作為懋功屯的首部志書,《懋功屯志略》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志中竟將周天桂名字錯錄為“周天柱”,對周氏一門事跡也未做詳盡調(diào)查,以致有所遺漏。說明該志成書較為倉促,未及詳細采訪調(diào)查。經(jīng)費和人手可能都不太充足,故僅存抄本流傳,未曾刊印。但從此志開始,懋功屯共修3部志書,該志的材料的確對后來的《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和《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尤其在周氏一門的記載上,該志與同治《重修成都縣志》的內(nèi)容幾乎可以互補;第一輪《小金縣志》也多引其材料,可見價值是很高的。

[1]佚名:《懋功屯志略》,四川大學圖書館。

[2]李增秾:《新修懋功屯鄉(xiāng)土志略》,四川大學圖書館。

[3]興元:《懋功廳鄉(xiāng)土志》,四川大學圖書館。

[4]李玉宣、衷興鑒:《同治重修成都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縣志輯2》,巴蜀書社1992年。

[5]政協(xié)第十二屆小金縣委員會編:《小金文史資料》1-6輯,內(nèi)部發(fā)行2011年。

[6]曾國藩:《曾國藩全集·奏稿》,岳麓書社1989年。

K29

王文遠,西南民族大學,碩士 (四川成都 610041)

①地方志編纂模式一般由管理一方事務的行政主官主修,主纂多以當?shù)夭艑W之士擔任,并非一人完成方志編修工作。但部分簡志編纂模式似有不同。川西地區(qū)九種屯志中,簡志達8種,其中至少有5種由行政主官一力承擔,從組織修志工作到撰寫志書,多親歷親為。其他人員僅在材料搜集上承擔部分工作。《懋功屯志略》屬于簡志,內(nèi)容不多,以行政主官獨立纂修并不成問題。故將主纂與主修視作一人。

陳 暢)

猜你喜歡
小金縣周氏重修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線上建課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路徑研究
四川偏遠山區(qū)教育扶貧改革研究
青年生活(2020年24期)2020-10-21 03:57:01
池州學院研究中心簡介:周氏家風文化研究中心
小金縣旅游業(yè)發(fā)展對策分析
小金縣甜櫻桃栽培技術(shù)及發(fā)展前景探析
種子科技(2017年6期)2017-06-27 08:16:25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yǎng)人像蠡探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小金縣旅游市場營銷推廣研究
當代旅游(2016年7期)2016-11-09 13:37:54
關(guān)于獨立院校重修現(xiàn)象的討論
天 麻
四川文學(2014年8期)2014-05-06 04:53:19
迁西县| 霍城县| 方正县| 罗平县| 尉犁县| 柯坪县| 潮安县| 准格尔旗| 门头沟区| 儋州市| 赣榆县| 吐鲁番市| 大同县| 益阳市| 武威市| 汤原县| 淮阳县| 项城市| 衡阳市| 宜阳县| 乡城县| 道真| 三江| 江口县| 永顺县| 湖州市| 长岭县| 舟曲县| 德阳市| 南澳县| 中阳县| 长武县| 阳谷县| 外汇| 兴宁市| 新闻| 上高县| 尼木县| 准格尔旗| 鄂州市|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