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課前三分鐘活動”,就是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前三分鐘左右的時間,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通過說話的方式,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鍛煉膽量,拓展知識,豐富積累,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與同學的互動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了達到全員育人的目標,給學生提供更多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課前三分鐘活動的實踐研究。
1.追求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以學生為本”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理念明確告訴教育者要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活動的本體,一切教育活動都要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讓學生主動發(fā)展,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讓學生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正是基于這些認識,多年來我堅持在每節(jié)語文課前,讓學生在三分鐘活動中展示自己、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2.注重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原則。
2011年版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課前三分鐘活動,是語文知識和語文涵養(yǎng)的一次綜合展示,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活動中,針對一個專題或一個訓練點,學生通過自選話題、查閱資料、認真準備、共同評價等形式參與其中,長此以往,學生運用口頭語言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定能得到提高。
3.堅持激勵、喚醒和鼓舞的原則。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Z文課前三分鐘活動中,學生是在富有生成性的開放空間里,不斷展示、豐富、發(fā)展和超越自己,不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評價,都應注重鼓勵的原則,使學生對活動充滿期待,調動參與活動的熱情,人人爭當活動的主角。
課前三分鐘活動有不同的側重點,可以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教材內容、教學進度進行設計,可以根據各年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也可以根據當時環(huán)境情況設計。
1.課前三分鐘活動訓練內容的切入點。
備注:低、中、高段課前三分鐘內容可重復,但要求不同。
【案例】六年級某班課前三分鐘活動安排
每個學生一個學期大概有兩三次上臺的機會,應該多安排幾項活動內容,不要一個內容講到底,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厭煩。
如六年級上學期,一位教師和學生通過討論決定的四項課前三分鐘活動分別有:
◆讓每個同學輪流讀自己寫得最好的作文。
◆提前抽簽決定一個演講內容,鍛煉自己的口才。
◆關注生活中的新鮮事,每周安排一次新聞報道及評論。
◆結合人教版語文第12冊教材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將課堂上、研究報告中沒機會展示的內容,輪流在課前三分鐘活動中展示。
這樣經常變換內容,可保持學生對活動的新鮮感,但無論說什么內容,都要規(guī)定每個人說的事或問題要完整,且內容不與別人相同。
2.課前三分鐘活動的模式。
(1)提前布置,確定內容。
上臺展示的學生順序由班干部或教師安排,或按座次,或按學號。要提前告知學生,便于學生有準備的時間。說話內容可以由老師決定,也可以師生共同商議。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一定要提早與學生溝通,切莫搞突然襲擊。
(2)盡量脫稿,說話流利。
要求脫稿,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記誦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在反復背誦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如果手拿講稿照念,很難引起聽眾的共鳴。另外,在講的時候要做到語言流利,不能結結巴巴,普通話要標準。站在臺上時,儀態(tài)要大方,聲音要洪亮。
(3)同學點評,指出優(yōu)劣。
點評以鼓勵、提出建議為主。孩子們渴望得到認可和表揚,所以教師要引導全班同學學會點評:對演講成功的,進行充分的肯定,讓其盡享成功的愉悅;對演講不太成功的,要善于從中發(fā)現閃光點;對學生存在的較為明顯的不足,師生應及時婉轉指正,讓學生在尊重中成長、在激勵中進步。
評價時可以從內容出發(fā)進行分析、質疑,也可以補充相關聯的人、事、物或者文章,還可以就同學說的效果進行評價,不拘一格。也可以就前面評價中認為有問題的地方進行評價、批評。
(4)建立機制,有效促進。
有效的獎勵、競賽能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及鞏固,能為小組加分,從而所有的學生都會認真準備,并樂意參加。
(5)形成模式,規(guī)范主持。
從一開始,老師就要培養(yǎng)幾名同學擔任活動主持,并把整個活動的程序確定下來。程序可以如下:
課前三分鐘活動現在開始,有請×××同學來主持,大家歡迎?。ㄕ坡暎?/p>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
我的……講完了,請大家給我提出寶貴意見(或是大家有什么補充)。
課前三分鐘活動到此結束,請老師上課。
當全班學生熟悉了活動程序后可以輪流主持。主持風格也可以自由發(fā)揮,有中央新聞播報式的,有“非常 6+1”活潑式的,更有“快樂大本營”嬉鬧式的。上臺的同學需提前收集資料,或念或背,只要能鍛煉、提高自己就是進步。
1.關注傾聽,尊重他人。
課前三分鐘活動不僅要關注上臺展示的學生,也要對認真傾聽的學生給予表揚,克服學生的浮躁之氣。在同學發(fā)言時,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如果聽得不認真,主持人有權扣該同學所在小組的分數。
2.控制時間,適當變通。
一般說來,課前三分鐘活動中說一說的時間應掌握在三分鐘左右,時間過短不足以把問題講明白,蜻蜓點水般達不到預期效果;而時間過長則容易喧賓奪主,影響教師正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感到意猶未盡,可在下一節(jié)課延時進行。
3.牽線搭橋,巧妙過渡。
有時課前三分鐘活動中說一說的內容與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并不一致,如果跨度過大,會讓學生在思路轉換上出現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巧妙地把學生演講的內容與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機地連接上。如果缺少了必要的過渡,會使學生沉浸在演講的“余韻”中不能自拔,從而削弱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滲透,不利于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
實踐證明,課前三分鐘活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途徑,它為學生搭建了集知識、興趣、表達、視野、思維、創(chuàng)新、理解、記憶、交際、合作等于一體的舞臺。在這方舞臺上,任學生的言語實踐不斷歷練,任學生的言語經驗走向豐富?;顒与m時間短暫,但收益頗多。我把課前三分鐘活動的口語表達訓練看作“滴水穿石”的訓練,只要堅持做,用心做,相信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