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治水 潘淑琴
(1.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2.吉林大學商學院 吉林·長春130012)
以長征精神為底蘊走好黨的群眾路線
侯治水1潘淑琴2
(1.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2.吉林大學商學院 吉林·長春130012)
偉大的長征凝成不朽的長征精神。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紅軍是很難走出雪山草地,長征的勝利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黨的群眾路線有著豐厚的科學內涵,精神懈怠是執(zhí)政黨最可怕的危險;結合新時期的新的實際,與時俱進,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即以長征精神為底蘊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查擺“四風”問題,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要保證。
長征精神;黨的群眾路線;“四風”問題
“歷史往往經過時間沉淀后才看得更加清晰?!保暯秸Z)毋庸置疑,八十年多前的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一塊矗立的不朽豐碑。長征是活教材,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梢赃@么說,沒有長征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大轉折,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的崛起。長征令人反思,長征留下了寶貴的長征精神,如果說共產黨進城即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的第一步的話,那么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民族和廣大人民群眾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以及實現(xiàn)中國夢就是萬里長征的第二步第三步和更深刻的偉大征程。如何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即以長征精神為底蘊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加快中國科學而又理性的發(fā)展的腳步,使人民快捷步入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這是時代賦予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小到個人,中到家族、社會團體,大到民族和政黨都是如此。沒有精神就沒有生機和活力,就缺乏一種為希望和目標努力奮斗的勇氣和底蘊,八十多年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就有這股精神和氣質,就是集中體現(xiàn)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戰(zhàn)略大轉移的長征當中所涌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貌和英雄氣概,這就是我們通俗所講的長征精神。那么長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呢?長征精神可以概括和凝練成什么?長征的意義及其“生產”的長征精神何以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何以是不朽的呢?長征精神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何以光芒萬丈砥礪后人,為國人、今人乃至世界所關注和矚目?凡此種種疑問,難道不需要我們去解答么?不需要我們去進一步的去思考么?所謂的精神,也是某種思想某種理念的凝成。毛澤東指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雹?/p>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從中央蘇區(qū)出發(fā)時8.6萬人的隊伍,抵達甘南時,僅剩下7千余人。十分之一的比例都不到,可以想象,長征是何等的慘烈!毛澤東在自我總結反省時反問道:請問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爬雪山,過草地,還要行軍打仗,其中的困厄和艱辛有時是難以想象的,而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就有這種不怕犧牲、不怕失敗,排除萬難,百折不撓去爭取勝利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奉獻和犧牲精神。安娜利澤·施瓦茨認為長征是“人類的勇氣與怯懦、勝利與失敗的搏斗?!?/p>
長征的過程,也充分證明:紅軍剿而不滅,潰而不散,敗而彌堅,圍不了,追不上,堵不住、截不斷,打不爛,擊不垮,折不彎,是什么意志、信心、勇氣和力量在背后支撐著這群衣衫襤褸不顧身家性命而北上的革命勇士們?這恐怕就是長征精神吧。從歷史態(tài)的眼光看,新中國成立時,開國元勛、黨和國家政府的各級領導干部大部分都是經歷過長征的,可以說長征為后來的新中國成立鍛煉和儲備了干部一點也不為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同時也是長征精神的產物。那么什么是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什么?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第一,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堅信革命事業(yè)必勝的堅定信念。第二,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第三,緊密團結、互助友愛的高尚道德。第四,緊密依靠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幫助和支持。②長征精神又可具體解讀為“三個主義、一個膽略”。即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zhàn)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征精神是黨和人民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語重心長地指出: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假如沒有廣大少數(shù)民族尤其是彝藏族人民的積極援助,沒有涼山地區(qū)小葉丹的“彝海結盟”,沒有藏區(qū)土司楊積慶的開倉放糧,沒有甘孜格達活佛對北上抗日紅軍的擁護、對廣大藏民的動員和錢糧醫(yī)三方面的鼎力支持,沒有少數(shù)民族革命武裝丹巴藏族民族獨立師對紅軍隊伍的有生力量的補充等等,實事求是說,紅軍是很難走出險境,斷難走出雪山草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紅軍的歷史,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歷史,就將重新改寫。長征的勝利,也是民族團結的勝利,是共產黨和紅軍正確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勝利。③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從根本上說也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勝利。
黨的群眾路線。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黨有特定的內涵。它既不是封建社會中的朋黨,也不是資產階級的政黨,而是無產階級政黨,本文特指是中國共產黨。黨的群眾路線實際包含著以下幾個學理性的問題:群眾路線從哪里來?無產階級政黨為什么必然要與群眾發(fā)生相聯(lián)?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路線何以形成?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是什么?我們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基本原理那里找答案,必須從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去解讀,必須從中國共產黨的成長、發(fā)展和壯大的過程中去找尋相關的線索。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④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時,在其綱領《共產黨宣言》中對社會主義運動的本質,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群眾路線相統(tǒng)一有一經典論述:“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⑤。
毛澤東旗幟鮮明地指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他明確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薄叭罕娛钦嬲挠⑿郏覀冏约簞t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認為,群眾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勝利之本、力量之源,是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證。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指出:“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雹揲L征的勝利就是一個明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和原則的問題。毛澤東要求共產黨人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毛澤東分析指出:我們問題的中心“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彼J為:我們共產黨人的偉大事業(yè)之所以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主要是因為我們從來都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并且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有什么革命是不要群眾參加而取得了勝利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富有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造,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工作路線。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瓎适Я肆α康脑慈鸵欢ㄒ?,就會被人民拋棄?!雹呖傊?,黨的群眾路線要求廣大的黨員干部必須切實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二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要真心服務人民群眾。三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
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創(chuàng)造未來。胡錦濤強調:“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就要大力弘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精神支柱?!雹嗍冀K保持徹底的革命精神是代代共產黨人克服苦難的一大法寶。我們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資源。
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981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又將“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群眾路線”概括為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梢娙罕娐肪€在黨的發(fā)展和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在當下如何以長征精神為底蘊繼續(xù)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是擺在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重大現(xiàn)實課題。
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目前黨群干群關系從總體上看是一個整體,但存在著一定不和諧的因素,局部存在嚴重的問題。一方面,黨員干部逐漸有意無意地疏離了人民群眾,另一方面,人民群眾逐漸自覺不自覺地疏離了執(zhí)政黨。我們黨的執(zhí)政與建設存在四個風險,其中最被置于首位的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險。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歸納出黨和政府工作當中存在的嚴重的“四風”問題?!八娘L”即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不僅嚴重違背科學發(fā)展觀,而且是動搖黨員信仰的魔鬼,是泯滅黨員良知的毒藥,是將黨員推上斷頭臺的劊子手。
理想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政黨、民族的精神基石。鄧小平總結中國革命指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共產主義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犧牲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⑨這里的“最困難的時候”就包括長征?!皥远ɡ硐胄拍?,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共產黨人的精神人格里不能或缺鈣,或缺了這種理想信念的鈣,何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毛澤東同志曾比喻:“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怎么照鏡子呀?照鏡子是要查擺問題的,是要消解缺點錯誤,是要保持常態(tài)的,這是保持形象的切實需要。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不妨學習下毛澤東關于黨群關系的六個倡導:一“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黨要植根于群眾;二“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黨不能脫離群眾;三“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黨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四“要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黨要向群眾學習;五群眾是黨的真正的銅墻鐵壁——黨要依靠群眾;六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黨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
新時期,當好人民的勤務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要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接地氣、通下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xiàn)服務??傊?,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作為執(zhí)政的共產黨人,不忘初心,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長征精神不能丟,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我們要的就是這種雄心壯志,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
①《毛澤東文選》第7卷,人民出版1999年版,第162頁。
②梅黎明:《精神永存:中國共產黨精神概說》,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4年版,第68-69頁。
③降邊嘉措著《這里是紅軍走過的地方》,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頁面封底。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
⑤成仿吾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6頁。
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頁。
⑦《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頁。
⑧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http://www.china.com.cn/authority/txt/2006 -10/23/content_7266944.htm.2006年10月23日。
⑨《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頁。
(本文為2016年吉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學術年會“弘揚長征精神 凝聚長征的理論共識”發(fā)言論文)
責任編輯:王俊奇
審 稿 人:陳東旭
D252
A
1009-8534(2017)03-0003-02
侯治水,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潘淑琴,吉林大學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