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娟(閩清縣梅溪鎮(zhèn)中心小學,福建閩清350800)
習作教學中學生感官洞察力的訓練
吳艷娟
(閩清縣梅溪鎮(zhèn)中心小學,福建閩清350800)
要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得從磨礪他們的感官開始。而通過感官觀察生活,需要“心”的參與?!耙曈X”觀察要忠于心中的順序,忠于心中的眼睛?!奥犛X”觀察訓練需要“用心去聽,想象畫面?!薄拔队X”觀察在情境中品嘗體驗?!靶嵊X”觀察在一呼一吸中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觸覺”觀察更是讓學生在觸摸中思考。這五種感官的單項訓練讓學生的感官更加敏銳,對生活的觀察更加細致,從而豐富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習作。
感官訓練;用“心”觀察;提高能力
如果把寫作比作一個文章加工廠,那么生活就是這個加工廠的原料來源。原料就在那兒,那么多、那么雜亂,如何挑選,又通過什么渠道進入工廠,這就是采購員需要做的功課。人們都知道,習作材料是作者通過觀察得來,而人的觀察是通過人體的感官器官來實現的。因此,人們的感覺器官就是原料進入工廠的采購員。采購員敏銳的觀察力,市場的洞悉力,采購活動的行動力直接決定著加工廠的產品質量,也就是作文的質量。
生活是豐富的、復雜的,生活作為孩子們的習作素材,可謂雜亂無章,要正確地提取這些素材,需要有一雙慧眼,讓孩子擁有這雙慧眼的正是他們的感官觀察力。因此磨礪孩子們的感官觀察力,讓他們的感官觀察更加敏銳,更加清晰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生活的點滴才會成為孩子們筆下充沛的情感、動人的感受和豐富的文字。
那么,如何磨礪孩子們的感官洞察力呢?從單項感官訓練開始,從“心”出發(fā),每一步訓練都離生活本質更進一步,每一種感受都讓習作增一點光彩。
無論是觀察靜物還是運動中的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這個角度其實是“心”的角度。遵循自己的內心,忠于自己的心靈,從最吸引自己的那個角度入手,從一下子抓住自己的那個最初印象入手,那個被觀察物才能和內心吻合,以“心”為軸心,讓心推動自己進一步去觀察,才能看得真心,寫得順利。
1.忠于心中的順序
無論觀察什么,都要有一條順序線。沒有順序,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凌亂無序,自然下筆不成文。雖然學生在平時觀察事物的過程中,也會按照從上到下或者從左到右的慣性順序線進行觀察。這樣的觀察順序肯定也是正確的。但是,這樣觀察后寫下的作文無疑是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比如讓學生寫人物外貌,學生就會從頭發(fā)開始寫,到眉毛、眼睛、嘴巴、下巴,然后手和腳,最后發(fā)現漏了耳朵,就在寫眼睛的句子邊上擠了一句“兩只耳朵不大也不小?!比绱速樄P下的人物外貌讓學生們自己也汗顏。在和學生交流中,學生們也坦言實在太啰嗦太無趣了。當老師問學生觀察人物的時候是不是從頭發(fā)開始觀察時,學生搖頭,說只是寫的時候一定要有順序才這樣,再問學生最想觀察什么,有的說最先看到模特李同學眼睛很小,接著覺得嘴巴很大,樣子挺滑稽,再看到他的個子,瘦瘦高高的。有的說先看到李同學那一頭亂糟糟的頭發(fā),再看到藏在長頭發(fā)下的小眼睛都快看不見了,再發(fā)現他的衣服有點短。其實每個人的觀察點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看到的往往都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而那些不夠吸引自己的地方,往往是看不到的。因此指導學生觀察的時候,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觀察順序,抓住最想觀察的幾個地方仔細觀察。觀察點不同,筆下文字也就各有特色。
2.忠于心中的眼睛
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往往只觀察到表面。觀察花,只看到花的顏色、形狀;觀察樹,只看到樹有多高多大。這樣觀察下的作文,只剩下單調枯燥的“靜物”,卻無法讓“靜物”活起來。此時要引導學生去課文中尋找作者觀察“靜物”時那雙激蕩靈動的眼睛,讓他人的慧眼去激發(fā)自己內心本來就存在的有感情的眼睛。心中有一雙眼睛充滿感情,或喜愛或感激或熱情或留戀,在這雙眼睛下觀察,萬物都是有靈性的。
如:學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文中細致、深刻,充滿激情的描寫“綠葉”的句子多么動人,“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樣的細致入微,沒有心的參與是不可能發(fā)現的。那么“心”是怎么發(fā)現呢,作者的心是帶著一股興奮,帶著對生命的贊嘆來觀察。同樣讓學生觀察一盆鐵樹,學生從剛開始的只看到“細細長長硬硬的葉片,墨綠的顏色,葉片上還有些灰塵”。到用一顆細膩的心,一雙認真的熱愛鐵樹的眼睛繼續(xù)觀察。孩子們就發(fā)現“雖然鐵樹的葉子那么硬那么老,還會扎人,但是你看,它的葉片多像羽毛呀,挺好看吧。從來沒有見它長高過,但是它的黃色花心卻是嶄新的,像是剛剛長出來的,上面還沾著小水珠。原來鐵樹每天都在生長,它也渴望長高,你看,它的羽毛葉子拼命地向上展翅呢?!焙⒆觽冊谟^察中體驗到了用心的樂趣,也擁有了一雙靈動的眼睛。
“聽”是一種用聲音直擊心靈的觀察,聲音的輕重緩急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想象,有時甚至比看到畫面更有觸動力。學生用“心”聆聽的過程中,參與的不僅僅是耳朵,更多的是心靈,叩擊心靈的“聽覺”觀察中,流淌出來的是觀察物的動態(tài)過程,高亢如“振翅高飛的大鳥,奔騰的河水”,低吟如“竊竊私語的蟲兒,溫柔輕撫的風聲”,這樣的觀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如泉涌般的文思。
如筆者的一節(jié)聽覺體驗課上,“用心去聽,想象畫面?!边@是給孩子們的要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給他們放一段音頻,是一段山林里雷雨前后的原生態(tài)聲音世界。在安靜的教室里,孩子們閉著眼睛,沒有人偷偷地睜開,顯然已經進入了這個聲音的世界。觀察孩子們的表情,他們有的很安詳,有的微微皺著眉頭,有的緊緊地閉著眼睛。當音頻里放出雷聲隆隆的時候,仿佛雨就在窗外,當雨聲小了,河里的水聲嘩嘩而來,又嘩嘩而去,鳥叫聲重新出現的時候,孩子們的臉上是陶醉的神情。沒有閉上眼睛,這樣的聲音怎會這樣動人,沒有關閉其他的感官渠道,聲音怎會這樣深刻地進入心靈。關閉一扇窗,真的就會打開另一道門。
聽的體驗結束后,讓孩子們表述想象到的畫面。每個人在口頭表述時都不會很完整,大家互相補充,表達出自己最深刻的畫面。這也只是過渡。接下來是提起筆寫一寫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開始動筆的時候,他們的腦海中就會開始組織勾勒整個完整的畫面,有序地寫完山林里雷雨前后的情景。欣賞點評的時候,師生一起朗讀這個純粹是心靈世界的畫面,是那樣的真實而美麗。有的孩子寫道:“雷聲隆隆,一道閃電劃過天空,把天劈成了兩半,樹林里的鳥嚇得躲起來了,鳥寶寶拼命地往媽媽的懷里擠著,緊張地閉上了眼睛——”有的孩子寫道:“雨停了,林子里似乎變了個樣,空氣中有一種甜甜的味道,樹葉上的水珠一串一串地滴落——”有的孩子還在修改他的習作,他讓小河溝里的水調皮起來,嘩嘩地笑起來。越來越遠的水聲讓孩子們很留戀,這就是余味。有了這個余味,孩子們會不停地修改他們的文字作品,當然,有了這次聲音世界的余味,孩子們對聲音有了特別的青睞。
“味道”是學生的最愛,“味覺”觀察唯有親自嘗一嘗才可以。但是嘗的過程中帶上“心”,味道就會豐富很多,如何用“心”品嘗,這需要教師去精心設計。如為了上好“味覺”觀察課,筆者準備了很久,到底讓學生品嘗什么,該怎樣品嘗,需要反復斟酌。課前準備了各種水果蔬菜,酸甜苦辣咸樣樣具備。課上,先是分小組品嘗和觀察,并分別記錄下自己的品嘗結果和觀察到的不同表情。接著是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每組選出一個上臺表演品嘗,讓孩子們根據他的表情來猜測他到底品嘗了什么味道的水果。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觀察猜測,再讓選手表述自己品嘗到的感覺。既有自己的感覺又有他人的觀察,這樣的品嘗會內容就豐富多了。最后在孩子們的筆下,用心品嘗出的各種味道和各種表情相映成趣,舌尖下的文字果然讓人口舌生香。
用嗅覺觀察的訓練比較少,運用嗅覺接觸世界,在輕輕吐納中調動起整個身心,去感受天地間的芳香。嗅覺觀察重在訓練平時很少注意到的呼吸,以及在全身心投入的呼吸中凝神暢想和體驗,那是快樂的感覺。
例如,帶孩子們走出教室,讓他們盡情地聞一聞學校草地上青草的味道,閉上眼,深深地吸氣,玩味并表達。孩子們很陶醉的樣子,有的說:“我聞到了很香的空氣,這么好聞。我平時怎么都不知道青草這么香呢?!庇械耐瑢W張開雙臂大聲地說:“我感覺青草很甜很甜,難怪蝴蝶這么喜歡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我都想變成蝴蝶了。”接著,再讓他們去聞一聞花的味道,菜地里各種青菜的味道,去聞一聞水的味道,雖然水沒有味道,但是孩子們在小水溝旁盡情地聞,居然聞出:水是清清涼涼的味道。這樣的課能讓孩子們回味無窮:閉上眼睛,光用鼻子,居然有這么美的感覺。
在生活中,觸摸是很常見的“觸覺”觀察,在觸摸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從這些信息中感受各種物品的大小、形狀、質地。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學生在觀察中不能只流連于觀察物的表面,還需要一個心靈的觸摸,在心靈深處思考推測,才能給學生的習作增添一些厚度。
如在筆者的一節(jié)觸覺觀察訓練課上,事先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的任務是表演“盲人看手相”,看誰能夠演得好。先是同桌互相蒙上雙眼,觸摸對方的手,一邊感受一邊“看”出對方的性格、愛好等,當然,這僅僅是熱身,孩子們嘰嘰喳喳開玩笑似的,由于同桌之間過于熟悉,無需多觸摸就能說出對方的底細。幾個回合之后,孩子們熟悉了觸摸的規(guī)則。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選了一個擅長表達的觸摸者,蒙上眼睛后再選出一個對觸摸者來說一定不熟悉的模特,其他同學則認真觀察。
“盲人”:“你的手很嫩有肉,一定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吧。(學生們捂著嘴笑)
五個指頭都不缺,是個健全人哦。(學生們狂笑)
每個指頭都很粗,力氣一定很大,是個籃球愛好者吧。
大拇指很粗,你的腦子一定很聰明。
食指和中指還挺長的,你很適合彈琴哦。
這里有一個小包,應該是蚊子咬的,看來你很調皮,肯定不聽話跑到廁所邊那個水洼里玩去了,那里蚊子很多。(學生們笑得肚疼)
手上沒有繭子,握筆長出的那種,你讀書不怎么用功哦?!?/p>
“老師,我只能看到這里,看不出別的了,我的功力不夠啊?!?/p>
這僅僅是個嘗試,除了觸摸手、眼睛等,還可以觸摸各種水果、蔬菜、甚至各種工具等,感受這些物品性質,思考觀察物的生長狀況。這樣的嘗試只有一種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觀察中不再流連于觀察物的表面,而是能夠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深入觀察。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傅登順.“難以動筆”向“易于動筆”轉身的習作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2016(5).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