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文
組成:鮮小薊根30克洗凈剉細(xì)。
主治:治花柳毒淋,兼血淋者。
用法:上味用水煎三四沸,取清湯一大茶盅飲之,一日宜如此飲三次。
組成:鮮茅根120克,切碎;鮮藕120克,切片。
主治:治虛勞證,痰中帶血。
加減:若大便滑者,茅根宜減半。再用生山藥細(xì)末少許,調(diào)入藥汁中,煮作茶湯服之。
用法:煮汁常常飲之。
方論:茅根善清虛熱而不傷脾胃,藕善化瘀血而兼滋新血,合用可涵養(yǎng)真陰。且其形皆中空,均能利水,血亦水屬,故能引泛濫逆上之血徐徐下行,安其部位也。
組成:新鮮白茅根480克,洗凈皮與節(jié)間小根,細(xì)切。
主治:治陽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
用法:將茅根用四大碗水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候十?dāng)?shù)分鐘,視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鍋置爐旁,須臾視其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去渣溫服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兩三次,使藥力相繼,周十二時,小便自利。
方論:茅根形象中空,頗類葦根。鮮者煮稠汁飲之,則其性微涼,其味甘而淡。為其涼也,故能去實(shí)火。為其甘也,故能清虛熱。為其淡也,故能利小便,又能宣通臟腑,暢達(dá)經(jīng)絡(luò),兼治外感之熱,而利周身之水也。然必須如此煮法,服之方效。若久煎,其清涼之性及其宣通之力皆減,服之即無效矣。所煮之湯,歷一晝夜即變綠色,若無發(fā)酵之味,仍然可用。
鮮小薊根60克,切細(xì),煮兩三沸,徐徐當(dāng)茶溫飲之,能愈肺病吐膿血者。
組成:生姜9~12克,食鹽一大撮。
主治:眼疾初得腫痛者。
用法:生姜與鹽同搗爛,薄布包住,蘸新汲井泉水,擦上下眼皮。屢蘸屢擦,以擦至眼皮極熱為度。擦完用溫水將眼皮洗凈。輕者一次即愈,重者一日擦兩次亦可愈。然擦?xí)r須緊閉其目,勿令藥汁入眼中。
一婦人,年四十許,得水腫證,百藥不效。偶食綠豆稀飯,覺腹中松暢,遂連服數(shù)次,小便大利而愈。有人向愚述其事,且問所以能愈之故。答曰:綠豆與赤小豆同類,故能行水利小便,且其性又微涼,大能滋陰退熱。凡陰虛有熱,致小便不利者,服之皆有效也。
一婦人年三十余,氣分素弱,一日忽覺有氣結(jié)于上脘,不能上達(dá)亦不下降,俾單用生麥芽30克,煎湯飲之,頓覺氣息通暢。
邑中友人趙厚庵,身體素羸弱,年屆五旬,飲食減少,日益消瘦,詢方于愚。俾日食熟大棗數(shù)十枚,當(dāng)點(diǎn)心用之。
后年余覿面貌較前豐腴若干,自言:“自聞方后,即日服大棗,至今未嘗間斷,飲食增于從前三分之一,是以身形較前強(qiáng)壯也。”